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商周出版
页数: 288
装帧:平装
尺寸:17cm×21cm
ISBN:4717702088514
出版日期:2014-12-11「一個記憶喚醒另一個記憶,之後再探尋新的記憶,時間循環不止。今後我擁有的記憶,究竟是什麼樣的記憶呢?」從《犬的記憶》走向《終章》;從時間走向空間的記憶行旅——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自八○年代陸續寫就了《犬的記憶》、《犬的時光》、《犬的記憶——終章》等野犬三部曲,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其中尤以《犬的記憶》一書為重,1982年首次出版;2001年復刻文庫版出版至今十餘刷;2004年出版英文精裝版。
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
同時也是時間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話。——森山大道
高職未畢業便離開制式教育的森山大道,強調街頭就是他的學校,靠自身學習成為攝影大家的過程令人傳誦。他以強烈黑白照片風格、擷取城市荒落一景,表現都市人孤獨冷漠但又契求與人建立聯繫的心情,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被譽為是街拍大師。而他作品所呈現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尤其受到當代日本及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喜愛及追隨。
「當我來到這個世界,邁出屬於我的人生時,其實我對於我之所以為我,還一點自信都沒有,而是逐漸才喚醒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自覺。才不久前,我的五感和第六感終於開始好好作用了,並且開始和那些促發了潛意識運作、也就是所謂的記憶的各式各樣的事物和事件產生了連繫,也讓我開始回溯這個所謂的我的個人歷史。
第1部《犬的記憶》中,隨著大師森山回溯自兒時、青少年、成年的過往,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為故事展開架構,深崛記憶的旅行,就像是追索時間地圖中的人生種種;而《犬的記憶終章》,則是以森山大道所走過的城市為鋪陳背景,娓娓道來對其有所影響的人物以及事物交往的故事。
從巴黎這個讓大師無可救藥迷戀著的城市作為全書開端,漫走在空間地圖上;與森山大道攝影生涯有著緊密關係的日本大阪、神戶、新宿、逗子;對於年少時期的森山,就等同於異國城市、另一個國度的札幌,同時更是在此地,明治初年北海道一批重要的開墾史紀錄照,讓森山尋溯了攝影zui純粹的原初狀態;戰地氛圍的美軍基地橫須賀,是森山以自由攝影家出發、嶄露頭角的拍攝第1站;甚至跨海來到歐洲......「在路上」的公路書寫、空間的旅行故事,更契合了這位被喻為城市街拍大師的漫遊。
延續前一本書,《犬的記憶 終章》書中,森山同樣以細膩深刻的文字,作為進入攝影世界的方式,他這些意味深長的文章,完美地契合了他所拍下的那些充滿詩意的粗顆粒黑白照片。不管是閱讀文章還是凝視照片,都讓人完全沈浸其中,而這些優異的照片作品,也因為文字而更添了一層個人意味。
城市的風景,總因「人」而更加深刻:在巴黎,森山大道訪問了曾給予他重大啟蒙的攝影大師威廉.克萊因,這次不是透過作品,而是克萊因本人的渲染力滲透到森山身上;在新宿,森山第1次與詩人作家寺山修司的邂逅,並開始長達多年的合作情誼;在橫須賀,攝影家東松照明以該地美軍基地為背景的攝影重要代表作《占領》,給予才剛成為自由攝影師的森山決定性的深刻影響;在逗子,森山與攝影家中平卓馬建立起了既挑釁又相惜的革命情感;岩宮武二、井上青龍、深瀨昌久、荒木經惟......,每一位人物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交遇中,繪就出森山的「心的風景」。
80年代傳奇攝影作品「野犬三部曲」第1部《犬的記憶》
進入大師世界的首要代表性自傳書籍。
自喻為野犬的森山大道,一九八二年出版《犬的記憶》,相隔十六年,
一九九八年再出版《犬的記憶 終章》,被譽為是進入大師世界的代表性自傳書籍。
粗樸原始、強烈黑白照片風格,赤裸記錄城市人生風景。
影像中的青春感性和活力,表現人內在強韌的生命力,
感染力道十足,深刻打動了每一位城市人。
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因失戀辭去平面設計師工作,進到大阪岩宮武二攝影工作室擔任助理,開啟他至今近五十年的偉大攝影旅程。曾在細江英公門下擔任助理,協助完成三島由紀夫攝影集《薔薇刑》,創作方面受美國攝影家威廉.克萊的影響極深。他以第1本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的硬派創作風格在日本攝影圈嶄露頭角,隨後參與創辦經典的《挑釁》雜誌,奠定了他高反差、粗粒子、模糊、晃動、失焦...強烈黑白攝影風格。森山大道有《犬的記憶》三部曲、《遠野物語》、《新宿+森山大道》、《大阪+森山大道》...等多本攝影代表作,他也頻繁在日本海內外舉辦個展和大型回顧展。
这套书的选片策略,展现出了策展人对森山创作脉络的精准把握。它不像是一本简单的作品回顾,而更像是一次有主题的深入挖掘。不同于那些只收录标志性作品的精选集,这里的图片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话和递进关系。你会发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街角、一些被高速掠过的面孔,在被放置于这个特定的语境下时,突然被赋予了新的解读空间。这种编排,引导着读者从表层的视觉刺激,深入到对“看”这个行为本身的哲学思考。它迫使你质疑,我们是如何观看这个世界的?我们所见的,究竟是真实,还是早已被我们自身期待所扭曲的影像?对于一个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的人来说,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路径,远比单纯欣赏个别杰作更有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思考框架,让你得以在森山的视觉迷宫中进行一次有目的性的探索。
评分这套书的重量和厚度,以及它所散发出的那种久经风霜的历史感,让人立刻联想到上个世纪那种厚重的、严肃的摄影画册。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快速消费”内容的数字时代,拥有一套如此扎实、如此需要“坐下来”去消化的实体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宣言。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泡一杯茶,关掉大部分光源,只留下一盏台灯,然后缓缓翻开它。那种光线在粗糙纸面上跳跃、颗粒感在昏暗中被放大的体验,完全是沉浸式的。它要求观者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暗角里隐藏的细节,去感受那种仿佛能听见快门“咔嚓”声的回响。这种对阅读仪式感的强调,让每一次的翻阅都变成了一次虔诚的朝圣,是对那位永远在路上的街头摄影大师的致敬。
评分当我真正沉浸于这些影像之中时,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冲击,更是一种深刻的时代情绪的捕捉。森山大道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近乎于暴力美学的能量,他似乎不太关心构图的传统规则,更在乎的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爆发出的那种不可名状的关联。他的视角是低垂的、迷乱的、充满游走不定感的,这完美地契合了战后日本社会在快速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那种集体焦虑和身份认同的危机。我常常觉得,他的照片里充满了“物哀”的底色,但又被一种近乎于朋克式的叛逆所包裹。那些模糊的、晃动的影像,与其说是记录了客观现实,不如说是记录了一种主观的、高度情绪化的存在状态。每次看完,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被抛入城市洪流中的眩晕感,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在无尽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的局外人。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从拿到包裹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纸张的选择,那种略带粗粝感和微微泛黄的质地,完美地呼应了森山先生作品中那种粗粝、颗粒感十足的影像风格。不是那种光滑、冰冷的现代印刷品,而是更接近于老式胶片照片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摩挲。书脊的构造和整体排版也相当讲究,每一页的留白、每一幅照片的裁切方式,都仿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布局。我尤其欣赏他们如何处理黑白灰的层次感,即便是印刷品,那种深邃的暗部和刺眼的亮部之间的张力,依然能够被充分地传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套摄影集,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它让观者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进入到森山大道构建的那个充满迷幻和疏离感的东京街头。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物理上的亲密接触感,仿佛你手中的不仅仅是影像的复制品,而是凝固的时间切片。
评分作为一个爱好者,我深知森山大道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指涉和近乎于自毁的探索精神,这使得他的影像往往显得私人化且难以捉摸。然而,这套书的编排,却奇妙地构建了一种“陌生人的亲密感”。虽然我们无法完全进入他混乱的内心世界,但通过这些经过时间洗练的影像,我们仿佛被允许窥视到他观察世界的方式——那种对光影的偏执、对城市皮肤的触摸欲。它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或清晰的故事线,而是留下了一连串开放式的提问。最终,这些照片不再仅仅是关于东京,而是关于任何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感到疏离的个体,关于存在本身的摇晃不定。它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行走在水泥森林中的不安和追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