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6
:58.00元
作者:刘祖云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092270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刘祖云等*的《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6》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设置的“江苏新农村发展系列报告”之一,拟每年出版一本,报告以年度为周期,呈现江苏省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6》,一方面,整体性地呈现江苏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并对江苏省各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专题性地聚焦江苏省在农村政治文明、农村生态文明、农村法治建设、农村城镇化、农村土地市场、农业机械化六个领域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本报告的起草者都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研究团队,其研究特色是面向现实、面向田野、面向基层进行相应的理论思考与总结。这一研究成果,既可以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又可为学术界研究“三农”问题提供学术资料、实践个案与调研数据等内容。
目录
总序前言章 2016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节 导论 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指引 二、“十三五”时期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二、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当前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江苏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二、江苏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三、江苏农村社会发展情况 四、江苏农村生态环境情况 第四节 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测度和比较 一、评价所采用的指标情况说明 二、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介绍 三、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体评估 四、发展水平的解释与政策内涵 第五节 总结与政策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章 2016江苏农村政治文明发展状况 节 研究设计与调研概况 一、研究设计 二、调研概况 第二节 专题及数据分析 一、江苏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 二、江苏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机制 三、江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江苏农村道德焦虑现象 五、江苏农村基督教信仰发展 六、江苏农村新媒体政治参与状况 第三节 个案调研与分析 一、金湖县闵桥镇村委会换届选举观摩 二、海门市联合村“微自治”创新 三、张家港市公益创投实践 四、徐州市铜山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第四节 问题与对策 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第三章 2016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 节 导论 第二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分析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民满意度 第三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 一、污染治理难度依然较大 二、监管体制有待健全 三、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四、建设投入依然不足 五、绿色科技支撑不够 六、生态意识仍需提高 第四节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一、优化法律监管体制 二、健全经济调节机制 三、建立绿色考评机制 四、优化科技支撑机制 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第四章 2016江苏农村法治建设发展状况 节 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一、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法治建设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第二节 江苏农村法治建设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苏北、苏中、苏南4县10村的调研分析 一、江苏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 二、江苏农村法治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三、加强江苏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江苏农民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理性评价 ——来自苏南C市J村的实证研究 一、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二、传统观念对农民法律意识的一般认知 三、农民的传统法律观念正逐步被现代法治意识所取代 四、农民法律意识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及对策 参考文献第五章 2016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 节 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 一、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 二、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三、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 第二节 江苏农村城镇化区域差异分析 一、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二、江苏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特征 第三节 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市民化分析 一、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市民化的历史回顾 二、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特征 三、江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量评估 四、江苏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途径与障碍分析 五、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江苏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资源、环境效应 一、江苏城镇化过程中经济、资源、环境效应的SD模型的构建 二、江苏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资源、环境效应的多情景模拟 三、江苏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资源、环境效应变化的启示 参考文献第六章 2016江苏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状况 节 导论 一、总体背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区域选择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江苏承包地市场调研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三、孝化村的案例分析 四、江苏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的主要特征 五、江苏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江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分析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三、典型案例调研与分析 四、江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五、江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与流转 一、研究区域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与流转典型案例调研与分析 三、农村宅基地流转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四、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与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江苏省农村征地市场调研与分析 一、研究区域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问卷调研统计与分析 三、典型案例调研与分析 四、江苏农村征地市场的主要特征和规律 五、江苏农村征地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七章 2016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节 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现状 一、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评价 二、江苏省各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分析 三、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分析 四、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分析 五、农机化发展人才支持度分析 第二节 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农机化发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农机服务体系及服务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江苏省农机化购机补贴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江苏省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 江苏省农机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运用相关政策,改善农业机械结构,推动全程农业机械化目标实现 二、完善服务体系与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提升农机化政策实施效果 四、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机化人才支持度 五、依法行政管理,保障农机化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我对城乡二元结构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打破,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正中我的靶心。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紧密贴合地方实际的文献,以期能更清晰地理解政策是如何在基层层面落地生根,并产生预期外的效果的。我预感,这份报告的价值可能不在于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而在于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例如,在乡村人才回流和数字经济赋能方面,报告是否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是强调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还是更侧重于文化认同与产业生态的软性耦合?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画像,或者探讨城市资本下乡时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复杂议题,那么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就远超一般性的年度总结了。我特别关注那种敢于直面矛盾、不回避发展中的阵痛的分析,因为真正的进步往往诞生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剖析。
评分翻阅这本报告的初衷,其实是想找到一些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线索。传统农业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但“新农村”的“新”字,意味着必须有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生活方式嵌入。我期望看到报告对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或者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市场对接策略有深入的剖析。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往往陷入“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怪圈,不知道这份报告是否能提供突破同质化的“密钥”。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对“规划”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是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力规划,还是更倾向于顺应市场导向,让产业在竞争中自然生长?如果报告能清晰地描绘出一条从资源禀赋到市场竞争力的转化路径,并辅以详实的数据支撑,那它无疑将成为规划者和投资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从一个旁观者和长期关注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任何关于区域发展的深度报告,都是观察一个社会精神面貌的窗口。新农村建设,绝不只是修几条水泥路、盖几栋新房子那么简单,它关乎文化自信的重塑和传统价值的现代性转化。我期待看到报告中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将这些非物质的宝贵财富融入到现代生活和经济循环之中。这种“留住乡愁”的努力,往往最能体现一个发展战略的温度和长远眼光。如果报告能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割裂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比如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推广地方文化,或者建立有效的文化传承人培养机制,那这份报告的意义就超越了经济范畴,上升到了文化建构的高度。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份关于“如何做一个有根的现代乡村”的深刻启示。
评分说实话,我对政府报告或官方年度总结往往抱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它们有时会过度美化成绩,而将挑战轻描淡写。然而,这本书的“报告”二字,加上“发展”二字,又让我抱有一丝期待。我希望它能像一面清晰的镜子,反射出区域发展中的真实面貌,哪怕有些许瑕疵,也比完美无缺的粉饰要来得珍贵。我更倾向于那些使用了大量田野调查素材、引用了鲜活个体故事的篇章。比如,面对日益老龄化的农村社会,报告是否探讨了“照料经济”的潜力与困境?或者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是否有针对性的、可复制的环境治理模式被提出?如果报告能深入挖掘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比如村民议事会如何真正发挥效力,那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新农村”的生动实践。这类细节,往往藏着决定项目成败的“魔鬼”或“天使”。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色调和构图,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广袤的田野和充满生机的景象,很有代入感。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说明内容想必是经过了深入调研和细致打磨的。虽然我暂时还没能完全沉下心来细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目录的浏览,就足以勾勒出报告的宏大叙事框架。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故事——关于一个地区的转型与升级。我尤其期待看到关于农业技术革新如何影响到基层社区结构的分析,这往往是观察一个区域发展深层动力的关键点。那种自下而上、点滴汇聚成洪流的叙事,总是比冰冷的统计数字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提供实际的借鉴意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可以操作的案例,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指导,毕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需要脚踏实地的工程,需要看到真实的“土壤”里长出了什么“果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