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蒋经国传
售价:59.00元
作者:作者:[美]陶涵(Jay Taylor);译者:林添贵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7532890
字数:320000
页码: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蒋经国的传由外国人写,远比中国人写有意义。”
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几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同学少年,一心服膺共产主义,归国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开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必然还是巧合?为什么自章亚若死后,蒋经国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的继承者?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族,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曾是威权政治的关键人物,却也是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他极富远见地抓住机遇,力排众议,推行“十大建设”,推动台湾经济起飞,又力阻党内、族系压力,临终之前解除戒严,为台湾开启民主、自由的闸门。同一个蒋经国,为何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 世纪的中国。
文摘
作者介绍
陶涵(Jay Taylor),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前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通晓中文及中国事务,1962 年至1965 年任职台北美国“大使馆”,负责政情报告和分析。中美建交后,在北京美国大使馆任政治参事,后又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是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著有《蒋经国传》、《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学界颇有声誉。
作者陶涵大量引用了莫斯科以及美国国家档案局迄今未公开的资料,运用“资讯自由法案”(FOIA),要求美国中情局、国防部门提供涉及蒋经国而尚未解密的文件,发掘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为完成《蒋经国传》,陶涵访问了马英九、钱复、李焕、王昇等160 余名和蒋经国有直接关系的人,多次专程前往台北、北京、南京、宁波、奉化、赣州等地,遍访蒋经国遗迹。
译者
林添贵,台湾大学毕业,历任企业高级主管、资深新闻媒体人、逢甲大学兼任教授等。译作颇丰,有《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宋美龄传》、《大外交》(合译)、《裕仁天皇》等。
编辑推荐
(1)“无论从史学或政治学的观点来看,《蒋经国传》都是极为精辟之作”——杨天石[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蒋介石研究*威学者]、史景迁[国际中国近代史专家]、柯伟林[William Kirby,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黎安友[William Kirby,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盛赞推荐!蒋经国传记经典,畅销15年。(2)西方关于中国近代人物传记的开山之作,“”的蒋经国传记——作者陶涵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另著有《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运用“资讯自由法案”,大量引用苏联、美国迄今未公开的资料,引用资料之多、之广、之新,堪称空前。对传主蒋经国,不是单纯作为一个太子型人物进行描述,而是结合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局势的变迁来把握。(3)从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宏阔视野,全面考察蒋经国一生,无出其右——台湾—美国,大陆—苏联,美国—苏联,台湾—大陆,大陆—美国等等,复杂无比的多边关系,台海两岸不同阶段震荡不息的局势分析,美国、苏联相关政策的影响与幕后操控,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现代中国,理解两岸政治,理解蒋经国的抉择。(4)书中配有60多幅珍贵照片,记录了蒋经国一生诸多重要时刻——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生平,道出中国现代的四次大改革,其中有三次发生过了,一次还在进行中,若我们把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传记加上来平衡,这四人的传记,将会涵盖20世纪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巨变。
目录
新版自序:蒋经国的民主与两岸契机/陶涵
《蒋经国传》的推手/丁大卫(David Dean)
《蒋经国传》的由来/傅建中
铭谢感言/陶涵
【部:革命岁月】
章 其介如石
第二章 可教之子
第三章 红楼一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党人
第五章 抗战爆发及父子团聚
第六章 赣南模范
第七章 教育长和将军
第八章 东北交涉
第九章 溃败
第十章 转进
【第二部:立足台湾】
第十一章 意外的苦果
第十二章 秘密战争
第十三章 家庭、朋友与敌人
第十四章 股掌间的美国盟友
第十五章 中国“大跃退”
第十六章 “国防部长”
第十七章 经济起飞
第十八章 “行政院长”
第十九章 老成凋零
第二十章 分道扬镳
第二十一章 高雄事件及军法大审
第二十二章 海岛与大陆
第二十三章 接班人、掮客、凶手
第二十四章 建立共识
第二十五章 突破
第二十六章 中国式的民主
尾声
陶涵《蒋经国传》译后感/林添贵
注释
初读《蒋经国传》,就被其宏大的叙事和丰富的细节所震撼。这并非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一部需要认真对待的历史文献。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的心血去搜集和梳理史料,使得书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描述都显得格外真实可信。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蒋经国先生如何在他父亲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出自己道路的部分。虽然他身处政治世家,但书中展现了他并非完全照搬父辈的理念,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风格和执政理念。例如,书中提及的一些他与不同政治人物的互动,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本书的叙述语言,沉稳而不失力量,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生动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完之后,我对蒋经国先生的整体形象,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其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命运的细腻呈现。我一直对20世纪中国政治的演变非常感兴趣,而《蒋经国传》正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一位关键历史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那个时代。书中对蒋经国先生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抉择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政治决策的艰难和复杂性。作者在描述这些事件时,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呈现了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当时的国内形势、国际压力、以及他个人的政治考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他在两岸关系上的策略和心态的描述,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当下两岸关系的历史渊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作者的叙述风格,严谨而不失温度,让我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挣扎。
评分《蒋经国传》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作者似乎不仅仅满足于记录蒋经国先生的政治生涯,更试图去挖掘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我特别留意书中关于他个人情感、家庭生活以及他对人生哲学思考的片段。虽然这些内容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可能显得微小,但恰恰是这些细节,让人物变得鲜活而真实。比如,书中对他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兴趣,以及他对身边人的情感流露的描述,都让我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而非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符号。作者在处理这些私人化的内容时,既保持了传记的严肃性,又融入了人文关怀。这使得《蒋经国传》读起来,既有史料的严谨,又不乏故事的吸引力。我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有着自己喜怒哀乐、坚持与困惑的真实个体。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人物”这个概念,认识到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着常人的情感和思考。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事先对蒋经国先生的生平有所耳闻,但《蒋经国传》所呈现的细节之丰富,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传记,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将20世纪中国和台湾的动荡岁月徐徐展开。我尤其被书中对蒋经国先生早期经历的详尽描绘所吸引,无论是他在苏联的成长、对共产主义的早期接触,还是回国后在中国大陆的历练,作者都细致入微地勾勒了他的思想转变和性格养成。特别是书中对于他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自己政治理念和治国方针的过程,有许多令人深思的解读。我感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进行事迹的罗列,而是试图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探究那些关键时刻的决策是如何产生的,又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读这本书,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人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史料翔实,叙述生动,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评分阅读《蒋经国传》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智识挑战和情感共鸣的旅程。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展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关注了宏观的历史进程,更深入到微观的人物互动和心理刻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蒋经国先生在台湾后期执政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其应对策略的分析。当时台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经济腾飞,但社会矛盾和政治压力也随之而来。书中对“十大建设”的推动、对解除戒严令的决策过程、以及在处理两岸关系上的审慎与开放,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呈现这些复杂决策时,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了脸谱化的描绘,而是展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既有坚定信念,又会面临挣扎和权衡的领导者形象。书中对一些历史细节的挖掘,比如当时内部不同派别的声音、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决策的影响,都为理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更丰富的维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其精髓的类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