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汪亮
出 版 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印刷时间:2015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 S B N :9787553624457
开 本:16开
页 码:196页
定价:32.00
重量:343g
《中级口译口试速记100篇》详细讲解了口译的速记方法及技巧,以60篇真题为例演示了在实际考试中如何进行速记,每个板块后配有单词拓展,帮助考生积累口译常用词汇。另附有10套全真模拟试题,每套包含4篇译题,共40篇,以供读者进行速记演练。附录部分为笔者最新独家试译的APEC会议习主席讲话节选,供考生参考练习。100篇口译试题的音频均由专业人员朗读,便于考生熟悉实考场景。本书既适用于准备参加中级口译口试考试的考生,也适用于对口译感兴趣的广大英语爱好者。
汪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秀教师,上海新东方学校优秀教师。上海新东方学校中高级口译/笔译教学专家。上海新东方学校口译教研组口译课题组组长。澳大利亚悉尼大学TESOL(对外英语教学)硕士。高级同声翻译,曾为ATP网球公开赛、网球大师杯、F1方程赛、广交会、华交会、国际教育论坛、国际建筑大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做同声翻译。
个人博客: http://blog.hjenglish.com/wangliang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wlbryan
速记提升 ………………………………………………………………………………… 1
真题解析 (60篇)……………………………………………………………………… 5
礼仪接待类 ……………………………………………………………………………… 5
国际关系及政治类 ……………………………………………………………………… 22
教育类 …………………………………………………………………………………… 39
国情发展类 ……………………………………………………………………………… 55
文化类 …………………………………………………………………………………… 69
经济金融贸易类 ………………………………………………………………………… 83
旅游类 …………………………………………………………………………………… 101
科技类 …………………………………………………………………………………… 118
社会问题类 ……………………………………………………………………………… 130
中级口译口试模拟题(40篇)………………………………………………………… 140
模拟题一 ………………………………………………………………………………… 140
参考答案 ………………………………………………………………………………… 141
模拟题二 ………………………………………………………………………………… 142
参考答案 ………………………………………………………………………………… 143
模拟题三 ………………………………………………………………………………… 145
参考答案 ………………………………………………………………………………… 146
模拟题四 ………………………………………………………………………………… 147
参考答案 ………………………………………………………………………………… 149
模拟题五 ………………………………………………………………………………… 150
参考答案 ………………………………………………………………………………… 151
模拟题六 ………………………………………………………………………………… 153
参考答案 ………………………………………………………………………………… 154
模拟题七 ………………………………………………………………………………… 156
参考答案 ………………………………………………………………………………… 157
模拟题八 ………………………………………………………………………………… 159
参考答案 ………………………………………………………………………………… 160
模拟题九 ………………………………………………………………………………… 161
参考答案 ………………………………………………………………………………… 162
模拟题十 ………………………………………………………………………………… 164
参考答案 ………………………………………………………………………………… 165
口译题录音文字稿 ……………………………………………………………………… 167
附录 ……………………………………………………………………………………… 184
“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是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共同设立的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项目,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能力胜任如经济、贸易、文化、金融、政治、科技等涉外工作的口译人才和专家。
由于该考试的实用性和高含金量,十几年来它已经广泛普及并流行开来。不仅在上海,现在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华东地区,口译资格考试都已经名声在外,受到广大考生的追捧以及很多外资企业的认可。尤其是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把中高级口译资格考试当作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进入大型跨国公司的“敲门砖”。现在就连很多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也已经提前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口译考试大军。
中级口译证书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含金量,首先在于其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其次在于其令众多考生恐惧的高难度和低通过率。很多通过了中级口译考试第一部分笔试考试的考生,在第二部分口译考试中铩羽而归,而后叹:“困兮,难兮,天不助吾兮!”然而,口译考试真的难到如此程度,无法通过吗?笔者拙见:“非也。”只要深谙口译考试规则和原理,能够采用适当的策略进行训练和考前复习,并且在考试中合理运用考试技巧,第二部分的口译考试自当迎刃而解,化于无形。
1. 考试流程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毋庸置疑,对于第二部分口译考试程序和内容的清晰了解将会对通过口译考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第二阶段的口试考试一般在笔试结束6周左右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口试共分为两部分:口语考试及口译考试。每位考生的考试时间约为15~20分钟。考试形式为一位考生对两位主考官的面试形式。口试考试开始前,考生需要在指定的候考室候考,等待老师叫号。在这段时间之内,考生可以自行复习口译教程或其他相关资料。叫到号的考生会被老师带到另一间教室,并发一张纸,这张纸上就是3分钟的英语口语题目。每位考生有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进入指定考场后,首先要进行3分钟的口语考试。这部分考试要求考生就所给的英语题目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间为3分钟以内。考生既可以根据提示进行表达,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题目进行阐述。
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最为关键的第二部分,即口译考试。口译考试会播放4篇短文的录音,前两篇为英译中,后两篇为中译英。中级口译每篇分4小段译完,即共有16小段,每小段独立评分。中级口译每篇文章约为160个词,每小段约为40个词。听完每段录音后,考生进行口译的时间约为22~25秒。
2. 评分标准及通过率
口试与笔试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具体的分数,而只有及格与不及格之分。中级口译共16小段,必须要确保翻对其中的11小段,即最多只能错5小段。所以相对来说口试是比较残酷的,这也是口试通过率特别低的主要原因。
具体到每小段的时候,考官判断是否翻译正确会遵循三分之二正确率的原则。即如一小段中有6个关键信息,考生必须正确翻出至少三分之二的内容才算这小段通过,如翻对二分之一,则算不及格。
现举例说明:
以中级口译2005年9月第二阶段考试为例: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our annual University Awards. I am extremely delighted that we are once again celebr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our colleagues.//
关键信息为
上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本大学颁奖仪式/高兴/再次/庆祝/同仁/成就
不及格版本
上午好,欢迎参加颁奖,很高兴庆祝同仁的成就。
漏译了“女士们、先生们”、“本大学”、“仪式”及“再次”。
及格版本
上午好,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本大学颁奖。很高兴庆祝同仁的成就。
仅漏译了“仪式”及“再次”,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3. 口译复习策略
(1)每天至少进行15分钟的口语强化练习。(分主题)
材料可以从历年的真题中选择, 具体分为主题段(引题)、原因段A、原因段B和总结段。
(2)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强化口译训练(分主题),如科技、文化、环保、教育等。
材料可以从《中级口译口试速记60篇》、《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中级口译教程》(第三版)、《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高级口译教程》(第四版)、历年真题和《新英汉、汉英口译实践》中选择,尽量多做。严格按照考试的模式进行,注意不要默译,一定要大声说出来。
(3)每天听英语新闻(CCTV9是目前最现实、最便捷的途径)或是英语听力材料(可以从口译听力教程中选择)半小时,注意对社会热点话题的了解并积累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
(4) 每天背诵2到4段历年口译真题,尤其是注意其中复杂句的形式和翻译顺序以及中文和英文的逻辑差别。
(5)每天坚持读一篇英语文章, 题材不限(如China Daily或Economists中的文章)。注意积累生词、表达方式及句型,这些都有可能在口试中用到。
(6)每天背诵单词20分钟, 分主题。
材料可选上海新东方口译研究中心编著的《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或其他同类书籍。
4. 难点应对
(1) 词汇、模板句
由于口译考试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在考试中就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常见、高频的单词、句型或是句法结构。单词即砖瓦,而模板句和句法无异于栋梁。只要能做到各类内容涉及的高频句型都了然于胸,口译也就不再是件难事。不仅考试如此,在平时的口译工作中也是同样。笔者曾多次在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同传和交传,在进行这类内容的口译时,只需用很少的符号和缩写把大意和数字记下,然后用平时已经烂熟于心的单词和固定句法进行口译即可。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实际口译中,翻译方法远不止一种,单词和句法也是同样。但是考生要逐渐形成自己对于某类内容的口译方法和风格, 这就意味着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和句型。
如“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向……表达……的感情”固然有众多种翻译方法, 但考生只需熟记一种即可。
On behalf of ______, I’m honored/privileged to express my emotion (thanks, support) to sb who/doing...
对于旅游景点的口译来说也是一样。
泰山,古称岱山,位于山东省境内,方圆46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海内外游客的必游之地。
Mount Tai, called Dai Mountain in the past, loc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covering an area of 46 square kilometers, has been a must for tourists globally.
(2) 古语、成语、四字习语的翻译
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古语、成语或者四字习语的翻译,在这方面,很多中文水平不太好的同学就会出现反应上的滞后现象,也就是说要在大脑中思考很长时间才有可能翻译出来。但这样的话就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译出全文。所以一定要在短时间内采用最简洁的表达方法。
一般来说, 对于古语、 成语和四字习语我们有以下两种翻译方法。第一, 用一个形容词表达大意。如“气象万千”可以用“diversity”来表达,而“凤毛麟角”可以用“rare”来表示。不必过于追求辞藻的华丽,只要翻译出大意即可。第二, 解释说明,即可以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把这个词解释出来。如“头悬梁,锥刺股”用“study hard”就完全达意了,千万不要硬译。
(3) 生词或生僻表达方式的处理
在考试中遇到生词或者难词,很多考生的第一选择通常是在大脑中不断地搜索寻找,但是时间不等人,也许等想出这个单词的时候, 25秒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做出选择。我们处理生词的方法也有两种。第一,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法。如“同事”,在第一时间想不出“colleague”,应迅速用“working-mate”来替代。第二,解释说明法。仍以“同事”为例,在考试中如想不出“colleague ”或“working-mate”,可以用“the people who work with me”来替代。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总之,在考试之前只要做到坚持不懈地练习,水平自然能够得到稳步提高,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最后通过考试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此,笔者衷心希望各位考生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并祝愿所有考生顺利通过第二阶段的口试考试,加入口译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并为对外交流和促进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纰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谢谢!
汪 亮
我认为,评价一本速记教材的最终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考场上的有效得分点。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一种“结构化思维下的速记弹性”。在很多模拟练习中,我发现真实的口译考题往往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比如突然改变语态、插入从句或者用非常规的表达方式来测试考生的应变能力。这本书的100篇速记材料中,精妙地融入了对这些“非标准”表达的应对策略。比如,它提供了一套专门应对“被动语态转主动语态”时的速记简化方法,这在信息流中节省了宝贵的零点几秒。它不是一套僵硬的符号字典,而更像是一套应对复杂信息流的“操作系统”的升级补丁。坚持使用这本书进行训练后,我在几次自测中,无论是信息覆盖率还是符号的准确性都有了显著提升,这让我对它充满了信心,它确实配得上“中级”二字,是向更高阶口译迈进的坚实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却又充满挑战性的设计哲学。它不是简单地将100篇文章堆砌在一起,而是明显能感受到一个内在的学习路径。开篇部分似乎更侧重于基础词汇和常用句式的快速编码,符号相对规范和标准化,像是为打地基做准备。随着篇章的推进,你会发现文章的复杂度、语速的模拟性都在稳步提升,尤其到了后期的篇章,提供的速记模板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和抽象,要求学习者自己去填充更细致的细节,这无疑是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极限测试。我尤其欣赏它在每篇速记稿件后面附带的“难点解析”部分,它不会直接告诉你‘标准答案’是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原文的逻辑层次和信息权重,让你明白为什么在这个位置需要用那个特定的符号去标记重点,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这套书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高速信息流中快速构建自己的信息优先级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纸张的质感就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能比拟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有一种愉悦感。封面设计上,虽然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但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却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没有多余的花哨,直奔主题,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我尤其欣赏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采用的是双栏设计,这对于速记笔记的呈现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每一篇速记符号的旁边都留有足够的空白区域,这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方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习惯,在旁边补充自己的速记口诀或者更简化的符号。而且,很多关键的词汇和短语在版式上做了加粗或斜体的处理,即便在快速浏览时也能迅速抓住重点,这无疑是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用心良苦的表现。光盘的收纳也很巧妙,不是那种容易丢失的插槽式,而是用一个小小的纸质封套固定在内封的某个角落,既安全又方便取用,这点对于需要反复听录音进行比对学习的我们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实体制作上的投入和考量,就已经让它在众多同类教材中脱颖而出了。
评分从实操体验的角度来说,配套的MP3光盘的音质和语速控制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很多教材的录音听起来干涩、机械,完全没有真实会议的现场感,但新东方的这个录音版本,听感上非常接近真实国际会议的录音质量,包含了背景环境音,但又不会干扰到核心人声的清晰度。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不同语速的播放选项,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逐步适应的练习者来说太友好了。一开始我用标准速播放,重点练习符号的准确率;适应后,我开始切换到“挑战速”模式,这时的目标就变成了确保符号的完整性不丢失,并锻炼自己的跟进能力。这种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灵活调整的学习工具,极大地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此外,录音的发音标准,语调自然,对于提高我的听音辨音能力和节奏把握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选材广度和深度,这直接决定了它是否能真正应对“中级”这个定位的挑战。翻阅目录,就能发现它涵盖了从国际政治会议、经济论坛到科技前沿报告等多个领域的热门话题,这种多样性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日常对话层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满足于提供标准的速记符号,而是针对那些在口译中频繁出现、但又极其考验反应速度的复杂句式和逻辑连接词,设计了一套非常高效的、可快速转化的速记矩阵。我记得有几篇关于气候变化和全球供应链的文章,其信息密度之大,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灾难,但通过这本书提供的逻辑图谱和预设符号,我发现原本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去‘创造’符号的过程,现在被简化成了‘套用’结构,这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听力资源,使得我可以更专注于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境而非仅仅记录表面的词汇。这种对实战场景的精准模拟,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