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医道准绳
作者:[南宋] 史崧<校订> 著
定价:464
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44637
套装目录:
1 9787507744637-1 黄帝内经灵枢 38
2 9787507741803-1 脉经 60
3 9787507744620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88
4 9787507741544-1 难经难经集注 58
5 9787507741742-1 金匮要略 41
6 9787507741735 伤寒论 58
7 9787507744606-1 神农本草经辑校 54
8 9787507738902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新校 78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灵枢
《医道传承丛书:黄帝内经灵枢》又称《灵枢》《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本次校勘《医道传承丛书:黄帝内经灵枢》以任应秋教授旧藏明嘉靖间(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赵府居敬堂刻本《医道传承丛书: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本为底本,简称“赵府本”。因原书卷九缺失第十九页,相关内容参阅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三月影印本(书名题作“灵枢经”)。本次点校《医道传承丛书:黄帝内经灵枢》采用繁体字,竖排版,加入现代标点,并根据文义适当划分段落,以便阅读。凡底本讹衍倒夺之文,或参照诸书修改,或指出疑点所在,均在脚注中予以说明。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医道传承丛书: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繁体竖排版)》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今人学习与研究祖国医学的必读经典。鉴于善本古籍存世稀少,我们特以明代顾从德翻刻宋本《广补注黄帝肉经素问》为底本,参照金、元以来多种《素问》善本及其他古代医学文献加以校核,希望向读者奉献一部内容相对准确,切近古籍原貌的读诵本。
难经难经集注
《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与《内经》有着密切的学术关联,也有其独创之处。明初吕复《难经附说》自序中提到:《难经》十三卷,乃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以示学者。所引‘经言’多非《灵》、《素》本文。盖古有其书,而今亡之耳。《难经》点校依据明《医要集览》之六内府刻本。《难经集注》中包含了三国吴吕广、唐杨上善、北宋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五家《难经》注文。后有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说。《难经集注》大约在明朝初中期就亡佚不传了,然而东邻日本仍有其抄本及刻本若干流传。此书于清嘉庆年间回传中国。《医道传承丛书:难经难经集注》以日本文化元年(一八○四年)刊濯缨堂本(选用日本内经医学会一九九七年五月一日影印,二○○二年七月一日初版第四刷)为底本;以日本享和三年(一八○三年)刊佚存丛书本(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三月影印,一九五七年六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为主校本。任应秋先生曾经说过:《医道传承丛书:难经难经集注》是保存宋以前旧注的**注本。《医道传承丛书:难经难经集注》的出版是对诸家注文及早期古本《难经》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今将《难经》《难经集注》合刊出版。
金匮要略
《医道传承丛书》是学习中医的教程。中医学有自身的医学道统、医宗心要,数千年授受不绝,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次第。初学者若无良师指点,则如盲人摸象,学海无舟。编者遵师所教,总结数代老师心传,根据前辈提炼出的必读书目,请教中医文献老前辈,选择*佳版本,聘请专人精心校准,依学习步骤,次第成辑。丛书以学习传统中医的启蒙读本为开端,继之以必学经典、各家临证要籍,*终归于《易经》,引导读者进入『医易大道』的高深境界。
伤寒论
《医道传承丛书:伤寒论》十六卷医界一般公认为末南阳张仲景先生“勤求古训、博採众方”而纂辑成编。《医道传承丛书:伤寒论》主要收录多篇名家著作,将《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择其善本重新点校,作为医道道之准绳列入“医道传承丛书”,亦为学医者之经典读物。
神农本草经辑校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汉代本草官托名之作,当时有多种本子,后因战乱丧失。仅存四卷本,经魏晋名医增订,又产生多种本子,陶隐居序称之为“诸经”,陶弘景作《本草经集注》时,将“诸经”中《本经》文糅合为一体,收入《集注》中。以《集注》为分界点,对《集注》以前的多种《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以前《本草经》;收载在《集注》中的《本草经》,称之为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保存于历代主流本草中。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散见于宋以前类书和文、史、哲古书的注文中。但是陶弘景以前的《本草经》和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均亡佚。尚志钧主编的这本《神农本草经辑校》为求得比较精确的《本经》文字,将历代善本本草中所含《本经》文,进行收集互勘,凡同一条文中出现诸多异文时,《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医道准绳:神农本草经辑校》择其善者而从之。
这套《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真是我近期翻阅过的最令人惊喜的古籍整理合集了。我一直对中医的源头理论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奠基性的经典,比如《脉经》和《难经》。拿到这套书,简直像发现了宝藏。首先,《脉经》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脉象的分类、诊断方法,以及与脏腑、病证的对应关系,读来感觉中医的辨证思维一下子清晰了许多。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脉象形态的细致描述,那些“浮沉迟数”的字眼,仿佛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病人脉象的动态画面。接着,《难经难经集注》部分,更是对《难经》这部充满智慧和挑战的书籍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我一直觉得《难经》的内容精炼且深邃,很多地方需要反复揣摩。《难经难经集注》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不同学者的注疏观点碰撞,让我看到了《难经》的多重解读可能性,也学到了很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本书让我对“天地人”三部九候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五藏生化之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评分这套《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中的《神农本草经辑校》部分,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药物学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回归。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中医的方剂,就必须从药物的本源入手,而《神农本草经》就是这一切的起点。《辑校》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原文,更重要的是进行了详实的校勘和辑录,这对于还原古代药物的真实面貌,理解它们的性味、功效、主治,非常有帮助。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对每一味药物的考证,例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药物产地、名称,辑校者都列出了不同的观点和依据,这让我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这些药物。读《神农本草经》,就像穿越回古代,与神农氏一同品尝百草,感受药物最原始的力量。书中对于“上、中、下三品”的分类,以及“主、治、药”的论述,都让我对药物的认识有了更深的层次。
评分这次入手这套《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中医古代智慧宝库的大门。我一直觉得,要理解中医的“道”,就必须从这些最经典的文献入手。《脉经》对脉象的细腻描述,让我对“望而知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难经》的问答体例,则让我领略到了中医思维的严谨与灵活;《伤寒论》对病机和治法的精辟论述,更是我学习辨证论治的宝贵财富;而《神农本草经》则为我打下了坚实的药物学基础。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分散但又相互关联的经典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呈现,并且在辑校和集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们这些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这些古代的智慧。我常常在翻阅过程中,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自己对中医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的装帧和排版也相当考究,读起来有一种沉静而庄重的仪式感。我拿到的是一个套装,里面包含的八册书,每一册都内容扎实,相互呼应。我特别喜欢《难经难经集注》的部分,不同学者的注解,就好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思想背景下的医家,是如何思考和解答的。这种思想的碰撞,对于我们这些后学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有时候,同一句话,经过不同学者的疏解,所呈现出来的意义和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这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我常常会把《难经》原文和集注部分反复对照阅读,有时候会选择其中一两个注解进行深入研究,感觉就像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真正让我理解《伤寒论》精髓的读物,市面上各种版本和解读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让我感受到张仲景“法随证立,证随药变”的精妙之处的,却不多。这套《医道传承丛书第二辑》中的《伤寒论》部分,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原文的呈现,更包含了不少精校和集注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又想深入钻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对照不同的注释,特别是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解,书中提供的不同角度的解读,帮助我打破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式。例如,对于“太阳病”的几个核心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书中的讲解不仅说明了药物的配伍,更详细阐述了为何这样配伍能够达到“发汗解肌”或者“宣肺散寒”的效果,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任何一本单纯的方剂手册都无法比拟的。而且,书中对原文的考证和校勘,也让我对字词的理解更加准确,避免了望文生义的误区。
评分不错
评分书包装到位,质量可以!
评分书包装到位,质量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书包装到位,质量可以!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
评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