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从【全5册】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辨了不了义善

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从【全5册】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辨了不了义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宗喀巴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密宗道次第广论
  • 入中论
  • 善显密意疏
  • 辨了不了义善
  • 藏传佛教
  • 格鲁派
  • 哲学
  • 佛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元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32624638
商品编码:13330272061

具体描述

(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丛全5册)142.00

 

菩提道次第广论34.00

 

密宗道次第广论30.00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34.00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 20.00

 

苾刍学处  24.00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宗喀巴

(宗喀巴大师经典文丛全5册)142.00

 

菩提道次第广论34.00

 

密宗道次第广论30.00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34.00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 20.00

 

苾刍学处  24.00

 

宗喀巴,藏传佛教格簧派(黄教)创始人。1357年生于安多宗喀(今青海湟中)。本名罗桑扎巴。3岁时随噶玛噶举派活佛乳贝多杰受居士戒,7岁在夏琼寺(青海化隆县)出家,学习显密教法。16岁奉师命赴藏深造。在之后的20年里,遍访西藏各派名寺,拜谒各派名僧,精研显密各论,兼学戒律、声明、修辞等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著名高僧。注重修行次第,主张先显后密,显密兼修。1388年改戴黄色僧帽,表示敬重戒律,并大力进行宗教改革。1409年,在帕竹扎巴坚赞的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祈愿大法会,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餐派的诞生。1419年圆寂于甘丹寺。一生著有18部巨著,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观学正文之注释》和《了义和不了义精要》等。 

法尊法师,俗姓温,字妙贵。1902年生于河北深县。在五台山显通寺玉皇庙出家,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入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学院学习,师从太虚大师和大勇法师。后随大勇法师组织的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政藏文。1932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学习。1936年在重庆代理太虑主持汉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1950年在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之职。1980年圆寂。通晓藏文,译著甚多,主要有《蔷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大毗婆沙论》等。


《佛陀教法精粹: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入中论及了义不了义辨析》 这是一套汇集了藏传佛教精深教义的典籍,旨在为有志于深入佛法理解与实践的修行者提供一条清晰而系统化的指引。本套丛书精选了四部对藏传佛教发展影响深远、内容高度整合的经典论著,它们相互呼应,层层递进,构成了完整而精妙的佛法修学体系。 第一部分:《菩提道次第广论》——觉悟之路的完整图景 《菩提道次第广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所著,是其毕生修学与弘法精华的结晶,被誉为“人间佛教的百科全书”。本书并非简单罗列佛陀的教法,而是以一种极为系统、科学的编排方式,将浩如烟海的佛陀言教,按照修行者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次第,一一展开。 本书的核心在于“次第”二字。宗喀巴大师敏锐地洞察到,佛陀的教法虽有权巧方便,但其究竟指向皆是导人觉悟。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繁杂的法门容易令人望而生畏、不得要领。因此,大师从最基础的“暇满人身”说起,强调此生难得,应以此作为修行的根本依怙。随后,依次引导修行者生起“念死无常”、“皈依三宝”、“修习慈悲喜舍”等共同的道前基础,这些是所有大小乘修行的共同基石,旨在净化烦忧、培养善心。 接着,本书深入阐述了“修习止观”,这是获得定慧二学的关键。通过详细讲解入定之法,令心调柔,以便能清晰地观照实相。进而,本书深入讲解大乘菩提心,包括如何生起“欲证菩提”的殊胜发心,以及如何修习“七因果”和“自他换”等方法,将个人的解脱之愿,升华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宏大誓愿。 最后,本书详细阐述了“中观正见”与“道次第的融合”,为修行者提供正确的见解,以避免落入断常二边。从共道到别道,从发心到修习,从闻思到实证,《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其严谨的逻辑、清晰的阐述和丰富的论据,为每一位希望步入究竟解脱之道的修行者,勾勒出了一幅完整而可行的蓝图。它不仅是理论的指导,更是实践的指南,让修行不再迷茫,步步踏实,直至觉悟彼岸。 第二部分:《密宗道次第广论》——超越凡俗的究竟修行 《密宗道次第广论》同样出自宗喀巴大师之手,它是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显教难以详尽的密宗修行要领。如果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显密共修的通途,那么《密宗道次第广论》则为那些已具备相当修学基础,并对密宗产生信解的修行者,打开了一条通往即身成佛的捷径。 本书首先为修行者建立对密宗的正确认知,破除对密宗的误解与迷信。大师强调,密宗并非神秘莫测或违背因果,而是显教的补充与加速,其核心仍然是菩提心与中观见。本书详细介绍了密宗修行的前提条件,包括需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获得相应的灌顶,以及具备精进的修学态度。 接着,本书深入阐述了密宗修行的关键要素,如“坛城”、“观修”、“咒语”、“手印”等。它系统地讲解了如何通过观想本尊,与本尊合一,从而获得本尊的加持,并逐步净化自身的烦恼,现证佛陀的功德。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层次的密宗修法,从生起次第(观想本尊的形象、宫殿等)到圆满次第(安住于无相的本来面目,以风脉明点等修法,成就虹身等果位),层层深入,次第分明。 大师在书中特别强调了“戒律”在密宗修学中的重要性,包括三昧耶戒(誓约戒)的持守,这对于修行者能否安全、有效地进行密法修持至关重要。同时,本书也对密宗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与讲解,帮助修行者理解不同修法的目的与方法。 《密宗道次第广论》为修行者提供了进入密宗门径的钥匙,它既有理论上的严谨阐释,也有实践上的具体指导,让修行者能够依照次第,稳健地踏上这条通往究竟解脱的密道,最终证得无上正等觉。 第三部分:《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观思想的精深解析 《入中论》是月称菩萨所著的,在中观学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阐释佛陀关于“无我”和“缘起”思想的经典之作。而《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则是宗喀巴大师对《入中论》所作的殊胜注释。 本书的精髓在于,它不仅详细解释了《入中论》的字面意思,更深入地揭示了月称菩萨论证“无我”的严密逻辑,以及如何以此破除一切的执著与邪见。大师通过精辟的阐释,将《入中论》中关于“自性”、“实有”、“共名”、“假立”等核心概念,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原本深奥的中观思想变得容易理解。 本书重点阐述了“入中道”的意义,即如何通过对“缘起性空”的深刻理解,远离“常见”与“断见”等极端。大师在此疏中,不仅解释了“无我”的范畴,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还详细分析了佛教中“无我”与世俗“虚无主义”的根本区别。他以严谨的论证,证明一切现象并非完全不存在,而是没有独立的、自存的“自性”。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的价值在于,它为修行者提供了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之眼”。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修行者能够培养出洞察一切虚妄、破除我执与法执的强大能力,从而为解脱烦恼、证悟实相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它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修行者在中观道路上可能遇到的迷雾,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第四部分:《辨了不了义善》——佛陀教法的辨析与圆融 《辨了不了义善》则聚焦于对佛陀教法的辨析与圆融,这是理解佛陀究竟教义的关键。佛陀的教法,因应不同根器的众生,有究竟(了义)和不究竟(不了义)之分。了义教法直接指示实相,而不了义教法则为引导众生走向实相而设。 本书的核心在于,宗喀巴大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辨别了义与不了义教法的准则和方法。他详细分析了哪些教法是直接指向实相的,哪些教法是为了适应众生当下根基而设立的方便。通过学习本书,修行者能够避免将不了义的方便法门误解为究竟的实相,从而避免在修学过程中产生偏差。 大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精准的逻辑,对显密经论中看似矛盾之处进行了圆融的解释,说明了这些教法在整体佛法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他强调,了达了义与不了义的区分,有助于我们对佛陀的智慧产生更深的敬仰,并能更有方向性地进行闻思修。 《辨了不了义善》是一部帮助我们“正见”佛法的指南。它使得修行者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佛陀教法时,能够辨明真伪,区分权实,从而有效地汲取教法精华,将闻思修导向究竟的觉悟,避免走入歧途,最终实现佛陀所期望的解脱。 整体价值与意义 这套汇集了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的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精深的佛法修学框架。从通途的菩提道次第,到加速的密宗道次第,再到破解实相的入中论,最后到辨明教法的了义不了义,这四部著作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佛法学习体系。 无论是初学者希望建立稳固的修行基础,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修行者希望深入佛法智慧,亦或是对密宗修行充满向往的求道者,都能在这套丛书中找到所需要的指引。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指引实践的方向,帮助修行者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找到一条通往究竟觉悟的明路,最终实现身心灵的彻底解脱与转化。这套书无疑是藏传佛教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每一个虔诚求法者不可或缺的珍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的设计,古朴又不失庄重,让人在正式阅读之前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畏之情。我最近在整理我的书架,发现很多旧书的纸质和装订都开始松动了,但看到这套书,就觉得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虽然内容本身是深奥的佛学经典,但能有这样精美的载体来承载,确实让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我平时比较注重书的外在形式,好的设计能让人更有动力去接触和钻研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学问。这套书的字体选择也很考究,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法义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这个系列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摆在一起看,就觉得非常大气和有档次,是那种可以代代相传的珍藏品。

评分

从一个长期学习佛法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汇集了几个领域的核心论著,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地图,让你不需要东奔西跑去搜集零散的资料。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体现了一种系统性的学术态度。阅读这套书,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学问不是支离破碎的观点集合,而是一个严谨、互相印证的整体。特别是关于“辨了不了义”的那部分,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批评他人,而是如何精细地区分不同层次的教法和语言的适用范围,这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思维的精细度和包容性非常有帮助。这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的“工具书”和“指路明灯”。

评分

我是一个习惯于在阅读时做大量笔记和画重点的人,这套书的留白设计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每一页的页边都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突然冒出的疑问,或者标注出那些需要反复推敲的句子。很多现代出版物为了追求精简,把页边挤得很窄,那对于深度研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这套书的版式设计明显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的,真正理解了“研读”不仅仅是“看”,更是“思辨”和“记录”的过程。我甚至会把自己的理解和书中的论述进行对照,在空白处写下反驳或赞同的理由。这种互动性,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起来,感觉像是和书中的大德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灌输。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套书的期待值是“能读懂多少算多少”,毕竟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基础的次第论到更深奥的空性见解,感觉跨度很大。但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跟着那个“次第”慢慢深入。它不是那种简单地把几部大论堆在一起,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我特别佩服作者在梳理复杂的教法时的耐心和智慧,能够将不同阶段的修行要点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开始看那些基础的教理时,感觉心气很定,像是打地基一样踏实;等到进入后半部分,涉及到空性辩论时,又能感受到思维的飞跃和拓展。这种循序渐进的感觉,真的比我之前零散地阅读某些论著要有效得多,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让你知道自己在修行的哪个阶段,接下来该往哪里走,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评分

我将这套书带到了一个禅修中心,发现它在实修辅助方面的价值无可替代。在集体共修或者私下内观的时候,遇到一些关于心识运作或者对境辨别的困惑,快速翻阅这套书的相应章节,总能找到非常精准的解释和指导。特别是涉及到密宗的次第部分,那种对细节的描述,对于确保修行的规范性至关重要,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很多其他版本要么过于口语化,缺少严谨的定义;要么就是过于艰涩,没有足够的解释性文字。而这套书在保持原著的精髓和严密性之上,又融入了深入浅出的导读,使得一些看似天书般的术语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实际修行中对教理的信心和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