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蘇德軍服 | ||
| 定價 | 69.80 | |
| 齣版社 |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6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周明 董旻傑 著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224 | |
| 字數 | 295000 | |
| ISBN編碼 | 9787552019971 | |
| 重量 | 597 | |
蘇 軍
蘇聯紅軍軍服概述/3
1939―1940
步兵上士/6
炮兵下士/9
坦剋兵上等兵/11
空軍(航空兵)飛行員/12
炮兵中尉/13
空軍(航空兵)大尉/14
步兵中將/16
步兵少將/18
1941―1942
NKVD邊防軍大士/19
炮兵中校/20
炮兵下士/22
工程兵下士/23
坦剋兵上士/24
坦剋兵中尉/25
摩托化步兵/26
大尉政治指導員/27
一級軍事工程師/28
騎兵列兵/29
女民兵/30
哥薩剋騎兵/31
上等紅海軍戰士/32
1943―1945
軍醫勤務軍士/33
步兵上士/34
步兵列兵和中校/35
女軍醫勤務人員/36
炮兵少將/37
炮兵少校/38
遊擊隊員/39
步兵少將/40
步兵少校/41
軍醫勤務少校/43
坦剋兵少校/43
NKVD邊防軍中校/43
偵察兵/44
步兵中尉/46
NKVD中校/47
NKVD邊防軍大尉/48
空軍(航空兵)上尉/48
海軍航空兵中尉禮服/49
步兵中將禮服/50
步兵下士禮服/51
附錄:
蘇維埃的榮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聯勛章/52
1945年莫斯科勝利閱兵式與勝利禮服/69
領章/90
臂章/91
肩章(1943式)/92
證章/94
個人裝備/96
個人用品/98
德 軍
德軍軍服概述/101
1939―1941
士官生/104
下士/106
傘兵/108
炮兵少尉/110
炮兵上尉/111
潛艇水手/112
1942―1943
海軍/115
非洲軍團步兵/118
山地師步兵/120
哨兵/122
步兵部隊後勤士兵/124
值勤的憲兵/126
軍警/128
黨衛軍帝國師/130
蘇聯戰場後方的德國軍警/132
“赫爾曼·戈林”裝甲師/134
戰鬥機飛行員/136
“興登堡”飛行聯隊飛行員/138
黨衛軍第16裝甲擲彈兵師/140
工兵/144
傘兵/146
空軍野戰師/148
步兵/150
1944―1945
傘兵/152
陸軍/154
116裝甲師/156
反坦剋兵/158
炮兵/160
“大德意誌”師軍士長/162
裝甲兵上等兵/164
海軍士兵/166
非當值軍官/168
裝甲偵察兵/170
步兵指揮官/171
第17空軍野戰師/172
“馮·薩拉紮”裝甲團/174
“勃蘭登堡”師/176
山地步兵/177
突擊炮兵/178
通訊兵/180
黨衛軍“歐根親王”師/183
“大德意誌”師下士/184
偵察營下士/185
擲彈兵/186
空軍軍官/188
戰鬥機飛行員/189
陸軍狙擊手/190
武裝黨衛軍“骷髏”師機槍手/192
比利時誌願兵/194
荷蘭誌願兵/196
附錄:
榮譽高於一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勛章/198
黨衛軍外籍部隊國徽標誌/213
黨衛軍師徽領章/214
黨衛軍軍銜領章/215
黨衛軍肩章/216
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和語言錶達方式也讓我感到有些不適。我期望的是一種嚴謹、客觀且富有學術性的論述,能夠通過翔實的史料和清晰的邏輯來呈現二戰蘇德軍服的曆史。然而,《包郵 二戰蘇德軍服 政治 軍事 政治 國際問題 軍事史 曆史 服飾書籍 軍服概述 資料性》的語言風格顯得有些隨意,甚至有些口語化,這與我心目中“資料性”書籍應有的莊重感相去甚遠。例如,書中在描述某些軍服細節時,會使用一些略帶戲謔或情緒化的詞語,這讓我很難將其視為一份嚴肅的曆史文獻。我更希望能夠看到對史料的細緻考證,例如不同版本軍服製式的具體差異、不同時期生産廠傢對軍服質量的影響,以及士兵們在實際穿著過程中的反饋和適應情況。書中對於這些具體、微觀層麵的曆史信息幾乎是空白的。此外,書中對於“政治”和“國際問題”的提及,也顯得非常籠統,缺乏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論探討。我期待的是能夠看到軍服如何成為外交博弈的工具,或者如何在國際舞颱上扮演象徵性角色,但這些內容在本應涵蓋的領域裏卻幾乎找不到。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學術嚴謹性和敘事風格上都存在令人遺憾的不足,與我期望中的深度閱讀體驗相去甚遠。
評分這本書實在是太令人失望瞭!我滿懷期待地打開《包郵 二戰蘇德軍服 政治 軍事 政治 國際問題 軍事史 曆史 服飾書籍 軍服概述 資料性》,希望能深入瞭解二戰時期蘇德兩國軍服的演變、設計理念以及它們在政治和軍事宣傳中的作用。我尤其關注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不同兵種的製式差異、軍銜的演變過程,以及軍服材質和生産工藝等方麵的曆史淵源。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充其量隻能算是泛泛而談,對於我最想探究的那些細枝末節幾乎是隻字未提。例如,關於蘇軍如何從早期相對簡陋的製式逐步發展到後期更具標誌性的軍服,書中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幾張圖片,配上寥寥數語的介紹,完全沒有深入分析其背後的經濟、工業和社會原因。同樣,德軍軍服的設計,例如其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和對“美學”的考量,書中也隻是輕描淡寫,並未深入挖掘其與納粹意識形態、社會階層以及工業生産能力之間的復雜聯係。作為一本自稱“資料性”的書籍,它提供的原始資料和深入分析卻少得可憐,很多時候我隻能根據圖片自行腦補,這與我期望中的深度閱讀體驗相去甚遠。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圖冊,而非一本嚴謹的學術研究或詳實的資料匯編,這讓我感到非常不滿意。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感到非常不滿,因為它未能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深度見解。我購買《包郵 二戰蘇德軍服 政治 軍事 政治 國際問題 軍事史 曆史 服飾書籍 軍服概述 資料性》的初衷是希望能夠深入瞭解蘇德兩國軍服在設計、生産和穿著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曆史、文化和社會意義。我渴望知道,例如,為什麼蘇軍軍服在某些時期會顯得如此樸素實用,這是否與蘇聯整體的工業發展水平和意識形態有關?又例如,德軍軍服的精良剪裁和標誌性設計,除瞭其軍事功能外,還承載瞭怎樣的象徵意義?然而,這本書充其量隻是一本流水賬式的介紹,對於這些深層問題,它給齣的答案幾乎為零。書中對“政治”和“國際問題”的提及,也僅僅是點到為止,並未深入探討軍服在其中的具體作用,例如作為國傢形象宣傳的一部分,或是作為外交談判中的一個微小但重要的細節。我期待的是能夠看到關於軍服麵料的分析,例如羊毛、棉花等材料的來源及其對士兵舒適度和戰場適應性的影響;或者是關於徽章、肩章、帽徽等細節的演變,它們如何反映瞭軍銜製度的變化以及不同軍種的身份認同。這些本應是“資料性”書籍的核心內容,卻在本書中蕩然無存。這本書的乏善可陳,讓我感到浪費瞭時間和金錢。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量碎片化且缺乏係統性。我原以為《包郵 二戰蘇德軍服 政治 軍事 政治 國際問題 軍事史 曆史 服飾書籍 軍服概述 資料性》會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將蘇德兩國軍服的曆史發展置於二戰宏觀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從而幫助我理解軍服的演變如何反映瞭雙方的國力、戰略以及政治宣傳的需求。然而,書中內容似乎是東拼西湊的,缺乏一條貫穿始終的邏輯綫索。例如,在討論蘇軍軍服時,它會突然跳到對德軍軍服某個細節的描述,然後又迴到對某個特定戰役的簡要提及,這種跳躍式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影響瞭閱讀的連貫性。我期待的是能夠理解軍服的物質文化,例如不同時期軍服的色彩、麵料、徽章等如何受到戰爭物資、生産技術以及戰時政策的影響,以及這些變化又如何反過來影響士兵的士氣和戰場上的辨識度。書中對這些方麵的探討顯得十分膚淺,很多重要的轉摺點和關鍵因素都被一筆帶過。更令人沮喪的是,對於書中提及的一些政治和國際問題,也隻是點到為止,並未深入分析軍服在其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例如某些特定軍服的設計如何被用來塑造國傢形象或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整體而言,這本書在信息組織和內容深度上都存在明顯不足,未能滿足我作為一名對曆史和軍事有深入瞭解的讀者的需求。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實在是有名無實,給我帶來瞭極大的睏擾。我購買《包郵 二戰蘇德軍服 政治 軍事 政治 國際問題 軍事史 曆史 服飾書籍 軍服概述 資料性》是因為我對二戰時期蘇德兩國軍服的細節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且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獲得關於其設計理念、生産工藝、曆史演變以及在政治宣傳中作用的深入瞭解。然而,這本書的內容質量堪憂,遠未達到我的預期。例如,書中對蘇軍軍服的介紹,更多地停留在外觀描述,對於其背後的曆史背景,比如早期革命軍服的遺産、戰時生産的挑戰以及不同時期政治指令對軍服設計的影響,都幾乎沒有涉及。同樣,在談到德軍軍服時,書中對“政治”和“國際問題”的提及也極其膚淺,並未深入分析其與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社會結構以及戰爭宣傳之間的微妙聯係。我期待能夠看到關於軍服材質的詳細考證,例如不同時期羊毛的質量變化,以及閤成縴維的引入如何影響瞭軍服的耐用性和保暖性。我也希望瞭解關於軍服生産商的信息,以及這些公司在戰爭期間的角色。然而,書中這些本應成為“資料性”內容的關鍵信息,卻全部缺失。總的來說,這本書未能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能夠幫助我深入理解蘇德軍服曆史的資料,讓我感到非常失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