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俄關係/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

百年中俄關係/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闖 著
圖書標籤:
  • 中俄關係
  • 百年曆史
  • 外交史
  • 國際關係
  • 曆史學
  • 俄國
  • 中國
  • 百年中外關係
  • 曆史文化
  • 雙邊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世界知識齣版社
ISBN:9787501228768
商品編碼:124461800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百年中俄關係/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

原價:34.00元

作者:楊闖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01228768

字數:429000

頁碼:5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曆史是不能忘記的。曆史是一麵鏡子。曆史給人以啓迪。曆史發人深思。曆史能使人振奮。
《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是一套研究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和周邊國傢雙邊關係的大型學術專著,其內容的時間跨度涉及19、20、21三個世紀,囊括瞭清政府中後期、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曆史時代的100多年曆史,充分展示瞭各個時期中國與相關國傢的外交政策及當時的國際形勢,記錄瞭舊中國的屈辱外交,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展示瞭中國邊界的曆史演變,中國在冷戰時期的曆史事變與經曆,反映瞭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國際地位的提升,也忠實地記錄瞭冷戰後,特彆是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有關各國雙邊關係的快速發展。
本叢書以忠實於曆史事實為宗旨,準確評述瞭主要曆史事件,反映瞭作者們的學術觀點。該係列叢書是國際問題研究人員、從事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專業大中專院校學生必備的參考書,也是關心國際問題和中國外交讀者的良師益友。

內容提要


幾個世紀以來,中俄關係始終為國人、尤其為史學傢所關注。100年來,中俄關係以其變幻復雜、跌宕起伏及其對世界的影響而更加引人注目。諸多學者辛勤耕耘,且成就斐然。中俄關係已經發展為一個成熟的研究領域。不過,此前的學者們沒有跨世紀迴顧20世紀百年中俄關係的客觀機會,當代的學者也未必都能適時對此産生預感並及時地運作。本書作者以其獨具的前瞻慧眼和預先籌謀,抓住瞭世紀的機遇,及時地推齣瞭百年中俄關係的新作。本書把20世紀中俄關係分為四個時期,係統地迴顧瞭一個世紀以來中俄兩國的相互關係發展的曆史進程,脈絡清晰,要點突齣,資料豐富,是一本很好的著述。

目錄


《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總序總結曆史,麵嚮未來
序言 把健康穩定的中俄關係帶入21世紀
作者前言 百年中外關係及中俄關係的分期及特點
第一編 清末民初時期的中俄關係(1900一1917)
第一章 俄國七路齣兵誌在獨占中國東北
第一節 19世紀沙俄對中國侵略的迴顧
第二節 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第三節 沙俄參加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京
第四節 沙俄七路齣兵誌在獨占中國東北
第五節 中俄交涉俄國退兵東三省
第六節 日俄戰爭塗炭中國東北百姓
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後沙皇政府分裂中國的行動
第一節 沙俄策動外濛脫離中國獨立
第二節 沙俄強占唐努烏梁海地區
第三節 沙俄策動呼倫貝爾自治
第四節 沙俄侵略新疆的活動
第二編 民國時期的中蘇關係(1917~1949)
第一章 蘇俄對華新政策及其建交談判
第一節 1919-1920年期間蘇俄對華宣言
第二節 《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的簽訂
第三節 中東路問題與中蘇的斷交與復交
第二章 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的中蘇關係
第一節 中蘇聯手抗日與《蘇日中立協定》
第二節 蘇聯對國、共兩黨的政策
第三節 蘇聯對新疆的政策與活動
第四節 解放戰爭時期的中蘇關係
第三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的中蘇關係(1949—1979)
第一章 中蘇聯盟的蜜月時期
第一節 毛澤東第一次齣訪莫斯科
第二節 中蘇閤作與抗美援朝
第三節 中蘇經濟關係與蘇聯對中國的援助
第四節 蘇聯交還在中國東北特權
第五節 波匈事件與中蘇關係
第六節 1957年毛澤東第S-次訪蘇
第二章 意識形態分歧與中蘇關係的爭論
第一節 主權之爭與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
第二節 從意識形態分歧到國傢利益之爭
第三節 赫魯曉夫撕毀協議撤走專傢
第四節 周恩來總理齣席蘇共二十二大
第五節 蘇聯策動新疆邊民逃亡、暴亂事件
第三章 中蘇關係惡化升級
第一節 中蘇關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大論戰
第二節 赫魯曉夫下颱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努力失敗
第三節 珍寶島事件與兩國總理北京首都機場會晤
第四節 蘇聯對外擴張與中國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一條綫”戰略
第五節 蘇聯入侵阿富汗與中蘇國傢關係談判破裂
第四編 改革開放後的中蘇、中俄關係(1979—2005)
第一章 中蘇關係正常化的談判與鬥爭
第一節 勃列日涅夫的塔什乾講話
第二節 鄧小平戰略指揮消除“三大障礙”的鬥爭
第三節 1989年中蘇最高級會晤宣布關係正常化
第二章 從中蘇關係到中俄關係的平穩過渡
第一節 從中蘇關係到中俄關係的平穩過渡
第二節 中俄、中哈、中吉、中塔邊界問題的解決
第三節 中俄政治經濟關係的新發展
第三章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第一節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建立
第二節 上海閤作組織架構的建立
第三節 世紀之交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化
第四節 21世紀初期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
第五節 普京第二個任期的中俄關係
附錄
百年中俄關係大事記
主要參考書目
百年中俄關係中涉及兩國領土問題的基本情況
後記

作者介紹


楊闖,1944年12月生。遼寜省開原市人。1969年7月北京大學俄語係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法學碩士。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關係學會會員。1999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社會科學

文摘


序言



《百年中俄關係:風雲激蕩的百年交織》 一、 曆史的序章:從舊帝國到新秩序的碰撞(19世紀末 - 20世紀初) 本書的起點,追溯至19世紀末,一個風雲激蕩的時代。彼時,積貧積弱的清王朝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步履維艱,而崛起中的俄羅斯帝國則將其目光投嚮東方,覬覦著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這一時期,中俄兩國關係的主鏇律是充滿挑戰與博弈的。 沙俄通過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攫取瞭中國大量領土,包括外東北和部分西北地區。這些領土的割讓,不僅是中國民族屈辱史的沉重印記,也為日後兩國關係埋下瞭復雜而深刻的矛盾。同時,沙俄在新疆、濛古等地的滲透和影響力擴張,更是觸動瞭中國主權的神經。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俄國從沙皇專製走嚮蘇維埃社會主義,這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供瞭新的思想啓濛,也播下瞭革命的火種。早期的共産國際活動,與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緊密相連,拉開瞭兩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産生聯係的序幕。盡管此時兩國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革命的浪潮已經開始悄然改變著兩國關係的可能性。 二、 革命的年代:從隔閡到閤作的初步探索(20世紀20年代 - 40年代) 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麵臨著外部乾涉和國內建設的巨大壓力。中國也經曆瞭辛亥革命後的動蕩與分裂。這一時期,兩國關係並非一帆風順,充滿瞭隔閡、誤解,甚至是潛在的敵意。 然而,隨著中國革命力量的壯大,特彆是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和發展,中蘇(俄)關係開始顯現齣新的動態。在中國共産黨尋求國際支持的背景下,蘇聯給予瞭一定的援助和指導。國民黨政府在一定時期內,也與蘇聯保持著有限的官方交往,例如在抗日戰爭初期,蘇聯給予瞭國民政府一定的軍事援助,展現瞭在大國博弈背景下的務實閤作。 抗日戰爭的爆發,是中蘇(俄)關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摺點。麵對共同的法西斯威脅,兩國在戰略層麵有瞭進一步的協調。蘇聯在抗戰初期對國民黨政府提供瞭一些援助,並在1945年對日宣戰,給予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巨大的支持。然而,蘇聯在戰後對中國東北的政策,特彆是對中國內戰的影響,又引發瞭新的復雜性。 三、 盟友與陣營:激情燃燒的時代(20世紀50年代 - 60年代中期) 新中國成立,標誌著中蘇(俄)關係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時代。1949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署,將兩國關係推嚮瞭曆史的巔峰。在意識形態上,兩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共同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兩國展開瞭廣泛而深入的閤作。 蘇聯在建國初期為新中國提供瞭大量的經濟援助,包括技術、設備、專傢等,幫助中國建立起初步的工業體係,奠定瞭國傢工業化的基礎。在國防領域,蘇聯也提供瞭先進的軍事技術和裝備,為中國的國防現代化提供瞭有力支撐。兩國在國際舞颱上密切配閤,共同應對西方國傢的圍堵和製裁,在聯閤國等國際場閤形成瞭一緻立場。 這一時期,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友誼的歌麯傳遍大地,被譽為“兄弟般的友誼”。然而,在政治理念、發展道路上,雙方的差異也開始逐漸顯現。赫魯曉夫上颱後,對斯大林個人的批判,以及後來提齣的“和平共處”、“全民國傢”等新提法,引起瞭中國方麵的警惕和不滿。 四、 分歧與對抗:從兄弟到陌路(20世紀60年代中期 - 70年代末) 中蘇(俄)關係最令人扼腕嘆息的轉摺,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於在意識形態、國傢利益、國際戰略等一係列問題上産生瞭深刻的分歧,特彆是蘇聯推行的“大國沙文主義”和對中國內政的乾涉,兩國關係急劇惡化,從曾經的盟友走嚮公開的論調批判,乃至武裝衝突。 “中蘇論戰”爆發,兩國在報刊、廣播等媒體上展開瞭激烈意識形態鬥爭。雙方互相指責對方背叛瞭馬剋思列寜主義,背離瞭社會主義道路。邊境衝突頻發,其中最嚴重的是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給兩國關係濛上瞭血與火的陰影。 在這一時期,中國采取瞭“以俄為鑒”的策略,更加注重獨立自主,發展自己的道路。中國在國際上積極開展獨立的外交,努力打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兩極格局。蘇聯則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戰略對手,兩國關係進入瞭長期的、冷淡的對峙時期。 五、 走嚮緩和與重塑:從冷戰陰影到戰略協作(20世紀80年代初 - 21世紀初)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彆是蘇聯國內矛盾的加劇,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兩國關係開始走嚮緩和。戈爾巴喬夫上颱後,推行“新思維”外交,積極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實現瞭中斷近30年的兩國最高領導人會晤,標誌著中蘇(俄)關係正常化的實現。 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的成立,為中俄關係的發展帶來瞭新的機遇和挑戰。雖然意識形態上的陣營對立消失,但兩國在國傢利益、地緣政治等方麵依然存在復雜性。然而,兩國領導人均認識到發展睦鄰友好關係的重要性,並通過一係列高層互訪和會晤,逐步構建瞭新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閤作條約》的簽署,為兩國關係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法律基礎,確立瞭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政治共識。兩國在經濟、能源、軍事、科技等領域展開瞭更加務實的閤作。在國際事務中,中俄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多極化、反對霸權主義等方麵,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形成瞭重要的戰略協調。 六、 新的格局:麵嚮未來的戰略協作夥伴(21世紀至今) 進入21世紀,中俄兩國關係進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雙方已從早期的意識形態驅動的盟友,轉變為基於共同利益和戰略需求的戰略協作夥伴。兩國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等領域的閤作日益深化,戰略互信不斷增強。 兩國元首保持著頻繁的互訪和溝通,為兩國關係的健康發展指明瞭方嚮。在國際舞颱上,中俄兩國在聯閤國、上海閤作組織等框架下,積極協調立場,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兩國在維護地區穩定和國際公平正義方麵,展現瞭強大的閤作力量。 《百年中俄關係:風雲激蕩的百年交織》一書,不僅僅是對兩國曆史交往的迴顧,更是對兩國關係演變規律的深刻洞察。從過去的恩怨糾葛,到當下的戰略協作,這本書梳理瞭影響兩國關係發展的關鍵節點,分析瞭各時期兩國各自的國傢戰略和內外政策,以及這些因素如何交織,塑造瞭今日的中俄關係。它揭示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兩國如何超越曆史遺留問題,尋求共同發展,並共同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貢獻力量。通過對這一百年曆程的細緻描摹,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瞭解中俄關係發展的視角,並思考其未來走嚮。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曆史的興趣,更多地體現在對“為什麼”的探究上。尤其是那些重大的曆史轉摺點,我總想弄清楚背後的原因,以及它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百年中俄關係,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最值得關注的課題之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超齣一般常識的視角和解讀。我期待它能夠揭示齣兩國關係發展中那些不為人知的麯摺和復雜性,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兩國各自的戰略考量和國內政治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塑造瞭這段關係。我尤其好奇,在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比如革命時期,冷戰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兩國關係究竟發生瞭哪些根本性的變化,又有哪些內在的連續性。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史書,更像是一本關於權力、地緣、意識形態和國傢利益博弈的教科書,我渴望從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曆史認知水平。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一套“百年中外關係係列叢書”,這本書是其中的一冊。我一直對國際關係史,特彆是中國與周邊大國之間的互動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中俄關係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我一直很好奇,在過去的一百年裏,兩個毗鄰大國是如何從閤作走嚮閤作,再從摩擦到新的夥伴關係的?這其中經曆瞭怎樣的政治風雲變幻,文化交流又有怎樣的起伏?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而係統的梳理,不僅僅是官方層麵的外交史,更希望能夠觸及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民間的情感,以及曆史事件在不同國傢民眾心中的解讀差異。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迷霧,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細節,理解那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曆史軌跡。它的份量感讓我覺得,裏麵承載瞭足夠的信息量,足以支撐我對這段曆史進行一次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填補我知識體係中的空白,讓我能夠更全麵、更辯證地看待曆史事件。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沉靜而厚重的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透著一種曆史的厚度和學識的莊重感,瞬間就激發瞭我想要深入瞭解其中內容的強烈好奇心。雖然我還沒有真正翻開它,但僅僅是它擺在我書架上的存在感,就已經給我帶來瞭一種充實和知識儲備的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對曆史有著深刻洞察和嚴謹態度的學者,他/她一定投入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梳理、考證和寫作,纔能將“百年中俄關係”這樣一個宏大而復雜的課題,呈現在讀者麵前。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事件的羅列和人物的介紹,更希望能夠從中讀齣曆史的脈絡、變遷的邏輯,以及兩國關係背後深層的力量和影響。這本書,在我看來,絕非一本簡單的曆史讀物,它更像是一扇窗,能夠讓我透過它,窺見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理解當下,甚至能夠對未來的走嚮有所啓迪。我深信,一旦我開始閱讀,我會被書中字裏行間的智慧和深邃所吸引,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與那些曾經影響世界的人物和事件一同呼吸。

評分

讀史使人明智,而對於中國這樣擁有悠久而復雜曆史的國傢而言,理解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尤為重要。這本書的名字——“百年中俄關係”,一下子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它不僅僅關乎兩個國傢之間的交往,更可能摺射齣中國在這百年間,如何在全球舞颱上定位自己,如何處理與大國關係,以及如何在這種互動中尋求發展和生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那些曆史人物的決策,去體會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宏大的敘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中俄兩國關係的演變是如何受到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又如何反過來影響瞭各自國傢的命運。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份珍貴的曆史遺産,我渴望通過閱讀它,能夠獲得一種更深邃的曆史洞見,一種對國傢命運和民族復興的更深刻理解。

評分

我之前在圖書館無意間翻閱過一本關於近現代中國對外關係的概覽,其中有一部分內容簡略地提到瞭中俄關係,但總覺得意猶未盡。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一領域更深入的探索需求。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對外關係,是理解其自身發展軌跡和國際地位的關鍵。而中俄關係,由於其曆史悠久、地緣毗鄰、以及在國際舞颱上的重要互動,更是充滿瞭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局限於宏觀的政治和軍事層麵,更能深入到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維度,展現兩國關係的全貌。我期待能夠看到作者如何運用翔實的史料,分析具體的曆史事件,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和見解。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份沉甸甸的學術禮物,它將帶領我走進一個更加廣闊的曆史視野,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