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讀書》
作者: 汪培珽
出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ISBN:9789868971547
装订:平裝
页数:280頁
出版日期:2014/02/10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明明知道,這將是她寫作生涯裡,暢銷的一本書,卻排在這麼後面才寫;
因為她知道光是「會讀書」,在這個時代,也可能是危險的。
父母從容面對孩子學業的30個觀念,是本書的重點。
汪培珽還寫了五封信給家長和孩子,其中兩封,應該沒有父母不想知道裡面寫了什麼──
一封信:為什麼要用功讀書
第二封信:騙自己用功讀書的方法
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看到怎麼讓孩子成績好、分數高、考進一流學府的方法,那麼我怕這本書會浪費你的時間。
這裡只有心法,沒有方法。方法一定要自己花時間去摸索,才能找出適合自己和孩子的。
整本書談到了從容面對小學階段的30個觀念,或許你還可以自己看出來第31、32、33個。在我家姊姊弟弟還未進入小學一年級前,這些概念就已經在我的腦海裡成型了。不要問我為什麼事先知道這些事情,或許是上輩子,父母該做的錯事,全都被我犯過了,投胎時腦袋沒清空,於是自然地知道哪些錯誤不可以再犯。
當我的小孩才剛進小學時,我就已經開設了「從容面對小學一年級的XX個秘密」這樣的課程。當時我的孩子什麼「成就」都沒有,我卻。敢開課「教」別人;也就是說,這個人根本沒上過戰場,就想告訴別人要怎麼打仗才能活著回來,聽她的話,不是找死嗎?
因為我全然相信——即使我根本看不到未來——當我相信我帶領孩子走的是正確的路,我就不管旁人說什麼,勇往直前就對了。未來就在我眼前一點一點地出現,它們與我想像的幾乎沒有差距(好險)。
你不相信也得相信,姊姊弟弟如今已經十幾歲了,有關學校裡的事情,我根本沒花什麼力氣在上面。因為孩子從父母身上需要看到的是「方向」,而不是方法。當父母的觀念是正確的,方向就會是正確的。
至於方法,不管是大人想升官發財,還是小孩想用功讀書,都一樣,每個人都必須一邊過日子一邊去摸索出自己的來。別以為我不需要摸索,我到現在還在摸索,因為小孩又不是雕像,每天都在長大呢。
「肯讀書」「會讀書」「書讀得好不好」只是一個概念的說法,當我們還在作學生階段,願意花時間去讀書和學習,就代表這個孩子是上進的。
現代社會,人只有「會讀書」這一項能力,當然是行不通的。可是,這整本書裡,我想先只談一件事:父母應該如何從容面對小孩學業問題的30個觀念。當父母的觀念是正確的,才是整個國家的教育可以愈來愈進步的基礎。
除了觀念,汪培珽還寫了5封信──因為她知道,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道理。
後有九個Q & A,那是家有小學生的父母,頻繁出現的疑問。其實父母問來問去都深入不到問題的底層。問題的底層,應該是後一個觀念說的:培養孩子還很重要,但親子間的感情濃度才是這場關係裡,珍貴的地方。
从封面的设计和名字的排版来看,它散发着一种很朴素、很真诚的气息,不像有些商业化读物那样花哨。这让我感觉,内容可能会更贴近实际生活,少一些空泛的理论说教。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特别是培养阅读习惯这件事,最难的就是“坚持”和“耐心”。很多父母都是“三分钟热度”,买了书架,买了漂亮的灯,但执行起来就一团糟。所以,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处理阅读过程中的“摩擦点”——比如,孩子哭闹着不肯坐下来听,或者读完故事后孩子完全没有反馈,父母该如何应对?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那样,娓娓道来那些不容易被其他书籍提及的“尴尬时刻”和“化解之道”,那无疑会是巨大的收获。它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而应该是一本能让人在深夜抱着孩子时,感到温暖和有力量的陪伴之书。
评分购买这类书籍,我通常会带着一种“解惑”的心态,尤其是在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需求变化时。不同于婴幼儿时期只需要大量重复的、感官刺激强的绘本,到了学龄前或者小学阶段,阅读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拓展。我好奇的是,这本书对于不同阶段的阅读进阶路径是如何规划的?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阅读地图”,让家长知道什么时候该引入章节书、什么时候可以尝试科普读物,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如果仅仅停留在“泛读”的层面,那效果有限。我期待的是那些能帮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力”的阅读策略,让阅读不只是吸收信息,更是构建世界观的过程。这本书能否提供超越简单“故事时间”的有效方法论,是我最期待看到的。
评分“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这个署名也挺有意思的,它暗示了一种平衡,即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需要得到滋养和关照。这让我想到,很多父母因为全心投入到育儿中,常常忽略了自身的成长需求,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滋养。阅读习惯的培养,难道不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吗?如果父母自己都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又如何奢望孩子会从中汲取到乐趣呢?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探讨父母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进而影响到孩子。这不仅仅是“如何让孩子读书”的问题,更是“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的深刻命题。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亲子阅读时间与个人阅读时间的具体策略,让爱阅读成为一种家庭的共同生活方式,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亲子阅读市场已经饱和到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很多书的内容其实是互相重复的,无非是换了一种说法来强调“亲子共读的好处”。所以,一本能脱颖而出的书,必然需要在某个角度提供独特的视角或极强的实用性。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它是否敢于触及一些“反常规”但却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面对一些经典名著,是否应该“强迫”孩子去读?或者在孩子对某个类型的书表现出极度偏爱时,父母该如何“放手”并引导其拓展边界?如果这本书只是在贩卖一种“完美育儿”的幻象,那它就没有太大价值。我更倾向于那些敢于直面育儿中的“不完美”和“挣扎”,并给出真诚应对之道的书籍。我希望它读起来是接地气的,能让人感到:“对,我的困境它都看到了,而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评分这本看起来像是台湾出版的育儿读物,名字里带着“汪培珽”这个名字,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他那一套经典的亲子共读理念。我一直在琢磨,现在市面上关于儿童阅读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各有各的侧重。有些是侧重于如何挑选绘本,有些是偏向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还有一些则是从更宏观的教育理念入手。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具体讲了些什么“干货”。毕竟,光有理论是不够的,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案例。比如,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巧妙地引导?面对海量的书籍,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阅读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多读书”这个简单口号的深度见解,真正帮助家长理清思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件自然而然、充满乐趣的事情,而不是一项额外的“任务”。读完之后,我期待的不是一个书单,而是一套能让人心安理得、充满信心的阅读“心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