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 陈可冀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包邮

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 陈可冀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包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可冀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清宫医案
  • 医史
  • 陈可冀
  • 中医古籍
  • 历史医学
  • 方剂学
  • 临床经验
  • 中医药学
  • 医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0132391
商品编码:136746725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16
套装数量:2
字数:2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定 价:¥360.00 
作 者:陈可冀 主编
出 版 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1      版 次:2             页 数:2416            字 数:2400000       印刷时间:2006-1-1          开 本:16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00132391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第1历史档案馆有关专家通力合作,对我国现存之清代宫廷医药档案,上自顺、康,下迄光、宣,作出系统整理研究,实事求是,有方、有评、有论;历时数载,终于完成了约两百余万字之巨著。书中不仅展示了清代历朝帝后纪妃及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名医国手之辨治经验,以及某些视为禁脔之宫廷药治,可供临床借镜。更可贵者,本书编著者对这些清宫医药档案进行了潜心研究,撰著系列论文,为医药界及史学界等各界学者、读者揭示了清代宫廷医学之成就及独特经验。本书之编著,于医于史,都有较高之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生。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200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血管病和老年病。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及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证效动力学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研究”(古籍整理金奖),川芎嗪(四甲基吡嗪)及去甲乌药碱(卫生部甲级成果奖)等多项成果,先后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首届立夫中医药奖,求是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目前中医药领域的很高奖项。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导言 序言 季钟朴教授序 岳美中教授序 邝安堃教授序 郑天挺教授序 溥杰先生序 任应秋教授序 邓铁涛教授序 耿鉴庭研究员序 凡例 图片 清宫医案 顺治朝医案 一、顺治皇帝 1 避痘(预防天花)谕旨 二、苏玛拉奶奶 1 腹痛便血奏摺及朱批 康熙朝医案 一、康熙皇帝 1 有关咳嗽病治疗方药之朱批 2 疟疾服金鸡纳霜(奎宁)治疗 3 有关腿病事 4 汤山坐汤养生 5 有关海水浴及土茯苓治皮肤病朱批 6 果酒 二、十三阿哥(十三皇太子)病情 三、保寿阿哥病情 四、和硕纯禧公主病情 五、内阁大学士张玉书病情 六、大学士熊赐履临终病情 七、正黄旗内大臣颇尔盆病情 八、正黄旗一等侍卫那尔善病情 九、镶黄旗食阿思哈尼哈番俸硕色病情 十、镶黄旗二等侍卫井田勒病情 十一、直郡王福晋病情 十二、信郡王病情 十三、针灸治愈硕色足疾 十四、武英殿赫世亨病情 十五、御前一等侍卫海清病情 十六、正白旗一等侍卫僧图病情 十七、正黄旗包依护军参领莫尔洪病情 十八、正黄旗四等侍卫布勒苏病情 十九、理藩院右侍郎荐良病情 二十、总管梁琪病情 二十一、科尔沁公必里滚达赖病情 二十二、二等侍卫拉布都病情 雍正朝医案 一、雍正皇帝 1 塞耳方 2 传旨修和成药 3 谕旨修合琼玉膏 4 关於伽楠香 5 赏平安丸总摺 6 合平安丸,请旨以好沉香代伽楠香 7 查龟龄集与龟龄酒 8 赏赐龟龄集 9 进经验二方:神灵膏及银粉膏 10 进保应膏 11 进贴脐方 12 香薷丸方 13 香薷丸 14 避暑香珠方 15 聪耳棉方 16 秘传通窍仙方 17 传旨修合龟龄集 18 金锁思仙丹及八宝丹方 19 传旨问上薗唇方 …… 乾隆朝医案 嘉庆朝医案 道光朝医案 咸丰朝医案 光绪朝医案 宣传朝医案 附录 一、清代历朝皇帝年位表 二、清代历朝 医学大事 年表 三、太医院职 宫表 四、清宫医案中有关用语遗释


《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 导读: 《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宫廷医学宝库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为首,汇聚了一批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学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流传至今的清宫医案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和创造性阐释。本书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价值的挖掘与传承,更是对古代宫廷在医疗保健、养生防病方面智慧的传承与发展,为当代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 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上下两卷,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涵盖了清代宫廷医疗的方方面面。 上卷:体系构建与经典解读 上卷主要聚焦于清宫医案的宏观体系构建与经典名方的深入解读。 第一部分:清宫医疗体系的建构与演变 宫廷医疗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详细考证了清代宫廷内设置的各类医疗机构,如太医院、养心殿、慈宁宫等,及其在人员配置、职责分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特点。追溯了这些机构从建立到发展,直至衰落的整个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演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御医队伍的构成与选拔: 深入探讨了清代御医的来源、选拔制度、考核机制以及他们在宫廷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著名御医的生平事迹、医术特长、学术思想的梳理,揭示了清代宫廷对医者技艺和品德的严格要求。 宫廷用药制度与资源保障: 详细阐述了清宫药房的规模、药材的采购、炮制、储存等环节,以及宫廷对药材质量的严格把控。分析了宫廷在药品供应上的特权与优势,以及这些资源如何支撑起一套完整的宫廷医疗体系。 宫廷医疗文献的传承与价值: 梳理了与清宫医案相关的各类文献,包括御医的诊案、奏折、医方、医论等,并对其进行文献学上的鉴定与评价。重点突出了这些文献在中国医学史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经典医案的精选与分析 帝后疾病的诊疗策略: 精选了清代历代帝王、后妃等重要人物的典型病案,如乾隆皇帝的痛风、慈禧太后的失眠、光绪皇帝的脾胃病等,逐一进行详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御医们在面对复杂病情时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制定出符合个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重大疫情的应对与经验总结: 考察了清代宫廷在应对传染病、瘟疫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医疗措施和经验。通过对具体疫情的记载和御医的诊疗记录,展现了古代宫廷在集体医疗保健方面的智慧和能力。 养生保健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分析了清宫医案中蕴含的养生保健思想和实践。涵盖了饮食起居、情志调摄、运动导引、季节养生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宫廷贵族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来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妇科、儿科、外疡等专科诊疗特色: 针对宫廷中常见的妇科疾病、婴幼儿疾病以及皮肤、骨骼等外疡病症,选取了代表性的医案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清代宫廷在这些专科领域的诊疗水平和特色。 下卷:专题深化与现代启示 下卷则在对医案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着重于专题性研究,并赋予其更强的现代启示意义。 第一部分:专题性研究的深度拓展 特定疾病的群体性研究: 选取清宫医案中反复出现或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如糖尿病(消渴)、高血压、中风(眩晕)、肿瘤(癥瘕)等,从群体性的角度分析其发病特点、治疗难点、预后转归,并探讨清宫医案在认识和治疗这些疾病上的历史贡献。 方剂的演变与创新: 对清宫医案中频繁使用的经典方剂和创新方剂进行考证和分析。追溯其源流,探究其配伍原理、君臣佐使的运用,以及在不同病情中的加减变化。重点突出那些具有创新意义或临床疗效显著的方剂。 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炮制特点: 深入研究清宫医案中使用的各类中药材,包括名贵药材、常用药材,分析其在具体病案中的药效、用量、配伍禁忌,以及宫廷独特的药材炮制工艺。例如,对珍稀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燕窝等)的特殊炮制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医案中的哲学思想与养生智慧: 剥离纯粹的医疗技术层面,深入挖掘清宫医案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等,以及这些思想如何指导宫廷医疗和养生实践。 宫廷医案与民间医案的比较研究: 尝试将清宫医案与同一时期的民间医案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医疗理念、诊疗技术、用药习惯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清代医学的发展格局。 第二部分:现代价值的挖掘与传承 对当代中医药理论的启发: 探讨清宫医案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启示,例如在病机认识、辨证方法、治法选择等方面,为发展更具创新性的中医药理论提供新的视角。 对现代临床实践的借鉴: 结合现代医学的视角,分析清宫医案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意义: 强调清宫医案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的价值。 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 提出如何将清宫医案中的精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展望与研究方法创新: 总结本书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清宫医案研究的可能方向和创新研究方法进行展望,鼓励更多学者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之中。 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清宫医案系统性研究上的空白,更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学术价值: 填补研究空白: 许多珍贵的清宫医案文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本书的出版将这些文献公之于众,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史的研究内容。 史料考证的典范: 本书在对史料的考证、辨析和解读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为后来的史料研究树立了榜样。 理论创新的源泉: 通过对古老医案的深入挖掘,本书为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促进学科交叉: 本书的研究方法融合了医学史、文献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社会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本书是中华民族宝贵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出版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务当代健康需求: 本书所揭示的古代医者在疾病诊疗和养生保健方面的智慧,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病防治、老年保健、亚健康调理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本书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支撑。 启迪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对宫廷养生智慧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学术影响力: 本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提升中国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关注和参与。 结语: 《清宫医案研究(上下卷)》是一部集史料性、学术性、应用性于一体的鸿篇巨制。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连接古今、启迪未来的思想宝典。通过对清宫医案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古代宫廷医学的辉煌成就,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精髓,并为当代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本书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现,成为中医界乃至对中国古代文明感兴趣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拿到这套《清宫医案研究》,就被其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医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深入了解古代宫廷医疗实践的读物,而这套书无疑填补了我的心愿。翻开第一卷,映入眼帘的是厚重而典雅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年代。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者,但书中的编排条理清晰,语言也并非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近那些曾经发生在紫禁城深处的医事秘闻。书中对不同时期宫廷医官的介绍,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独特挑战,都让我觉得格外新颖。尤其是一些关于帝王将相、后妃贵人的病案分析,虽然是陈年的往事,但透过文字,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尊贵与脆弱,以及中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学术态度,即使是作为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评分

这套《清宫医案研究》对我来说,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宫廷秘史”。作为一位对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特别是皇室生活充满好奇的普通爱好者,我从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书中对宫廷医案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医学层面,更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我看到了那些身处至高地位的帝王后妃,也难逃疾病的侵扰,而中医的介入,则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书中对具体病情的描述,以及御医们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所采取的诊疗策略,都让我惊叹于中医的精妙与灵活。更重要的是,我从中体会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中医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将历史、文化与医学融为一体的叙述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

评分

这套《清宫医案研究》给我的整体感觉可以用“厚重而不失温度”来形容。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里面陈列着无数珍贵的医学文物。作者在搜集、整理和解读这些古老医案时所付出的心血,是可以通过字里行间清晰感受到的。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将医学知识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它不仅仅是罗列病名和方药,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宫廷内部复杂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对医疗决策可能产生的微妙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那些看似枯燥的医案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对中医“天人合一”、“辨证施治”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深厚医学背景的读者来说,书中对一些症状的描述、治疗思路的阐述,也都能引发我的思考和共鸣,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评分

拿到这套《清宫医案研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且严谨,但同时又保持着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我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古代宫廷医案的著作,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期待。书中对历代宫廷医案的梳理和分析,不仅展示了中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健康的认知水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讨论,以及御医们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和实践来应对这些挑战。即使我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士,也能从书中感受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以及其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智慧。这种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学术上的严谨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能力和付出的努力深感敬佩。

评分

对于我这个对历史细节有着一丝不苟追求的读者而言,《清宫医案研究》的上卷提供了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视角。我一直对清朝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管理非常好奇,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窗口。书中对不同时期宫廷御医的职责、选拔以及他们所遵循的诊疗原则的描述,都极具参考价值。我尤其着迷于那些关于皇室成员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的记载。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治未病”思想的生动诠释。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案例的细致梳理,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在中医的指导下,如何通过调养身体、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持健康,甚至应对突发疾病。书中引用的原始文献资料,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探究的线索,让我感受到一种学术探索的乐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