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a Vie編輯部出版社:麥浩斯書系:Design Closet出版日期:2014-12-30ISBN:9789865680756城邦書號:1GW030規格:精裝 / 全彩 / 336頁 / 17cm×23cm
一本台灣當代裝幀設計新潮流的設計書20位設計師 X 20種風格美學 X 160件書籍裝幀作品海報式書衣,一款設計,四種變化,讓你自行定義書籍面貌Fi.三人制創.小子.井十二.白日設計.好春.何佳興.吳東龍.逗點國際.莊謹銘.陳威伸.許晉維.馮宇.黃暐鵬.楊啟巽.廖韡.鄭宇斌.蔡南昇.賴佳韋.聶永真他們形塑,書的臉孔。我們看見,裝幀時代的大趨勢。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書籍面貌縮影「裝幀設計」不再只是將一本書完成的一個步驟,而是透過設計、美學、創意的挹注,讓書籍除了文字知識之外,更蘊含著視覺上的美感設計,藉著裝幀設計美學,讓每一本書有了新面貌。當你拿起一本書時,不再只是閱讀封面上的文字,而是感受整本書所被賦予的設計美學;每樣設計皆具有意義,它是書籍內容zui直接的反應與連結,不論是英文字體大小寫、中文字型、圖案、線條走向都率先決定了視覺印象,再藉由燙金、燙銀、多層書衣、版面挖空、紙質裁切、特殊處理等等,讓書有了更多層次。翻開書時,不只感受紙張所賦予的觸感及書香味,更藉著每個設計細節的琢磨,帶出作者及設計師欲傳達的概念,加深整本書的意涵及想像。一一解剖書籍裝幀的設計脈絡,深度探究20位設計師的創作觀看聶永真如何將眾多紙材與工法藏於一本書中;透析馮宇如何囊括眾多構想並整理出一個完整的設計構想;何佳興認為只要讓字體稍稍具有斜度就能打破字體的制式面貌。而鄭宇斌又是如何在緊迫的時間壓力下完成1Q84?三人制創如何將一本日本文庫版的書編排成台灣讀者熟悉的圖文書?白日設計如何克服肖像權的問題來製作封面?20位設計師在裝幀設計領域各占一方,透過20位設計師的創作手法及獨特觀點,暢談台灣當代裝幀設計的風格美學,探尋每位設計人如何找出設計的脈絡及創造裝幀設計概念;他們施展了美學的魔法,像是版畫可以是裝幀設計的表現元素、有策略地運用色彩與圖像引起讀者注意、選用有質感的書腰也能提升整體精緻度、裝幀的收比放還難、釐清文學書與商業書的設計邏輯……等等,讓每一件作品牽動人心,愛不釋手,甚至當作一項藝術品收藏。每一位設計師皆有16頁的深入訪談,探究個人獨到的設計概念、找尋靈感的方法、創意發想、創作歷程、設計的溝通、設計規則等等,同時也各精選出8件具代表性,且包含獨創特色構想、精細工法、設計隱喻的精采作品,解剖書籍的設計理念、創作美學、設計手法、靈感來源、創作動機及過程;他們是形塑當代裝幀設計新臉孔的zui佳推手。Fi.空白地區workshop從空白開始,以收斂填滿裝幀的設計邏輯小子設計工作室「打不過它,就加入它」是我的設計哲學三人制創手感設計映照生活與人文的溫度井十二設計研究室設計,是自我反思的過程,是觀看事物的本質白日設計呈現重點設計效果,而非視覺技巧的匠氣表現好春書的議題,賦予我裝幀設計風格何佳興裝幀,表述書籍的形式與純粹吳東龍有時候,好的設計就是把設計藏起來逗點國際有限公司前後的中介,也是生活與設計的串聯莊謹銘每本裝幀,都是對於自己風格的挑戰陳威伸裝幀就是一場風格與需求的圖文游擊許晉維運動、旅行、多方聯想,生活觀察就是我的設計方法馮宇創造可被理解的設計黃暐鵬好設計是誠實的,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楊啟巽工作室簡單、留白,是維持歷久彌新的設計之道廖韡封面像一把鑰匙,把營造畫面的權利留給讀者鄭宇斌有生命力的設計,才是好設計蔡南昇像似演員,每本裝幀都是走穿舞台與劇情的多變表情賴佳韋裝幀是書本說故事的話語聶永真將設計藏於無形索引La Vie編輯部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di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 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導引讀者了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醞釀自己的品味。 相關著作 《Love To Share 遇見 美好時光-星巴克16週年攝影故事集》 《STARBUCKS TAIWAN 15th ANNIVERSARY ISSUE﹕你不知道的星巴克秘密》 《大人氣!zui想和好友一起分享的好感午茶店70+》 《學設計名校150 好評增訂版:我們老師是大師!》 《我們的中國理想旅店》 《我們的日本理想旅店》 《料理擺盤入門圖解事典:名店主廚Step by step!食器基礎搭配200式》 《日日料理蔬:名店主廚教你做!豐富感蔬食譜102道》 《東京生活再製造─綠園、小巷、良品、職人魂與松浦彌太郎》 《漂留台東─手作、田園、海洋,35篇焠煉理想生活的移住風景》 《老房子開店日記:結夥創業、修繕改建、開店定位,留駐老空間餘韻的20個創業故事》 《花蓮移住─和30位新花蓮人一起練習理想生活》
我最近翻阅的这本聚焦于战后日本新锐艺术家的画册,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内容极其大胆和具有争议性,许多作品探讨的主题都非常边缘化,直面社会压抑、个体异化以及身份重构等尖锐问题。这本书的排版非常现代,大面积的留白被用作一种情绪的宣泄口,而不是单纯的装饰,这使得那些冲击力强的黑白照片和油画作品显得更加赤裸和有力。最吸引我的是其中对艺术家创作理念的访谈部分,他们的思考逻辑跳跃性很强,充满了对既有规范的解构和反叛,那种不妥协的、近乎原始的创作冲动,隔着纸张都能感受到。这本书像是一记重拳,打碎了我对“美”的固有框架,让我意识到艺术的真正力量在于其直面混沌的能力。
评分这次淘到的这本关于古籍修复与装帧的书,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它的纸张质感非常棒,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米黄色,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书中对不同时期装帧工艺的演变,讲述得细致入微,从线装到蝴蝶装,再到后来的平装,每一种变化背后都蕴含着时代的需求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关于传统竹篾装帧的细节描绘,简直是匠心独运,那些用细如发丝的竹篾将书页巧妙固定在一起的手法,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对每一页书稿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纸张纤维、油墨气味、乃至装订线松紧度的敏锐观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书坊之中。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充满温情的文化史诗,引领着我重新审视“书”这一载体本身的魅力与厚重。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有点挑战性,它不是那种线性推进的故事,更像是一系列碎片化的、相互关联的个人札记和研究心得的集合。作者似乎更注重思想的流动性而非故事的完整性,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线索和理论钩子。书中穿插了大量手绘草图和不同材质的拼贴样本,这些非文字部分的视觉信息量巨大,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思考迷宫。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完其中关于“符号学在日常物品中的隐喻”那一章节,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身边许多常见物品的认知,原来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都潜藏着如此深厚的哲学思辨。这本书适合静下心来,在完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慢慢咀嚼。
评分这本关于欧洲中世纪建筑美学的书籍,从一开始的装帧就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书皮采用了仿羊皮纸的纹理,内页的插图全部采用高精度四色印刷,连那些古老石雕上的苔藓痕迹都清晰可见。它没有过多地去描述宏大的历史背景,而是将视角聚焦于拱顶、飞扶壁和花窗格这些具体的结构元素上,细致地剖析了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以一种近乎数学般严谨的美感支撑起整个哥特式教堂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风穿过彩色玻璃窗发出的悠扬声响,感受到阳光在巨大空间内折射出的神圣光芒。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和精准,每一个形容词都恰到好处,没有一句废话,完全是一次沉浸式的、对极致工艺的致敬之旅。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当代平面设计趋势的画册,简直是视觉的饕餮盛宴。里面的案例选择非常大胆和前卫,很多设计语言都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组合方式,比如将错位排版与动态图形结合,创造出一种令人眩晕又着迷的视觉节奏。摄影作品的运用更是巧妙,那些高对比度的黑白照片,与极其鲜艳的霓虹色块形成了强烈的张力对比,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复琢磨设计师的意图。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克制与奔放之间的拿捏,有时候信息量巨大却处理得井井有条,有时候又用大面积的留白来突出一个微小的图形元素,这种收放自如的功力,真不是一般设计师能达到的。看完后感觉自己的“设计词汇量”都暴涨了一截,对未来设计方向的把握也更加清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