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
定价:89元
作者:韩鸿鸾,李志伟,倪建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2266248
字数:498
页码:29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是运用二维码技术,将二维码应用在数控图书编写过程中,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演示,很直观地彰显数控技术的操作特性,即学即得。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数控车床维修基础、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强电与PMC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主传动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与维修、自动换刀装置的结构与维修、数控机床辅助装置的结构与维修等内容。为了方便读者使用,扫描本书中的二维码可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书适合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初学者使用,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机电专业、数控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有着一定经验的车床操作工,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瓶颈,也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使用的数控车床。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拿到了《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它在“数控系统操作与编程”这部分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点石成金”。我之前虽然会按照图纸输入 G 代码,但对于很多指令的含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加工过程的,理解得并不深刻。这本书里,它把G代码和M代码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并且用非常直观的例子来演示每一个指令的作用。比如,它会详细讲解G00(快速定位)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实际编程中,如何选择最佳的进给速度来保证效率和安全。对于G01(直线插补)、G02/G03(圆弧插补),书中更是提供了大量的范例,包括如何编程加工各种圆角、倒角、螺纹等复杂形状。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刀具补偿”的讲解,以前我总是凭感觉来调整刀具,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刀具长度补偿(G43/G44)和刀具半径补偿(G41/G42)的应用,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在更换刀具后,需要进行补偿,以及如何精确地设置补偿值,从而保证加工精度。书中还介绍了如何进行宏程序编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让我看到了通过编写自定义的程序来简化复杂操作的可能性。我甚至还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例子,在实际操作中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宏程序,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搬运工”变成了一个更懂得“指挥”的“艺术家”。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后,简直像发现了一个宝藏!我一直对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数控技术,总觉得它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但说实话,对于数控车床这种专业设备,我之前真的了解得非常有限,只知道它能自动化加工,效率很高。拿到《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我简直是从零开始,一点点地啃。首先,它对数控车床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从最基础的床身、主轴、刀架,到复杂的进给系统、控制系统,每一个部分都拆解开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我记得我特别认真地研究了关于“三座标”的章节,它把X、Z轴的运动原理讲得非常透彻,配合着实物图,我几乎能想象出刀具是如何一点点切削金属的。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控车床,比如卧式、立式,以及它们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别,也做了区分说明,这让我对整个数控车床家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理论,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个具体零件加工过程中,为什么会采用某种特定的刀架布局,或者为什么某个部件需要特殊的润滑方式。这些实操性的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只是枯燥的技术说明,而是真正地考虑到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的讲解方式,真的是非常友好,让我能够一步步建立起对数控车床的认知框架。我甚至还会反复去翻看那些结构图,对比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然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运作的。这本书真的打开了我认识数控车床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名数控车床的初学者,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这类设备,感觉非常陌生和畏惧。《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它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我揭开了数控车床的神秘面纱。一开始,我担心书中的内容会过于专业,但我发现,这本书从最基础的“数控车床的组成部分”开始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各种部件的功能。比如,它把主轴比作“心脏”,负责提供动力;把刀架比作“手臂”,负责变换刀具;把控制系统比作“大脑”,负责发出指令。这种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我很快就对数控车床的整体架构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书中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我记得我对“冷却润滑系统”的部分特别感兴趣,它详细讲解了为什么需要冷却和润滑,以及不同类型的冷却液和润滑油的应用。书中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一个部件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这对于我理解文字描述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小贴士”或者“注意事项”,这些都是作者在实际操作和维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简直就是“避坑指南”。它让我知道,在操作过程中,哪些细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设备损坏。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循序渐进,让我能够一步步地建立起对数控车床的认知,完全不会感到茫然。
评分我是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正在寻找一份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工作。《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是我在求职前必读的“敲门砖”。它在“数控车床的工艺流程与参数设置”方面的内容,让我对整个加工过程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数控车床是如何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加工零件的。它从“零件图纸的分析”开始,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刀具。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切削用量选择”的章节,它详细地讲解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这三个关键参数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精度要求来选择最优的切削用量。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经验公式和图表,帮助我快速地进行参数估算。我甚至还尝试着根据书中的例子,来为一个简单的零件设计加工工艺,并设置了相应的切削参数。这本书还介绍了“加工基准”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和定位加工基准,这对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至关重要。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数控车床的操作和维修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数控加工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加工问题。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只会操作设备的“机械手”,而是能够理解并参与到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技术人才”。
评分我在数控车床的生产一线工作,虽然每天都和设备打交道,但总觉得对它的“内在”了解不够深入。《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在“关键部件的拆卸、安装与调整”方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是“实操指南”。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安全、规范地拆卸和安装数控车床的各个主要部件,比如主轴箱、刀架、尾座、丝杠等。每一个步骤都描述得非常详细,并且配有清晰的步骤图。我记得我特别认真地学习了关于“主轴轴承的更换”这一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轴承的拆卸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安装和预紧轴承,以保证主轴的运行精度和寿命。它还强调了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潜在的风险,比如避免碰撞、防止杂质进入等。而且,书中还讲解了如何对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测量和检查,比如如何使用量具来检测零件的磨损程度,如何通过观察油迹来判断润滑是否到位。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精密调整的部件,比如刀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调整方法和校验步骤。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做”,更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更加有条理、有信心去进行实际操作。
评分我是一家小型机械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我们公司最近计划引进一批数控车床,但我对数控车床的选型、维护和投资回报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在“设备选型与经济性分析”方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数控车床在结构、功能、精度、价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各自适合的应用场景。我之前一直在纠结要选择哪种型号的车床,这本书通过对比不同机型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加工效率、能耗、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表现,帮助我做了更明智的决定。它还提到了如何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来评估一台数控车床的“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如何考虑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这让我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次设备投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数控车床的维护保养策略”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日常保养项目,而是提出了建立一套“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的体系。书中给出了详细的设备润滑计划、清洁计划、以及定期检查的周期和内容。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维护保养不仅仅是“修”,更是“防”,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减少因停机造成的损失。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指导企业如何高效、经济地运营数控设备的“经营宝典”。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机床维修技师,在维修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自认为对各种机床的结构和故障都比较熟悉了。《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虽然我不是从零开始学习,但它在“疑难杂症的诊断与处理”方面,依然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收录了一些非常典型且棘手的故障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我在实际维修中也可能遇到的,甚至是之前处理过的、但当时未能彻底根除的。书中提供的分析思路非常缜密,不仅仅是从单一的机械或电气角度出发,而是将机械、电气、液压、气动等多个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声学诊断”和“振动分析”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听机器运行的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比如轴承磨损、齿轮啮合不良等。书中还提到了如何使用专业的振动分析仪来检测机床的振动模式,从而 pinpoint 问题的根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前沿且实用的技术。另外,书中关于“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的章节,也让我耳目一新。它讲解了如何利用各种传感器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比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从而提前进行维护,避免非计划性停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传统的维修方法虽然有效,但结合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和管理理念,维修工作可以做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评分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对数控技术中的“控制系统”部分尤为关注。《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中关于“数控系统原理与应用”的章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数控车床的“大脑”——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它详细介绍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编码器、以及各种传感器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插补算法”的讲解,它解释了为什么数控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直线和圆弧运动,以及不同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的数学原理。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数控车床中的应用场景,这让我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对电气故障的分析。它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电气故障现象,还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指示灯、测量电压、检查线路连接等来定位故障。书中还配有大量的电路图和接线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气系统非常有帮助。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我在自动化专业中的理论知识,更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的机械设备相结合,让我看到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机械制造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精密的机械设备。《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很硬核,但它所展现的“精密机械之美”,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从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了机械的运作原理,更看到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书中关于“传动系统”的讲解,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解开一个精密的机械谜题。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齿轮、皮带、联轴器在数控车床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将电机的动力传递到主轴和进给轴上的。我特别着迷于“滚珠丝杠”的部分,书中详细地解释了它如何通过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且强调了其高精度和低摩擦的特性。我甚至还去查找了一些关于精密制造和材料学的相关资料,来辅助理解书中提到的各种合金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它们是如何保证这些机械部件的耐磨性和稳定性。这本书也让我体会到了“系统工程”的魅力,每一个看似独立的部件,都在整体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实现高效、精确的加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精度保证”的章节,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测量和校准,更让我理解了导致精度的细微偏差的各种因素,比如温度变化、振动、甚至是空气中的灰尘。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看到了制造业的严谨和专业。通过这本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机械设计中的“形随功能”,每一个结构都服务于特定的功能需求,并且经过了精心的优化。
评分刚拿到《数控车床结构与维修》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我是一名接触数控车床不久的维修技术员,之前都是跟着师傅一点点学,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它在“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部分的内容,做得尤为扎实。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常见故障,比如主轴转速不稳、刀架定位不准、进给异常、电气系统报警等等,每一个故障都提供了详细的分析思路。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零件坏了就换哪个”,而是会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机械磨损?是电气信号干扰?还是程序设置错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进给系统故障”的章节,书中详细讲解了滚珠丝杠、伺服电机、编码器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当这些部件出现问题时,会如何影响轴的运动精度。它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检测方法,比如如何用千分表测量滚珠丝杠的轴向窜动,如何通过示波器观察伺服驱动器的信号波形。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给了我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让我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电气系统维修”的讲解,它把复杂的电路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模块,然后逐一解释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报警代码,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查询表和处理建议。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怎么修”,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为什么这么修”,让我从根源上理解故障,从而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