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 | 作者 | 唐青林,张德荣,李斌 |
| 定价 | 9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380826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每个房子的大小不同、结构不同,安全体系必然有所差异,的设计师必须结合每个房子的特点量体裁衣。公司也一样,要想牢牢掌控着公司的控制权,就既要着眼于公司法的规则设计,也要着眼于每个公司所面临的不同情形。具体而言,就必须关注公司章程的条款如何设置,必须关注股东的各项权利如何实现,必须关注股东会、董事会如何运作,必须关注公司证照、人事权争夺的危险如何避免。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围绕公司控制权争夺这一主题展开,结合即将公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在保持案情真实的前提下力求精简,把与控制权争夺无关的细节略去不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选的案例,提高广大企业家保护公司控制权的意识和能力, |
| 作者简介 | |
| 唐青林,男,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特邀监督咨询员。中国民建会员,民建北京朝阳区参政议政专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开始从事法律工作。曾代理多起在高人民法院申请的疑难复杂案件并成功获得胜诉。专业论文曾发表在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 在公司法领域办理了大量诉讼案件或项目,在中国法制出版社主编出版了《公司诉讼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公司并购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企业纠纷法律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 在商业秘密法律领域办理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并出版了《商业秘密法律精解与百案评析》《商业秘密百案评析与企业保密体系建设指南》。 受邀在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高校或巨型企业讲授《公司控制权法律实务》《企业并购法律法规及律师实战操作》《企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务》等。 副主编李斌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经参与多项公司股权结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公司并购重组。专注于公司法律实务和公司治理,对公司法、合同法有深入的研究。 副主编张德荣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拥有中国律师资格与证券从业资格。曾先后在投资机构、大型集团公司、知名律所工作;担任多家公司日常法律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法(股权结构设计、并购重组)、合同法。在公司控制权争夺、股权纠纷等领域有较丰富的诉讼经验。 |
| 目录 | |
| 章 出资 / 001 不出一分钱也能合法成为大股东 / 003 约定100 年的认缴期限可以高枕无忧吗 / 011 1% 的小股东真的能将99% 的大股东除名 / 017 第二章 瑕疵出资 / 024 股东出资不到位其他股东怎么办 / 027 虚假出资的司法认定及举证责任 / 033 大股东黑小股东之“抽逃出资” / 039 第三章 隐名股东 / 050 隐名股东有风险:股东资格难认定 / 052 显名股东不轻松:代持义务要履行 / 067 第四章 股东权利 / 075 股东的知情权(查账权)——公司控制权争夺中的一把利剑 / 078 股东的退股权——三十六计走为上 / 085 瑕疵出资股东的表决权限制 / 091 公司亏损就等于股东利益受损吗 / 102 第五章 股东会、董事会 / 115 董事会可以“架空”股东会吗 / 118 大股东任性偷懒、不实际召开会议,股东会决议无效 / 127 大股东身陷囹圄 小股东取而代之 / 137 小股东逆袭夺权之股东会“” / 148 董事会会议召集通知中的法律陷阱 / 158 公司决议撤销之诉的要点指南 / 171 第六章 人事权争夺 / 186 公司控制权争夺之“撤换法定代表人” / 191 公司控制权争夺之“撤换董事长” / 197 公司控制权争夺之“撤换总经理” / 203 小股东争夺控制权之“占据监事席位” / 210 大股东滥用公司控制权之“公司人格否认” / 216 法定代表人滥用控制权之“越权” / 228 董监高滥用控制权之“侵夺公司商业机会” / 246 第七章 股权转让 / 256 股权长期不能过户时的单方解除权 / 260 以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的方式进行融资的合法有效 / 275 未经批准转让证券公司5% 以上股权的协议效力 / 287 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利器——股东优先购买权 / 302 反的“28 张牌”万科有哪些可打 / 318 第八章 增资扩股 / 346 优先权行使要及时 权利上睡觉很危险 / 349 大股东“黑”小股东之虚假增资 / 366 大股东“黑”小股东之全资子公司增资 / 373 黔峰公司增资案:胃口超大的小股东 / 380 黔峰公司增资第二案:欲哭无泪的外来投资者 / 390 青海碱业增资案:投资者的出资义务不可免除 / 401 青海碱业增资第二案:已缴的资本公积金不可退还 / 415 投资人的“惨胜”还是“大胜”——对赌协议案 / 425 赔了夫人又折兵:融资时应谨慎考虑对赌协议 / 432 天使还是魔鬼——对赌协议经典案例之人和商业 / 439 天使还是魔鬼——对赌协议经典案例之永乐电器 / 443 天使还是魔鬼——对赌协议经典案例之中国动向 / 445 第九章 公司控制权实战 / 449 股东长期不合互相斗殴致使公司遭法院判决解散 / 450 50∶50 股权结构下公司僵局的破解 / 454 亲兄弟控股型家族企业控制权争夺 / 461 祸起萧墙——同胞兄妹之间的控制权争夺 / 470 受让国有公司股权需履行报批手续 / 484 上海新梅控制权之争 / 499 |
| 编辑推荐 | |
| *本为公司控制权争夺战量身定做的战术指导书! 创业者如何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权,公司如何避免引狼入室,如何打胜公司控制权争夺战! 本书写作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起到警示的作用,公司控制权应当引起广大的企业家足够的重视,为了防止万科“野蛮人”事件,小股东的切身利益被大股东剥夺等情况,法律的门锁与报警器必不可少! 公司控制权掌控与争夺表面是经营问题,本质是法律问题,本书率先收集大量实战案例,进行要点点评并针对具体情形提出专家建议,堪称di一本控制权争夺战的战术指导书。——法客帝国 |
| 文摘 | |
| 序言 | |
刚拿到这本《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看目录和封面设计,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很有质感,硬壳封面,纸张也厚实,一看就知道是正规出版物,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是加分项。封面上的“公司保卫战”几个大字,透着一股子紧张和策略感,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充满戏剧性与智慧的公司股权争夺大戏。而“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这个副标题,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既有现实案例分析,又有实操层面的指导,这正是许多商业人士急需的。 我特别关注到书名中提到的“案例点评”,这通常意味着作者会选取一些真实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我非常好奇作者会选择哪些案例,是国内的经典案例,还是国际上的一些知名案例?对于案例的选择,我希望能够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以及不同性质的控制权之争,比如创始团队内斗、外部收购方狙击、家族企业传承难题等等。只有足够丰富和多元化的案例,才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同时,对案例的“点评”也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是陈述事实,而是能深度挖掘案例背后的动因、各方博弈的策略、法律法规的运用、以及最终的结果分析,从而揭示出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失败的教训。 “战术指导”这四个字更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尤其是在涉及公司控制权这种敏感而重要的议题上,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指导,无疑能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坚实的后盾。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各种控制权争夺中的常见战术,比如股权结构的优化、毒丸计划的应用、代理人战争的布局、法律武器的运用、舆论宣传的引导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些战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实际经验的总结,能够提供具体的步骤、可行的建议,甚至是一些“教科书式”的范例,让读者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够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湖北新华书店这个发行方的标识,让我对本书的普及度和影响力有了初步的判断。作为国内重要的图书发行渠道,湖北新华书店的背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本书的质量和可获得性。这意味着本书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也可能具有一定的通俗易懂性,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我设想这本书的读者可能会是企业创始人、CEO、董事会成员、投资人、法律顾问,甚至是商学院的学生。如果这本书能够兼顾理论深度和实践可操作性,并能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它一定会成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商业读物,并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学习。 总而言之,我对《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抱有极高的期待。它所涵盖的主题——公司控制权,是现代企业治理中最为核心和复杂的问题之一。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案例分析的深度与战术指导的实用性相结合,并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那么它无疑将成为一本里程碑式的商业著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深入了解那些惊心动魄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学习其中的智慧和策略,为我自己在未来的商业道路上,增添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和实操经验。
评分《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这本书,光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股紧迫感和策略性。我一直对公司控制权这个话题深感兴趣,因为它是企业运营中最核心、也最容易引发冲突的环节之一。这本书承诺的“案例点评”和“战术指导”,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意味着它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精心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而是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深度挖掘。例如,为什么会出现控制权之争?各方参与者都是谁?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他们采用了哪些策略?法律法规在这场争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最终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分析师一样,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透彻的解读,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而“战术指导”部分,更是我关注的重点。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尤其是在公司控制权这种敏感的领域,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指导,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参考。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控制权争夺战术,比如股权结构的优化、创始人协议的设计、员工激励计划的应用、以及如何应对外部的恶意收购等。我希望这些战术能够具体、实用,并且能够结合案例进行阐述,让读者能够理解战术的精髓,并能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湖北新华书店”的发行标识,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和普及度有了初步的信心。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经过了严谨的编辑和出版流程,并且能够被更多的读者接触到。我相信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公司控制权议题呈现给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升风险意识、增强决策能力、并为公司控制权安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重要读物。
评分拿到《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硬朗的封面设计,透着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气息。副标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更是直击核心,对于我这种身处复杂商业环境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一直对公司控制权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方向,也牵扯到无数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心血。 我特别期待书中对“案例点评”部分的深度挖掘。我设想作者会选取一些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国内外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比如那些在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公司,分析它们的股权结构、创始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外部投资者的介入方式、以及最终博弈的结果。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复述案例,而是能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分析出每个关键节点上各方人物的真实意图、所使用的策略、以及法律法规在这场博弈中的作用。 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战术指导”这部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战术体系。比如,如何构建稳固的股权结构以抵御恶意收购?如何在创始人之间出现分歧时,通过合法的手段来解决控制权问题?在面临外部压力时,有哪些防御性的策略可以运用?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具体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锦囊妙计”,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挑战,保护公司利益。 书名中的“湖北新华书店”让我感到放心,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意味着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发行渠道都有保障。作为一名对商业运作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晦涩的公司控制权理论和案例,清晰地呈现给我。 我相信,《公司保卫战》这本书将是我在商业学习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的奥秘,提升我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决策水平。
评分《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公司控制权的稳定和归属,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议题。这本书从“保卫战”这个角度切入,预示着它将包含大量精彩的案例和实用的策略,这正是我作为一名对公司治理和商业实战充满好奇的读者所渴望的。 我尤其看重这本书中的“案例点评”部分。我设想作者会选取那些在商业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案例,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例如,那些关于创始人之间反目成仇、外部投资者恶意收购、或是家族企业传承危机引发的股权斗争。我希望作者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而是能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逻辑,分析各方势力在博弈中的策略、使用的工具,以及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在不同的情境下,企业应该如何识别风险,如何应对挑战,以及如何在这场“保卫战”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战术指导”这部分,更是我迫切需要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战术体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公司控制权保护和争夺的策略。比如,在公司成立初期,如何设计股权结构,才能为未来的控制权之争打下坚实基础?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合法的手段,可以用来巩固和加强自身的控制权?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甚至是一些“教科书”式的操作指南,让我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从容应对。 “湖北新华书店”这个发行标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可信度都很有保障。这通常意味着它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内容扎实的商业读物。我坚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在公司治理和商业战略方面的重要参考,为我提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评分《公司保卫战:公司控制权案例点评与战术指导》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商业博弈氛围。作为一名对公司治理和股权运作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直接切入“保卫战”这个充满戏剧性的主题,并承诺提供“案例点评”和“战术指导”,这让我觉得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那些经典的“公司保卫战”。我设想书中会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案例,比如曾经震惊商界的股权争夺大戏,或者是家族企业内部因为继承权而引发的控制权危机。作者的“点评”部分,我希望能够深入到事件的每一个细节,分析出导致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各方势力是如何一步步施展他们的策略,又是如何运用法律、资本、甚至舆论的手段来争夺话语权和控制权的。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够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揭示出这些案例背后隐藏的商业智慧和人性博弈。 而“战术指导”这一部分,则是我最看重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战术手册”。比如,面对潜在的敌意收购,企业应该如何构建防御体系?创始团队内部出现分歧时,有哪些化解冲突、稳定控制权的合法途径?在股权融资过程中,如何设计股权结构,才能在吸引投资的同时,又不至于稀释过多的控制权?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和工具,能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地学以致用,避免踩坑。 “湖北新华书店”这个标识,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可读性和权威性都很有保障。这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审校,并且能够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了解历史上的那些“保卫战”,更能学习到如何未雨绸缪,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固和有韧性的公司治理体系,从而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商业案例分析的书,更是一本实用的“兵法宝典”。它承诺的深度点评和具体指导,正是我所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