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修订版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 作者:左民安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68.00 | 页数:566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8648569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这是一部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
“汉学大师”左民安穷毕生心血的精粹之作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简化字,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一部汉字起源与演变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
写给大家的汉字解读书
融合古诗词、考古、语言学,重回汉字创造的最初现场,为我们找回汉字根本的思维与记忆
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左民安(1935年~1987年),著名文字学专家,一生致力于文字学及传统古书词义研究。
195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1962年以后一直在宁夏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从事古代汉语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研究,主要著有《细说汉字》(原名《汉字例话》和《汉字例话续编》)、《汉字部首讲解》、《写作纵横谈》等专著,以及《浅谈段玉裁对〈说文〉的研究》、《王念孙校雠学初探》、《训诂学漫谈》、《辞书编纂与古籍整理刍议》等论文数十篇。
序一 陆宗达 Ⅵ
序二 李学勤 Ⅶ
前言 Ⅸ
汉字概说 Ⅺ
正文 1
一?部 1
一丁/1?七十/2
上下/3?不五/4
屯廿/5?无世/6
丘丙亚/7?吏毕/8
百至/9?西亟/10
乙?部 11
乙/11?气/12
人?部 12
人/12?匕/13
千仁/14?仆介/15
从/16?化厃/17
比/18?仔付/19
北尼/20?企伏/21
伐/22?休众/23
传佃/24?位/25
何余/26?依/27
臽侪/28?卓臾/29
侯侵/30?保/31
爽僚/32?疑/33
儿?部 33
儿/33?兀允/34
元兄/35?先光/36
尧克/37?竞/38
竟/39
几?部 39
几/39
八?部 40
八/40?小分/41
公少/42?兮半/43?
入?部 43
内/43
又?部 44
又/44?及友/45
双/46?反支/47
父/48?刍史/49
右皮/50?争/51
事叔/52?受/53
力?部 54
力协/54?助/55
劲男/56?勇/57
刀?部 57
刀/57?刃/58
勿卯/59?刑刖/60
列则/61?创色/62
删利/63?到剐/64
剑契/65?劓/66
卜?部 66
卜/66?占兆/67
贞/68
冫?部 68
冬/68?冰/69
冶冽/70
厂?部 71
厂历/71?原/72
厚/73
匚?部 74
匚也/74?区匠/75
曲匿/76
广?部 77
广庆/77?床庚/78
庞庶/79?麻/80
子?部 81
子孕/81?孙孛/82
孝乳/83?孟学/84?
弓?部 85
弓/85?引弹/86
马?部 87
马驭/87?驱/88
驹驾/89?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实在太吸引人了,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分量十足,能感受到印刷和纸张质量的用心,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细细品味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一直对文字的起源抱有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好奇心,总觉得每一个笔画的背后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场景。市面上关于汉字的书籍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泛泛的介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精品实在难觅。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透露出一种“干货满满”的气质,没有花哨的修饰,一切都以清晰准确为最高追求,光是这份对待文字的敬畏之心,就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字形的变化,更希望它能像一位老者,耐心地向我娓娓道来那些早已被我们遗忘在日常使用中的“字的故事”,那种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乃至楷书的演变脉络,如果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那简直是文字寻根之旅的最佳指南。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现代方块字下的远古回响了。
评分我个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学到的新知识立刻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和交流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内化。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反哺”机制,将会非常加分。比如,它不只是告诉你“这个字是这么变的”,还能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保留了它最古老的含义,而另一个同源的字却发生了意义上的大幅度偏离。这种对现代汉语中“词义残留”的探讨,对我理解成语、古诗词的精确意境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现代应用小贴士”,比如,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个字的本义,是不是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微妙用意?我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思维的启发,让我能够带着更深层的文化视角去审视和使用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汉字。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未来的阅读体验产生质的飞跃,哪怕只是多一层的理解,那它的价值就已经超出了定价本身了。
评分我对语言学和文字学都有涉猎,所以对内容的严谨性要求会比较高。我关注的焦点在于,作者在追溯这上千个汉字源流时,所依据的语料基础是否足够广泛和权威。修订版意味着它吸纳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进展,我特别想知道它是否采纳了近些年来在殷墟、金文研究中出现的新观点。在某些关键的转折点上,例如小篆到隶书的过渡,不同学派之间常有争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公正地呈现这些学术上的“未解之谜”,而不是简单地倾向于某一种主流观点。如果作者能在不牺牲专业性的前提下,适当地加入一些有趣的“学术八卦”或研究方法论的介绍,那就更棒了。例如,解释“我们是如何通过比对不同出土文献来确定某个字形演变路径的”,这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学术兴趣,让我们看到文字研究背后那些严谨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工作。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古籍拓片,发现即便是同一时代的文字,在不同地区、不同书写者手里也会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这让我对“标准字体”的形成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深度的洞察,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比如,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隶变过程中那些充满张力的结构重组是如何影响后世的书法流派的?我想知道,那些看似随意的笔势转变,背后是否有着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甚至哲学思想的推动力。许多汉字释义的变迁,往往折射了社会观念的演变,例如,一个动词如何逐渐固化为名词,或者一个具象的符号如何抽象化为抽象概念,这个“语义漂移”的过程,我认为是比纯粹的字形演变更有意思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扎实的论据和精彩的案例,让我能将对字形的认知,提升到对文化心理的理解层面,从而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能有足够的篇幅来探讨不同字族在演变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那就更好了。
评分说实话,我选书很看重“可读性”,很多号称普及的书籍,读起来却像在啃干巴巴的教科书,读了没几页就想合上。但这本书的排版给我留下了一种“友好”的印象。我观察了一下,那些复杂的字形演变图表,似乎被处理得井井有条,不会让人一眼望去就感到头晕目眩。我特别关注那些“一字多源”或者“形近字辨析”的部分,因为这往往是学习者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我期望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关系时,能采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将晦涩的语言学概念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画面感。比如,在讲述一个象形字如何被简化和定型时,如果能配上一些古代器物或生活场景的插图作为佐证,那么这个字的生命力就会瞬间被激活。我渴望的不是冷冰冰的学术研究报告,而是一场充满魅力的寻根之旅,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工匠铺、祭祀场,亲眼目睹这些方块字是如何在泥土和青铜上诞生的。
评分很好
评分很喜欢,学到很多东西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很喜欢,学到很多东西
评分书的内容和纸质都不错
评分呕心力作,不得不藏。不过书的右下角有些折痕,但不严重,美中不足。应该是库存的时候压的。其他都很不错。这里物美价廉,满减力度大
评分很好
评分呕心力作,不得不藏。不过书的右下角有些折痕,但不严重,美中不足。应该是库存的时候压的。其他都很不错。这里物美价廉,满减力度大
评分呕心力作,不得不藏。不过书的右下角有些折痕,但不严重,美中不足。应该是库存的时候压的。其他都很不错。这里物美价廉,满减力度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