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贺祥,刘庆洪 编
图书标签:
  • 食用菌
  • 栽培学
  • 农业
  • 生物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菌类
  • 种植技术
  • 农林院校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
ISBN:9787565508981
商品编码:139185609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
  • 作者:王贺祥//刘庆洪
  • 定价:38
  •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
  • ISBN号:978756550898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3-01
  • 印刷时间:2014-03-01
  • 版次:2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06
  • 字数:497千字

内容提要

王贺祥、刘庆洪主编的《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 》系统地介绍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知识、菌种制作 、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保鲜加工和育种技术。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介绍中,将食用菌分为木腐型和 草腐型两大类,既突出了同一类食用菌的共性,又重 点 描述了每一种食用菌的特点,便于归纳和理解。《食 用菌栽培学(第2版)》*后附有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 导和一些常用的基础知 识,以方便同学们参考和使用。
    

目录

**章 绪论
1.1 食用菌的概念
1.2 食用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4 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1.5 毒菌及中毒类型
第2章 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2.1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
2.2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条件
2.3 食用菌的繁殖与生活史
第3章 菌种的制作
3.1 制种条件
3.2 消毒和灭菌
3.3 母种的制作
3.4 原种的制作
3.5 栽培种的制作
3.6 液体菌种的制作
3.7 菌种的鉴定、保藏与提纯复壮
第4章 常见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4.1 香菇
4.2 侧耳
4.3 黑木耳
4.4 银耳
4.5 金针菇
第5章 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5.1 双孢蘑菇
5.2 草菇
5.3 鸡腿菇
5.4 竹荪
第6章 药用菌栽培
6.1 灵芝
6.2 猪苓
6.3 茯苓
6.4 猴头
6.5 蛹虫草
第7章 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7.1 白灵菇
7.2 杏鲍菇
7.3 毛木耳
7.4 滑菇
7.5 茶树菇
7.6 灰树花
7.7 真姬菇
7.8 大球盖菇
7.9 姬松茸
第8章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8.2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第9章 食用菌产品的保鲜及加工
9.1 食用菌产品的贮藏保鲜
9.2 食用菌初级加工
9.3 食用菌深加工
**0章 食用菌育种技术
10.1 选择育种
10.2 杂交育种
10.3 诱变育种
10.4 生物技术在食用菌良种选育中的应用
附录Ⅰ 食用菌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
实验二 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实验三 原种的制作
实验四 栽培种的制作
实验五 平菇的栽培
实验六 香菇的栽培
实验七 金针菇的栽培
实验八 黑木耳的栽培
实验九 双孢蘑菇的栽培
实验十 鸡腿菇的栽培
实验十一 草菇的栽培
实验十二 杏鲍菇的栽培
实验十三 白灵侧耳的栽培
实验十四 灵芝的栽培
实验十五 蛹虫草的栽培
附录Ⅱ 常用培养基配方
附录Ⅲ 培养料中碳氮比例(C/N)的计算方法
附录Ⅳ 培养料的含水量
附录Ⅴ 食用菌产品的分级和卫生指标
附录Ⅵ 接种
附录Ⅶ 食用菌标本的制作技术
附录Ⅷ 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附录Ⅸ 部分食用菌生产环境及器具消毒方法
参考文献


草木生灵:探秘植物的奇妙世界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它是一次深入植物王国,揭示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从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到遮天蔽日的巨木,植物以其沉默而顽强的生命力,构成了我们星球生机勃勃的底色。本书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与智慧的植物世界,让你重新认识这些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生命形式。 一、植物的生命脉络:从细胞到生命的绽放 生命始于细胞,而植物的生命,也同样是从微观的细胞层面展开。我们将从植物细胞的独特结构出发,理解植物细胞壁如何赋予它们支撑和保护,叶绿体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储存能量,以及液泡在维持细胞膨压和储存物质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细胞器的深入了解,你会明白植物如何像一个精密的工厂,高效地运作,实现生命的自我维持与繁衍。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层面:植物的组织和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一个部分都承载着独特的生命使命。你会了解到根系如何扎根大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又如何作为储存器官,孕育着来年的希望;茎又是如何承载着叶片,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全身,支撑着植物的挺拔;叶片,这个植物的“能量工厂”,如何在阳光下辛勤劳作,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命的基石——糖类,并释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花朵,则是植物繁衍后代的关键,它们以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吸引传粉者,完成生命的传递;而果实和种子,则是新生命的摇篮,它们承载着父母的遗传信息,为下一代的生长奠定基础。 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构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合作,共同维系着植物的生命。你会惊叹于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输送的复杂机制,理解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关键作用,并认识到植物如何通过精妙的信号传导系统,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二、植物的生存智慧:适应与演化的史诗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植物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以适应各种严酷的环境。本书将带你领略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独特生存策略。 在干旱的沙漠中,你会看到那些身披“铠甲”的仙人掌,它们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并将叶片演化成刺,既能防御,又能储水;在湿热的雨林中,你将发现那些争相向上生长的藤本植物,它们如何利用其他植物的支撑,尽力去追逐阳光;在寒冷的极地,你将看到那些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如何利用积雪的保护,在短暂的生长季节里完成生命的轮回。 本书将深入探讨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化适应机制。例如,植物如何通过改变叶片的大小、形状、毛被和气孔的分布来调节水分的散失;植物如何通过积累 osmolytes 来提高抗旱、抗寒能力;以及一些植物如何演化出特殊的捕食性习性,如捕蝇草,来弥补土壤中养分的不足。 你还将了解到植物如何通过休眠、落叶、变色等方式,度过不利的季节,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种子传播、繁殖策略等方式,将生命的火种散播到更广阔的空间。这些生动的案例将让你深刻理解植物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和演化出的非凡能力。 三、植物与世界的互动:生命共同体的联结 植物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与周围的一切生命息息相关,构成了复杂的生命共同体。本书将揭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的源泉。它们是草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进而支撑着整个食物链的运转。本书将详细介绍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例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这些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你还将了解到植物与动物之间精妙的互利共生关系。蜜蜂为花朵授粉,而从中获取花蜜和花粉;鸟类吞食果实,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甚至一些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形成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土壤的氮素。 本书还将探讨植物在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它们如何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大气成分,缓解温室效应;如何通过根系固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四、植物的奥秘与未来:科学的探索与应用的展望 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永无止境。本书将带你窥探植物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及植物在人类社会中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将介绍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理解基因如何决定植物的性状,以及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提高产量、抗病性和营养价值。你将了解到植物的信号传导机制,例如激素如何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如何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 本书还将关注植物在环境保护、医药健康、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你会了解到一些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在生态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植物富含药用成分,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天然药物;还有一些植物,如甘蔗、玉米,正在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 最后,我们将展望植物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造新型植物,或者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植物高效栽培。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深入的科学探索,植物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如粮食安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提供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结语 《草木生灵:探秘植物的奇妙世界》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生命、渴望探索未知读者的礼物。它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插图,带你走进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植物王国。读完这本书,你不仅会对植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会对其背后蕴含的生命智慧和演化奇迹感到由衷的赞叹。从细胞的律动到生态的和谐,从生存的智慧到科学的探索,这本书将激发你对生命的好奇心,让你以更加敬畏和欣赏的目光,重新审视身边的一草一木,感受植物世界那沉默而伟大的生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这个名头去的,这意味着它应该囊括了国内该领域最新的教学标准和科研进展,理论体系应该非常扎实。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更希望它在讲解复杂的生物学原理时,能用更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的语言来阐述。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它们往往过于侧重基础的真菌学,对实际的工厂化、设施化栽培技术着墨不多。我真正想了解的是,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如何通过环境控制系统(如温湿度、CO2浓度、光照波长等)的精确调控,来实现高品质、高产量的周年性稳定生产。如果这本书能在章节设置上,将基础理论与现代工程技术巧妙地融合,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来梳理复杂的生产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的观察描述,那它对我的价值将是几何级的提升。

评分

我对这套教材的期待,更多集中在它如何处理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前沿问题。食用菌产业如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田间地头劳作,它涉及到生物反应器设计、菌种选育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甚至是废弃菌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教导“如何种蘑菇”的基础层面,更应该拓宽视野,探讨规模化生产中的成本控制、质量安全标准(如农残检测、重金属控制),以及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策略。一本优秀的专业教材,应当能为未来的行业领导者提供前瞻性的视角。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智能化监测、物联网技术在菌场管理中应用的案例分析,那无疑会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竞争力,远超一般的基础理论参考书的范畴。

评分

从排版和装帧上看,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可靠,适合长时间研读。我个人比较挑剔的一点是,很多老旧的教材在涉及到微生物污染和病害防治时,往往只给出传统的化学药剂解决方案,这与当前追求绿色、有机农业的大趋势有些脱节。我热切盼望这本新版教材能在“生物防治”和“抗逆性菌株选育”方面有突破性的介绍。例如,拮抗微生物的应用、噬菌体的筛选,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增强菌株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如果能够提供详尽的病理机制分析,并给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综合防治方案,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几种农药名称,那么这本书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真正服务于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需求。

评分

这本书的定位是面向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因此我对其中对“生物学基础”的阐述深度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信号转导通路等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内容。简单地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回答“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回答“怎么做”。比如,光照信号是如何被真菌细胞识别并最终影响细胞壁合成和菌盖分化的?这些基础研究的进展,如果能被有效地整合到栽培技术的讲解中,将极大地提升读者的科学素养。如果能提供最新的研究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技能传授手册,更能成为激发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兴趣、指引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灯塔。

评分

拿到这本封面设计朴实无华的书,光看名字《食用菌栽培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就知道它是一本严谨的学术教材。我个人对菌类的研究兴趣由来已久,尤其是那些能走上餐桌的美味蘑菇,总觉得它们身上藏着大自然的奇妙密码。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初翻时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详实。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从菌丝体的培养基优化到子实体发生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比如,对于那些常见的香菇、平菇、金针菇,我希望能看到最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栽培参数,不仅仅是理论堆砌,更需要有大量实际操作的案例和数据支持,最好能配上高清的图谱,直观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病虫害识别要点。毕竟,理论指导实践,而教材的价值就在于其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期望它能成为我深入探索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坚实阶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