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港台原版]皮革工藝Vol.19 技法百科完整版/高橋矩彥/楓書坊

【中商原版】港台原版]皮革工藝Vol.19 技法百科完整版/高橋矩彥/楓書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皮革工艺
  • 皮革制作
  • 手工DIY
  • 技法
  • 教程
  • 港台原版
  • 高橋矩彥
  • 枫书坊
  • 皮革材料
  • 皮革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楓書坊
ISBN:9789865775537
商品编码:1583247580

具体描述

《皮革工藝 vol.19 技法百科完整版》


基本資料

作者:STUDIOTAC CREATIVE            譯者:劉好殊

出版社:楓書坊                      出版日期:2014-05-05

ISBN:9789865775537

規格:平裝 / 全彩 / 224頁 / 21cm×26cm          

 

內容簡介

◆初學者!日本讀者4.5顆星好評


皮革製品的魅力除了多了份溫暖及質感,隨著時間經過,還會變得越來越有味道,就算是一樣的東西,也會因使用者的不同,展現出獨特的面貌,為此皮革製品常常是許多人的选择。


而皮革工藝的世界可以說是無限寬廣,但是只要掌握道具特性、熟練基本技巧,並搭配染色及雕刻等裝飾技巧,一點一點地蒐集各種工具,一點一點地提高難度,挑戰自己,就可以找出屬於自己的工具使用、技巧組合方式,創造出各種符合需求且兼具自身風格的作品,細細體會皮革工藝的醍醐味。


本書以皮革工藝的基本技法為主,首先是基本知識:依用途分類,說明各項工具使用方式、不同皮革的特性,以各種皮革適用技法,帶領讀者認識皮革的世界;後按照各種技法分章介紹,包括:版型繪製、裁切、削薄、黏接、手縫、編縫、金屬配件、鑿孔、染色、印花及雕刻,所有皮革工藝不可不知道的技法,皆搭配照片,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詳細圖解,讓你穩扎穩打學會各種技巧。


後,還附上名片夾、錢包、托特包三種單品原尺寸紙型與詳盡解說,讓初學者可以試著挑戰看看,完成屬於自己的皮革小物,不只是初學者的入門書,也是所有皮革工藝者工具書。                          


【本書特色】


◎知識技巧,鉅細靡遺

◎技法分章,方便查詢

◎全彩照片,完全圖解

 

目錄

p4

無垠的皮革工藝世界

p10

皮革工藝中使用的基本工具

p16

皮革工藝的基本知識

18 皮料的性質

22 各式皮料

25 皮料的適材適所

27 皮革工藝的實踐

p33

紙型

製作準確耐用的紙型

34 貼合原圖與厚紙

36 裁出厚紙上的圖案

p40

名革珍革小檔案1

p41

描線

轉描紙型至皮革

42 思考皮料的配置方式

43 轉描紙型至皮革

45 軟革的描線方法

p46

名革珍革小檔案2

p47

裁斷

正確的裁斷方法

48 認識裁皮刀

52 裁皮刀的種類

54 使用換刃式裁皮刀裁斷

55 使用美工刀裁斷

   使用皮革剪刀裁斷

56 裁皮刀的保養方法

58 皮革磨刀板的製作方式與使用方法

p59

削薄

皮革削薄的種類與方法

60 削薄的種類

61 各種削薄方法

64 各種削薄工具

p66

名革珍革小檔案3

p67

肉面層與側邊的終加工作業

肉面層與側邊狀態影響成品品質

68側邊的削邊作業

70 使用銼刀整理側邊形狀

71 使用處理劑進行肉面層與側邊的終磨整

p78

名革珍革小檔案4

p79

黏著

確實的黏著即為製作的基本

80 使用聚醋酸乙烯系黏膠黏著

86 使用橡膠系黏膠黏著

88 使用天然橡膠系黏膠黏著

p90

名革珍革小檔案5

p91

手縫

鑿線孔與以針線縫合

92 使用菱斬鑿孔

99 使用間距輪與菱形錐鑿孔

103 使用菱斬與菱形錐鑿孔

107 麻線的基本縫法

116 SINEW線的基本縫法

119 縫合後的側邊磨整加工

121 鉻鞣革的縫合與側邊磨整

p123

纏邊

藉由纏邊做出各種變化

124 使用工具

125 各種纏邊法

    纏邊的前置作業

126 準備纏邊的物品

127 定出基準點再以平斬鑿孔

129 繞纏縫

131 雙纏縫

134 纏邊之必學補充小技巧

p136

名革珍革小檔案6

p137

鑿孔

靈活運用鑿孔工具,鑿出漂亮的洞孔

138 圓孔的鑿孔方法

140 長圓孔的鑿孔方法

141 細線孔的鑿孔方法

142 確認釦件與斬具的對照尺寸

p143

金屬配件

各式金屬配件的安裝方法

144 四合釦的安裝方法

146 牛仔釦的安裝方法

147 磁釦的安裝方法

148 轉釦的安裝方法

149 原子釦的安裝方法

150 固定釦的安裝方法

151 雞眼釦的安裝方法

152 飾釦的安裝方法

153 金屬釦件的拆取方法

154 拉鍊的安裝方法

156 帶釦的安裝方法

p158

名革珍革小檔案7

p159

染色與終加工作業

染色步驟與染料的使用方法

160 基本染料染

163 古典染製作流程

p165

打印

使用打印技法營造特殊質感

166 編織風印花紋

p171

雕刻

基本的雕刻流程

172 轉描圖案

175 依照圖案進行雕刻

178 旋轉刻刀的保養方法

p180

名革珍革小檔案8

p181

單品製作

182 名片夾的製作方法

192 二折皮夾的製作方法

210 托特包的製作方法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信息之外的图书内容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 --- 【匠心独具:日本传统木工技艺精选集】 导言:溯源与传承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日本传统木工技艺的精髓。不同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冰冷精确,日本木工(木工芸,Mokkougei)的世界充满了对手工温度的执着、对自然材质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我们相信,每件木制器物都应是匠人精神与自然材料对话的结晶。本书汇集了多位当代和历史上的日本木工大师的技法、理念与实践案例,致力于为手工艺爱好者、专业木工技师以及对日本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且深入的参考指南。 第一章:木材的哲学——选材与认知 木材不仅是构造的材料,更是生命与历史的载体。本章将从最基础的选材开始,深入剖析日本木工文化中对特定树种的偏爱与讲究。 树种的特性与选择: 重点介绍桧(丝柏)、杉(雪松)、榉(山毛榉)、樱以及被誉为“木之王”的黑檀(紫檀)等常见木材的物理特性、纹理美感与耐久性。如何根据作品的功能需求(如建筑结构、家具、细工工艺)来选择最合适的木材。 年轮的叙事: 学习如何“阅读”一块木材。理解年轮的疏密、边材与心材的界限,如何预判木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形变的方向。 干燥的艺术: 详细阐述自然干燥(天然乾燥)与窑干(人工乾燥)的区别。着重介绍传统上以时间换取稳定性的自然风干流程,以及如何利用环境湿度控制木材含水率,确保作品的长久稳定。 第二章:刃物之道——工具的驾驭与保养 在日本木工领域,工具被视为匠人身体的延伸。本章将专注于那些标志性的日本手工工具,及其操作的精妙之处。 锯(Nokogiri)的运用: 区别于西式锯子,日本锯多为拉锯(Pull Saw),其特点在于锯齿细密且向内拉动时切割,保证了极高的精度和极薄的切口。详述纵切、横切、斜切时不同锯齿类型(如替刃式、全钢式)的选择与使用技巧。 刨(Kanna)的精修: 刨刀是日本木工技艺的灵魂。深入解析台刨(Dai-ganna)的构造——特别是其独特的“嵌合式”刀片固定系统。学习如何“研磨”刨刀(砥ぎ,Togi),这是决定刨削质量的关键步骤。从粗刨到精刨(仕上げ鉋),每一步都需要精准控制刨刀的出刃角度与深度。 凿(Nomi)的雕刻与应力: 探讨如何使用凿子进行榫卯结构的精准凿切,以及在雕刻时如何控制凿刃与木纹的相互作用,避免木材的撕裂。 第三章:无钉之境——传统接合技术详解 日本木工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之一,在于其对“木与木的连接”的极致追求,许多结构无需任何金属紧固件。 榫卯体系(Kumi-te)的逻辑: 详细介绍并配有结构图解,说明十字榫(Tsugi-te)、鸠尾榫(Hirako-zashi)、相欠(Aikake)等基础连接方式。重点分析“継手”与“仕口”在承重结构中的不同应用场景。 接合的精度与容差: 探讨如何在手工操作中实现近乎零误差的配合。这不仅仅是尺寸的匹配,更是对木材在不同环境下的“呼吸”能力的预判。 特殊接合技法: 介绍如“座消し”(嵌入式连接)和“蟻組み”(燕尾榫的变体)等,如何通过巧妙的几何设计,使连接点在受力时反而更加紧密。 第四章:表面之美——涂装与饰面工艺 完成结构后,对器物表面的处理决定了其最终的耐久性和视觉感受。 生漆(Urushi)的奥秘: 漆艺作为东亚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工中占据重要地位。介绍从采漆、过滤到涂布的复杂流程,特别是“地塗り”、“中塗り”、“上塗り”各阶段所需的时间和环境控制。分析莳绘(Maki-e)等高级装饰技法在木制家具上的应用。 油饰与蜡封: 对于追求木材自然质感的作品,介绍传统上使用的植物油(如桐油、亚麻籽油)和蜂蜡的渗透性涂装方法,强调其如何增强木材的自然光泽和防水性,同时保持木材的触感。 烧杉工艺(Yakusugi): 特别介绍通过火焰轻微烧焦木材表面以增强防腐防虫性能的古老技术,及其带来的独特哑光质感和深邃色泽。 结语:时间的回响 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耐心、专注与生活哲学的记录。日本木工技艺的魅力,在于它要求匠人退居次要,让木材的本质得以彰显。通过学习这些传承已久的技术,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材料的关系,体验创造过程中的沉静与满足。那些经年累月、被反复使用的木器,不仅承载了主人的记忆,也诉说着匠人指尖留下的每一个印记。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从事皮革行业多年的老手,我必须承认,这本书里的一些高级技法和处理工艺,即便是对我而言,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市面上很多针对初学者的书籍,往往在基础知识讲解完后就戛然而止,无法满足进阶者的需求。但这本技术百科的后半部分,深入探讨了皮革的修复、特殊表面处理(如仿旧、做旧)以及复杂组件的隐藏式安装技术,这些都是需要多年经验积累才能掌握的窍门。书中对不同鞣制状态下皮革的收缩率、延展性的细微差别分析得非常精辟,这对于定制化项目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对皮革的影响”这一章的探讨,它提供了一种更具哲学性的视角来看待皮具的生命周期。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跨越了学习阶段的,它能陪伴制作者从入门走向精通,并持续在职业生涯中提供参考和指引,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觉呈现质量绝对是顶级水准,这对于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对光线的运用和材质的质感捕捉得极其到位,让你几乎能“触摸”到屏幕上的皮革纹理。我尤其欣赏它在展示工具使用场景时的精妙构图,那些特写镜头清晰地展示了凿子、锥子、菱斩等工具在使用时与皮革接触的角度和力度变化。我过去总觉得自己的打孔总是歪斜,看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是角度的微小偏差造成的。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成品展示,更是对特定技术应用的最佳佐证。通过分析这些大师级的作品,读者可以反向推导出所使用的工艺流程,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技术层次非常有帮助。可以说,这本书在美学和技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有艺术的熏陶,又有硬核的干货。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手工皮具制作抱有浓厚兴趣的朋友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从基础的工具认识到复杂的皮面处理,每一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书中的插图和图解质量非常高,那些细节处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能让人清楚地明白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做小物件时,就是按照书里的步骤来的,成品效果远超我的预期,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继续钻研下去的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对于理解皮革的特性和工艺背后的原理非常有帮助,这种系统性的知识构建是很多零散教程无法比拟的。它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内容和图片布局合理,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时常翻阅的宝典,每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心得体会。

评分

拿到这本皮革工艺的技术百科时,我立刻被它那厚实的手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住了。内容方面,它真的做到了“百科”这个词所蕴含的广度和深度。我过去也接触过一些皮革制作的书籍,但很多都只聚焦于某一种特定的技术或风格,而这本则像是为皮革匠人准备的“武功秘籍总纲”。它对不同类型皮革的特性分析得极其到位,无论是植鞣革、油面革还是特殊处理的稀有皮种,都有详尽的介绍和对应的处理建议。特别是关于边缘处理的部分,那种对抛光、封边液选择和操作时机的把握,描述得极为精准,我以前在这上面吃了不少亏,现在对照着书里的方法试了试,效果立竿见影。对于我这种追求完美主义的手艺人来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简直是太对胃口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让你在实践中少走弯路,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下刀不慌。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手工书太多了,真正有干货的不多。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它的“实战性”。作者似乎非常了解制作者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坑”,并提前设置好了解决方案。比如,在涉及到模具制作和皮件结构设计的章节,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套用到你自己的设计中的参数和几何原理。我正在尝试设计一款复杂的钱包结构,卡位和钞票层的空间计算一直是个难题,翻到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部分后,我茅塞顿开,那些严谨的数学模型和三视图的应用,让原本头疼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测量、裁剪到最后的组装和细节修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你身边手把手指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