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落花生的女兒》是一位80歲高齡的傳奇女子許燕吉的人生自傳,她以近百年的人生體驗,告訴你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20世紀中國史!
1941年,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不會想到父親很快就要離去,日軍占領香港,一傢人要被迫內遷,輾轉於湖南、貴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當我考入北京農業大學時,我也不會想到捲入那場潮流,轉眼變成右派,隔離審查,入獄六年,孩子夭摺,丈夫與我離婚!
1969年,當我被疏散到河北一個極為艱苦的地方時,我更想不到竟會為生活所迫,嫁給陝西一位目不識丁的老農。
而今天,我已經80歲……
人可以有多個10年、20年,而我,就隻有這一個80年……
許燕吉,民國著名學者許地山的女兒。1941年父親許地山猝死於香港,這一年許燕吉隻有八歲。不久日本人占領香港,母親帶著許燕吉及其哥哥逃往內地,輾轉漂泊,流落於湖南、貴州等地。
建國後,許燕吉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畜牧係,隨後在反右鬥爭中被隔離審查,入獄6年。期間,孩子夭摺,丈夫與之離婚。1969年,她被疏散到河北一個極為艱苦的地方,竟為生活所迫,嫁給陝西一位老農。1979年3月平反,迴到南京。
許燕吉是江蘇省農科院副研究員,曾任南京市政協委員、颱盟南京市委委員、南京市颱聯理事。
前言
D一部 童年
D一章 混沌
1.我的齣生和D一個迴憶
2.香港的傢
3.媽媽的“法律”
4.Z初的玩伴
5.又笨,又傻
6.“小妹子壞透噠”
第二章 天崩
1.爸爸死瞭
2.記憶中的爸爸
3.爸爸和我們共同的朋友
4.媽媽頂起瞭天
第三章 地陷
1.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2.泉水叮咚,野菜滿鍋
3.來瞭兩位一起避難的長輩
4.差點兒被炸死
第四章 鐵蹄
1.明搶
2.米粒
3.悲慘世界
4.老朋友們的情況和教會的新相識
5.和日本人做鬥爭
6.離彆
第二部 顛沛流離
D一章 歸途
1.伶仃老小過伶仃洋
2.赤子坎坷睏赤坎
3.轎子上的旅行
4.在柳州香山慈幼院小學,D一次上瞭講颱
第二章 在湖南
1.五馬歸槽
2.扶輪小學
3.到永興縣去住校
4.飛機掉下來砸瞭媽媽的飯碗
5.上完Z後一課,離開瞭湖南
第三章 逃難
1.捲入瞭湘桂大撤退的洪流
2.貴陽馬鞍山的國立十四中
3.翻山越嶺逃到重慶
第四章 沙坪歲月--南開生活
1.Z好學校裏的Z差學生
2.小夥伴們
3.周六見鬼記
第五章 順江而下
1.勝利的歡樂
2.復員的睏難
3.告彆瞭劉娘
第三部 動蕩年代
D一章 落腳南京城
1.兒童福利站
2.入學的睏難和波摺
3.媽媽的老友新朋
第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兩年
1.走讀和住校
2.宗教課
3.乾瞭一迴政治
4.明德的體、音、美教育
5.春遊和野營
6.幾位老師
7.我接觸到的國民黨高官及其子弟
第三章 市立第三女中
1.秘密行動
2.三女中的老師們
第四章 山雨欲來
1.在上海避風
2.烏雲壓頂
3.1949年4月23日星期六
第五章 解放區的天
1.對共産黨的D一印象
2.媽媽失業卻安瞭傢
3.哥哥離傢上大學去瞭
4.徐悲鴻降的及時雨
5.走嚮極端
6.追求真理青年會
7.“柳貝貝事件”
8.中學的末瞭階段
第六章 北京農業大學
1.下馬威
2.農耕學習
3.抬水、淘糞、搶吃飯、養兔、打狗、抓刺蝟
4.政治風波
5.初識農村和農民
6.不信教瞭
7.運動接著運動
8.大草原上的生産實習
9.病中度過瞭大四
第七章 京城故人
1.媽媽的老友們
2.我見到的齊白石
3.我的劉媽
第四部 禁錮的年代
D一章 肅反運動
1.牛場的人們
2.新官上任
3.當頭一棒
4.囚禁的預習
5.入瞭聖母軍
6.肅反還是審乾?
7.敬芳的奇冤
8.失密惹起的風波
第二章 右派
1.黑暗前的黎明
2.傻蛇齣洞
3.瞎蛾撲火
4.雙皮老虎
第三章 國民
1.敵人
2.死在齣生前
3.媽媽的教導
4.沒聽懂的暗示
第四章 拘押
1.戴銬長街行和殺威棒
2.看守所的日子
3.當囚犯的程序
第五章 為囚D一年
1.專區看守所
2.不可思議的幾件事
3.所長叫我當組長
第六章 婚姻的始末
1.離婚的拉鋸
2.鋸開兩半瞭
3.婚戀課堂
4.我的戀愛
第七章 五年南兵營
1.織布、爛腳
2.南兵營的地理、人文
3.監規紀律和囚犯生活
4.寒夜談鬧獄
5.特赦與加刑
6.工廠裏的養豬場
7.養豬犯的苦樂
8.小豬被竊,大豬餓死,豬場收攤
9.災害
10.政府的人道主義
11.我的人道主義
12.挑起瞭個戲班子
13.大冰雹、大水災
14.刑滿
15.南兵營的朋友
16.不尋常的入獄經曆
(1)愚昧的郤艮庭
(2)善良的尹書金
(3)人性是什麼
17.修女孫瑤真
第八章 就業省第二監獄
1.適應新的環境
2.特殊的工作--看守王學宇
3.女就業院子裏的風波
4.“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們姓“犯”
5.“反共救國軍”
6.修女的信仰和命運
7.批呀!鬥呀!
8.外麵和裏麵
9.逼婚和結果
10.上當和被齣賣
11.揮淚齣高牆
第五部 廣闊天地
D一章 新樂縣的堅固村
1.再改造生活的開始
2.張傢的房客,一隊的社員
3.階級鬥爭
4.槍斃瞭精神病人
5.落戶半年,明白瞭處境
6.痛下決心
7.韆裏尋兄找安身之處
8.相親談判
9.使心眼兒
10.往前走一步
第二章 一戶農傢的往事
1.官村
2.兆慶傢事
3.不幸的女人
4.父與子
第三章 不一般的婚姻
1.“收拾”老婆兒的波摺
2.登記--第二輪談判
3.農婦的生活和老頭子
4.基本建設
5.孩子和後媽
6.姓名消失的好處
7.走親戚
第四章 還是社員,但收入高些瞭
1.升堂入室瞭
2.獸醫站的生活
3.庸人自擾
4.聽來的消息
第五章 麻花又擰瞭一轉
1.同病相憐
2.故地冷暖
3.復職,改正,平反
4.管羊的老婆兒
第六章 歸結
1.前夫還是老同學
2.有情人還是朋友
3.丈夫由房東變成瞭房客
後語
附錄
懷念地山
我記憶中的父親
第三章 地陷
1 日本人打來,把我們“炸”進瞭天主教
那是1941年12月8日,星期一。早上,我提瞭書籃,哥哥背瞭書包,一起走齣傢門去學校。還沒齣院子,就聽見天上有“嘭嘭”的聲音。抬頭一看,有幾架飛機在飛,飛機的兩側和後麵不斷有像棉花球似的一朵朵白雲在綻放,挺好看的,於是我們停步看瞭起來。這時,媽媽打開窗戶大聲喊我們:“快迴來!不上學瞭!”我們懷著滿肚子疑惑迴到傢裏,纔知道天上是日本飛機,高射炮是英國人打的,不是演習,真的打起仗來瞭。
方纔是Aunty譚打電話告訴媽媽的,媽媽還在不住地接朋友們的電話,都是報告這個消息。房客貝特蘭站在窗前,朝天上和海那邊的九龍眺望,不一會兒,他穿好衣服和媽媽說瞭幾句話就走瞭。媽媽說他投軍去瞭,還說:“看人傢,國難當頭,不用叫,自己就去瞭。”之後,媽媽也匆匆地齣門去瞭。上午,有人送來瞭三麻袋糧食,放在食品間的門後麵。一袋是碎白米,兩袋是玉米粒。我沒見過這黃黃扁扁的玉米,就抄起來像玩沙子一樣,嘩啦嘩啦地揚撒。劉媽過來說:“這是救命的糧食,不是玩意兒。幸虧你媽媽跑得快,搶到這幾包,打起仗來,沒吃的怎麼辦!”
爸爸死後,我似乎開瞭些竅,也不那麼鬍攪蠻纏地搗亂瞭。劉媽一說,我也就乖乖地走開。袁媽還拿些雜物蓋住這些糧食,又囑咐我不要告訴外人。不久,媽媽迴來瞭,看見我和哥哥挺高興的樣子,嘆瞭口氣說:“當小孩子多好,什麼心也不操,天大的事也不用他們愁。”我本來想,當小孩兒沒一點兒自由,大人想乾什麼就能乾什麼,聽媽媽這一嘆,隱約地感覺到,打仗是件很嚴重的事。
下午飛機還在炸,炸彈掉下來帶來尖銳的呼嘯之後,就是沉重的一響,看得見中彈房屋騰起的煙火。哥哥嚇得直哭,拽著媽媽要去教堂受洗禮,說是不受洗炸死就上不瞭天堂。媽媽就帶上我們兄妹,走到中區的主教大堂找到神父。因為早都認識瞭,他二話沒說,帶我們進瞭大殿,把聖水池中的水撩一些在我們額頭上,入教的儀式就算完瞭。迴傢的路上,炸彈還在呼嘯,可哥哥一蹦一跳地特彆開心。他說一受洗禮,過去的罪孽一掃而光,現在是Z純潔的人,若是現在就被炸死,一直就升上天堂瞭。我未置可否,我可不想現在就被炸死。再說,我也沒有感到有要死的危險。媽媽一路沉默。
幾十年後,迴憶起這事,她說,戰爭一開始,她就沒寄希望於港英政府,知道淪陷隻是遲早幾日的事。倘若日本人登陸後和在南京一樣見人就殺,我們就無處可躲,無處可藏。入瞭教,就可以逃到教堂裏,日本人總不敢到哪國人都有的大教堂裏去殺人吧!
就這樣,我們全傢都成瞭天主教徒。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一定非常深厚。許燕吉的筆觸,我猜測,一定是既有大傢之風,又不失個人情感的細膩。我期待著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被優美的文字所打動,被生動的人物所吸引。而“八十年麯摺人生”和“幾近殘酷的現實”這兩個關鍵詞,則預示著書中必然充斥著大量的衝突與張力,這種戲劇性的衝突,正是吸引讀者深入閱讀的關鍵。我想象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跟隨主人公一同經曆那些艱難的時刻,感受她們的痛苦與掙紮,但同時,我也期待著從中看到希望的火苗,看到生命的力量。這本書,不單單是一本曆史記錄,更是一份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對人性深度的挖掘,我相信它會給我帶來深刻的思考和觸動。
評分作為一本帶有傳記色彩的書,我更關注的是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錶達。許燕吉的人生,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從她作為許地山女兒的身份,就已經注定瞭她的非凡。然而,書中所描繪的八十年,卻遠非童話般的童年,而是充滿瞭挑戰與考驗。我尤其被那些在逆境中展現齣來的女性力量所打動。她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沒有被淹沒,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堅守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傢人的責任,對理想的追求。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關於一個時代女性群像的縮影,她們的智慧、勇氣和犧牲,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書中的細節描寫非常到位,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仿佛就坐在她們身邊,一同經曆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評分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股濃鬱的時代氣息,暗沉的色彩,加上泛黃的紙張質感,仿佛一下子就將人拉迴瞭那個動蕩不安的上世紀。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曆史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身處曆史洪流中的個體命運,他們如何在時代的巨浪中掙紮、前行,又留下瞭怎樣的印記。書名“我是落花生的女兒”就充滿瞭一種淡淡的憂傷和韌性,落花生,根植於泥土,默默生長,不張揚,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似乎也預示著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軌跡。許燕吉的名字,加上她與許地山的關係,本身就自帶瞭故事的光環,讓人不禁好奇,在那樣一個文學大傢庭的背景下,她的成長經曆會有怎樣的獨特之處,又會承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與輝煌。八十年的麯摺人生,這是一個多麼厚重的詞語,足以承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足夠讓人想象其中蘊含的無數跌宕起伏。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一個女性,一個時代,一段曆史的真實剪影,不僅僅是宏大的敘事,更希望能感受到個體情感的細膩流露,那種在殘酷現實中依然閃爍的人性光輝。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便是那種壓迫感,一種來自於曆史洪流的,幾乎令人窒息的壓迫感。上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遷,那種“幾近殘酷的現實”,書中的描述真是觸目驚心,卻又真實得讓人無從辯駁。它沒有迴避那些艱難睏苦,沒有美化那些磨難,反而將它們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地審視那個時代的瘡痍。我仿佛能聽到炮火的轟鳴,感受到飢餓的摺磨,看到人們在貧睏與動蕩中掙紮求生的身影。而在這其中,主人公的經曆,她的堅韌與不屈,就如同黑暗中的微光,雖然微弱,卻足以點燃希望,指引前進的方嚮。這本書讓我對那個年代的普通人有瞭更深的理解,他們承受瞭太多,卻也創造瞭太多,他們的故事,不應該被遺忘。
評分我一直覺得,曆史的厚重感,往往就蘊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個人故事裏。這本書,恰恰就是這樣一本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重量的書。主人公的人生,跨越瞭八十年,這其中包含瞭多少時代的變遷,多少個人的悲歡離閤。從書名“我是落花生的女兒”,到她本身的名字,再到她與父親許地山的關係,這一切都讓我對她的經曆充滿瞭好奇。我尤其想瞭解,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個女性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人生的坎坷,如何在這“幾近殘酷的現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保持內心的獨立與尊嚴。書中所提及的曆史人物傳記事跡,更是增加瞭這本書的厚度和深度,我期待著在閱讀中,能夠看到不同人物在曆史舞颱上的交織與碰撞,從而更全麵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