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讲开有段古:老饼潮语II 港版 苏万兴 中华书局 方言粤语 广东俗语

【中商原版】讲开有段古:老饼潮语II 港版 苏万兴 中华书局 方言粤语 广东俗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粤语
  • 广东话
  • 方言
  • 俗语
  • 港语
  • 文化
  • 语言
  • 民俗
  • 中商原版
  • 苏万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310760
商品编码:1586415210

具体描述

講開有段古:老餅潮語II 內容簡介

 食過番尋味,老餅潮語又番嚟﹗

賣大飽、車大炮,的的骰骰唔豆泥﹗

俗中有古,講開又講,本書再呈獻116個精選廣東俗語故事,

繼續抵死,繼續啜核,笑看往昔粵人日常,潮追老餅話﹗

 

廣東俗語故事源於民間傳說、市井生活、歷史故事、傳統文化……句句抵死啜核,含義意味深長。本書摒棄以「歇後語」形式出現及未能考證來源的,例如「老鼠尾生瘡──大晒有限」、「冇瓜搵個茄嚟夾」(自尋煩惱)等,精選116個有趣的廣東俗語,追尋其背後典故,藉以窺探廣東人的舊日生活,感受市井對白的活潑生動、幽默詼諧。

 

目錄
自序
001 人心不足蛇吞象 08
002雞碎咁多 11
003 田雞東 12
004 騎呢 14
005 好牛使崩鼻 15
006 騎牛遇親家 16
007 牛死送牛喪 18
008 老貓燒鬚 19
009 白鴿轉 20
010 白鴿眼 21
011 劏死牛 23
012 雞擔卦 24
013 文雀 25
014 扮蟹 26
015 啱線 27
016 耍花槍 28
017 撞板 30
018 食大圍 31
019 大花面抹眼淚 32
020 收科 33
021 做場大龍鳳 34
022 啱橋 35
023 二打六 36
024 荷蘭水蓋 37
025 下欄嘢 40
026 賣剩蔗 42
027 蒸生瓜 43
028 少塊膶 44
029 三及第 45
030 扣底 46
031 回糖 48
032 壽頭 49
033 無雞斬四兩 51
034 賣大包 52
035 細蓉 54
036 有錢樓上樓,冇錢地下踎 56
037 正飣 57
038 打書釘 58
039 朱義盛 59
040 陳村種 61
041 鞋筒砂 62
042 二叔公賣草紙 63
043 西南二伯父 64
044 圍內 066
045 禾杈髀 67
046 大吟姐 68
047 張士貴打摩天嶺 70
048 放飛機 72
049 講來講去三幅被 74
050 三下五落二 75
051 開片 77
052 四四六六 78
053 有牌 79
054 斬腳趾避沙蟲 80
055 三分顏色上大紅 82
056 執條襪帶累身家 83
057 趯路 084 
058 搞出個大頭佛 86
059 屈質 88
060 摸門釘 89
061 倒塔咁早 90
062 跴親條尾 92
063 棹忌 94
064 生保 95
065 打尖 96
066 捉錯用神 98
067 扭盡六壬 99
068亂噏廿四 100
069 車大炮 101
070 刮龍 102
071濕柴 104
072 標尾會 105
073 水腳 107
074 坐花廳 108
075 冇鞋挽屐走 110
076 豆泥 112
077 的骰 114
078 濕滯 115
079 黃綠醫生 116
080牒腳 117
081 景轟 118
083 沙塵白霍 119
083 七國咁亂 120
084 打聾通 121
085 標松柴 122
087 好眉好貌生沙虱 124
088 剃眼眉 125
089 祭旗 126
090大泡和 127
091 巴閉 128
092冇雷公咁遠 130
093 三口六面 131
094 咸豐年 132
095 縮番條槓134
096 過咗一戙 135
097 落疊 137
098 渣 139
099 磨爛蓆 140
100 大天二 142
101 流電 144
102 山埃貼士 146
103 食七咁食 148
104 冬瓜豆腐 150
105 擺路祭 151
106 拉柴 153
107出盡八寶 154
108食得禾米多156
109 賓虛咁嘅場面 158
110 沙漠梟雄 160
111 花臣 162
112 摩登 163
113 煙子 164
114 打臣 165
115 地哩 166
116 蛇果 167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蘇萬興

蘇萬興

 

香港考古學會永jiu會員,獲廣州中山大學《中國歷史與文物進修證書課程》證書。1970年代開始,組織本地旅行團。1982年起,開始擔任各工會社團舉辦之本地旅遊領隊訓練課程;至今於多個進修中心擔任古物古蹟、歷史掌故課程導師。2007年起擔任義工團體「共融網絡」項目策劃及古物古蹟課程導師,策劃「古物古蹟無障礙考察計劃」,參與由「香港傷健協會」主辦,「共融網絡」協辦,「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出版之《古蹟無障礙旅遊指南2008》一書資料搜集,擔任該書之學術顧問。

2008年出版有《坐言集之錦田鄧族》、《坐言集之屏山鄧族》,兩者詳述有關聚居於香港新界鄧氏族群的歷史。2009年獲得「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資助出版《吉祥裝飾:香港中式建築與民間信仰》,詳述一些古舊中式建築物內的吉祥裝飾圖案。2010年參與獲「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基金」贊助出版之《無障礙古蹟旅遊指南》一書。2011年及2012年參與《蓮麻坑人物情》及《葉定仕,新界原居民中的辛亥革命元老》等書的撰寫,介紹新界邊境禁區鄉村的人和事。

作者: 蘇萬興
ISBN: 9789888310760
定價: HK$62.00
裝禎: 平裝
頁數: 176
出版日期: 2015年2月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探寻粤语文化的深层脉络:一部关于语言、历史与民俗的文化考察 书名: 《粤语演义:岭南俚语与文化变迁》 作者: 陈鸿文 著 出版社: 岭南文史出版社 页码: 580页 定价: 98.00元 --- 内容简介: 《粤语演义:岭南俚语与文化变迁》并非仅仅是一本记录粤语词汇和说法的工具书,它是一部深入挖掘岭南地区数千年历史沉淀、社会结构变动与民间智慧传承的文化人类学著作。本书以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将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融为一炉,旨在揭示粤语——尤其是广州话和香港话——作为一种古老语言分支,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洪流中,塑造了独特的岭南人文精神。 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粤语的复杂性。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剖析了粤语文化的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声律遗韵——中古音的活化石 本部分聚焦于粤语在语音系统上对中古汉语(隋唐时期)的继承与演变。作者摒弃了传统方言学中侧重于现代对比的僵化模式,转而采用历史比较音韵学的精细工具,重构了粤语的中古音系。 核心章节解析: 1. 平上去入的遗留与重构: 详细分析了粤语中“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消失而依然存在于粤语中的现象,并追溯其声韵母的演变路径。例如,探讨“学”、“白”、“福”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音变化,论证其与《广韵》记载的内在联系。 2. 复辅音与喉塞韵的固守: 探讨粤语保留的古汉语复辅音(如 “kw-” 和 “ng- ” 的初始发音)以及在韵尾中固守的喉塞音(-p, -t, -k),这些特征如何成为区分粤语与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声学化石”。 3. 词汇的时代标签: 通过对古籍中记载的词汇进行追溯,如“行”的本义在粤语中的保留(“行路”),以及一些诗词歌赋中常见的动词和介词用法,佐证了粤语在语音层面上对历史的忠诚度。 第二部分:俚语的社会生态——市井烟火与群体认同 俚语(Slang and Colloquialisms)是语言生命力的最直接体现。本部分深入研究了粤语俚语的生成机制、社会功能及其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流变。作者将俚语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心理和经济活动的缩影。 核心章节解析: 1. “行当话”的密码学: 细致考察了码头工人、茶楼伙计、商贩以及传统手工艺者(如竹升面师傅、裁缝)之间使用的“黑话”或“行话”。这些语言形式是如何为了保密、提高效率而创造出来的,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到日常用语中。例如,“搭够”、“收市”、“劈酒”等词语背后的交易场景和人际关系。 2. 讽刺与幽默的艺术: 粤语在表达讽刺、挖苦和黑色幽默方面独树一帜。本章分析了大量的比喻性表达(Metaphorical Expressions),探讨了粤语使用者如何通过诙谐的比喻来消解生活压力,保持乐观心态。例如,对“鬼马”、“捞过界”等词语的深入剖析。 3. 地域差异与代际断层: 比较了广州、香港、澳门及珠三角其他地区在俚语使用上的微妙差异。重点分析了近三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如西方流行文化、全球化商业术语)影响,新一代粤语使用者如何创造新的俚语,以及这种“语代差”对粤语传承构成的挑战。 第三部分:文化载体与仪式语言 语言并非孤立存在,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仪式和生活场景之中。本部分将重点放在粤语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关键生命周期仪式中的作用。 核心章节解析: 1. 吉庆与禁忌的“口彩”: 考察了粤语中大量使用双关语(Puns)来表达美好祝愿的现象,尤其是在农历新年和婚宴上。这些“口彩”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技巧,更是维护社区和谐、表达集体愿望的文化仪式。例如,对“发”、“财”、“好意头”等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规范。 2. 神明祭祀与口头传承: 探讨了在传统神祇祭拜仪式(如天后诞、盂兰盛会)中,粤语如何作为一种“神圣语言”被使用,其用词的古朴性和程式化的表达如何服务于宗教目的。 3. 饮食文化与味蕾的词汇: 专门开辟章节,探讨粤菜文化如何催生了极其丰富和精准的描述食物状态、烹饪技法和口感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是理解岭南物产和生活哲学的关键钥匙。 第四部分:历史变迁中的语言适应性 本部分从宏观角度审视粤语如何应对外部冲击,保持其主体性,并吸收外来影响而不失本色。 核心章节解析: 1. 殖民地影响下的词汇熔炉: 专门分析香港开埠以来,英语对粤语词汇的冲击与融合过程。重点研究音译(Loanwords)和借用(Borrowing)的策略,如“巴士”、“的士”的本土化过程,以及英语语法结构对粤语句法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2. “书面语”与“口语”的张力: 讨论在现代教育和媒体环境中,粤语使用者如何在正式书面语(多倾向于现代标准汉语书面语)和日常口语之间进行切换和平衡。分析这种张力对粤语在官方场合和教育领域应用的影响。 3. 面向未来的传承路径: 基于前三部分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保护和发扬粤语活力的具体建议,强调保护“活的语言”,而非仅仅是博物馆中的文物。 总结: 《粤语演义:岭南俚语与文化变迁》是献给所有对岭南文化、汉语言史及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的一份厚礼。它不仅是一份详实的语言学记录,更是一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触摸岭南人世间百态、体味其生活智慧的文化地图。阅读此书,将使读者对“说话”这件事,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简直太惊喜了!作为一个在粤语区长大的人,总觉得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俚语、俗语,背后一定有故事,但又说不清楚。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老饼潮语II》,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里对很多“老饼”才会用的词语做了非常深入的解析,不光是解释了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甚至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典故和民间传说。我记得有一段讲到“执输行头,抢闸上车”,本以为就是形容一个人动作快,但作者苏万兴先生却从粤语地区的市集文化、竞争心态讲起,解释了“执输”和“抢闸”在古代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听起来特别有画面感,也更能理解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会流传下来。还有“冇眼睇”这个词,我以前只觉得是“没眼看”,书里却结合了古代人们的礼仪观念和面子文化,讲出了它更深层的含义,比如在某些场合下,因为尴尬、不忍心,或者觉得事情太离谱而表示“不愿去看”。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粤语有了全新的认识,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承载了千万岭南人生活智慧和情感的载体。这本书的编排也很舒服,不像是枯燥的字典,更像是和一位博学的老前辈聊天,他带着你一起品味这些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词汇。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本以为只是一本讲讲广东话里那些有趣的俗语的书,没想到里面包含的信息量这么大,而且写得一点都不枯燥。苏万兴先生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他不是简单地罗列词语,而是把每一个词语都放到它所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讲,就像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你看到那个年代的生活景象。比如,我一直不太明白“大龙凤”到底是什么意思,书里就详细解释了它可能源自古代的戏曲表演,甚至还追溯到了更早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深入的挖掘,让我对粤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觉得它不仅仅是口语,更是历史的沉淀。而且,书中有很多让我会心一笑的段落,因为我家里长辈也常常用这些词,我以前只是觉得很熟悉,现在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和老一辈的联系更紧密了,也更懂得欣赏我们母语的魅力。它真的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粤语感兴趣的人。

评分

我一直对语言学,尤其是方言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老饼潮语II》这本书,无疑是这场兴趣旅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粤语俗语集,更是一部关于粤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苏万兴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对每一个词语的考据都极为严谨,无论是从历史文献的梳理,还是从地方民俗的访谈,都力求还原其最本真的面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词语多重语境的探讨,比如“搞掂”,它不仅仅是“完成”或“解决”,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着一种游刃有余的从容,也可能暗含着一种精明算计的成分。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粤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书中还穿插了不少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使得原本严肃的语言学探讨变得鲜活有趣,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感觉这本书像是广州、香港等地的“活化石”,记录着过去的生活百态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研究粤语演变、广东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而对于普通粤语爱好者来说,它则是一次深入了解母语根源的绝佳机会。

评分

这本《老饼潮语II》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粤语很多说法都挺有意思的,但从来没想过能把它们系统地研究起来。这本书就像一本指南,把那些平时听得最多,但未必能说清楚来源的“老饼”们才懂的说法,都一一剖析开了。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反而充满了人情味。作者苏万兴先生好像就是你身边那位最懂故事的长辈,用一种很亲切的方式,把那些藏在粤语词汇背后的故事讲给你听。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讲“吹水”的,不只是告诉你它是“闲聊”的意思,还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用“吹”这个字,比如风可以传播,也可以虚无缥缈,这种联想非常形象。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已经不太常用,但非常有代表性的说法,让我觉得很有“考古”的乐趣。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每天都在用的语言,发现原来每一个词语,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价值观。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在和老广们一起穿越时空,体验他们曾经的生活,感受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评分

我一直对中华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地域性语言特色非常着迷,因此在看到《老饼潮语II》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词汇的解释,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粤语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变迁的轨迹。苏万兴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看似寻常的俗语、俚语,赋予了生命和温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词语的“溯源”工作,例如,书中对“食死猫”的解释,不仅仅停留在“背黑锅”的层面,而是挖掘了其可能与古代刑事审判、民间迷信等相关的历史背景,这种层层剥茧的分析,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探究真相的乐趣。书中的语言风格十分多样,有时严谨考究,有时又幽默风趣,仿佛在与不同的“老饼”对话,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反思,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它提醒我们,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承载记忆、维系情感、传承文明的重要纽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