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周刊2012年度佳作 做点无用的事
原价:35.00元
作者:《新周刊》杂志社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0761639
字数:320000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
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
谁都要吃饭,却不需要时时为稻粱谋。成功带来满足感,灵魂难免还空虚。按照社会标准度过的一个个“有用的一天”,达不到幸福的标准。
有热爱无用之事的人,有名为“无用”的服装品牌,有在冷门学科甘之如饴的人,有成功人士的退后反思。
无用,是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无用,是与社会和自己和解,以乐趣战胜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实用主义实际上是最不实用的。”(邓晓芒语)试试看,你的“大用”正蕴藏在你的“无用”之事里。
无用于事,有用于心。
内容提要
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做点无用的事》)
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做“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与自己同样血型的亲人……(《亲,你跟谁亲?》)
微性:多媒体时代的情和欲,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微信、陌陌体验报告,
为什么女人好自拍?
2012《新周刊》,记录着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世界的变化。
目录
一、做点无用的事
做点无用的事
有用的无用,无用的有用
白岩松: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
100件人生应做的无用之事
吴念真:无用是严酷人生的养分
童大焕:快是无用的,等等你的灵魂
邓小芒:哲学有什么用/
以无用之事治时代焦虑症
未来简史——未知、恐惧及预言
人类为什么喜欢预言?
预言之书之生活方式篇
预言简史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种精神
百年来影响了中国治学观的老先生们
蔡元培:“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胡适: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叫一声先生是抬举你
二、亲,你跟谁亲?
亲,你跟谁亲?
我们都是扮演熟人的陌生人
调查:你和亲戚的关系还好吗?
熟人社会的陌生人辞典
谁才是你的“亲戚”?
将爱——不是没有爱,而是爱什么
黄菡:女人们在找爱时,同时在找什么?
有时醉倒在爱情里也危险
十大爱情替代品
爱、世界末日与异次元不明入侵物
性感生死50年
男人靠装备,女人靠身体
微性:多媒体时代的情和欲
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
微信、陌陌体验报告
为什么女人好自拍?
孤独是一门大生意
泛社交时代的性与人际关系
三、2012文艺青年手册
碎片时代
香港三影后:跟时光比演技
“中国通”的三段论
方言写出的是自然流露的人
铃木忠志和他的戏剧故乡
《发条橙子》50年
美美与共
找缪斯
最美好的灵感来自最痛苦的时代
塔皮埃斯 加泰罗尼亚的中国控
女人在看书,男人在看女人
徐小虎:独“断”专行50年
四、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报告
人之上升——2012生活方式报告
追问三十年生活方式之变
于丹: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病46
10位生活家盘点2012
不是家的感觉,真好
九个梦想酒店和一个噩梦酒店
非人类工作伙伴的逆袭
反派爱戴什么表
见鬼胜地
末日生存狂
作者介绍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一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我会选择“启示录”。它更像是一个知识和灵感的汇集地,而不是单一主题的探讨。每一篇看似独立的思考,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幅宏大而精微的时代侧影。它成功地捕捉到了时代脉搏中那些微妙的震颤,那些尚未被完全命名的情绪和困惑,并给予了有力的文学回应。它不会替你解决你的生活问题,但它会让你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阅读最有价值的回报。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症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清醒地审视自身的工具和勇气。
评分这本书真正触动我的是它对“价值”的重新审视。在追求效率和功利性的社会语境下,它大胆地把聚光灯打在了那些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对精神世界至关重要的事物上。这并非是一种矫情的怀旧,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生活?那些被主流话语边缘化的思考、那些看似“无用”的爱好和探索,是不是才是真正构筑我们灵魂深度和个性的基石?它提供了一种勇敢的姿态,去质疑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有用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的很多选择都有了新的衡量标准,不再那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有了一种内在的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些许复古和人文气息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在暗示着里面承载的重量。我喜欢它封面上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不张扬,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墨色印得清晰又不至于反光刺眼,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安静的对话,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良苦。尤其是一些配图,虽然不多,但选取的角度和意境都恰到好处,仿佛是为那些文字做了一个无声的注脚,引导着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文化景观,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它拥有了一种超越普通出版物的价值感,体现了一种对知识和美学表达的尊重。
评分从语言的层面来看,这本书的作者群展现了极其高超的驾驭能力。他们的文字有一种老派的优雅和现代的锐气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韵味。你会看到句子结构变化多端,时而长篇大论,逻辑层层递进,带着一种古典的论述美感;时而又寥寥数语,精准地刺中要害,充满洞察力。不同作者的笔触差异也很有意思,有的沉稳如山,有的则轻盈如水,但整体上保持着一种高水准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某些词语的组合方式太过精妙,让人忍不住要回味其音韵和深意。这种对语言本身的尊重和玩味,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下来的视角。在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的时代,它像是一股清流,鼓励你去关注那些看似微小、日常却又极其本质的东西。它不急于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让你自己去建构理解的框架。读完某一篇文章后,我常常会放下书本,走到窗边,看着街景,脑海中却还在回味刚才读到的那些观点和叙事逻辑。这种“余韵绵长”的感觉,是很多快餐式读物无法给予的。它真正做到了激发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既定观念。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它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