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3161
北大版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四4版上下册+裴伟伟习题解析北京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程
9787301272121+9787301279434+9787301291337
内容简介
本书为《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下册)的配套习题辅导书,全书共27章,各章由内容提要和习题解析两部分组成。“内容提要”的编排与第4版教材的章节一致,用极简的语言突出概述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以帮助学习者复习概念、梳理思路、掌握知识的重点和要点。“习题解析”包括习题和答案,所有的习题与教材的习题基本一致,协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书可作为高校化学、化工、医学、生物等专业本科基础课有机化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考研辅导教材
目录
第 1章 绪论
第 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表示方式 命名
第 3章 立体化学
第 4章 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第 5章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
第 6章 卤代烃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β-消除反应
第 7章 醇和醚
第 8章 烯烃 炔烃 加成反应(一)
第 9章 共轭烯烃 周环反应
第10章 醛和酮 加成反应(二)
第11章 羧酸
第12章 羧酸衍生物 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第13章 缩合反应
第14章 脂肪胺
第15章 苯 芳烃 芳香性
第16章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第17章 烷基苯衍生物 酚 醌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炔
第19章 杂环化合物
第20章 糖类化合物
第21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以及核酸
第22章 脂类、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第23章 氧化反应
第24章 重排反应
第25章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
第26章 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
第27章 化学文献与网络检索
基础有机化学(4版)上册
作者: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版 次:1
页 数:
字 数:
印刷时间:2016年07月06日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胶订
ISBN:9787301272121
定价:7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4版在3版基础上修订而成,除章节结构的调整外,实质性内容的修订过全书的20%。本书1版1987年荣获*优秀教材奖。2版1997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版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4版全面更改版式,将核心知识点、难点、拓展学习内容的区分更明了;调整章节架构,更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凝练语句术语,更明确地表达概念和内容;重绘全书图片,图片更精美,更符合专业审读习惯;修订更新习题,配套习题辅导书同步出版。本书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3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27章。上册13章,主要介绍: (1)有机化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静态立体化学、光谱等基本知识;(3)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醚、醛、酮、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等各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等;(4)自由基取代反应、饱和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酰基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周环反应、β-消除反应、缩合反应等基本反应。 下册14章,主要介绍:(1)胺、杂环化合物、芳香化合物、酚、醌等各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等;(2)芳香亲电和亲核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重排反应以及过渡金属参与的有机反应等;(3)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在自然界中生命体中的作用等;(4)对逆合成的分析;(5)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等。 本书除保留了3版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新的特点: (1)书的版式作了更新;(2)内容编排更加紧凑合理;(3)简单介绍了若干对有机化学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注意学科的继承和发展;(4)介绍了现代有机化学对芳香性的介绍和理解;(5)结合现代有机化学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有机反应机理的分析、介绍和总结;(6)更加对一些重要的有机反应作了总结和分类,便于读者的学习。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和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目录
D1章 绪论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2 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
1.2.1 A. Kekulé(凯库勒)及A. Couper(古柏尔)的两个重要基本规则(1857)
1.2.2 A. Butlerov(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理论(1861)
1.3 化学键
1.3.1 原子轨道
1.3.2 原子的电子构型
1.3.3 典型的化学键
1.3.4 价键理论
1.3.5 分子轨道理论
1.3.6 共价键的J性分子的偶J矩
1.3.7 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1.4 酸碱的概念
1.4.1 酸碱电离理论
1.4.2 酸碱溶剂理论
1.4.3 酸碱质子理论
1.4.4 酸碱电子理论
1.4.5 软硬酸碱理论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D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2 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式
2.2.1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
2.2.2 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表示方式
2.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4 烷烃的命名
2.4.1 链烷烃的命名
2.4.2 单环烷烃的命名
2.4.3 桥环烷烃的命名
2.4.4 螺环烷烃的命名
2.5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2.5.1 烯基、炔基和亚基的命名
2.5.2 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
2.6 芳香烃的命名
2.6.1 含苯基的单环芳烃的命名
2.6.2 多环芳烃的命名
2.6.3 苯芳烃的命名
2.7 烃衍生物的系统命名
2.7.1 常见官能团的词头、词尾名称
2.7.2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3 含多个相同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4 含多种官能团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2.7.5 环氧化合物和冠醚的命名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13.9.4 硫叶立德的反应
13.10 安息香缩合反应
13.11 Perkin反应
13.12 KDevenagel反应
13.13 Reformatsky反应
13.14 Darzen反应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内容简介
论 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1.2 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1.2.1 A. Kekulé(凯库勒)及A. Couper(古柏尔)的两个重要基本规则(1857)1.2.2 A. Butlerov(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理论(1861)1.3 化学键1.3.1 原子轨道1.3.2 原子的电子构型1.3.3 典型的化学键1.3.4 价键理论1.3.5 分子轨道理论1.3.6 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1.3.7 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1.4 酸碱的概念1.4.1 酸碱电离理论1.4.2 酸碱溶剂理论1.4.3 酸碱质子理论1.4.4 酸碱电子理论1.4.5 软硬酸碱理论章末习题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英汉对照词汇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2 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式2.2.1 有机化合物构
基础有机化学(D4版)(下册)
D14章 脂肪胺
14.1胺的分类
14.2胺的命名
14.2.1胺的普通命名法
14.2.2胺的系统命名法
14.3胺的结构
14.4胺的物理性质
14.5胺的酸、碱性
14.5.1胺的酸性
14.5.2胺的碱性
14.6胺的成盐反应及其应用
14.6.1胺的成盐反应
14.6.2四级铵盐及其相转移催化作用
14.7胺的制备方法一: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14.8胺的制备方法二: 氨或胺的烷基化和Gabriel合成法
14.9胺的制备方法三: 醛、酮的还原胺化
14.10胺的酰基化与Hinsberg反应
14.11四级铵碱和Hofmann消除反应
14.11.1四级铵碱
14.11.2 Hofmann消除反应
14.12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
14.13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14.14重氮甲烷与烷基重氮化合物
14.15胺的制备方法四: 酰胺重排
14.15.1 Lossen、Hofmann、Curtius和Schmidt重排反应
14.15.2重排反应分析
14.15.3重排反应的应用
拓展阅读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D15章 苯芳烃芳香性
15.1苯结构的假说和确定
15.2共振论对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的描述
15.3分子轨道理论对苯的结构和芳香性的描述
15.4多苯芳烃和稠环芳烃
15.4.1多苯代烷烃
15.4.2联苯
15.4.3稠环芳烃
15.5芳烃的物理性质
15.6芳香性
15.6.1 Hückel规则
15.6.2轮烯的芳香性、反芳香性以及无芳香性
15.6.3周边共轭体系化合物的芳香性
15.6.4离子化合物的芳香性
15.6.5同芳香性
15.6.6多环(稠环)分子的芳香性
15.6.7富瓦烯类化合物的芳香性
15.6.8杂环的芳香性
15.6.9球面芳香性
15.6.10 M bius芳香性
15.6.11 Y-芳香性
15.7芳烃的基本化学反应
15.7.1加成反应
15.7.2氧化反应
15.7.3芳烃的还原反应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D16章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16.1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义
16.2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16.3硝化反应
16.4卤化反应
16.5磺化反应
16.6 Friedel-Crafts反应
16.6.1傅-克烷基化反应
16.6.2傅-克酰基化反应
16.7Blanc氯甲基化反应与Gattermann-Koch反应
16.8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1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16.8.2给电子诱导效应为主的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3吸电子诱导效应为主的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4给电子共轭效应为主的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5吸电子共轭效应为主的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6卤原子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16.8.7取代基的反应性能和定位效应总结
16.9苯环上多元亲电取代的经验规律
16.10萘、蒽和菲的亲电取代反应
16.11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16.12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一) 加成-消除机理(SN2Ar机理)
16.13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二)亲核加成-开环-关环机理(ANRORC机理)
16.14芳香亲核取代反应(三) 间接芳香亲核取代反应(VNS)
拓展阅读
章末习题
复习本章的指导提纲
英汉对照词汇 ......
坦白说,一开始我选择这套书,主要是看中了“北大版”的金字招牌,想着总不会错。拿到手之后,确实没有让我失望,甚至可以说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整套书的排版非常清晰,重点内容加粗或者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让我一眼就能抓住关键信息。图文并茂的设计也做得很好,各种分子结构式、反应机理图都画得非常标准,而且清晰易懂,这对于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至关重要。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概念的解释,往往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却能深刻地揭示其本质。不像有些书,写得过于晦涩,让人读了半天都抓不住重点。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我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的解答。尤其是那本《习题解析》,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很多课后习题,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但看了解析之后,才发现原来解题思路可以这么巧妙。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最终结果。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有机化学的魅力,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的有机化学学习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当初选择购买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北大版”三个字就自带光环,但实际翻开之后,更是惊喜连连。首先,邢其毅和裴伟伟教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结构、成键,到各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不像有些书,上来就给你堆砌一堆复杂的概念,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真正地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在讲解立体化学的时候,作者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曾经对“手性”感到头疼的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而且,书中的例题都非常有代表性,解题思路讲解得也特别透彻,常常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更别说那本配套的《习题解析》了,简直是如虎添翼!很多我当初在课上没弄懂的地方,通过解析里的详细步骤和讲解,都迎刃而解了。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题,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你如何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考试的时候,很多题目我都能快速找到解题方法,并且思路清晰,这和之前死啃教材的效率完全不同。总之,这本书对于我这种想要打下扎实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强烈推荐!
评分我之前学有机化学,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概念很多,但总觉得抓不住核心。直到我入手了这套《基础有机化学》加上《习题解析》,情况才有了彻底的改变。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科学,它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最基础的原子轨道杂化,到复杂的官能团反应,每一步都像是为下一部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实例,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比如,在讲到共轭体系的时候,作者用“电子的集体舞蹈”来形容,瞬间就让我理解了那种离域的电子云。而且,书中对反应机理的讲解,也非常到位,不是简单地给你一个箭头,而是细致地分析了电子的转移过程,让你能够真正理解反应是如何发生的。最让我惊喜的是配套的《习题解析》!很多题目,我一个人琢磨半天也找不到头绪,但一看解析,豁然开朗。里面的解题步骤非常详细,而且对一些容易出错的点也做了强调,这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帮助。这本书让我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体系。
评分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有机化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且易于掌握。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透露着一股严谨而又不失活力的学术气息。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显然是花了大量的心思去揣摩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解难点。书中的内容,无论是理论讲解还是概念阐释,都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其是在介绍一些复杂的反应机理时,作者会辅以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帮助我们理解复杂化学过程的“可视化工具”。我尤其喜欢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业应用或生物化学过程联系起来,让学习有机化学不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应用前景和科学价值。而《习题解析》的出现,更是锦上添花。我常常在完成课后练习后,会仔细研读解析中的解题思路,这不仅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有机化学,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这么有成就感。
评分我必须说,这套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真的让我感到物超所值。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上下册的纸张都很有质感,摸起来很舒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容易泛黄或者掉页。封面设计也很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正规出版社出品的。更重要的是,内容方面,作为一本基础有机化学教材,它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概念的时候,总能结合一些实际的应用或者历史的背景,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比如,在讲到一些经典有机反应时,作者会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科学家的贡献,这让我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抽象的化学方程式,而是与人类的智慧和探索紧密相连。上下册的衔接也非常流畅,前一章的知识点往往是下一章的基础,整体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完善。我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己琢磨不透的难点,翻阅《习题解析》后,里面详细的步骤分析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那些需要多步推导的题目,解析里的每一步逻辑都非常严谨,让人很容易跟着思路走。这本书不仅是考试工具,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对有机化学产生濃厚兴趣的启蒙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