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法官說瞭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增訂版)
定價:69.00元
售價:49.0元,便宜20.0元,摺扣71
作者:何帆
齣版社:中國法製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9378045
字數:378
頁碼:540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自 2010 年初版以來,市場已脫銷多年。本次增訂本全麵修訂,結閤斯卡利亞大法官逝世等時事進展和*判例,補充瞭新內容、新背景,確保與當下不脫節,並刪除瞭部分不閤時宜的文字,新增瞭 2 篇介紹法官選任製度的文章,增加瞭近年撰寫的 13 個判例故事,並將占原書三分之一篇幅的大法官列傳、聯邦司法係統曆年報告刪除,替換為近年為一些法政譯著撰寫的序言,以及何帆本人對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的訪談內容。這些序言和訪談側重提供知識增量,內容經得起時間檢驗。原書 31.5 萬字,經過增訂後共 37.8 萬字,考慮到刪減、替換的部分,約有 20 萬餘字是新增內容,基本上是一本新書瞭。
內容提要
修訂三分之二篇幅,增加 13 個判例故事,新增 20 萬餘字,《大法官說瞭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強勢迴歸。安東寜·斯卡利亞大法官逝世後,奧巴馬總統該如何提名補缺?在同性戀婚姻案、醫保案中力挽狂瀾的高法院,未來將更加開放還是趨於保守?在這個被「互聯網 」串接的時代,大法官是否會援引「維基百科」詞條定案?社交媒體上的洶湧民意會不會影響他們判斷?他們怎麼看待《傲骨賢妻》這樣的律政劇?案牘勞形之餘,大法官為什麼熱衷參加「莎士比亞戲劇節」,在模擬庭審中裁斷莎劇公案?且聽與美國大法官談笑風生的何帆法官娓娓道來,告訴您一個不一樣的美國高法院。
目錄
一、目錄摘要:
序言 大法官說瞭算的國度
壹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大法官憑什麼終身任職?
-彆瞭,斯卡利亞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産生?
-選大法官,還是選政治傢?
-選法官,等於買法官?
-民選法官應如何迴避?——卡珀頓訴馬西煤炭公司案,2009年
-律政偶像與法律文化傳播
貳 大理石神殿內的秘密生活
-你辯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還是助理法官?
-法官為什麼疏遠法學期刊?
-大法官是閤格的曆史學傢嗎?
-「發揮餘熱」的退休大法官
-說齣你的秘密
叁 E時代的法院
-判決書腳注與「維基百科」
-當攝像機與言論自由一起退齣法庭
-大法官們,請看鏡頭
-拍你就是監督你——西濛·格裏剋訴約翰·坎尼夫案,2011年
肆 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瞭
-大法官該如何迴避?
-法官與被告的雙輸: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律師說得,法官說不得——布羅德曼訴司法懲戒委員會案,1998年
-憑什麼限製法官候選人的言論自由?——明尼蘇達州共和黨訴懷特案,2002年
伍 請容我暢所欲言
-淫穢作品與言論自由
-公共圖書館電腦須裝過濾軟件嗎?——美國訴美國圖書館協會案,2003年
-法律保護不雅言論嗎?——聯邦通訊委員會訴福剋斯電視颱案,2009年
-當判決書遭遇不雅字眼
-國旗燒得,十字架燒不得——弗吉尼亞州訴布萊剋案,2003年
-常識衝突怎麼影響民主走嚮?——公民聯盟訴聯邦選舉委員會案,2010年
-「狗咬狗」視頻為什麼受憲法保護?——美國訴斯蒂文斯案,2011年
-電子遊戲、格林童話和言論自由——「布朗訴娛樂業商會案」,2011年
陸 毒樹怎能結齣好果
-讓子彈在身體裏飛一會兒——溫斯頓訴李案,1985年
-看不見的「搜查」為何違憲?——基洛訴美國案,2001年
-毒品藏進學生內衣怎麼辦?——薩福德統一學區訴瑞汀案,2009年
-「非法證據」一定得排除嗎?——赫林訴美國案,2009年
-誰有權碰你的短信?——安大略市訴庫昂案,2010年
柒 律師不來,啥也不說
-警察聊天何以變成「訊問」?——羅德島州訴英寜斯案,1980年
-你是否有權保持沉默?——查韋斯訴馬丁內斯案,2003年
-換個時間,再問一次——馬裏蘭州訴沙特澤案,2010年
-噓,請認真聽我宣讀你的權利——佛羅裏達州訴鮑威爾案,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師欺騙瞭你——帕蒂利亞訴肯塔基州案,2010年
-律師當庭打瞌睡怎麼辦?——斯特裏剋蘭訴華盛頓案,1986年
捌 沒有對質,如何反駁
-「請看著我的眼睛指控我」——剋勞福德訴華盛頓州案,2004年
-遺言能否作為呈堂證供?——密歇根州訴布賴恩特案,2011年
-為何令法庭科學傢疲於奔命?——梅倫德斯-迪亞茲訴馬薩諸塞州案,2009年
-法庭科學傢 Vs 對質條款——布裏斯科訴弗吉尼亞州案,2010年
-大膽辦案,給你特權——範·德·坎普訴戈爾茨坦案,2009年
-「死囚」與檢察官的對決——康尼剋訴湯普森案,2011年
-誰來關注性犯罪者的人權?——美國訴康斯托剋案,2010年
玖 生死豈能兩由之
-死神的閘門再次打開瞭——格雷格訴佐治亞州案,1976年
-智商決定命運?——阿特金斯訴弗吉尼亞州案,2002年
-弱智死囚的「雙重危險」——博比訴比斯案,2009年
-「請溫柔地殺死我」——巴澤訴裏斯案,2008年
-死刑民意該如何判斷?——肯尼迪訴路易斯安那州案,2008年
-法律怎能限製公民「洗冤」?
-用DNA 「洗冤」 是憲法權利嗎?——地區檢察署訴奧斯本案,2009年
-誰有權剝奪孩子們的未來?——格雷厄姆訴佛羅裏達州案,2010年
拾 斑斕書影前後的碎碎念
-法律的傲慢與文學的偏見——《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譯者序,2009年 /
-與的心靈相遇——「美國高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主編的話,2011年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裏·布萊剋門的高法院之旅》譯者序,2011年
-批評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譯者序, 2011年
-法官、民主與實用主義——《法官能為民主做什麼》譯者序,2012年
-這個職業很神聖,也很艱難——訪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2012年
-探尋守護公正者的內心世界——《誰來守護公正:美國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譯者序,2013年
-傳播通識,呈現復雜——《美國高法院通識讀本》譯者序,2013年
-司法群星璀璨時——《五位首席大法官:高法院雜憶》譯者序,2014年
-打開一扇窗——《到法學院學什麼:美國法入門讀本》譯者序,2014年
-法官能為法治做什麼?——《法官能為法治做什麼:美國法官講演錄》譯者序,2015年
-問學者的好奇心——《辯論:美國製憲會議記錄》推介序,2014年
後記 匆匆與生活講和,豈非負瞭少年
作者介紹
何帆,湖北襄陽人,1978 年生,法學博士,高人民法院法官。4 年警察生涯,後投身刑事審判,現主要從事司法改革規劃工作。有專業著作若乾,業餘譯介域外法政作品,代錶譯作有《九人:美國高法院風雲》《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美國高法院通識讀本》《誰來守護公正:美國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法官能為民主做什麼》等。
文摘
序言
我對於“增訂版”這個信息非常敏感。這意味著作者並非一次性地完成寫作,而是持續關注並更新他的研究。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尤其是在像美國這樣司法實踐不斷發展和創新的國傢,滯後的信息會大大降低一本書的價值。我猜想,這個“增訂版”很可能包含瞭作者在原版齣版後,對一些重要案件的追蹤,對一些司法解釋的解讀,甚至是對美國最高法院整體風格變化的觀察。我期待作者能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他對美國司法理念的理解,或者提齣一些更具前瞻性的見解。例如,隨著社會議題的不斷演變,例如科技發展帶來的隱私權挑戰,或者氣候變化引發的法律責任問題,大法官們是如何迴應這些新的時代課題的?他們是否會調整原有的判例,或者創造新的法律原則?“筆記”的形式,讓我想象著作者可能還會記錄下他在此期間,閱讀瞭哪些重要的學術文獻,或者與其他法律界人士進行瞭怎樣的交流,這些“幕後故事”如果能被提及,無疑能極大地豐富這本書的層次感和信息量。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當下和未來美國司法走嚮的一種預判和解讀。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對其“筆記”形式的想象。我相信,一本好的“觀察筆記”,不會隻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或法律條文,而是會帶有一些個人的感悟、思考,甚至是情緒的流露。我特彆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他在觀察美國司法過程中的真實體驗,比如他曾被哪個案件的判決深深觸動,又或者對某位大法官的某個觀點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或質疑。這種帶有主觀色彩的記錄,往往比客觀的敘述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幫助讀者理解那些宏大的法律概念背後,活生生的人和正在運轉的社會。我想象著作者可能是在旁聽庭審時,被法庭上莊重肅穆的氛圍所震撼;又或許是在研究案件資料時,為錯綜復雜的事實綫索而絞盡腦汁。這些過程中的點滴,如果能夠被細膩地捕捉下來,匯集成篇,那這本書就不再是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次與作者一同進行的,深入美國司法心髒的旅程。我渴望通過這些“筆記”,去感受那種在權力與正義之間,在程序與實體之間,律師、法官、被告之間的博弈與碰撞,去體會那些改變社會走嚮的重要時刻,是如何在莊嚴的法庭上,由一群擁有巨大權力的“大法官”們,通過他們的裁決而最終誕生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大法官說瞭算”,乍一聽,似乎帶著一絲對司法權力的擔憂,或者說,它點齣瞭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在現代民主社會,一個相對較小的群體,甚至是個體,卻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能夠對社會規則和個人命運産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對此充滿瞭好奇,也帶著一些批判性的眼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種“說瞭算”的背後邏輯。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這種權力是否受到瞭充分的製約和監督?大法官們的個人意誌、政治傾嚮、意識形態,是否會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他們的判決中?“觀察筆記”的形式,也許恰恰能夠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這些“說瞭算”的過程,並非全然是冰冷的邏輯推理,而是可能充滿瞭人性的考量,甚至是對現實社會壓力的迴應。我期待作者能夠不迴避這些敏感的問題,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去揭示大法官們在做齣判斷時,可能麵臨的各種誘惑、壓力,以及他們如何在這些復雜因素中,努力尋求平衡。這不僅僅是對美國司法製度的好奇,更是對權力與公正之間微妙關係的深入探究,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甚至是對我們自身司法體係的一些啓發。
評分我之所以會對這本書産生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我個人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的領域:那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條文,是如何最終影響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的。特彆是美國大法官的判決,雖然發生在遙遠的國度,但其影響力常常跨越國界,甚至影響著全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走嚮。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看到那些對美國社會産生深遠影響的標誌性判決,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最終裁決的。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剖析這些判決背後的法律邏輯,以及它所帶來的社會後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觀察筆記”這種形式,能夠感受到作者作為一個觀察者,他的視角和解讀。他是否看到瞭那些被掩蓋在判決書錶麵之下的社會現實?他是否能捕捉到判決背後,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博弈和價值衝突?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美國司法製度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權力、正義、以及社會如何運作的社會學觀察報告。我希望通過閱讀它,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這兩個字,在現實世界中,到底意味著什麼。
評分這部書我還沒來得及讀,但光看名字就覺得十分有分量。《大法官說瞭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增訂版)》這個書名,瞬間就能勾起我對美國司法體係的好奇心。我一直對不同國傢的政治和法律製度頗感興趣,尤其是美國,它的司法獨立性、判例法的應用以及大法官在其中的關鍵作用,都讓我覺得既神秘又充滿智慧。我常常在想,那些看似枯燥的法律條文背後,究竟是如何被一群高高在上的“大法官”解讀和應用的?他們是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價值衝突中,做齣最終裁決的?“觀察筆記”這個詞,又暗示瞭作者並非高高在上的理論傢,而是深入一綫,細緻觀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記錄下來的。這種接地氣的敘述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讀起來不會太過生澀,反而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情味。更何況是“增訂版”,這意味著作者可能對內容進行瞭更新和補充,加入瞭一些最新的案例或者對原有觀點的深化,這對於追求時效性和深度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吸引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展現大法官們在處理一些極具爭議性案件時的思考過程,那些權衡、那些妥協、那些堅持,或許能讓我們窺見真正的司法智慧,也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大法官說瞭算”這句話,背後蘊含著如此巨大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