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艾桃山 著
图书标签:
  • 鳜鱼养殖
  • 淡水养殖
  • 水产养殖
  • 健康养殖
  • 疾病防治
  • 养殖技术
  • 水产技术
  • 高效养殖
  • 水产健康
  • 养殖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1729
商品编码:14263513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原价:25.00元

作者:艾桃山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22211729

字数:138000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这本书配有多幅高清图片,以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并能快速准确地诊断鳜鱼病害并及时诊治。

2.《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的内容以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相结合,轻松掌握鳜鱼健康养殖技术,为读者的鳜鱼养殖工作或鳜鱼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共出版8个分册,推荐您同时关注:

href='product../23563436.html' target='_blank'>淡水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483844.html' target='_blank'>龟鳖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563437.html' target='_blank'>鳜鱼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527311.html' target='_blank'>河蟹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491729.html' target='_blank'>黄鳝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519090.html' target='_blank'>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491730.html' target='_blank'>泥鳅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href='product../23563438.html' target='_blank'>小龙虾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

更多图书: href='product../23426954.html' target='_blank'>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大全 href='product../23559632.html' target='_blank'>有机水产高效养殖技术宝典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鳜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的鳜鱼生物学特性、鳜鱼人工繁殖、成鳜养殖和鳜鱼常见疾病防治等技术。在武汉市水产研究所鳜鱼苗种繁育、成鳜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鳜鱼集中养殖地区的成功经验。编者根据多年从事鳜鱼疾病防治的经验,查阅了国内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提出了鳜鱼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与药物运用的基本方法。

本书可为广大鳜鱼人工养殖从业者提供指导,也可供水产养殖专业的师生、有关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一、我国鳜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1
二、我国鳜鱼养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三、我国鳜鱼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5
第二章鳜鱼的生物学特性7
第一节鳜鱼的分类与形态结构7
一、鳜属7
二、少鳞鳜属10
三、长体鳜属10
第二节鳜鱼的内部结构10
一、肌肉和骨骼系统10
二、消化系统11
三、神经系统13
四、循环系统13
五、呼吸系统13
六、排泄系统14
七、生殖系统14
第三节鳜鱼的食性与摄食行为14
一、鳜鱼的食性14
二、鳜鱼的摄食行为15
第四节鳜鱼的生长17
一、天然湖泊中翘嘴鳜的生长规律17
二、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鳜鱼生长的因素17
第三章鳜鱼的人工繁育技术20
第一节鳜鱼的繁殖生物学20
一、鳜鱼的繁殖习性20
二、性成熟年龄及怀卵量21
三、性腺发育21
四、胚胎发育22
五、鳜鱼苗期的营养特点25
第二节鳜亲鱼的培育技术26
一、亲鱼的选择26
二、鳜亲鱼培育池的准备28
三、鳜亲鱼的培育29
第三节繁育前的准备工作31
一、产卵池和孵化设备31
二、孵化用水31
三、催产药物31
四、繁殖器具32
第四节人工催产32
一、鳜亲鱼成熟度鉴别32
二、人工催产33
三、产卵与授精34
四、鱼卵孵化35
五、脱膜36
六、孵化注意事项36
第五节鳜鱼开口与开口饵料的选择38
第六节1.5厘米鳜鱼苗的培育39
一、鳜鱼仔鱼的摄食习性39
二、鳜鱼苗培育池要求40
三、鳜鱼苗培育方式40
四、1.5厘米鳜鱼苗种培育42
五、鳜鱼苗培育注意事项46
第四章鳜鱼苗种培育技术47
第一节鳜鱼饵料鱼的选择与配套47
一、饵料鱼的选择47
二、饵料鱼的配套49
第二节3厘米鳜鱼苗培育技术50
一、网箱培育法51
二、水泥池培育法51
三、土池培育法52
四、日常管理53
第三节8~10厘米鳜鱼苗种培育技术54
一、3厘米优质鳜鱼苗判断依据54
二、8~10厘米鱼种培育54
三、专池培育8~10厘米鳜鱼种55
四、中间培育法57
五、其他育种方式58
第四节50克鳜鱼苗种培育技术59
一、土池培育法59
二、养殖管理及水质调节60
第五节鳜鱼苗种捕捞与运输65
一、鳜鱼苗种的捕捞65
二、鳜鱼苗种的运输65
三、提高鳜鱼苗种运输成活率的措施70
四、鳜鱼苗种运输后的管理措施72
第五章成鳜养殖技术73
第一节池塘养殖鳜鱼73
一、池塘建造73
二、养鳜池塘的清整和其他准备工作73
三、饵料鱼的培育75
四、鳜鱼放养及放养模式77
五、日常管理80
六、成鳜的捕捞81
第二节鳜鱼的混养82
一、亲鱼池混养82
二、鱼种池混养84
三、成鱼池混养84
四、河蟹池混养85
第三节网箱养殖鳜鱼86
一、养殖水域选择86
二、网箱设置87
三、鱼种的选择放养88
四、饵料鱼的配套与投放89
五、日常管理90
第四节大水面增殖鳜鱼92
一、大水面增殖鳜鱼的基本条件92
二、苗种投放93
三、捕捞94
第六章鳜鱼疾病的预防97
第一节鳜鱼疾病预防的一般原则97
第二节鳜鱼疾病的预防措施98
一、加强亲本选育98
二、加强检疫98
三、清塘与消毒99
四、科学制定放养品种结构99
五、饵料鱼配套与饵料鱼消毒100
六、合理控制鳜鱼放养密度和饵料鱼投放频率101
七、加强巡塘观察101
八、水质养护102
九、确保鳜鱼池塘的溶解氧条件,避免泛塘
事故发生112
十、免疫预防113
十一、鳜鱼常见疾病的特定预防措施113
第七章鳜鱼疾病的治疗115
第一节鳜鱼疾病的诊断方法115
一、鳜鱼疾病的现场诊断方法115
二、鳜鱼疾病的目检与镜检117
三、鳜鱼疾病的其他检查方法120
第二节鳜鱼疾病的治疗122
一、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122
二、杯体虫病123
三、鳃隐鞭虫病和鱼波豆虫病124
四、锚首吸虫病125
五、锚头鳋病和新鳋病127
六、尾孢虫病128
七、小瓜虫病129
八、鱼鲺病130
九、范尼道佛吸虫病131
十、强壮粗体虫病131
十一、细菌性烂鳃病132
十二、细菌性败血症134
十三、溃疡病136
十四、病毒性出血病137
十五、水霉病140
十六、吐食症与厌食症141
第三节如何正确使用药物141
一、鳜鱼池塘用药的一般原则141
二、渔药联用142
三、根据水质状况选择药物145
四、根据气候状况选择用药147
五、根据用药史选择药物149
第四节适用于鳜鱼养殖塘的药物品种149
一、消毒剂类149
二、杀虫剂类149
三、水质改良剂类150
第五节不适宜在鳜鱼塘使用的药物种类150
第六节如何避免药害事故150
一、药害事故表现形式150
二、药害事故发生原因151
三、药害事故预防措施152
四、药害事故急救措施154
第七节如何计算用药量154
一、池塘面积的计算方法154
二、池塘水深的测量155
三、用药量的计算155
附录156
附录1违禁药物清单156
附录2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166
附录3生产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渔药167
附录4生产A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渔药168
附录5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170
附录6无公害渔药使用方法176
附录7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180
附录8渔业水质标准181
参考文献183

作者介绍


艾桃山,主持有关鳜鱼病毒病检测、中草药防治鳜鱼细菌性疾病、鳜鱼单殖吸虫及纤毛虫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多次参与过有关鳜鱼繁育、苗种培育、成鳜养殖生产实践,从事鳜鱼疾病防治技术推广服务10余年,目前每年接诊鳜鱼疾病病例1000余例,创制防治鳜鱼细菌及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新药物“鳜鱼康”、“新杀车灵”、“新车指净”等。

文摘


序言



探寻水产养殖新篇章:从鱼类行为到生态平衡 在水产养殖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健康的双赢,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本书系“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丛书”的其中一册,旨在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的养殖理念与实践指导,但其内容并非聚焦于单一的鱼种,而是着眼于水产养殖的共性与普适性规律,深入探讨影响养殖成效的多元因素,并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洞悉鱼类生命节律与行为学,优化生存环境 本书首先将带领读者走进奇妙的鱼类世界,深入理解不同水产动物在自然水体中的生命节律、生理特征及其行为学规律。这并非是对某种特定鱼类习性的简单罗列,而是提炼出普遍适用的生物学原理。我们将从鱼类的摄食行为、活动规律、繁殖习性、应激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摄食行为的奥秘: 了解鱼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强度、偏好以及时间规律,是实现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饵料系数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影响鱼类摄食行为的诸如水温、溶解氧、光照、水流、pH值以及同期养殖品种间的竞争等环境因素。例如,为何某些鱼类在黎明或黄昏时摄食更为活跃?不同饲料的适口性如何影响鱼类的选择?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帮助养殖者设计出更符合鱼类生理需求的投喂策略。 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 鱼类的活动范围、昼夜节律以及对水体垂直分层的利用,直接关系到养殖密度、网箱布局、池塘设计等。理解鱼类对光线、温度、溶氧等环境指标的敏感性,能够帮助我们优化养殖空间,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应激,促进鱼类健康生长。我们将分析不同养殖模式下,鱼类活动空间的变化及其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繁殖生物学基础: 尽管本书不专注于某一种鱼类的繁殖技术,但理解水产动物普遍的繁殖周期、性成熟规律、产卵行为以及亲鱼培育的生理要求,对于制定长远养殖规划、保障种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从宏观角度解读影响繁殖成功率的内外部因素,为养殖者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思考种质资源的优化与利用。 应激反应与行为异常: 鱼类的应激是影响其生长、免疫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本书将深入探讨导致鱼类应激的常见原因,如水质剧烈波动、操作惊扰、病原侵袭、密度过大等,并分析这些应激如何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例如浮头、趴边、拒食、异常游动等。通过识别这些行为信号,养殖者可以提前预警,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基于对鱼类行为学和生理学规律的深刻理解,本书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养殖环境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提升其生存质量。这包括: 水质精细化管理: 提出一套基于多维监测和动态调控的水质管理体系。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科学监测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关键水质指标,并分析其对鱼类生理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例如溶氧提升技术(增氧设备的选择与优化、水体复氧)、pH值调控(生物调控、化学调控)、氨氮与亚硝酸盐的降解(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曝气增氧)等。强调的并非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法,而是通过构建稳定、适宜的水化学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 底质生态修复: 养殖池塘的底质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养殖会造成底质恶化,释放有害物质,影响水质稳定。本书将介绍底质健康评估方法,如观察底泥颜色、气味,检测有机质含量等,并提供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定期清淤、底泥改底(使用生物制剂、种植水生植物)、模拟天然底栖生物群落等,以恢复底质的自净能力,为鱼类创造更优的栖息环境。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提倡构建健康、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我们将阐述在养殖过程中引入或维护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例如益生菌、藻类、有益底栖生物等,它们在净化水质、分解有机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将强调生态养殖理念,即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实现养殖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而非依赖于化学药品或单一的生物调控手段。 第二部分:系统性健康养殖策略,构筑坚实免疫屏障 本书的另一核心内容是构建一套系统性的健康养殖策略,其目标是提升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里的“健康养殖”是一种整体观,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而非仅仅关注病害发生后的治疗。 科学的饲料营养管理: 营养是物质基础,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增强抗病能力的首要条件。本书将深入探讨水产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功能性营养素(如免疫增强剂、抗氧化剂)的合理配比。我们将讨论不同类型饲料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鱼类品种、养殖环境和季节变化来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特别强调的将是功能性饲料的研究进展,例如添加特定益生元、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以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 优化养殖密度与轮养/混养技术: 合理的养殖密度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减少疾病传播的基础。本书将分析不同养殖模式下,影响最佳养殖密度的因素,如养殖水体大小、水质条件、增氧能力、鱼种大小等。同时,将详细介绍轮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的原理与应用。例如,不同鱼种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草食性鱼类控制藻类,滤食性鱼类净化水体,捕食性鱼类控制某些有害生物等,如何通过科学搭配,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疾病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 本书的核心健康养殖理念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我们将详尽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性(病原微生物)、非生物性(环境因素、管理不当)以及营养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综合性的疾病预防体系,包括: 种质健康管理: 强调选择健康、无病种苗的重要性,介绍苗种的选育、培育和检疫方法。 环境调控与净化: 重申第一部分关于水质、底质管理的精细化要求,指出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力提升: 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科学投喂功能性饲料、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多糖、核苷酸、植物提取物等)以及构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益生菌、益生元)来主动提升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能力。 病原微生物监控与预警: 介绍一些常用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潜在的病原威胁,并采取相应的生物或生态干预措施。 生物防治与生态疗法: 区别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本书将重点推广绿色、可持续的生物防治和生态疗法。例如,益生菌在抑制病原菌生长、改善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有益藻类在调节水质、提供氧气方面的作用;以及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大蒜素、黄芪多糖、艾草提取物等)在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方面的功效。强调的是利用生物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来维持健康,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保障产品安全。 第三部分: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养殖新模式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需求变化,本书还将目光投向水产养殖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养殖技术应用: 介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温度、溶解氧等环境参数,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养殖风险;应用智能投喂设备,实现精准、高效投喂;通过视频监控和图像识别技术,实时评估鱼群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状态。这些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循环水养殖与集约化模式: 探讨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模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优势。我们将分析不同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提供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要点。 绿色认证与品牌建设: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绿色、有机认证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符合绿色认证标准的养殖体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总而言之,本书并非一本针对单一鱼种的养殖手册,而是一部涵盖了水产养殖共性科学与前沿技术的综合性著作。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新的、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以生态平衡为导向,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水产养殖框架,助力从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通过深入理解水产动物的生命规律,优化养殖环境,构筑坚实的健康屏障,并积极拥抱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水产养殖业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内页,书籍的排版风格十分严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占据了视觉中心,这显示出作者在组织材料时,非常注重逻辑性和可操作性。我仔细对比了一下它在介绍“病害防控策略”这一块的侧重点。与我之前读过的几本侧重于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的书籍不同,这本书似乎花了不少篇幅来探讨“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比如水温剧变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矿物质缺乏导致的生理机能紊乱。目录中赫然出现了“水体微量元素动态监测与实时补充方案”这样的小节,这在许多同类书籍中是很少见的细致。它似乎更强调“预防大于治疗”的整体生态管理理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使用抗生素或者消毒剂的层面。例如,它在讨论水体消毒剂的选择时,还引入了对养殖品种肝脏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分析,这种从生物化学角度切入的分析,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病理学家讲解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具有内在抵抗力的养殖环境,而非简单地提供一个病症与药方对照表。

评分

从整体的编排逻辑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显得非常宏大,仿佛涵盖了整个水产养殖产业升级转型的战略蓝图。它没有急于介绍具体的饲养技术,而是先用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全球水产品市场结构变化与我国的应对策略”,这部分内容明显超越了单纯的养殖操作层面。例如,它分析了欧美对我国水产品原产地追溯体系的要求,并提出了如何通过优化养殖过程中的数据记录来满足这些国际贸易标准。这种将技术操作置于宏观经济和法规背景之下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此外,在技术推广方面,它还探讨了物联网(IoT)技术在现代水产养殖中的集成应用模式,特别是关于远程水质预警系统的硬件选型和数据清洗的标准规范,这明显是面向未来智能农业的视角。这让我感到,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关于养鱼的书,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建立一个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附加值水产生产体系的战略规划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色彩搭配沉稳大气,一看就知道是面向专业人士或者有一定养殖经验的读者的。我特别留意了它在介绍其他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布局,感觉上作者对整个水产行业的理解是相当宏观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鱼类的养殖。比如,在“名优水产集约化生产的挑战与对策”这一章节的目录设计中,它详细列举了当前我国在罗非鱼和黑鱼高密度养殖中遇到的水质调控难题,甚至还提及了近年来新兴的循环水系统(RAS)在不同水产物种间的适应性差异。这种广度和深度让人印象深刻,让我觉得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可能参考了大量的国际前沿案例,不只是国内的一些传统经验。特别是关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优化”这块的提纲,居然涉及到了氨基酸平衡与脂肪酸替代策略在草鱼和鲤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这比一般只谈投喂量的书籍要高出好几个档次。我对这方面的兴趣很浓厚,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来解决我目前在其他养殖品种上遇到的饲料转化率不理想的问题。整体感觉,这是一本能拓宽行业视野的参考书,而不是拘泥于一隅的技术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学术化,充满了精准的专业术语,这表明它定位的受众群体是具备扎实基础知识的研究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我注意到它在介绍“环境参数调控”时,对于溶氧(DO)的描述,绝不仅仅停留在“保持高溶氧”的简单要求上,而是深入到了“氧饱和度(%)与鱼体耗氧速率的非线性关系”这个层面,甚至还引用了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佐证。这种严谨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一些生物学和水化学的专业词汇。与我手边那本偏向于图文并茂、口语化的养殖指南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教科书。它在涉及“水体pH值与氮素代谢”的章节中,详细阐述了硝化细菌的种群动态平衡对养殖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作用,并给出了不同底质环境下硝化效率的实验数据对比。这种对底层科学原理的深入挖掘,对于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和创新实验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它提供了“为什么”的答案,而非仅仅是“怎么做”的步骤。

评分

这本书在探讨水产养殖经济性分析时,其细致程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提供了简单的成本核算框架,而是引入了复杂的“风险评估矩阵”来量化不同养殖模式(如集约化、工厂化)的潜在损失阈值。我注意到它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主要养殖品种生长周期的影响及保险机制的建立”。这部分内容让我深思,因为它将养殖业从传统的农业范畴,提升到了金融和气候适应性的高度。书中还对比了不同地区(例如南方高纬度地区与北方温室集约化养殖)的能源消耗效率与最终产品定价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套基于生命周期评估(LCA)的绿色养殖认证路径。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使这本书的厚重感和权威性倍增。它教会读者如何进行全面的商业决策,而不仅仅是如何养活鱼类,这对于想要扩大规模或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