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宮崎駿:出發點(1979-1996)
作者:宮崎駿
出版社:東販
出版日期:2006年1月25日
ISBN:9789574738434
页数:568
尺寸:19.4 x 13.4 x 3.6 cm
装帧: 平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動畫電影導演?宮崎駿33年來的企劃書、演出備忘錄、散文、演講、對談等約90篇的紀錄。
內容包含了與宮崎駿一起將日本動畫推向進化之路的高畑勳,其對宮崎駿真實面的描述。忠實呈現了這位當今日本動畫大師和普通人一樣:也會對動畫界和日本的未來發發牢騷;也會在工作上為自己找藉口…。然而,從這些紀錄中,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大師對工作、對好作品的堅持,以及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書中收錄了平常難得一見的各作品企劃書,可以一窺大師創作該作品時隱含的意圖。不管是動畫迷或非動畫迷,都值得一讀。
作者介紹
宮崎駿
動畫電影導演。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
1963年,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東映動畫公司(現為東映???????株式會社)任職。擔任「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1968)的場面設計 原畫工作,之後轉往A Pro.,並負責「熊貓家族」(1972)的原案 腳本 場面設定 原畫工作。1973年,與高??一起轉至????映像。其後於日本Animation、Telecom等公司負責電視卡通與動畫等工作,並於1985年成立STUDIO GHIBLI。其間參與負責「阿爾卑斯少女 海蒂(小天使)」(1974)的場面設定 畫面構成、「未來少年科南」(1978)的導演等工作,並於「魯邦三世 卡利歐斯特羅城」首次擔任劇場版導演。1984年,發表了以在雜誌『Animage』連載的漫畫為基礎的動畫電影「風之谷」,並擔任其原作 腳本 導演之職。
之後陸續於STUDIO GHIBLI推出所導演之「天空之城」(1986)、「龍貓」(1988)、「魔女宅急便」(1989)、「紅豬」(1992)、「魔法公主」(1997)、「神隱少女」(2001)「霍爾的移動城堡」(2004)、崖上的波妞」(2008)的劇場版動畫。
其中,「神隱少女」獲得第52屆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第75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長篇動畫電影獎;「霍爾的移動城堡」獲得第61屆威尼斯國際影展Osella獎,並因陸續推出多部傑出作品而於第62屆威尼斯國際影展獲頒榮譽金獅子獎。
在STUDIO GHIBLI的最新作品「借物少女 艾莉緹」(2010年,米林宏昌導演)中擔任企畫 腳本一職。
著書有「 住 家」、「 旅」、「何 映 」(與黑澤明導演的對談集)、「魔法公主」、「出發點 1979~1996」(以上皆為德間書店出版),以及「折返點 1997~2008」等多部作品。
代序
國家的前途 ﹝對談﹞筑紫哲也
〈關於動畫製作〉
●緬懷已逝的世界
●從發想到影片 1
●從發想到影片 2
●續.從發想到影片 1
●續.從發想到影片 2
●我的原點
●在洪流中注入清水
●我對腳本的看法
●關於日本的動畫
●只想維持一個能製作好電影的工作現場,如此而已
●一間讓工作人員便於使用的工作室
●動畫的世界與腳本
〈工作二三事〉
●關於佛萊雪
●關於「奇幻星球」
●動畫與漫畫電影
●我看「街」與「禮物」
●淺談時代劇
●工作二三事
●共同的關懷
●我看「種樹的男人」
●見風轉舵的國家
●我想創作的電影
●偶話當年
●我所喜愛的東京
●一個鏡頭的力量
●漫畫盛行論
●大樹上的鄰居
●腐海的塵埃
●如果有向客戶致謝的廣告也很不錯
〈人〉
●檢查完稿的女子
●“中傷”繪畫
●看完手塚治虫的「神之手」後,我便與他訣別了
●關於二木女士
●我與老師
●大樹懶的子孫
●妻子一肩挑起養育兒子的責任
●簡短話語
●時代的風音
●父親的背影
●追悼司馬遼太郎先生
●關於司馬遼太郎先生
〈書〉
●日本人最幸福的時代──繩文時代
●Making of an animation──『…?…』
●擺脫咒語的束縛──『栽培植物與農耕的起源』
●BOOKS
●吉田聰是唐吉珂德
●〈高橋千鶴 著〉/我的少女漫畫體驗
●飛行員達爾
●聽見堀田先生的聲音
●我的功課
●『萵苣姑娘異聞』
●﹝彩色讀物﹞在空中用餐
〈我喜歡的東西〉
●我的剪貼 1─3
●雪鐵龍2CV式30年代法國飛機的後代
●我想要這種庭園
●我的車
●我心目中的武居三省堂
●「寫隨筆是我的嗜好」
﹝對談﹞
●「動機」與「構思」/押井守
●談論「風之谷」中的未來
捨棄火苗的「娜烏西卡」與備有冰箱的「生態理想國」/ 卡蘭巴赫
●「有個故事,希望能借重宮崎先生將其拍成電影」/夢枕獏
●從密室中逃脫/村上龍
●現在好讀者或好觀眾真是越來越少了/糸井重里
●站在龍貓森林中閒談/司馬遼太郎
〈企劃書.導演備忘錄〉
●申請版權提案書
●即使是沒看過原著的人,也能樂在其中…
●「天空之城」企劃原案
●企劃書「龍貓」
●「龍貓」導演備忘錄──關於登場人物
●琦琦 今日少女們的願望和心情
●找尋我們自己的出發點 大東京物語企劃書
●動畫電影「墨攻」備忘錄
●紅豬筆記──導演備忘錄
●現在,為何要以少女漫畫為題材?
●「魔法少女」企劃書
〈作品〉
●魯邦的確是時代之子
●關於娜烏西卡
●關於「未來少年科南」
●宮崎駿作品自述
●「豐饒的大自然,同時也是兇殘的大自然」
●對個人而言,它是「娜烏西卡」的延續
●龍貓並不是因懷舊而製作的作品
●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觀眾看到一個人的不同層面
●「紅豬」公開上映前的訪談
●完成「風之谷」之今日
●持續不斷進行的動畫作品「熊貓」
●「熊貓」作者的話
●畫面已在腦中浮動
●隱喻的地球環境
●「On Your Mark」──刻意曲解歌詞的作品
年譜
愛的火花/高畑(hata)勳
試閱
<關於動畫製作>
我認為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能撫慰受現實壓迫的心靈,激勵萎靡的意志,能化解紊亂的情感,使觀者擁有平緩輕快的心情,以及受到淨化後的澄明心境。
會走上動畫世界這條路的人,大多是比一般人更愛作夢的人;除了自己作夢,他們也希望將這樣的夢境傳達給別人。漸漸地,他們會發現,讓別人快樂也成了一種無可取代的樂趣。若是曾想要告訴別人夜裏做過的夢是多麼地美好或有多麼地悲傷的人,應該就能體會這其中的難處了。更何況,一部作品必須透過集體作業才能完成,所以其過程自然更是複雜。
我在看蘇俄的「雪之女王」時,真覺得能做個動畫師實在太好了。能創造出那樣的世界、不,應該說如果自己擁有能力與機會去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那麼天底下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職業了。
動畫師是創作動畫的人,正確的說,應該是「人們」。
曾經,動畫師是無所不能的。
畫圖、編故事、讓它動起來、上色、運用攝影機,以及注入聲音,就這樣一個世界完成了。
現在的動畫界已走進一個量產與分工的時代;其大量生產的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最。在電視、卡通節目的洪流中,動畫師只不過是動畫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齒輪罷了。
在作業流程中,並列著許多不同的職種;而在這些職種當中,有一種被稱之為「原動畫」。
工作人員接過一個不知來自何方的分鏡圖,在盡量不更動構圖的情況下,大致畫一畫就快速交給下一個工作流程,這就是動畫師最常見的動作。
諷刺的是,洪流被當成趨勢,使得再粗製濫造的節目也都會有迷家出現,其卡通人物商品大賣,最重要的是,它為某個地方的某人創造了實質財富。而動畫師呢?帶著某種程度的自我滿足,自自然然地接受了那樣的精神矮化。
立志創造一個虛幻世界的你就算當上了動畫師,當初的小小美夢只怕很快就幻滅了。那樣龐大的工作量、極其有限的製作費與時間、電視公司或贊助廠商、發行商的愚昧,還有一旦建立便很難鬆動的分工領域,逼得你只能伏首案前機械的畫著鉛筆畫,到了這個地步,誰又能責怪你呢?藉口是找不完的,只要你習慣了這種齒輪生活,倒也是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
動畫師是否真的無法掌握作品的所有關節?……難道我們就沒法更接近動畫家真正的境界嗎?
不,方法不是沒有的。動畫畢竟是由人的集團(雖然它並非由堅定的意志所統一)所創造出來的。只要擁有不畏辛勞的意志,有一個想要展現的世界,再加上磨練過的技術,你就能從一個齒輪跳脫,漸漸向真正的動畫師靠近。
在日常的工作中,你可以在人云亦云中,說說真話;或是為空洞的人物,注入生機。就像一張被弄髒的畫,你可以經由修補,使之變成一個雖有美中不足之憾,卻也聊勝於無的畫面。同樣的,只要別人一有閃失,它就有可能是你的轉機。
只有日日不懈怠的努力,不找藉口為自己開脫的人,才能看見這樣的機會;而那一刻,也才是你投入舞台的最佳時刻。
當別人對你無所期待時,你不妨不求報酬地去說服他們接受你的提案,只要主事的人不是錙銖必較的既得權利者,你想要創造的那個世界就會被接受了。畢竟這一切都是免費的,甚至標題中也不需要打上你這個原創者的名字,這對工作團隊而言,完全是坐享其成。也因此,你終於可以戰戰兢兢地創造你的第一個作品。
抓住機會,做好隨時俯衝的準備,乃是這份職業的“希望”所在。
对于一个热衷于电影工业流程的观察者来说,这本书(指其呈现的特质)所揭示出的那种“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展示。你可以清晰地追踪到一些核心母题是如何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反复出现、演化和成熟的。想象一下,一个宏大的概念是如何从最初几笔不成形的速写,逐步被赋予厚重的世界观设定,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场景设计上。这种线性发展的脉络,远比直接跳到成品要来得震撼得多。它展现的不是一个天才的横空出世,而是一个勤奋的思考者,如何通过不断的自我辩论和视觉实验,来构建他想要表达的那个充满矛盾与希望的世界。尤其是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年代,这种对“不可能”的挑战,完全是依靠纯粹的想象力和扎实的技艺来硬扛的,这种毅力和对媒介边界的探索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致敬和学习,它给予了我看待自己领域内挑战的全新视角。
评分真正让我着迷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创作“原力”。虽然我无法谈论书中的具体内容,但这本书所散发出的那种原始的、未经修饰的创作冲动和思考脉络,是极其具有感染力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作品集,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宫崎骏在那些关键性转折点上,内心深处涌动的那些关于自然、关于工业文明冲突、关于个体成长的复杂情绪。从那些早期的故事板草图里,我能感受到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那种将每一个角色动作、每一个场景光影都打磨到极致的匠人精神。这种精神状态是无法通过观看最终成片来完全体会的,只有在这些“起点”的记录中,才能捕捉到最初的火花是如何被点燃,并最终演变成史诗般的长篇叙事的。每一次对这些早期构思的审视,都像是一次对创作者心路历程的考古发掘,让人对“何为动画电影的灵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种力量感,是任何空洞的赞美都无法取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风格和主题)触及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共鸣,那就是对“逝去时代的美好记忆”的复杂情愫。它仿佛是一张张封存已久的时间胶囊,每一张都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光影质感和人文气息。当你浏览这些早期的视觉探索时,会不自觉地将它们与自己成长的记忆碎片联系起来,那些关于童年对未知世界的纯粹好奇,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隐痛,都在这些画面中得到了温柔的安放。这种怀旧感不是简单的复古堆砌,而是在大师的镜头下,重新确认了人类情感中那些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失去、对家园的依恋。这种深沉的、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是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才具备的魔力。它让人意识到,那些看似简单的动画故事背后,其实承载着创作者对人性最深沉的关怀和最清晰的洞察,让人在感动之余,又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呈现,光是捧在手心里感受那种纸张的质地和重量,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东贩这次的台湾原版印刷,色彩的还原度高得惊人,特别是宫崎骏那些标志性的,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仿佛直接从动画胶片上拓印下来,那种饱和度和层次感,即便是资深影迷也绝对能感受到制作方倾注的心血。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文字和插画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阅读的节奏张弛有度,不会让人感到压迫。要知道,对于研究一位大师的创作轨迹而言,视觉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本画册在细节之处的坚持,完全体现了对原作精神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不同创作阶段的视觉风格过渡,那些早期手稿的粗犷线条和后期《幽灵公主》时期细腻的笔触变化,都能通过这精良的印刷完美地捕捉和再现出来,这种对“原汁原味”的追求,让收藏的价值瞬间飙升。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能沉浸在那段特定时期的美学氛围里,这远非普通周边产品可以比拟的体验,更像是在翻阅一部浓缩的、高定版的视觉圣经。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美学样本”角度来看,这本书(所涵盖的创作时期)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宫崎骏艺术风格的奠基阶段。在那个阶段,他的视觉语言正在寻找并确立其独特的“语法”,很多后世被奉为圭臬的标志性元素,比如对飞行器械的迷恋、对森林的敬畏、以及对坚韧女性角色的偏爱,都是在这个时期被反复试验和完善的。观察这些“试验田”级别的作品,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极高的信息密度,每一个场景布局、每一个角色动态的设定,都充满了功能性和象征意义,绝非随意的涂鸦。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视觉叙事逻辑的人而言,这都是一个近乎“解剖学”级别的研究材料。它以一种极其直白的方式,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炼的视觉符号来构建一个自洽且充满生命力的幻想世界,这其中的设计哲学,至今仍是动画界难以企及的高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