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醫道準繩
作者:[南宋] 史崧<校訂> 著
定價:464
齣版時間:2014-03-01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44637
套裝目錄:
1 9787507744637-1 黃帝內經靈樞 38
2 9787507741803-1 脈經 60
3 9787507744620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88
4 9787507741544-1 難經難經集注 58
5 9787507741742-1 金匱要略 41
6 9787507741735 傷寒論 58
7 9787507744606-1 神農本草經輯校 54
8 9787507738902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新校 78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靈樞
《醫道傳承叢書:黃帝內經靈樞》又稱《靈樞》《靈樞經》,與《素問》閤稱《黃帝內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早的中醫基礎理論專著。本次校勘《醫道傳承叢書:黃帝內經靈樞》以任應鞦教授舊藏明嘉靖間(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趙府居敬堂刻本《醫道傳承叢書:黃帝內經靈樞》十二捲本為底本,簡稱“趙府本”。因原書捲九缺失第十九頁,相關內容參閱人民衛生齣版社一九五六年三月影印本(書名題作“靈樞經”)。本次點校《醫道傳承叢書:黃帝內經靈樞》采用繁體字,竪排版,加入現代標點,並根據文義適當劃分段落,以便閱讀。凡底本訛衍倒奪之文,或參照諸書修改,或指齣疑點所在,均在腳注中予以說明。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
《醫道傳承叢書: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繁體竪排版)》是古代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也是今人學習與研究祖國醫學的必讀經典。鑒於善本古籍存世稀少,我們特以明代顧從德翻刻宋本《廣補注黃帝肉經素問》為底本,參照金、元以來多種《素問》善本及其他古代醫學文獻加以校核,希望嚮讀者奉獻一部內容相對準確,切近古籍原貌的讀誦本。
難經難經集注
《難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它與《內經》有著密切的學術關聯,也有其獨創之處。明初呂復《難經附說》自序中提到:《難經》十三捲,乃秦越人祖述《黃帝內經》設為問答,以示學者。所引‘經言’多非《靈》、《素》本文。蓋古有其書,而今亡之耳。《難經》點校依據明《醫要集覽》之六內府刻本。《難經集注》中包含瞭三國吳呂廣、唐楊上善、北宋丁德用、虞庶、楊康侯等五傢《難經》注文。後有宋王惟一集五傢之說。《難經集注》大約在明朝初中期就亡佚不傳瞭,然而東鄰日本仍有其抄本及刻本若乾流傳。此書於清嘉慶年間迴傳中國。《醫道傳承叢書:難經難經集注》以日本文化元年(一八○四年)刊濯纓堂本(選用日本內經醫學會一九九七年五月一日影印,二○○二年七月一日初版第四刷)為底本;以日本享和三年(一八○三年)刊佚存叢書本(選用人民衛生齣版社一九五六年三月影印,一九五七年六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為主校本。任應鞦先生曾經說過:《醫道傳承叢書:難經難經集注》是保存宋以前舊注的**注本。《醫道傳承叢書:難經難經集注》的齣版是對諸傢注文及早期古本《難經》研究的一個初步嘗試。今將《難經》《難經集注》閤刊齣版。
金匱要略
《醫道傳承叢書》是學習中醫的教程。中醫學有自身的醫學道統、醫宗心要,數韆年授受不絕,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次第。初學者若無良師指點,則如盲人摸象,學海無舟。編者遵師所教,總結數代老師心傳,根據前輩提煉齣的必讀書目,請教中醫文獻老前輩,選擇*佳版本,聘請專人精心校準,依學習步驟,次第成輯。叢書以學習傳統中醫的啓濛讀本為開端,繼之以必學經典、各傢臨證要籍,*終歸於《易經》,引導讀者進入『醫易大道』的高深境界。
傷寒論
《醫道傳承叢書:傷寒論》十六捲醫界一般公認為末南陽張仲景先生“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而纂輯成編。《醫道傳承叢書:傷寒論》主要收錄多篇名傢著作,將《傷寒論》《金匱要略》《金匱玉函經》擇其善本重新點校,作為醫道道之準繩列入“醫道傳承叢書”,亦為學醫者之經典讀物。
神農本草經輯校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是漢代本草官托名之作,當時有多種本子,後因戰亂喪失。僅存四捲本,經魏晉名醫增訂,又産生多種本子,陶隱居序稱之為“諸經”,陶弘景作《本草經集注》時,將“諸經”中《本經》文糅閤為一體,收入《集注》中。以《集注》為分界點,對《集注》以前的多種《本草經》,稱之為陶弘景以前《本草經》;收載在《集注》中的《本草經》,稱之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經》。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經》保存於曆代主流本草中。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經》散見於宋以前類書和文、史、哲古書的注文中。但是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經》和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經》均亡佚。尚誌鈞主編的這本《神農本草經輯校》為求得比較精確的《本經》文字,將曆代善本本草中所含《本經》文,進行收集互勘,凡同一條文中齣現諸多異文時,《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醫道準繩:神農本草經輯校》擇其善者而從之。
這套《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真是我近期翻閱過的最令人驚喜的古籍整理閤集瞭。我一直對中醫的源頭理論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奠基性的經典,比如《脈經》和《難經》。拿到這套書,簡直像發現瞭寶藏。首先,《脈經》的部分,它詳細闡述瞭脈象的分類、診斷方法,以及與髒腑、病證的對應關係,讀來感覺中醫的辨證思維一下子清晰瞭許多。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脈象形態的細緻描述,那些“浮沉遲數”的字眼,仿佛能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病人脈象的動態畫麵。接著,《難經難經集注》部分,更是對《難經》這部充滿智慧和挑戰的書籍進行瞭深入的解析。我一直覺得《難經》的內容精煉且深邃,很多地方需要反復揣摩。《難經難經集注》的齣現,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不同學者的注疏觀點碰撞,讓我看到瞭《難經》的多重解讀可能性,也學到瞭很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本書讓我對“天地人”三部九候的理解更加透徹,對“五藏生化之源”的認識也更加深刻。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的裝幀和排版也相當考究,讀起來有一種沉靜而莊重的儀式感。我拿到的是一個套裝,裏麵包含的八冊書,每一冊都內容紮實,相互呼應。我特彆喜歡《難經難經集注》的部分,不同學者的注解,就好比同一個問題,在不同時代、不同思想背景下的醫傢,是如何思考和解答的。這種思想的碰撞,對於我們這些後學者來說,是一種難得的學習機會。有時候,同一句話,經過不同學者的疏解,所呈現齣來的意義和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這讓我看到瞭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不斷發展演變的過程。我常常會把《難經》原文和集注部分反復對照閱讀,有時候會選擇其中一兩個注解進行深入研究,感覺就像和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能夠真正讓我理解《傷寒論》精髓的讀物,市麵上各種版本和解讀層齣不窮,但真正能讓我感受到張仲景“法隨證立,證隨藥變”的精妙之處的,卻不多。這套《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中的《傷寒論》部分,讓我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原文的呈現,更包含瞭不少精校和集注的內容,這對於我們這些非科班齣身,又想深入鑽研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花瞭很多時間去對照不同的注釋,特彆是關於“六經辨證”的理解,書中提供的不同角度的解讀,幫助我打破瞭一些固有的思維定式。例如,對於“太陽病”的幾個核心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書中的講解不僅說明瞭藥物的配伍,更詳細闡述瞭為何這樣配伍能夠達到“發汗解肌”或者“宣肺散寒”的效果,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體驗,是任何一本單純的方劑手冊都無法比擬的。而且,書中對原文的考證和校勘,也讓我對字詞的理解更加準確,避免瞭望文生義的誤區。
評分這套《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中的《神農本草經輯校》部分,可以說是對中國古代藥物學的一次係統梳理和迴歸。我一直覺得,想要真正理解中醫的方劑,就必須從藥物的本源入手,而《神農本草經》就是這一切的起點。《輯校》的意義在於,它不僅僅呈現瞭原文,更重要的是進行瞭詳實的校勘和輯錄,這對於還原古代藥物的真實麵貌,理解它們的性味、功效、主治,非常有幫助。我最看重的是書中對每一味藥物的考證,例如,對於一些有爭議的藥物産地、名稱,輯校者都列齣瞭不同的觀點和依據,這讓我能夠更客觀地認識這些藥物。讀《神農本草經》,就像穿越迴古代,與神農氏一同品嘗百草,感受藥物最原始的力量。書中對於“上、中、下三品”的分類,以及“主、治、藥”的論述,都讓我對藥物的認識有瞭更深的層次。
評分這次入手這套《醫道傳承叢書第二輯》,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中醫古代智慧寶庫的大門。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中醫的“道”,就必須從這些最經典的文獻入手。《脈經》對脈象的細膩描述,讓我對“望而知之”有瞭更直觀的理解;《難經》的問答體例,則讓我領略到瞭中醫思維的嚴謹與靈活;《傷寒論》對病機和治法的精闢論述,更是我學習辨證論治的寶貴財富;而《神農本草經》則為我打下瞭堅實的藥物學基礎。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這些分散但又相互關聯的經典進行瞭係統性的整理和呈現,並且在輯校和集注方麵做瞭大量的工作,使得我們這些學習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這些古代的智慧。我常常在翻閱過程中,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自己對中醫的認識又提升瞭一個颱階。
評分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
評分。。。
評分。。。
評分不錯
評分挺好的!
評分。。。
評分好好研讀經典
評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