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真空诗》、《玄关窍诗》、《丹道不离阴阳》、《总诀诗》、《精神缩影诗》、《神气结合便是性命双修》、《采药法诗》、《大周采药诗》、《白虎首经诗》、《丹诀新悟吟》……陈毓照、董沛文编写的《修道明指(道家内丹养生智慧)》用通俗的语言全面揭示了道家内丹学养生修养秘诀,足道学爱好者、养生爱好者、丹道爱好者、道教研究学者不可不读的一部内丹学力作。
陈毓照、董沛文编写的《修道明指(道家内丹养 生智慧)》由“丹道概说”、“丹诀解奥”、“丹道 漫谈”三部分构成,以道教大江西派**传人陈毓照 先生丹道实修为线索,用通俗的语言全面揭示了道家 内丹学养生修养秘诀,足道学爱好者、养生爱好者、 丹道爱好者、道教研究学者不可不读的一部内丹学力 作。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一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二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序三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编 丹道概说
**章 道学养生文化源流
**节 道学溯源
第二节 丹道流派略说
第三节 道家大江西派源流
第四节 西派历代传承
第二章 丹道法诀概述
**节 丹道钩玄,三元丹法
第二节 天元丹法,真空炼形
第三节 后天培补,渐修丹法
第四节 坤道女丹,太阴炼形
第三章 大江西派的标帜与真义
**节 西派标帜图
第二节 “有”与“无”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西”与“无”的释义
第四节 论大同功法观
第四章 丹道功诀体系
**节 绪论
第二节 丹道体系的理和法
第三节 丹道不离阴阳浅说
第四节 丹道总诀
第五章 道学精义概论
**节 道家三宝
第二节 道家养生丹诀宗旨
第三节 玄门道化学
第四节 道学养生学的胜相
第五节 道家超生学
第六章 修道十二字要诀
**节 睡*适
第二节 醉*玄
第三节 定*胜
第四节 忘*神
第五节 闲*贵
第六节 遁*贞
第七节 慈*祥
第八节 诚*灵
第九节 慧*超
第十节 舍*难
第十一节 平*稳
第十二节 歇*妙
第七章 丹道修炼的四大条件
**节 法侣财地略论
第二节 古真论“法”
第三节 古真论“财”
第四节 古真论“侣”
第五节 古真论“地”
第八章 学道修德十善心
【中编丹诀解奥】
**章 丹道综述
**节 仙道口诀溯源
第二节 西派要诀
第三节 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指要
第二章 性命双修解密
**节 性命双修概论
第二节 性命双修原理
第三节 性命双修范畴
第四节 性命双修直讲
第五节 性命双修人手诀
第六节 外身易形真旨
第七节 外身虚静
第八节 “心息相依”丹诀理法
第三章 大江西派功诀篡要
**节 概论
第二节 本功特点
第三节 丹道总诀
第四节 七字诀解秘
第五节 虚无鼎解秘
第六节 空与定、定和动的关系
第四章 “心息相依”丹诀功程指要
**节 “心息依虚”理法解说
第二节 “心息依虚”丹诀次第
第三节 怎样收功
第四节 定的八大因素与定之关系
第五节 大定之要与效应
第六节 作丹过程的要求和效验之程次
第五章 快速入静的方法
**节 概论
第二节 全封闭快速人静法
第三节 开放型快速入静法
第四节 催眠快速人静法
第五节 以念止念人静法
第六章 玄关解密与论证
**节 “玄关”真义与正确位置
第二节 玄关之异名异位辨
第三节 玄关直指
第四节 玄关直指图
第五节 《玄关直指图》详解
第六节 玄关作用释义
第七节 内外玄关与内外炉鼎
第八节 主辅玄关与死活玄关的关系
第七章 以外玄关为玄关的探索与求证
**节 玄关再论
第二节 人身九窍譬(泰)卦图及论证
第三节 内外八卦五行九窍关系示象图及解
第四节 先后二天八卦变象图并解义
第五节 元神与识神
第六节 从《易经》三三坤卦卦象及六二爻词中求证
第七节 从《参同契·乾坤门户章 》求证
第八节 “总持门”命名的由来
第九节 “缘中”真旨
第十节 锁鼻术讲解
第十一节 天罡北斗之寓意
第八章 睡功丹诀
**节 定与睡
第二节 睡功丹诀解密
第三节 定的重要与睡的关系
第九章 西派丹功次第程序
**节 丹道功程
第二节 养己与炼己
第三节 炼己与筑基
第四节 降龙与伏虎
第五节 烹炼与抽添
第六节 取坎与填离
第七节 玉炼与金炼
第八节 小大周天
第九节 小还与大还
第十节 大周过关
第十一节 起火与止火
第十二节 卯酉沐浴
第十三节 防危虑险
第十四节 养丹与养胎
第十五节 朝元与还元
第十六节 脱胎神化
第十七节 粉碎虚空
第十八节 和光同尘
第十章 西派丹功证量与效验
**节 丹道证验
第二节 办道程期
第三节 学道利益
第十一章 西派丹功火候
**节 炉鼎药火论
第二节 酥软与麻木
第三节 应星与应潮
第四节 癸前与癸后
第五节 阳火与阴符
第六节 庚月与满月
第七节 蟾蜍与兔魄
第八节 天根与月窟
第九节 窈冥与混冥
第十节 自然与混然
第十一节 冲和妙境
第十二节 自然妙用
第十三节 大定之要
第十四节 杀生妙旨
第十五节 施啬密义
第十二章 论男女炼功方法相同的道理
第十三章 西派丹诀实炼功法浅谈
【下编丹道漫谈】
**章 丹道健康体系
第二章 丹道健康法
第三章 药饵补益
第四章 浅谈静功呼吸种种
**节 绪论
第二节 有为层次的呼吸
第三节 无为层次的呼吸
第五章 “息念”秘义与妙用
第六章 辟谷小议
第七章 简论返老还童与长生不死的探索
**节 长生不死的梦想
第二节 人类病天衰老的原因
第三节 返老还童的机理的讨论
第四节 理论依据与经典印证
第五节 体会浅谈
第六节 还年复童的要诀
第八章 体悟李涵虚著作创新先后天炼法
**节 李涵虚祖师学说之真旨
第二节 “先后天同炼”的简易新法
第九章 慢性疾病的针砭,大定真空的前奏
**节 撰写动静相济功的动机
第二节 几个动静相济功的要领
第三节 壮气强力开合功
第四节 六合收发功
第五节 太极起势功
附编童心阁丹诀诗钞
丹诀杂咏
窍妙吟
理法吟
心息相依比象吟
心息相依诗
大定真空诗
玄关窍诗
丹道不离阴阳
总诀诗
精神缩影诗
神气结合便是性命双修
采药法诗
大周采药诗
白虎首经诗
丹诀新悟吟
咏大药
西派丹法杂吟
虚空吟
虚空要宝吟(一)
虚空要宝吟(二)
睡定吟
自我陶醉
咏丹道
子夜坐功感吟
子夜坐功见闻录
太极拳颂
夜炼太极拳新悟
后记
读完这本书的第二个感受,是它在阐述功法细节时的那种严谨与细致,简直让人感到震撼。它对于“炼己”这个概念的解读,尤其深入人心。不同于市面上流传的,将炼己简单理解为戒除不良习性,这本书的论述要深刻得多,它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日常的观照和反思,来剔除内在的“妄念”和“执着”。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分辨何时是真我在做主,何时又是后天习气在作祟。书中举了一个关于“听”的例子,它区分了“耳之听”与“心之听”,前者只是接收声音,后者却是带着觉知去体察声音背后的情绪和意图。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描述得极其细腻,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去实践几次,发现即便只是在嘈杂的环境中,我的内心也能保持一个相对的平静,不再被外界的声响轻易牵引。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深度挖掘和引导,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本简单的功法指南,它更像是一部心性的修炼手册,让人在修行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评分这本《修道明指》的书,从拿到手开始就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不只是纸张的重量,更是文字里蕴含的岁月积淀。我最欣赏它那种不急不躁的叙述方式,它不像很多现代养生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一堆“秘诀”或“速成法”,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铺陈道家修行的基本认知和世界观。比如,对于“精气神”三者的关系阐述,它没有用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让人能立刻明白“气”在人体中的流动和重要性。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讲到“守一”,一开始我以为又是那种要打坐几个小时的苦修法门,结果作者引经据典,结合唐山玉清观的实际修持经验,阐释了“守一”是如何融入日常起居、待人接物之中的,读来让人豁然开朗,觉得道家智慧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的。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做得非常用心,很多古籍中的晦涩之处都有详尽的白话解释,这对于初涉道学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座非常友好的桥梁,避免了在啃读古文时感到迷茫和挫败。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养生”二字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身体保养,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涵养与调和。
评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谈及“持戒”与“宽容”之间的平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极具人性化的智慧。传统上,很多人对道家修行带有“清心寡欲”的刻板印象,仿佛修道就要与世隔绝,变得不近人情。然而,书中通过唐山玉清观长久以来服务地方、接引信众的实例,阐述了“慈悲”在道家修行中的核心地位。它明确指出,真正的清净不是没有杂念,而是心中常存善念,对众生的疾苦保持一份体恤。有一段文字特别打动我,它说:“道在万物,亦在人情。”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如果修行到了最后,连对身边的人都失去了关爱之心,那所谓的“道成”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这种将崇高的精神追求与世俗的伦理道德完美融合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想深入探究道家理论的学者,也适合那些希望提升个人品德、改善人际关系的普通读者。它提供了一种更具温度和实践性的生命哲学。
评分从装帧和附录来看,这本书的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大工夫的。不仅仅是正文内容扎实,后面附带的几篇关于玉清观历史沿革的短文,更是为理解书中的理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支撑。我们都知道,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修持的场景,很容易变得空泛,而这本书则通过这些地域性的资料,将抽象的内丹术拉回到一个具体的文化场域中。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药理与导引结合的论述,虽然它不是一本纯粹的药典,但它对某些常见药材在内丹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这种跨学科的整合,非常有助于现代读者理解传统养生体系的整体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研习的佳作,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延长生命,更是如何让生命过得更有深度和意义。每一次重读,都能从那些看似熟悉的文字中,挖掘出新的领悟,这才是真正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密的逻辑性。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玄之又玄”的境界,而是很扎实地从道家的基本宇宙观,如“道生一,一生二”开始讲起,逐步过渡到对人体小宇宙的认识,最后才深入到具体的内丹路径。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特别是关于“动功与静功的结合”那一节,作者非常巧妙地引用了《易经》中的卦象来佐证,把道家功法的运行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个人对这段的理解是,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做动作,更是在教你如何“顺应”——顺应天时、顺应季节、顺应自己身体的当下状态。这种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感悟。与其他一些只关注“气感”的书籍相比,这本《修道明指》更注重理论的构建,让修行者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表面的感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