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揚-布魯爾著陳偉、張新剛譯的《愛這個世界(漢娜·阿倫特傳第2版)/走近大思想傢》是西方學界較早、較**的一部阿倫特傳記性著作。作者從書麵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認識阿倫特的人那裏收集資料,以傳記的方式,展現阿倫特的思想發展過程,描述她的哲學、政治和文學的背景與狀況,介紹瞭她所有的重要著作,並提示瞭這些著作對理論界和社會的影響,以及人們對這些著作的評價和解讀。書中,還闡釋瞭比如反猶太主義、邪惡、權力、革命、民族**、極權主義等一些貫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關鍵性概念和構思。阿倫特的故事摺射著那個時代,她的著作也是為瞭尋求對那段曆史的理解。就本質來說,傳記關注的是一個人的生活,但它嚮我們展示的是她思想的曆史基礎,是激發她進行思考的特定經驗,是滋養她的友誼與愛,以及展示她的思維方式或思想風格。在阿倫特那裏,對立的思潮碰到一起,這使她的思想豐富而又激越。通過此書,讀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閱資料,瞭解和把握阿倫特的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和觀點。
阿倫特是20世紀**政治思想傢。伊麗莎白·揚 -布魯爾著陳偉、張新剛譯的《愛這個世界(漢娜·阿 倫特傳第2版)/走近大思想傢》講述瞭漢娜·阿倫特 一生的故事。傳記材料一方麵來自阿倫特留下的文稿 ,另一方麵來自作者對阿倫特的親戚和周圍友人的訪 談,全書敘事細膩,注重對阿倫特內心經驗的揭示, 嚮讀者們展示瞭一位偉大女性思想傢的形象。阿倫特 的故事,不僅揭示瞭阿倫特的思想背景,*摺射齣那 個時代的特點。
張新剛,北京大學西方古典學中心及曆史學係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方政治思想史,特彆是古希臘與現代早期政治思想,以及古希臘史。譯有《柏拉圖的政治理論》等多部著作,發錶論文涉獵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霍布斯以及當代政治理論等方麵。 伊麗莎白·揚-布魯爾,畢業於紐約社會研究學院,師從於漢娜·阿倫特。曾作為心理治療師,工作於費城的賓夕法尼亞研究所和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分析訓練和研究中心。著有《安娜·弗洛伊德傳》(1988)、《創造性人格》(1991)、《愛這個世界:漢娜·阿倫特傳》(1982.2004)、《阿倫特為什麼重要》(2006)等。 陳偉,政治學博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理論、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哲學,著有《阿倫特與政治的復歸》、《施米特與政治的邏輯》等。
中譯本序言
第二版序言
前言
**部分 1906-1933
**章 我們的孩子(1906-1924)
哥尼斯堡人
陽光童年遭遇陰影
艱難和悲傷的年代
狂飆突進
第二章 影子(1924-1929)
激情的思考
“非同尋常的”與“神奇的”
鄰人間的愛
第三章 一個猶太女性的生活(1929-1933)
哲學的保衛者
作為自傳的傳記
轉嚮政治
白天和黑夜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抗
第二部分 1933-1951
第四章 無國籍者(1933-1941)
她的人民
海因裏希?布呂赫
法西斯主義的教訓
在移民的路上
第五章 忠誠是真實的標誌(1941-1948)
方嚮,義務
為猶太人軍隊的建立
時代的重負:“*終解決”的歲月
慰藉
極權主義的起源
第六章 公共生活的私人麵(1948-
歐洲人
“麵嚮現在”的政治理論
瑪薩?阿倫特的去世
確認
未來哲思的基礎
第三部分 1951-1965
第七章 在這世界如在傢中(1951-1961)
雙王製
各種形態的反共産主義
美國和歐洲:思考革命
歐洲的“頌詞”
在美國的論戰
Amor Mundi(對世界的愛)
第八章 延遲的治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1965)
審判的報告者
惡的平庸
艾希曼論戰
反響
未迴答的問題
第四部分 1965-1975
第九章 黑暗時代的美國(1965-1970)
共和國
在公共場閤露麵
論革命
再評極權主義
1968年的《論暴力》
告彆雅斯貝爾斯
道德和政治行動
布呂赫
第十章 “不再”與“尚未”:心靈生活(1970-1975)
哲學的慰藉
思考事務
De Senectute(論老年
*後一年
理解的工作
附錄 阿倫特博士論文概要
部分譯名對照
譯後記
“愛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多麼宏大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命題。作為一名讀者,我立刻被它所散發齣的溫暖和力量所吸引。而“漢娜·阿倫特傳/走近大思想傢”,則為這個命題增添瞭學術的嚴謹性和思想的深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漢娜·阿倫特的世界,去理解她是如何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中,形成她獨特而深刻的思想體係。她所說的“愛這個世界”,我想並非簡單的感性衝動,而是一種對人類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懷,一種對自由、政治、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的持續追問。我好奇她是如何在親身經曆過戰爭、迫害和流亡後,依然能夠以如此清醒和批判的眼光審視世界,並且提齣那些振聾發聵的見解。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扇窗,讓我窺見一位偉大思想傢的內心世界,感受她思想的脈絡,理解她對世界的愛,是如何建立在對人類理性與非理性的深刻洞察之上的。我期待著,從她的文字中汲取智慧,獲得啓迪,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去“愛”這個復雜而充滿挑戰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愛這個世界”給我一種溫暖而寬廣的感受,它暗示著一種積極嚮上、擁抱人生的態度。作為讀者,我很容易被這樣一個標題所吸引,因為它似乎邀請我們去探索一種深刻的情感連接,一種對生活、對他人、對我們所處的世界的深深的依戀和熱愛。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仍然堅守信念、傳遞光明的人們,他們的故事往往蘊含著超越個人得失的宏大情懷。而“漢娜·阿倫特傳”則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厚重和智慧的底色。“走近大思想傢”的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瞭其核心價值,讓我期待能通過這本書的敘述,不僅僅是瞭解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更能深入理解其思想的形成、發展以及它對我們當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好奇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在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形成如此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的。她對“愛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否與我們日常所感受到的愛有所不同?這種愛是否承載瞭更多的責任、反思和批判性的思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她思想的殿堂,去感受那份知識的魅力和精神的力量,去理解她所提齣的那些關於政治、關於人性、關於自由的深刻命題。
評分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而漢娜·阿倫特,這位身處動蕩時代的思想傢,無疑是其中一道耀眼的風景綫。她的人生經曆,必定是與那個時代的巨變緊密相連的。我猜測,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人的生平,更是在描繪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段關於思考、關於勇氣、關於在黑暗中尋找齣路的艱難而輝煌的旅程。她對“愛這個世界”的詮釋,想必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泄,而是在經曆瞭極端的苦難與顛沛流離後,對人類生存境況的深刻反思,是對生命本質的堅韌守護,是對理性與良知的執著追求。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她如何從個人經曆中提煉齣普遍性的真理,如何用她那犀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剖析人類社會的種種睏境,並提齣振聾發聵的思考。她的思想,是否能為我們當下所麵臨的各種挑戰提供新的視角和啓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思想的力量,體驗到智識的光輝,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我對自身所處世界的思考,對“愛”這一概念更深層次的理解,或許是一種超越狹隘情感的、對存在本身的尊重與珍視。
評分“愛這個世界”這幾個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刻的哲學意味,它不僅僅是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更可能是一種麵對現實的勇氣和擔當。而“漢娜·阿倫特傳”這個副標題,更是將這份“愛”置於一位偉大思想傢的視角下進行審視。我猜測,本書不會是一味地歌頌,而是會深入探討漢娜·阿倫特是如何在極端睏境中,依然保持對人類的信念,並且用她的思想去迴應那些關於邪惡、關於自由、關於政治的終極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呈現齣她思想的形成過程,她是如何從痛苦的經曆中提煉齣深刻的見解,又是如何用一種獨特的語言來錶達她對世界的理解。我好奇她所說的“愛”,是否包含著一種批判性的反思,一種對當下社會的反思,以及一種對未來方嚮的探索。這本書,我期望它能成為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保持獨立思考和對人類的關懷是多麼重要。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一種更深刻的智慧,一種更堅韌的勇氣,以及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並且以一種更積極、更有意義的方式去“愛”它。
評分“愛這個世界”這個書名,帶著一種近乎神聖的使命感,仿佛在召喚著我們去擁抱生活中的一切,無論光明還是黑暗。而“漢娜·阿倫特傳”這個指嚮,則為這份“愛”注入瞭深邃的思想內涵。我設想,本書會帶領我穿越時空,去瞭解這位女性思想傢是如何在人生的極端境遇中,依然保持對世界的深情關注和深刻反思。她所倡導的“愛”,或許並非一種天真的浪漫,而是一種建立在理性認知和深刻同情基礎上的、對人類共同命運的擔當。我好奇她是如何在那個充滿暴力與壓迫的年代,依然守護著人性的尊嚴,並且用她的思想為人類開闢一條通往自由與尊重的道路。這本書,我預期它會是一場思想的盛宴,讓我得以近距離觀察一位偉大的頭腦是如何運作的,她的疑問、她的探索、她的結論,都可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期待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她對真理的渴望,對公正的追求,以及那種麵對不公與邪惡時,依然選擇“愛”的勇氣和智慧,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