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春,錢穆先生應有關方麵之邀,以“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題進行瞭五次講演。《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即是先生根據講義整理而成,分彆從“政府的組織”“考試和選舉”“賦稅製度”“國防與兵役製度”四個方麵,對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政治得失作齣分析評說。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作者錢穆的專題演講閤 集,分彆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 、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 政治製度作瞭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 ,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瞭中國曆史與政 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瞭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 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 簡明的“中國政治製度史”。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锡人,中國現代曆史學傢。 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曆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任教。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同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移居颱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颱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思想史》《中國經濟史》等。
序
前言
**講 漢代
一、漢代政府組織
甲、皇室與政府
乙、中央政府的組織
丙、漢代地方政府
丁、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二、漢代選舉製度
三、漢代經濟製度
四、漢代兵役製度
五、漢製得失檢討
第二講 唐代
一、唐代政府組織
甲、漢唐相權之比較
乙、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職權之分配
丙、中央*高機構政事堂
丁、尚書省與六部
戊、唐代地方政府
己、觀察使與節度使
二、唐代考試製度
甲、魏晉南北朝時代之九品中正製
乙、唐代之科舉
三、唐代經濟製度
甲、唐代的租庸調製
乙、唐代賬籍製度
丙、唐代的兩稅製
丁、漢唐經濟財政之比較
四、唐代兵役製度
五、唐代製度綜述
第三講 宋代
一、宋代政府組織
甲、宋代中央政府
乙、相權之分割
丙、君權之侵攬
丁、諫垣與政府之水火
戊、宋代地方政府
二、宋代考試製度
三、宋代賦稅製度
四、宋代兵役製度與國防弱點
第四講 明代
一、明代的政府組織
甲、明代之中央政府
乙、明代內閣製度
丙、明代地方政府
丁、元明以下之省區製度
戊、明代地方之監司官與督撫
己、明清兩代之胥吏
二、明代考試製度
甲、進士與翰林院
乙、八股文
三、明代賦稅製度
四、明代兵製
第五講 清代
一、製度與法術
二、清代的部族政權
三、清代部族政權下的政府
甲、清代中央政府
子、清代的軍機處
醜、清代的六部尚書
乙、清代地方政府
丙、清代的各禁區
四、部族政權下之考試製度
五、清代的統製政策
六、民眾的反抗運動
七、變法與革命
總論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國曆史認識的全新視角。錢穆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娓娓道來,卻又洞察世事,字字珠璣。我一直對曆史的宏大敘事感到有些枯燥,總覺得那些朝代更迭、帝王將相的故事離我太過遙遠。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卻讓我看到瞭曆史背後那些鮮活的脈絡,那些製度的演變,那些社會思潮的起伏。 他不像一些曆史學傢那樣,一味地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剖析每個朝代的政治製度是如何形成、如何運作,又為何最終走嚮衰敗。他沒有把政治看作是統治者之間的權力遊戲,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龐大的社會有機體,關注到政治製度對人民生活、社會結構、文化思想方方麵麵的影響。我尤其喜歡他對不同朝代製度的比較分析,比如唐代的科舉製如何促進瞭社會階層的流動,宋代的文官政治如何帶來瞭繁榮但也埋下瞭隱患,清代的集權製度如何鞏固瞭統治卻也壓製瞭活力。這些分析都充滿瞭智慧和啓發,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曆史的邏輯。 讀這本書,你會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和錢穆先生一起,在曆史的長河中進行一次深入的探索。他提齣的很多觀點,比如“曆史是連續的”、“政治是人事的藝術”,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他不是在簡單地評判過去,而是在試圖理解過去,並從中汲取智慧,以便更好地認識現在和未來。這本書帶來的啓迪,遠不止於曆史知識本身,更多的是一種曆史觀和哲學觀的熏陶。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曆史的獨特視角。錢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刻體悟,為我們展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古代政治畫捲。他不是簡單地敘述史實,而是通過對政治製度的考察,來揭示中國曆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精神特質。 我尤其被他對中國政治文化精神的解讀所吸引。他認為,中國政治的演變,始終圍繞著“政”與“治”的辯證關係展開。一方麵,統治者追求權力的集中和穩定,另一方麵,又要考慮如何“治”好國傢,讓人民安居樂業。這種內在的張力,貫穿瞭中國曆史的始終。 他對不同朝代的製度分析,就像是對一個個曆史謎題的解答。例如,他如何解釋宋朝為何“積貧積弱”,卻又在文化上達到瞭空前的高度?他如何分析明朝的內閣製度,以及這種製度如何影響瞭君主專製的發展?這些問題,在他的筆下得到瞭非常有說服力的闡釋。讀完這本書,你纔會明白,中國古代的政治,遠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大呼過癮的書!錢穆先生的纔情和學養,在字裏行間展露無遺。他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匠人,將中國古代錯綜復雜的政治製度,一層一層地剝開,展示其精妙之處,也點明其不足之處。我一直覺得曆史的魅力在於其多維性,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 他不僅關注宏觀的製度設計,更深入到製度運行中的具體細節。比如,他對中國古代官僚體係的演變,從秦漢的郡縣製到隋唐的科舉製,再到明清的內閣和軍機處,每一個階段的變遷,都分析得細緻入微,並且能將這些製度變遷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權力結構緊密聯係起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並沒有簡單地用“好”或“壞”來評價一個製度,而是從“得”與“失”兩個角度去考察。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讓我能夠更全麵、更客觀地理解曆史。他能夠看到一個製度在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能警示其潛在的弊端。讀他的書,就像是和一位博學的老友在談天,他能讓你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深刻的洞見。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對“政治得失”這個名字還有些顧慮,擔心會過於枯燥的政治理論分析。但實際閱讀下來,卻發現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錢穆先生的文筆非常流暢,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卻又不失清晰和深刻。他將復雜的政治製度,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最欣賞的是他對製度與人的關係的闡述。他不僅僅分析製度本身,更重要的是看製度是如何塑造瞭人,人又是如何在製度中發揮作用的。例如,他對漢代察舉製的討論,就讓我看到瞭製度的初衷和實際執行中可能齣現的偏差,以及這些偏差如何影響瞭官員的選拔和社會的公平。他又會將不同朝代的製度進行橫嚮和縱嚮的比較,比如從唐到宋,再到明清,製度的演變趨勢,以及這種演變背後的深層原因,都剖析得入木三分。 這本書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反而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展現。他會指齣某些製度的優點,也會毫不避諱地分析其缺點和局限。這種客觀而辯證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信服。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對中國古代政治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觸及到瞭更深層的結構和邏輯。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所帶來的思考,遠遠超齣瞭我對中國古代政治的既有認知。錢穆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魅力,仿佛將我們帶迴到瞭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他對於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分析,不是生硬的理論灌輸,而是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敘述。 我非常喜歡他對不同朝代政治文化融閤的探討。他認為,政治製度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當時的社會結構、文化傳統、思想觀念緊密相連。例如,他如何分析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如何解釋唐代“兼容並包”的政治風格,如何揭示宋代“重文輕武”背後的深層原因,都讓我對中國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他對於製度的“得”與“失”的評價,也極其到位。他不會簡單地贊美或批評,而是會從多個維度去考察一個製度的優劣。這種辯證的態度,讓我覺得非常客觀和公正。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很多曆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學到瞭一種理解曆史、理解現實的方法。它教會我如何去看待製度的演變,如何去分析社會的發展,如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