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

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木质素
  • 化学
  • 改性
  • 材料
  • 生物质
  • 聚合物
  • 可持续材料
  • 环境科学
  • 化工
  • 功能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9669
商品编码:1239848122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无 著作 黄进 等 编者 定  价:8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页  数:242 装  帧:精装 ISBN:9787122199669 第1章  绪论 001
1.1  木质素化学的发展历程 002
1.2  木质素改性材料和化学品的研究现状 007
1.3  木质素在材料领域高值利用的展望 017
参考文献 018
第2章  木质素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023
2.1  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024
2.1.1  木质素的元素组成 025
2.1.2  木质素的官能基团 026
2.1.3  结构单元间的连接 028
2.1.4  木质素的结构模型 032
2.2  木质素的高分子性质 038
2.2.1  分子量及其分布 038
2.2.2  分子形状及超分子特征 040
2.2.3  木质素的缔合特性 041
2.3  木质素的其他物理性质 043
2.3.1  表观物理性质 043
2.3.2  溶解性 044
2.3.3  热学性质 045
参考文献 046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天然高分子基新材料》丛书之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木质素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改性技术以及在化学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既回顾了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的发展史,阐述了木质素研究应用的*近进展和当前热点,也展望了木质素在材料领域高值应用的发展方向。本书内容包含了与木质素研究开发相关的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以及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汇总了木质素化学及改性材料方面突出的*新实例,涉及木质素在材料、石油化工、日用、医药、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
本书适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天然高分子科学、农林资源高值转化利用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无 著作 黄进 等 编者 黄进,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法国Grerioble国立理工学院进行过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主要围绕聚合物组装和复合体系的可控构建及应用探索展开研究,重点关注天然高分子生物质资源高值利用的材料化学基础,在木质素的化学改性以及改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蛋白质塑料、生物质基聚酯塑料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提出了具有多反应位点的木质素作为交联中心构建星形网络的结构设计思路并且探索了其同步增强增韧的机制。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靠前科技合作等
现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现代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基础、结构特征、宏观性能及其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书内容涵盖了从高分子合成的理论基础到先进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力求为材料学、化学工程、物理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一本权威、详实的参考书。 第一部分:高分子科学基础 本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了高分子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章: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与分子结构 本章详细阐述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核心地位。重点讨论了分子量及其分布(包括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其测定方法,如凝胶渗透色谱GPC),这对理解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最终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深入分析了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包括线性、支化、交联、星形、接枝和嵌段共聚物。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如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在聚合物链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第二章:高分子物理与链运动 本章侧重于高分子链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行为。详细介绍了高分子溶解理论,包括Flory-Huggins溶液理论,并讨论了溶剂的良性、不良性和非溶剂性对聚合物链构象的影响。深入分析了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包括结晶度和非晶态区域的特征。重点阐述了高分子链的运动性,特别是温度对链段运动的影响,引入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如DSC、TGA、DMA)。对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描述和实验表征,包括蠕变、应力松弛和动态力学分析。 第二章附录:高分子热力学 本附录简要回顾了与高分子体系相关的热力学原理,包括自由体积理论和自由体积对Tg的影响。 第三章:高分子合成方法学 本章全面覆盖了主流的高分子聚合反应类型,并深入剖析了每种方法的机理和工业应用。 1. 自由基聚合: 详细讨论了引发、增长、终止和链转移的动力学过程,以及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技术,这些技术是实现精确分子结构调控的关键。 2. 逐步聚合: 涵盖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析了反应计量、转化率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如Carothers方程)。 3. 配位聚合与开环聚合: 重点介绍过渡金属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如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它们在生产高性能聚烯烃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部分: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与加工 本部分将理论基础与材料的实际性能及加工技术联系起来。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表征 本章探讨了高分子材料如何响应外力。详细介绍了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冲击测试的标准方法(如ASTM和ISO标准)。讨论了线性粘弹性模型,包括Voigt模型和Maxwell模型在描述高分子松弛行为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高分子材料的断裂行为,包括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微观机制,以及疲劳、蠕变和应力开裂等长期力学问题。 第五章:高分子材料的电学、光学与热学性能 本章关注聚合物的非力学功能特性。 电学性能: 讨论了绝缘性、介电常数、损耗因子,以及导电聚合物的机制和结构设计(如掺杂、共轭结构)。 光学性能: 涉及透明性、折射率、双折射现象,以及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如光导材料和液晶聚合物。 热学性能: 深入研究热导率、热膨胀系数,以及聚合物的热老化和降解过程。 第六章:高分子加工技术 本章概述了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关键工程技术。详细介绍了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延和薄膜拉伸等主要工艺。重点讨论了熔体流变学在预测和控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剪切速率、粘度、剪切变稀效应以及模具设计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功能化 本部分聚焦于具有特定功能或特殊结构的高性能聚合物。 第七章:结构导向的功能高分子 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分子结构来赋予材料特定的功能。 1. 弹性体与橡胶: 深入分析硫化(交联)过程对橡胶弹性的影响,以及动态硫化体系在热塑性硫化橡胶(TPV)中的应用。 2. 工程塑料: 介绍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和聚芳酯等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特点、结构优势及其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的替代应用。 3. 热固性树脂: 重点分析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网络结构与最终性能的关联。 第八章:复合材料与纳米结构聚合物 本章讨论了如何通过复合化来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详细介绍玻璃纤维、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化学、力学传递机制以及分层结构的设计。 纳米复合材料: 探讨了利用纳米粘土、碳纳米管(CNT)、石墨烯等无机填料改性聚合物基体的策略。分析了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界面相互作用对材料增韧、阻燃和导电性能的显著影响。 第九章:生物医用高分子与智能响应材料 本章关注材料学的前沿应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 讨论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等可吸收聚合物在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中的设计原则、降解动力学及其毒理学考量。 刺激响应性(智能)聚合物: 介绍对pH值、温度、光照或电场敏感的聚合物网络,如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和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在传感器、驱动器和自修复材料中的潜力。 结语 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取得了平衡,不仅提供了高分子科学的核心知识体系,也着重于新材料的开发趋势和先进表征手段的应用。通过对这些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掌握设计、选择和优化现代高分子材料以满足复杂工程需求的必备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可以更进一步提升的地方,那或许是在“未来展望”和“技术挑战”的论述上,可以再多一些非主流但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的探讨。目前,关于几种主流的改性技术已经覆盖得非常全面,但对于一些新兴的概念,比如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分子设计,或者新型酶促反应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目前的篇幅略显保守。尽管目前的论述已经足够深入,但作为一个站在学术前沿的读者,我渴望看到作者对那些尚未被大规模验证的“蓝海”技术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断和预警。例如,在讨论材料的长期环境稳定性时,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生物降解模型进行预测性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加速老化测试的结果上。总而言之,这本书是目前该领域的基石性著作,但若能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探讨上再添一笔大胆的色彩,那它将真正成为跨越时代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方面做得几乎无可挑剔,每一个关键论点都有详实的数据和可靠的文献支撑。我特别留意了参考文献部分,它极其详尽,横跨了多个学科领域,从有机化学、高分子物理到材料工程,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跨学科功底。更让人放心的是,它对实验方法的描述,即便是简略提及,也点明了关键的控制参数和潜在的误差来源,这对于正在进行实验室验证的同行来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我曾尝试按照书中的某一特定合成路径进行复现,发现其对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剂量的描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对科学精神的最高尊重。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教你“如何精确地做”,这种对操作细节的重视,是许多泛泛而谈的参考书所缺乏的宝贵特质。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应用实例的活地图。书中引用了大量近十年的前沿研究成果,覆盖了从高性能复合材料到环保涂料等多个应用领域。特别是关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这一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探讨,而是详细剖析了几个突破性的工业化案例,包括某一新型生物树脂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以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潜力评估。这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得原本抽象的化学反应和材料性能指标变得鲜活起来,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值。这种紧密结合产业前沿的写作风格,对于希望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的科研人员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选用了哑光处理的纸张,触感细腻,那深沉的墨绿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古典又严谨的气息。我尤其欣赏内页的排版,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关键的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机理图上做了特别的强调,图文排布疏密有致,即便是涉及复杂的分子结构,也能让人一目了然。而且,装帧上对细节的处理也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水准,比如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松散。作为一本专业的化学教材或参考书,这样的物理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沉浸其中,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工具书束之高阁。翻开扉页,扉页上的引文引人深思,仿佛在为接下来的学术旅程拉开序幕,整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开箱”体验,从视觉到触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章节编排,可以说是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深入”完美结合的典范。它并没有急于抛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生物质的来源、历史沿革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入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观的背景框架。随后,才逐步深入到核心的化学结构分析,这一点处理得非常巧妙。比如,在讨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相互作用时,作者不是生硬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流程图,将复杂的交联网络可视化,让我这个非资深研究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不同改性方法的比较分析极其细致,无论是物理改性还是化学接枝,都详细阐述了其作用机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这种结构化的组织方式,极大地节省了读者在不同资料间来回检索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一本在手,心中有数”的境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