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作者:唐內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22日
ISBN:9789866031793
页数:344
尺寸:23X17CM
装帧: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光有善意與熱情無法解決問題,你需要的是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以整體、動態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
是複雜動態系統中「化繁為簡」的智慧。
提升系統思考的能力,才能克服思考盲點,
面對複雜性的挑戰,進而徹底解決問題。
工作,其實就是不斷地解決問題,然而,有些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或是即使換人想方設法也找不到對策因而疲於奔命。事實上,這是因為面臨「複雜性」的挑戰,牽涉到「系統性的問題」。
這本書就是希望帶領讀者進入系統思考的世界,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必須從了解「系統」開始。
究竟什麼是系統?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大構成要件:要素、連接與功能(或目標)。系統是一組互相連結的事物,在一定期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互相影響。系統可能引起外力觸發、驅動、衝擊或限制,而系統對於外力的影響,會產生反饋(feedback)的力量。系統可以是一棵樹、一片森林、一個人、一座花園、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城市、經濟體、生態系或地球。
當我們了解系統的定義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問題無法解決,代表這個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它牽涉到整個系統的整體行為,而不是單一行為。唯有在適當的時機、正確的施力點找到對策,才能一舉解決。
系統思考就是循環式的整體思考,系統內各部分的連結關係形成反饋循環,當系統接受輸入之後,輸出結果會再度回到系統中造成影響。當系統愈複雜,反饋就需要愈久的時間才會出現,形成動態循環。
作者唐內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是系統思想家、環境科學家,師承系統動力學的創始人、知名的「世界模型Ⅲ」主要創立者傑.福瑞斯特(Jay Forrester);她也是「學習型組織之父」、《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的老師。她參與合著的《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引ling全球關注永續發展的議題,是帶動社會觀念變革的經典著作。
本書是作者超過30多年的智慧結晶,書中詳述系統思考的3大特徵、6大障礙、8大陷阱與對策與12項變革方式,以及系統共舞的15則生存法則。在生活、工作、組織、環境、政策、社會和經濟等領域應用系統思考,好處包括:
◎掌握循環思考的訣竅,跳脫線性思考的限制。
◎找到「槓桿點」借力使力解決問題,以免事倍功半。
◎掌握發生各種事件的模式,從整體的視野採取長遠對策。
◎深入理解狀況與事件的來龍去脈,找出問題本質對症下藥。
◎避免「好心卻幫倒忙」,以防善意介入系統反而造成更大的破壞。
◎了解事情的結果取決於系統而不是個人,脫離怪罪他人或自責的陷阱。
◎掌握系統整體的運作模式,面對複雜性的挑戰,從生活到工作都能有所準備。
◎各界讚譽
以永續發展領域的厚實基礎,作者唐內拉.梅多斯將系統思考應用於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公共政策、企業管理等橫跨自然與人文社會領域的豐富案例闡釋,以及身為當代組織決策者及個體公民,如何因應動態複雜系統的實用建議與智慧領悟,絕對是本書相較於同類型書籍的至大焦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蕭乃沂
系統思考是動態的、整體的、化繁為簡的思考模式,讓管理者能以全面鳥瞰整個系統的癥結,讓決策者以深刻洞視的思考找到問題根本,而本書是引導大家一窺系統思考的入門。——陳勁甫,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系統思考是成功的主管與領導者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職位愈高,愈需要「見樹又見林」的能力,唯有如此,方能規畫與洞悉系統運作的機制,進而做出正確甚至更創新的決策。——蔡惠卿,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任何一位希望創辦並成功管理一家公司、一個社區或國家的管理者,都需要閱讀這本書。如今,學習如何在系統中思考,已經成為實現變革的基本素質之一。本書是系統思考領域至好的一本書。——亨特.洛文斯(Hunter Lovins),美國自然資本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和主席
唐內拉.梅多斯是我所認識的至睿智的人之一,她幾乎對於任何問題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其潛在的本質,並發現新的問題。本書闡述了她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因此對於我們這些經常困惑於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人來說,無異於無價之寶;這確實是一部經典。——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作者
本書清晰易讀,有助於各行各業的讀者把握我們這個複雜世界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並善加利用。——盧安武(Amory Lovins),洛磯山研究所(RMI,Rocky Mountain Institute)主席暨首席科學家
梅多斯具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她引導人們超yue複雜的概念,洞悉系統的神秘之美。在這本她去世後才出版的書中,她分享各種不同的系統如何以相似的規律運作,並為我們提供了改變內在的系統結構以取得更好結果的具體方法。本書是過去10年間系統思考領域10部必讀著作之首。——珍妮絲.莫洛伊(Janice Molloy),《系統學習通訊》(Reflections: The SoL Journal)主編、Espira Editorial董事總經理
本書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重塑人類對社會生態系統的理解,其影響方式就如同20世紀1960至1970年代《寂靜的春天》一書,教會人類理解生態系統的本質一樣。——奧蘭.揚(Oran Young),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IHDP科學委員會主席
在閱讀本書時,我始終感受得到大多數決策者和合格的系統思考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如果本書有助於縮小這一差距,這將是作者偉大的貢獻。——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地球政策協會創始人兼主席
系統思考雖然出自於系統動力學的方法,但其哲學基礎卻根植於東西方智慧深處之真善美。基於創造性系統思維的領導力是解決當今世界各種複雜問題、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策略。本書為重塑我們的創造性系統思維,並且提供「生生之美」(Creativity in Beauty)的哲學基礎和實踐工具,既能在求真的過程中體悟系統之美,又可基於系統觀反思現實問題、汲取系統智慧,防微杜漸,並提供盡善盡美的系統設計。借此跨學科的遠見卓識,可以實踐「生生之德」(Creative Creativity)的智慧,應對各種複雜性挑戰,創造更廣大、和諧與健康的社會—生態—經濟(Socio-eco-nomic)的永續發展之道,為人類謀福利。——孟慶俊(Stephen Meng),美國生成創造領導力研究發展中心
作者簡介
唐內拉.梅多斯
系統思想家、環境科學家、環境記者、專欄作家,她師承系統動力學的創始人、知名的「世界模型Ⅲ」主要創立者傑.福瑞斯特(Jay Forrester);她也是「學習型組織之父」、《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的老師。
1972年,她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合寫了《成長的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一書,轟動全世界,為全球人口、經濟、環境問題的系統性研究,立下了典範。
她曾撰寫「世界公民」(The Global Citizen)專欄長達15年,並以此獲得1991年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曾流傳於網路的〈如果世界是100人村〉,就是改寫自這個專欄中「村子的現狀報告」(State of Village Report)的〈誰住在地球村?〉(Who Lives in the Global Village?)一文,梅多斯藉此呼籲人們應更關懷全球現況。1996年,梅多斯創立「永續發展協會」(Sustainability Institute),持續關注環境與永續議題。
始終站在環境與社會分析研究至前線的梅多斯,1991年獲頒環境保護領域的「皮尤學者獎」(Pew Scholar),1994年榮獲「麥克亞瑟獎」(MacArthur Fellow)。自1972年至2001年去世之前,她在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擔任環境研究的兼任教授近40年,致力於經濟學、環境科學和社會變革等領域應用系統思考和組織學習的方法。她著有《成長的極限》(合著)、《超yue極限》(Beyond the Limits),以及專欄集結成書的《世界公民》等。
譯者簡介
邱昭良
管理學博士,學習型組織研修中心中國學習型組織網創始人,北京學而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中國學習型組織促進聯盟主席、首席專家,國際組織學習協會會員,美國專案管理協會會員、專案管理師認證(PMP)、中國人民大學培訓學院特聘教授。著有《系統思考實踐篇》《學習型組織新思維: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系統生態方法》等,譯作包括《創建學習型組織五要素》《學習型組織行動綱領》等。
总而言之,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我曾经习惯于用“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去判断事物,但系统思考教会我,很多事情都处于灰色地带,并且存在着多重可能性。它让我学会了去拥抱复杂性,而不是逃避。书中对于“延迟效应”和“非线性关系”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策,其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且这种影响可能并非直线式的增长或减小。这种认识,让我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和选择更加审慎,也更能理解一些长期项目和政策的制定逻辑。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理解其动态变化,并从中找到最恰当的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将抽象的系统思考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复杂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分析方式。他能够将看似无关的元素联系起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亲身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对于“系统图”的应用,也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这对于我平时在工作中进行项目分析、风险评估都非常有帮助。我曾经觉得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把握,但学会了用系统思考的工具去梳理,一下子就清晰了很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本实用的“思维工具箱”,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分析和理解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思维的局限性而错过很多关键的信息和解决方案。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阐述了系统思考的原理和应用。我过去总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去补救,感觉疲于应付,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问题是可以提前预见的,而且可以通过调整系统来规避。它让我学会了从更长远、更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例如,在家庭教育、团队管理、甚至个人健康方面,我都能从中找到适用的方法。这本书的语言也通俗易懂,虽然讨论的是高深的理论,但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反而引人入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去运用系统思考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效果确实非常显著。
评分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过去对“看问题”的认知!一直以来,我总是习惯于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然后逐个击破,总觉得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然而,这本书却用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展示了这种“线性思维”的局限性。它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境,正是因为只看到了树木,却忽略了整片森林。书中提出的“系统思考”概念,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我开始意识到,事物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微小的改变,可能会在整个系统中引发连锁反应,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蝴蝶效应”的思维方式,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甚至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不再仅仅关注事件的表面,而是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动态关系。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见树又见林”,不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这种能力的提升,对我的人生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脑子里像被洗礼了一样,那些曾经困扰我的复杂情境,现在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脉络。我过去常常陷入“当局者迷”的状态,对于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总是找不到根本原因,甚至会不断重复犯错。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盲点”并非来自信息不足,而是来自思维模式的固化。系统思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框架,帮助我识别和打破这些思维壁垒。它引导我去审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因果循环”和“反馈机制”,理解不同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拥堵”的分析,就让我恍然大悟。我曾经认为拥堵只是因为车太多,但作者却从交通系统、城市规划、出行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种“跳出盒子”的思考方式,让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能够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