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苏德军服 | ||
| 定价 | 69.80 |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6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周明 董旻杰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224 | |
| 字数 | 295000 | |
| ISBN编码 | 9787552019971 | |
| 重量 | 597 | |
苏 军
苏联红军军服概述/3
1939―1940
步兵上士/6
炮兵下士/9
坦克兵上等兵/11
空军(航空兵)飞行员/12
炮兵中尉/13
空军(航空兵)大尉/14
步兵中将/16
步兵少将/18
1941―1942
NKVD边防军大士/19
炮兵中校/20
炮兵下士/22
工程兵下士/23
坦克兵上士/24
坦克兵中尉/25
摩托化步兵/26
大尉政治指导员/27
一级军事工程师/28
骑兵列兵/29
女民兵/30
哥萨克骑兵/31
上等红海军战士/32
1943―1945
军医勤务军士/33
步兵上士/34
步兵列兵和中校/35
女军医勤务人员/36
炮兵少将/37
炮兵少校/38
游击队员/39
步兵少将/40
步兵少校/41
军医勤务少校/43
坦克兵少校/43
NKVD边防军中校/43
侦察兵/44
步兵中尉/46
NKVD中校/47
NKVD边防军大尉/48
空军(航空兵)上尉/48
海军航空兵中尉礼服/49
步兵中将礼服/50
步兵下士礼服/51
附录:
苏维埃的荣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勋章/52
1945年莫斯科胜利阅兵式与胜利礼服/69
领章/90
臂章/91
肩章(1943式)/92
证章/94
个人装备/96
个人用品/98
德 军
德军军服概述/101
1939―1941
士官生/104
下士/106
伞兵/108
炮兵少尉/110
炮兵上尉/111
潜艇水手/112
1942―1943
海军/115
非洲军团步兵/118
山地师步兵/120
哨兵/122
步兵部队后勤士兵/124
值勤的宪兵/126
军警/128
党卫军帝国师/130
苏联战场后方的德国军警/132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134
战斗机飞行员/136
“兴登堡”飞行联队飞行员/138
党卫军第16装甲掷弹兵师/140
工兵/144
伞兵/146
空军野战师/148
步兵/150
1944―1945
伞兵/152
陆军/154
116装甲师/156
反坦克兵/158
炮兵/160
“大德意志”师军士长/162
装甲兵上等兵/164
海军士兵/166
非当值军官/168
装甲侦察兵/170
步兵指挥官/171
第17空军野战师/172
“冯·萨拉扎”装甲团/174
“勃兰登堡”师/176
山地步兵/177
突击炮兵/178
通讯兵/180
党卫军“欧根亲王”师/183
“大德意志”师下士/184
侦察营下士/185
掷弹兵/186
空军军官/188
战斗机飞行员/189
陆军狙击手/190
武装党卫军“骷髅”师机枪手/192
比利时志愿兵/194
荷兰志愿兵/196
附录:
荣誉高于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勋章/198
党卫军外籍部队国徽标志/213
党卫军师徽领章/214
党卫军军衔领章/215
党卫军肩章/216
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到非常不满,因为它未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深度见解。我购买《包邮 二战苏德军服 政治 军事 政治 国际问题 军事史 历史 服饰书籍 军服概述 资料性》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苏德两国军服在设计、生产和穿着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我渴望知道,例如,为什么苏军军服在某些时期会显得如此朴素实用,这是否与苏联整体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有关?又例如,德军军服的精良剪裁和标志性设计,除了其军事功能外,还承载了怎样的象征意义?然而,这本书充其量只是一本流水账式的介绍,对于这些深层问题,它给出的答案几乎为零。书中对“政治”和“国际问题”的提及,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探讨军服在其中的具体作用,例如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的一部分,或是作为外交谈判中的一个微小但重要的细节。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关于军服面料的分析,例如羊毛、棉花等材料的来源及其对士兵舒适度和战场适应性的影响;或者是关于徽章、肩章、帽徽等细节的演变,它们如何反映了军衔制度的变化以及不同军种的身份认同。这些本应是“资料性”书籍的核心内容,却在本书中荡然无存。这本书的乏善可陈,让我感到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量碎片化且缺乏系统性。我原以为《包邮 二战苏德军服 政治 军事 政治 国际问题 军事史 历史 服饰书籍 军服概述 资料性》会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将苏德两国军服的历史发展置于二战宏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从而帮助我理解军服的演变如何反映了双方的国力、战略以及政治宣传的需求。然而,书中内容似乎是东拼西凑的,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逻辑线索。例如,在讨论苏军军服时,它会突然跳到对德军军服某个细节的描述,然后又回到对某个特定战役的简要提及,这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我期待的是能够理解军服的物质文化,例如不同时期军服的色彩、面料、徽章等如何受到战争物资、生产技术以及战时政策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士兵的士气和战场上的辨识度。书中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显得十分肤浅,很多重要的转折点和关键因素都被一笔带过。更令人沮丧的是,对于书中提及的一些政治和国际问题,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分析军服在其中扮演的具体角色,例如某些特定军服的设计如何被用来塑造国家形象或进行意识形态宣传。整体而言,这本书在信息组织和内容深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未能满足我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军事有深入了解的读者的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有名无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购买《包邮 二战苏德军服 政治 军事 政治 国际问题 军事史 历史 服饰书籍 军服概述 资料性》是因为我对二战时期苏德两国军服的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获得关于其设计理念、生产工艺、历史演变以及在政治宣传中作用的深入了解。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堪忧,远未达到我的预期。例如,书中对苏军军服的介绍,更多地停留在外观描述,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比如早期革命军服的遗产、战时生产的挑战以及不同时期政治指令对军服设计的影响,都几乎没有涉及。同样,在谈到德军军服时,书中对“政治”和“国际问题”的提及也极其肤浅,并未深入分析其与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以及战争宣传之间的微妙联系。我期待能够看到关于军服材质的详细考证,例如不同时期羊毛的质量变化,以及合成纤维的引入如何影响了军服的耐用性和保暖性。我也希望了解关于军服生产商的信息,以及这些公司在战争期间的角色。然而,书中这些本应成为“资料性”内容的关键信息,却全部缺失。总的来说,这本书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苏德军服历史的资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我满怀期待地打开《包邮 二战苏德军服 政治 军事 政治 国际问题 军事史 历史 服饰书籍 军服概述 资料性》,希望能深入了解二战时期苏德两国军服的演变、设计理念以及它们在政治和军事宣传中的作用。我尤其关注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不同兵种的制式差异、军衔的演变过程,以及军服材质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历史渊源。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充其量只能算是泛泛而谈,对于我最想探究的那些细枝末节几乎是只字未提。例如,关于苏军如何从早期相对简陋的制式逐步发展到后期更具标志性的军服,书中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几张图片,配上寥寥数语的介绍,完全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经济、工业和社会原因。同样,德军军服的设计,例如其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美学”的考量,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并未深入挖掘其与纳粹意识形态、社会阶层以及工业生产能力之间的复杂联系。作为一本自称“资料性”的书籍,它提供的原始资料和深入分析却少得可怜,很多时候我只能根据图片自行脑补,这与我期望中的深度阅读体验相去甚远。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图册,而非一本严谨的学术研究或详实的资料汇编,这让我感到非常不满意。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也让我感到有些不适。我期望的是一种严谨、客观且富有学术性的论述,能够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清晰的逻辑来呈现二战苏德军服的历史。然而,《包邮 二战苏德军服 政治 军事 政治 国际问题 军事史 历史 服饰书籍 军服概述 资料性》的语言风格显得有些随意,甚至有些口语化,这与我心目中“资料性”书籍应有的庄重感相去甚远。例如,书中在描述某些军服细节时,会使用一些略带戏谑或情绪化的词语,这让我很难将其视为一份严肃的历史文献。我更希望能够看到对史料的细致考证,例如不同版本军服制式的具体差异、不同时期生产厂家对军服质量的影响,以及士兵们在实际穿着过程中的反馈和适应情况。书中对于这些具体、微观层面的历史信息几乎是空白的。此外,书中对于“政治”和“国际问题”的提及,也显得非常笼统,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论探讨。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军服如何成为外交博弈的工具,或者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象征性角色,但这些内容在本应涵盖的领域里却几乎找不到。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和叙事风格上都存在令人遗憾的不足,与我期望中的深度阅读体验相去甚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