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全三册
定价:56元
作者:冯契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47300619
字数:
页码:8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8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在这个领域里,前辈和时贤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只是想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用粗线条来描绘一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合乎逻辑地发展的轨迹。这里用的“古代”一词,是指自先秦至战争以前这一段时间。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哲学的逻辑发展,以求建立科学的中国哲学史,这是一项有待于许多人共同努力的重要工作。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培养主义的新人,指导思想当然是科学的主义世界观,同时也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要善于把传统中的科学性、民主性的因素提取出来,加以发扬。哲学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来掌握世界,它是时代思想的精华,也是民族传统的精华。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这里所谓“学习以往的哲学”,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来研究哲学史,总结理论思维的规律性。
目录
作者介绍
冯契(1915-1995),原名冯宝麟,生于浙江诸暨。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智慧的探索》《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等。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从先秦到清
文摘
序言
这套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所展现出的“融会贯通”的功力。我一直以为古代哲学就是诸子百家各自为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但通过这三卷本的阅读,我才意识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工,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哲学丝线,巧妙地编织成一张完整而精美的网。他并没有刻意回避不同学派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反而将这些矛盾视为推动思想发展的动力。比如,他对墨家思想的解读,既看到了其朴素的逻辑和务实的精神,也指出了其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分析了它为何最终未能成为主流。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在论述法家思想时,并没有将其简单地视为“严刑峻法”,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关于国家治理、权力运行的深刻思考,并将其与道家的“无为而治”进行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历史上相互博弈、相互影响的。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深邃的底色配上烫金的书名,仿佛在诉说着悠远的历史。我一开始是被“逻辑发展”这四个字吸引的,总觉得古代哲学似乎与逻辑二字有些距离,更多的是一种体悟和境界。但翻开第一卷,立刻就被作者严谨的论述所折服。他并没有直接生硬地套用西方的逻辑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思想内部的脉络,比如早期诸子百家思想中存在的辩证思维,以及形而上学的思辨方式。他娓娓道来,从上古的神话传说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思想碰撞,将那些看似零散的观念一一梳理,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独特的发展轨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易经》时,不仅仅停留在占卜的层面,而是深刻剖析了其中蕴含的阴阳相生、辩证转化的思想,并将其与后来的道家、儒家思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宏大的逻辑框架。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生长、不断演进的体系。
评分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我常常会被书中某些观点所触动,然后陷入沉思。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非照本宣科,而是以一种探索者的姿态,引导读者一同走进古代哲学的迷宫。他会提出问题,然后层层剥茧,直到拨云见日。我特别喜欢他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是如何与中国本土哲学相互融合,催生出道家、儒家之外的又一大思想体系——禅宗。他深入剖析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经典语录的哲学含义,并将其与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进行对接,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这套书让我明白,中国古代哲学并非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更新的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和研究。
评分总而言之,这套书绝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刻板印象。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非凡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思想画卷。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中庸之道”的解读,他并没有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折中主义”,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关于把握事物平衡、追求和谐统一的深刻智慧,并将其与儒家、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种贯穿始终的价值取向。同时,作者对于辩证法在中国的早期萌芽和发展,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思想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智慧。这套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能够开启智慧、拓宽视野的绝佳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根源,也为我提供了理解当下社会问题的宝贵视角。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套书,我内心是有点忐忑的。中国古代哲学,这可不是个容易啃的硬骨头,尤其是“逻辑发展”这个角度,总觉得会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理论术语。但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用非常生动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思想重新激活。他常常会引用大量历史文献,并且旁征博引,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亲眼见证思想的火花是如何碰撞、融合,最终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哲学流派。尤其是在论述儒家思想如何从孔子的仁道发展到孟子的性善论,再到荀子的性恶论,并最终被宋明理学所集大成时,作者条分缕析,将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争论以及相互影响,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并没有简单地呈现观点,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现实考量,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思想为何会产生,为何会演变,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