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全,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金融衍生品与互联网金融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多家证券财经媒体特约评论员。 2001年因主办“银广夏”案一举成名,之后长期从事与中国证券监管相关业务。在证券民事诉讼、证券稽查申辩、证券处罚听证、复议诉讼等领域,主办了众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如何防范和处置监管风险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章 中国证券监管概况
**节 证券监管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证券监管发展阶段
第三节 目前证券监管概况
第二章 中国现行证券监管体系
**节 中国证监会简介
第二节 中国证监会组织机构和主要监管部门职能
第三章 证券监管执法操作流程
**节 前期处理及立案工作
第二节 调查工作
第三节 案件处理工作
【范本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范本
【范本2】《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本
【范本3】《送达公告》范本
第四节 行政复议
【范本4】中国证监会行政复议决定书范本
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及行政诉讼程序
第四章 证券内幕交易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节 证券内幕交易监管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与认定标准
第三节 证券内幕交易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 内幕交易罪的认定与处罚
第五节 典型内幕交易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发布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是否构成泄露内幕信息
二、如何认定内幕信息的知情人
三、如何确定内幕信息的形成日期
四、内幕信息应该如何认定
五、如何认定当事人利用了的内幕信息
六、如何认定案件中的内幕交易行为
七、如何计算内幕交易案件中的违法所得
八、违法所得是否是内幕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九、当事人被公安机关终止侦查,能否认定其内幕交易行为
十、典型“老鼠仓”案件法律分析
第五章 操纵市场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节 禁止市场操纵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 证券市场操纵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认定与处罚
第五节 典型操纵市场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如何认定当事人实施了操纵行为
二、如何认定当事人的违法所得
三、当事人没有市场操纵的主观故意,是否应认定为市场操纵行为
四、如何认定当事人实际控制第三方证券账户买卖股票
五、如何认定当事人的虚假申报和撤单行为
第六章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节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 信息披露监管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认定和处罚
第五节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董事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参与或不知情,是否可以免予处罚
二、委派董事能否以职务行为的理由对上市公司的违规信息披露行为免责
三、董事是否可以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专业机构报告的信赖作为免责理由
四、违规减持人的主观原因及行为后果对违法认定是否有影响
五、非通过二级市场取得的股票对减持披露标准的认定是否有影响
六、追溯调整后的财务指标符合实质发行条件的是否不属于欺诈发行
七、如何认定当事人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追责期限
八、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处罚标准
九、信息披露义务的一致行动人如何认定
十、出具警示函后再行政处罚是否违反一事不二罚原则
十一、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双重身份是否适用双重处罚
十二、因审计机构的报告出现错误,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责任如何认定
十三、投资人减持的时间跨度对减持披露的认定影响
十四、如何认定临时报告的重要性标准
第七章 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件热点难点问题
**节 禁止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的法律分析
第二节 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第三节 禁止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的制度措施
第四节 典型编造、传播虚假、误导性信息案件热点难点分析
一、职务行为的责任承担应如何确定
二、如何认定编造证券虚假信息行为
三、主观故意是否影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认定
四、传闻现象作为被报道客体时是否构成传播虚假信息
五、行业信息是否构成证券市场信息
六、扰乱市场秩序的认定
七、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 的认定
附录 与监管执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附录1 内幕交易相关条文
附录2 市场操纵相关条文
附录3 信息披露相关条文
附录4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相关条文
附录5 基金从业人员相关条文
附录6 证券公司相关条文
附录7 会计师事务所相关条文
附录8 其他关联法规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证券市场背后“规则守护者”的窗户。它对“行政执法流程”的描绘,让我看到了监管工作细致入微的一面,从最初的线索发现,到后期的处罚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智慧。书中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答,让我理解了监管决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它清晰地揭示了虚假信息对市场公平造成的损害,以及监管部门如何通过严厉的处罚来维护市场的健康运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证券监管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更是一种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读完这本书,我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又增强了不少,因为它背后有这样一群专业、严谨的监管者在默默付出。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实操性的信息。我尤其喜欢它对“行政执法流程”的细致拆解,很多时候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监管部门的行动,但具体是怎么一步步进行的,有哪些关键节点,这本书都给出了清晰的描绘。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比如证据的收集、程序的启动、当事人的权利保障等等。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很多在实务中容易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作者都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分析和建议,这对于理解监管决策的逻辑非常有帮助。例如,书中对一些跨境监管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的探讨,就让我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和监管的国际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整个证券监管体系的运作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看到其中的脉络和关键。
评分作为一名证券从业者,我经常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合规性问题,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它在“行政执法流程”的描述上非常细致,几乎涵盖了监管部门在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时会经历的所有步骤。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监管部门的立场和考量,从而在工作中更主动地规避风险。书中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梳理,特别是一些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争议的领域,例如信披违规的认定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边界等,都有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站在监管者的角度,也常常会考虑到被监管者的权益,例如在程序公正、听证权利等方面都有所提及。这使得这本书的观点更加平衡和全面。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真实的监管演练之中,对如何与监管部门打交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体验,它没有那些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对“行政执法流程”的深入剖析和“典型案例”的生动讲解,让我逐渐掌握了证券监管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回避复杂性,而是直面问题,并尝试给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关于如何界定“实质性重大利益”的讨论,就非常符合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为理解这一概念提供了很有深度的参考。此外,书中对一些新兴领域的监管挑战,比如量化交易、衍生品交易等,也都有所涉及,这对于我了解未来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向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朴实,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传达信息,这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本身,从中汲取知识。
评分我是一位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底层逻辑”非常感兴趣的读者,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罗列法规条文,更是将这些法规置于真实的执法场景中进行解读。书中选取的“典型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从信息披露违规到内幕交易,再到市场操纵等多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陈述案件结果,而是详细剖析了监管部门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些困难。这对于我理解监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都有很大的启发。比如,书中关于如何追踪非法资金流动的案例分析,就让我对金融科技在监管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监管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规则的制定,更取决于执行的决心和能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生动的案例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