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宗金鉴
定价:158.00元
作者:吴谦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ISBN:97875067493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2k
商品标识:22523909
编辑推荐
《医宗金鉴》由吴谦著,张年顺等人校注,是由清朝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教科书。此书编篡,总结了清代以前历代名医的经验,“分门类聚,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选材甚精,用功甚勤,理法甚严。刊刻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推崇,成为历代医学丛书、全书中*精当、*完备、*简要而实用的一种,流传甚广。
内容提要
《医宗金鉴》又名《御纂医宗金鉴》,是吴谦等于乾隆四年至七年(1739~1742年),由乾隆皇帝下旨组织编修的大型医学全书,本书由张年顺等人校注。全书90卷,共收入15部医学专著。其中卷一至卷十七为《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八至卷二十五为《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在校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的基础上,集诸家之注而作。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为《删补名医方论》,收集清代以前名方二百余首,逐一注释阐发。卷三十四为《四诊心法要诀》,卷三十五为《运气要诀》,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为《伤寒心法要诀》,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为《杂病心法要诀》,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为《妇科心法要诀》,卷五十至五十五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六至卷五十九为《痘疹心法要诀》,卷六十为《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卷六十一至七十六为《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至卷七十八为《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六为《刺灸心法要诀》,卷八十七至卷九十为《正骨心法要诀》;编次清晰,论述扼要,选方平稳,切于临床实用。并且论病皆先歌诀,后注释,有的还辅之以图,便于记诵。《医宗金鉴》既适于初学医者之朝夕诵读,又宜于临床医家之案头参考。
目录
一
《订正仲景全书》凡例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七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八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卷九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一
辨坏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二
辨温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三
辨痉湿喝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四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卷十五
辨可汗病脉证篇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
辨可吐病脉证篇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
辨可下病脉证篇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
卷十六
平脉法
辨脉法
卷十七
正误存疑篇
卷十八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痉湿喝病脉证并治第二
卷十九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卷二十
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二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
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二十二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卷二十三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卷二十五
正误存疑篇
卷二十六
删补名医方论(一)
卷二十七
删补名医方论(二)
卷二十八
删补名医方论(三)
卷二十九
删补名医方论(四)
卷三十
删补名医方论(五)
卷三十一
删补名医方论(六)
卷三十二
删补名医方论(七)
卷三十三
删补名医方论(八)
卷三十四
四诊心法要诀上
四诊心法要诀下
卷三十五
运气要诀
卷三十六
伤寒心法要诀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杂病心法要诀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卷六十一
外科心法要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眼科心法要诀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刺灸心法要诀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正骨心法要诀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附奏疏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暂无
《医宗金鉴》带给我的,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中医所讲求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并非空泛的哲学理念,而是贯穿于整个医学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书中对于季节变化、地域差异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以及情志波动如何导致疾病的阐述,都让我对“治未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尝试去感受身体细微的变化,并从中找出与外在环境的关联。这种将医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视角,是极其难得的。它不仅仅是在教导我如何治病,更是在引导我如何生活,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实现身心的平衡。这种人文关怀与医学智慧的结合,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也让我对其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医宗金鉴》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所蕴含的那种“实操性”与“传承性”。吴谦先生在编撰这本书时,显然是将前人的经验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总结,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临床经验的重视,那些详细的病例分析和诊疗体会,让我看到了中医落地的一面。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指向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我曾多次尝试去对照书中的论述,来分析一些身边的小毛病,虽然无法完全掌握,但那种思路的启发是巨大的。同时,我也能感受到一种代代相传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那些珍贵的医学知识得以延续。它让我明白,医学的进步,是建立在无数前人辛勤耕耘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也应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
评分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医宗金鉴》的难度不言而喻,但其价值同样令人惊叹。我承认,在初次接触时,书中大量的术语和理论曾让我感到些许茫然,但这反而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喜欢它提供的那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理论概念,到复杂的病症辨析,再到具体的方剂应用,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理解了某个晦涩的理论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书中大量的插图和表格,更是帮助我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研究图谱,去对比不同病症的描述,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参与一场知识的探索。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
评分对于《医宗金鉴》,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带来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吴谦先生的编撰,并非简单堆砌零散的医学知识,而是将分散的理论、经验、方剂进行了一个宏大的梳理和整合。读来感觉像是搭建了一座宏伟的医学殿堂,每一块砖石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个构件都牢固可靠。尤其是在理解脏腑生理功能时,书中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讲解方式,让我茅塞顿开。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只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理解“为什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求索过程,是极其宝贵的。我常常会在某个章节反复推敲,直到将书中的逻辑完全内化,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记忆要有效得多,也更能激发我对医学原理的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完整且逻辑自洽的医学框架,为我构建起对中医认识的坚实基础。
评分这本《医宗金鉴》给我带来的,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初翻开,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便让人心生敬畏。书中的文字,字字珠玑,句句千钧,仿佛凝聚了历代医家无数的心血与智慧。我尤其钟爱其中对人体经络的细致描绘,那不仅仅是冰冷的解剖图谱,更是蕴含着生命流转的动态诗篇。每当读到关于某一种病症的论述,总会联想到自己或身边之人曾经历的痛苦,而书中所提供的条理清晰的诊断思路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又仿佛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给予了深刻的启迪。我曾花费大量时间去揣摩那些精妙的方剂,想象着古人如何在一草一木中寻找到治愈疾病的奥秘。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让我对外在的喧嚣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活着的教材,一本值得反复品读、一生研习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