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技术(精)

神经介入技术(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费尔南多·冈萨雷斯费利佩·阿... 编
图书标签:
  • 神经介入
  • 介入神经外科学
  • 血管内治疗
  • 脑血管疾病
  • 神经放射学
  • 卒中
  • 颅内动脉瘤
  • 动静脉畸形
  • 脑出血
  • 神经外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
ISBN:9787547834459
商品编码:12414319969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神经介入技术(精)
  • 作者:编者:(美)费尔南多·冈萨雷斯//费利佩·阿尔布开克//卡梅伦·麦克杜格尔|译者:陈左权//张鸿祺//高亮
  • 定价:248
  • 出版社:上海科技
  • ISBN号:978754783445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4-01
  • 印刷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79
  • 字数:600千字

编辑推荐语

由美国神经介入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共同打造,汇集多年临床技术经验。 由北京和上海长期从事脑血管病与神经介入治疗的**专家联合翻译。 全方位阐述神经介入领域的基本器械、操作技术、材料发展和并发症防治。 由费尔南多·冈萨雷斯、费利佩·阿尔布开克、卡梅伦·麦克杜格尔主编的《神经介入技术》学术思想先进,内容新颖,言简意赅,操作实用,图文并茂。

内容提要

由费尔南多·冈萨雷斯、费利佩·阿尔布开克、 卡梅伦·麦克杜格尔主编的《神经介入技术》是一部 关于神经介入手术相关核心技术的实用而全面的操作 指导书。主编均为享有国际声誉的神经介入领域专家 ,并且在美国**的神经科学中心执业,积累了大量 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由北京和上海神 经介入**专家共同翻译。本书分为11篇,共65章和 三个附录。逐层深入地对各项手术操作入路、方法进 行说明,特别重点关注了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并配合原创的精美细致的手绘插图,可给从事神经 介入亚专业的医师们提供了**而有效的技术指导。
    

目录

**篇 路径
**章 神经外科医师手里的新武器:核查表
第2章 鞘、导管和“力量之塔”
第3章 股动脉入路
第4章 肱动脉和桡动脉入路
第5章 血管内操作的直接入路技术
第6章 股动脉入路并发症的管理
第7章 动脉弓选择性插管
第8章 复杂主动脉弓插管
第9章 血管闭合装置
第2篇 动脉瘤
**0章 动脉瘤栓塞的一般技术(弹簧圈特性、形状及大小等)
**1章 弹簧圈解旋
**2章 弹簧圈逃逸的处理
**3章 弹簧圈尾部凸出的处理
**4章 术中破裂的处理
**5章 栓塞中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6章 跨循环途径
**7章 弹簧圈栓塞的双导管技术
**8章 单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
**9章 双腔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Ascent 球囊)
第20章 支架辅助栓塞脑动脉瘤
第21章 血流导向治疗动脉瘤:Pipeline 栓塞装置
第22章 Onyx HD-500 栓塞
第23章 复发动脉瘤的治疗:决定策略
第24章 “瘤顶跨越”:动脉瘤内导管超选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的应用
第3篇 血管痉挛的处理
第25章 血管内药物治疗
第26章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
第4篇 鼻衄、动静脉畸形、瘘、肿瘤的栓塞治疗
第27章 鼻衄的处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作用
第28章 使用Onyx 栓塞
第29章 Onyx 栓塞过程中远近端导管结合技术(双导管技术)
第26章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
第30章 使用NBCA 栓塞
第31章 5% 葡萄糖推注技术辅助NBCA 栓塞
第32章 颈动脉海绵窦瘘:经动脉入路和经静脉入路
第33章 经眼上静脉途径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第34章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直接入路
第35章 经动脉途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
第36章 经静脉途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
第37章 液体栓塞剂栓塞治疗硬脊膜及硬脊膜外动静脉瘘
第38章 动脉内化疗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
第39章 直接穿刺肿瘤栓塞
第5篇 颅外血管病变
第40章 基于解剖学的支架设计与选择
第41章 颈动脉近端狭窄
第42章 滤网抽吸
第43章 颈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第44章 颈动脉颈段假性动脉瘤
第45章 夹层的支架置入
第46章 椎动脉开口处支架置入
第47章 锁骨下动脉支架/ 无名动脉狭窄与锁骨下动脉盗血
第48章 颈动脉破裂
第49章 栓塞动脉
第6篇 椎体强化术
第50章 椎体成形术
第51章 椎体后凸成形术
第7篇 静脉系统血管内操作
第52章 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假性脑瘤
第53章 假性脑瘤的支架治疗
第54章 脑静脉栓塞的局部溶栓
第55章 AngioJet 装置治疗静脉窦血栓
第8篇 卒中与颅内支架
第56章 Penumbra 血栓抽吸系统
第57章 急性卒中介入支架及取栓支架
第58章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球囊血管成形术
第59章 自膨式支架(颅内粥样硬化性病变)
第9篇 生理试验
第60章 急性颈动脉闭塞
第61章 脊髓诱发试验(脊髓WADA 试验)
第62章 脑诱发试验(脑WADA 试验)
第63章 球囊闭塞试验
第64章 岩下窦取样
**0篇 介入导管室的药物使用
第65章 介入导管室的药物使用:剂量、拮抗剂和床旁监测
**1篇 附录
附录Ⅰ 导引导管、微导管、微导丝、球囊、支架和弹簧圈的特性及相容性
附录Ⅱ 关于神经介入手术中导引导管的综合评述
附录Ⅲ 神经生理监测
推荐阅读


《微创神工:脑血管病治疗的革新浪潮》 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对身体的探索从未止步,而对大脑的认知与守护更是文明演进的璀璨篇章。当病魔侵袭那精密的神经网络,尤其当血脉的搏动出现异常,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外科手术,虽然功勋卓著,但其创伤性、高风险性以及对患者身体的严峻考验,始终是悬在医者与患者心中的一块巨石。然而,科技的进步,犹如破晓的晨光,驱散了长久以来的阴霾,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希望——微创介入治疗。这门集尖端影像技术、精巧器械设计与深厚临床经验于一体的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格局,将“神工鬼斧”般的精准与“毫发无损”的温和,融于一体。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与创新的史诗。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脑血管疾病的复杂性,以及微创介入技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直击病灶,化解危机。我们将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之旅,穿越神经科学的奥秘,感受介入技术的魅力,领略医者仁心与科技力量的完美结合。 第一章:无声的威胁——理解脑血管疾病的本质 在大脑深邃的宇宙中,血管如同错综复杂的星辰轨迹,维系着生命的律动与思维的火花。然而,当这条生命之河出现淤堵、破裂或畸形,便会引发一系列令人惊骇的病变。 动脉瘤: 血管壁上脆弱的“鼓包”,一旦破裂,便是生命的骤然终结。从其形成的原因,如先天发育不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到其潜在的破裂风险,本书将一一梳理。我们将探讨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如CTA(CT血管成像)与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如何为我们勾勒出这些潜伏的“炸弹”轮廓。 脑血管畸形(AVMs): 错乱纠结的血管网,血流动力学异常,易于破裂出血,或导致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缺血。本书将详细介绍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等不同类型的AVMs,并深入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对脑功能的影响。 动脉狭窄与闭塞: 血管如同管道,当粥样硬化斑块堆积,会逐渐收窄,甚至完全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我们将详细阐述颈内动脉、椎动脉等关键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系统的“交通堵塞”,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甚至脑梗死和出血。本书将分析其发病机制,如遗传性凝血障碍、某些疾病状态(如妊娠、感染)以及创伤等,并阐述其诊断的特殊性。 理解这些疾病的本质,是掌握介入治疗的基石。只有深入洞察病灶的形态、位置、血流动力学特征,才能制定出最精准、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二章:精密的探针——介入治疗的原理与发展 微创介入治疗,顾名思义,是通过微小的创口,运用特制的导管、导丝、支架等器械,进入人体的血管系统,直达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它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身披“隐形战衣”,手持“精密仪器”,在人体的“血管高速公路”上,进行着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寻路记”。 影像技术的飞跃: 介入治疗的成功,离不开现代影像技术的支撑。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介入治疗的“眼睛”,能够实时、精准地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是导航与操作的关键。本书将介绍DSA的原理,以及它在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会提及其他辅助影像学手段,如三维CTA、MRA、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它们如何为介入医生提供更丰富、更立体的病灶信息。 器械的革新: 从最初的简易导管,到如今集精密度、灵活性、生物相容性于一体的各类器械,介入器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的缩影。 导管与导丝: 它们是介入治疗的“先遣部队”,能够穿梭于曲折蜿蜒的血管网络,将治疗器械送达病灶。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导管(如微导管、球囊导管)和导丝的特性、选择与操作技巧。 栓塞材料: 用于闭塞异常血管或动脉瘤的“填塞物”。我们将详述不同类型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coil)、医用胶(glue)、微球(microsphere)等,分析它们的特点、适应症以及在不同病变中的应用策略。 支架系统: 用于支撑狭窄血管、覆盖动脉瘤破口,甚至引导血流的“结构支撑”。本书将重点介绍覆膜支架(stent-graft)、覆膜内皮支架(flow-diverting stent)等,解析它们如何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实现血管重建或动脉瘤的“内封”。 其他辅助器械: 如血栓抽吸导管、取栓器、血流导向导管等,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清除血管内的血栓,挽救缺血的脑组织。 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血管造影,到球囊扩张术,再到支架置入术,以及近年来的神经导航技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里程碑。本书将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介入医学如何从“辅助”走向“主导”,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核心力量。 第三章:精准打击——介入技术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介入治疗并非“万能药”,但它在众多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优势,尤其是在那些传统手术难以触及或风险极高的病例中。 动脉瘤的“金刚罩”与“内封术”: 弹簧圈栓塞术: 将微小的金属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使其在瘤腔内形成血栓,从而达到“填塞”动脉瘤的目的。本书将详细介绍弹簧圈的种类、填充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术中影像学评估判断栓塞效果,并讨论弹簧圈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适用于复杂形态动脉瘤,通过支架支撑弹簧圈,防止其逸出,并改善瘤颈血流。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 这一革命性的技术,通过在动脉瘤颈部覆盖一段特殊的支架,改变瘤颈部的血流动力学,促使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最终闭塞。本书将深入解析血流导向支架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以及其术后随访策略。 脑血管畸形(AVMs)的“靶向打击”: 血管内栓塞治疗: 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AVMs的供血动脉,使其逐渐缩小或闭塞。本书将介绍不同栓塞剂(如 Onyx、NBCA)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多阶段栓塞策略,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提高疗效。 联合治疗: 在某些复杂AVMs的治疗中,介入栓塞可能与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的“疏通与加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高危因素的颈动脉狭窄,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恢复血管管腔,降低脑卒中风险。本书将详细阐述CAS的操作流程,支架的选择,以及术中易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脑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部分高危的脑内动脉狭窄,也可考虑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生命救援”: 血管内机械取栓: 对于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早期,通过机械取栓器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迅速恢复血流,挽救濒死脑组织。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取栓器械(如支架取栓器、吸栓导管)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以及黄金治疗时间窗口的重要性。 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的联合: 介绍静脉溶栓的适应症,以及在静脉溶栓效果不佳时,介入治疗如何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 鼻咽血管瘤、颅内动静脉瘘等的介入治疗: 介绍介入技术在其他类型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展现其广泛的适应症。 第四章:风险与挑战——介入治疗的考量与未来 任何治疗手段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介入治疗也不例外。本书将坦诚地探讨介入治疗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应对策略。 出血与血栓形成: 血管穿刺、导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以及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管损伤: 导管、导丝可能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以及支架相关的并发症。 栓塞物脱落: 栓塞材料在释放过程中发生意外脱落,可能堵塞远端血管。 神经功能缺损: 术中操作可能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新的神经功能缺损。 造影剂过敏与肾脏损伤: 碘造影剂的使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对肾脏造成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介入医生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以及对风险的审慎评估。 展望未来: 介入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歇,机器人辅助手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都将为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更美好的前景。本书在结尾部分,将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展望,展现介入医学的无限可能。 结语: 《微创神工:脑血管病治疗的革新浪潮》旨在为广大读者,无论是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对脑科学与医学技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易于理解的视角,去认识和了解微创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传递科学知识,减轻不必要的恐慌,更重要的是,点燃希望的火种,让更多饱受脑血管疾病困扰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股席卷而来的革新浪潮,重拾健康与生命的尊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智慧的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所折服,这显然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专著。我本身是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虽然不是直接从事神经介入的科室,但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因此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强的学习需求。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对于各种神经介入器械的介绍,比如微导管、球囊、支架等等,以及它们在不同手术场景下的选择和使用技巧。此外,我也很想了解书中关于影像学在神经介入中的重要性,包括术前评估、术中导航以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可以指导临床操作的内容,比如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本书的“精”字,让我相信它能在专业性上达到相当的高度,并且能提供一些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难以接触到的前沿信息。

评分

我拿到这本《神经介入技术(精)》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和内容分量所震撼,感觉这是一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的书。我本人并非医学专业人士,但是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前沿医学技术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神经系统非常着迷,对于如何通过微创技术来解决那些曾经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窥探到神经介入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在治疗脑卒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清晰的流程图或者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效果。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所有的专业术语,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神经介入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宏观且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精”,让我相信它能够提供一些我以前接触不到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非常有学术气息,深灰色的封面搭配银色的字体,显得庄重而专业。我是一名神经科的专科护士,日常工作中有不少机会接触到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比如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支持的这些介入技术,比如支架植入术、血管内栓塞术等等,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它们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以及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护理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同时,我也对神经介入技术中使用的药物,比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包括它们的用药原则、剂量调整以及不良反应。这本书的“精”字,让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我作为护理人员非常需要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这本书是不是可以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神经影像报告?我是一名医学生的家属,我的孩子正在学习医学,经常会听到他谈论一些我听不懂的医学名词,其中就包括很多和神经系统相关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向我解释清楚神经介入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能解决哪些问题,又有哪些风险。我不是学医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希望能看到一些生动形象的图解,或者是一些通俗易懂的类比,来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手术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神经介入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它的发展历史,了解它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这本书的“精”字,让我有点担心它是否会太过于专业,但我同时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足够详细的信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所从事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抽象的金色线条,仿佛在描绘着大脑中复杂精密的神经网络。我本身对医学领域,尤其是神经科学和介入治疗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本书的标题“神经介入技术(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虽然不是专业医生,但平时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对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我好奇的是,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深入浅出地介绍那些高难度的介入技术?是会侧重于技术原理的讲解,还是会更偏向于临床应用的案例分析?我尤其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前沿的、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比如微创手术在治疗脑血管病、肿瘤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这本书的“精”字,让我对它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提供我所需要的、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入解读,而不是泛泛而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深入了解神经介入领域的敲门砖,让我对这个日新月异的医学分支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