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文化叢書2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

歷史與文化叢書2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彼得·柏克 著,賈士蘅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知识社会史
  • 古腾堡
  • 狄德罗
  • 欧洲思想史
  • 启蒙运动
  • 出版史
  • 书籍史
  • 社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麥田出版
ISBN:9789867782632
版次:1
商品编码:1602415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21x1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歷史與文化叢書2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談的是近四百年來知識在西方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部關于「西方近代知識與社會交融史」的導引。跨越的時間從一四五〇年前后活字版印刷術在德國古騰堡的發明,到一七五〇年代狄德羅陸續出版《百科全書》為止的三個世紀。
  柏克從以知識為業的知識分子談起,然后提及建立知識的機構——大學和學會,知識的分布(知識地理學)、知識的分類(知識人類學),對知識施行控制的教會和國家(知識政治學),銷售知識的市場與出版界,知識的消費者——讀者,最后在尾聲中提出信任與不信任知識的哲學性問題。柏克的用詞力求通暢明白,所以一般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有平常閱讀「西方大師」時的「大失所望」。
  《歷史與文化叢書2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著實對社會史及社會-文化史的貢獻卓著,但它同時也引起了科學史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以及地理學家的興趣。

内页插图

目录

導讀 台灣知識產能低落的原因
盧建荣
推薦序 孫中興
序言和致謝
第1章 引言:社會學與知識的歷史
第2章 以知識為職業:歐洲的知識階級
第3章 建立知識:新舊機構
第4章 設置知識:中心和周邊
第5章 將知識分類:課程’圖書館和百科全書
第6章 控制知識:教會與國家
第7章 銷售知識:市場與出版界
第8章 獲得知識:讀者的部分
第9章 信任與不信任知識:尾聲
參考書目選輯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知識社會史”的图书简介,它聚焦于从古腾堡到狄德罗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传播、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但请注意,我将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歷史與文化叢書23·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是围绕这个主题提供一个详尽且引人入胜的背景介绍与研究视角。 --- 知识的洪流与时代的变奏:印刷术革命、启蒙精神与现代社会的酝酿(15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 本书深入探究了一个深刻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关键历史断层:从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到启蒙运动高潮、以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编纂为标志的漫长时期。这不是一部简单的技术史或思想史,而是试图描绘一幅知识(Savoir)如何从手抄本的精英垄断中解放出来,重塑社会权力结构、教育体系、商业模式乃至日常生活的复杂图景。 一、技术驱动的知识重构:古腾堡的遗产与知识的“工业化” 15世纪中叶,约翰内斯·古腾堡在美因茨的突破性发明,不仅仅是一项机械创新,它更像是一个引爆点,彻底改变了欧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 1. 抄写室的黄昏与印刷作坊的兴起: 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前,知识的复制是缓慢、昂贵且易于出错的手工过程,知识的保管权和解释权牢牢掌握在教会修道院和少数大学的精英手中。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文本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这种“知识的工业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本的复制性与可及性。我们考察印刷作坊如何从作坊迅速演变为早期的知识工厂,它们不仅生产书籍,更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群体——印刷商、校对员和装订匠——他们本身构成了早期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 2. 语言的统一与地方方言的博弈: 早期印刷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性方言向标准民族语言的演变。为了最大化市场潜力,印刷商倾向于采用更容易被广泛接受的语言规范。这种对语言的“规范化”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族身份的建构,并为后来的民族国家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载体。 3. 知识的下沉:从拉丁文到“通俗语”: 尽管早期的许多印刷品仍以拉丁文出版,但印刷术的巨大潜力在于它能够经济高效地复制用地方语言撰写的实用手册、宗教小册子和通俗读物。这种“知识的下沉”打破了神职人员和学者专有的知识壁垒,使得更广泛的市民阶层——包括商人、工匠甚至熟练的农民——得以接触到新的思想、技术和宗教观念。 二、知识的权力转移:宗教改革、审查制度与公共领域的萌芽 知识的普及必然与既有的权力结构发生冲突。本书将重点分析印刷术如何成为宗教改革的加速器,以及国家与教会如何试图反制这一“思想瘟疫”。 1. 宗教的边界与文本的战争: 马丁·路德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印刷术高效的宣传能力。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以及后来的德文圣经译本,通过小册子(Pamphlet)的形式迅速蔓延。印刷品成为了进行信仰辩论和动员群众的核心工具,标志着一场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信息战的开始。 2. 国家的干预与“思想管制”的诞生: 面对失控的信息流,世俗政权和教会迅速反应。我们研究“禁书目录”(Index Librorum Prohibitorum)的建立、许可制度(Licensing)的推行,以及“特权”(Privilege)制度的演变——这些都是早期国家权力试图对知识生产进行系统化控制的体现。审查制度的出现本身就证明了知识对社会秩序的巨大潜在破坏力。 3. 咖啡馆、沙龙与早期公共领域的形成: 随着知识文本在咖啡馆、沙龙和阅读俱乐部中被讨论和批判,一个超越了家庭和教会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开始浮现。这个空间是知识分子和市民精英进行理性思辨的场所,是质疑传统权威、讨论公共事务的试验田。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成为社会互动的基础。 三、启蒙的时代:百科全书精神与知识的系统化编纂 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将知识的普及视为解放人类理性的核心任务。这一时期的知识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高峰,以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持的《百科全书》为集大成者。 1. 知识的分类与等级的重置: 《百科全书》的雄心壮志在于收录和组织“所有人类的艺术、科学和手艺的知识”。这不仅是一次信息收集工程,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立场宣言。它挑战了传统基于神学或古典学的知识等级,转而重视技术、工艺和应用科学的价值。它将工匠的经验提升到了与哲学思辨同等的地位,体现了启蒙运动对“实践理性”的推崇。 2. 从“发现”到“传播”的范式转变: 启蒙时期的知识活动不再仅仅关注新发现,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最有效地将现有知识结构化、普及化,使其能够指导社会改革。狄德罗的团队面对的是如何将复杂、分散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易于检索、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工具,以期实现社会进步。 3. 知识与政治的联姻: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知识的清晰化与普及化将直接导致政治的开明和专制的瓦解。知识分子群体,通过出版物、信件网络和沙龙,形成了超越地域界限的“共和国”,开始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特权构成实质性的智识挑战,为随后的政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结论:现代性知识生态的奠基 从古腾堡的木制机架到狄德罗对“人类知识树”的描绘,这段历史见证了知识从稀有奢侈品向大众化商品和政治工具的转变。本书旨在揭示,现代社会的诸多特征——大众媒体、标准化教育、科学理性对社会治理的渗透、以及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都深刻地根植于这一漫长而剧烈的知识革命之中。我们考察的不仅是书本本身,更是围绕书本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经济逻辑和权力斗争。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古腾堡的印刷术,绝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彻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从口耳相传、手抄本时代,一跃进入了大众阅读的时代。我一直对印刷术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连锁反应感到着迷,它如何加速了宗教改革的进程?如何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又如何孕育了文艺复兴的繁荣?这本书的副标题,将我带到了一个更加具体的历史时期,从古腾堡的发明,到狄德罗所处的启蒙时代。这其中,经历了多少思想的碰撞,多少知识的积累与革新?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印刷术如何降低了书籍的成本,让知识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而是逐渐走向平民。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深入探讨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如何集合了那个时代最前沿的科学、哲学、艺术等知识,成为一座知识的宝库,并对整个欧洲的理性精神和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知识本身,更是关于知识如何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思潮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历史前进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这本书,去感受那段人类思想解放的辉煌岁月。

评分

说实话,我对历史类书籍一直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从宏观视角切入,又能在细节处见真章的作品。《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古腾堡,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对科技史稍有了解的人来说,都不陌生。他的活字印刷术,简直就是打开了知识传播潘多拉魔盒的钥匙。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印刷术的出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社会的面貌?它是否像一股洪流,冲破了旧有的信息壁垒,让思想的种子得以更自由地飞翔?而狄德罗,这位百科全书派的领军人物,他的名字则代表着那个理性与人文主义的光辉时代。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从古腾堡的“点”到狄德罗的“面”,中间经历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演变的过程?我猜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这两位历史人物,而是会着重探讨“知识”这个概念本身是如何在社会中被创造、被传播、被接受、被使用的。印刷术如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它又如何影响了知识的权威性?而狄德罗所代表的启蒙时代,知识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成为了反抗愚昧、追求自由的思想武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史料和精辟的分析,为我揭示出知识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套“歷史與文化叢書”我断断续续地收藏了好几年,每当有新书推出,我都会忍不住买下,尤其是这种带有“叢書”字样的,总觉得能串联起某种内在的逻辑和脉络。这次的《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古腾堡的印刷术,那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直接催生了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极大地加速了思想的流动和文化的普及。而狄德罗,这位百科全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名字本身就象征着启蒙运动的智慧与勇气,是他将那个时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传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两位历史巨人之间跨越的几个世纪,承载了多少知识的变迁、思想的碰撞、社会的转型?这本书的副标题让我对内容的展开充满了期待,我猜想它不会仅仅是简单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会深入剖析知识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生成、传播、接受和影响,探讨印刷术如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成本和传播速度,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念。而狄德罗所处的时代,又是如何通过编纂百科全书,试图构建一个理性、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来挑战旧有的权威和偏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这段跨越时空的知识之旅,感受那思想的光芒如何照亮人类的进程。

评分

当我看到《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这本新书的时候,我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的是那些油墨的香气,以及在昏黄的灯光下,人们围着泛黄的书页争论不休的场景。古腾堡的发明,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曾经被少数人垄断的智慧,得以像种子一样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我常常在想,在印刷术出现之前,知识是如何流传的?是靠口耳相传,还是少数抄书匠人的孤独笔迹?那种传播的缓慢和局限,无疑会扼杀多少萌芽的思想和未竟的探索。而印刷术的出现,就像是在一片沉寂的土地上投下了一颗炸弹,瞬间激起了无数的涟漪。这本书的题名,让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叙事,它承诺要讲述的是从这个“炸弹”爆炸的时刻开始,到启蒙时代那个伟大的思想家狄德罗所代表的知识高峰,这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描绘出印刷技术的进步如何影响了书籍的生产、发行以及价格,从而让更多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分析印刷术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改革、科学发展乃至政治格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则像是那个时代知识集合的最高体现,它试图将人类所有的知识打包,呈现给公众,这本身就充满了革命性的意义。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扮演的决定性角色的深刻梳理和解读,让我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看第一眼,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充满学术气息的感觉。《歷史與文化叢書》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和系统,而《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更是精准地定位了一个极具意义的时间跨度和核心主题。我一直对知识是如何塑造社会、社会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古腾堡的印刷术,我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杠杆,撬动了整个中世纪以来相对封闭的知识传播体系。在那之前,书籍的制作是多么的昂贵和缓慢,只有少数精英阶层才能负担和接触到。而印刷术的出现,就像是为知识插上了翅膀,让它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飞向更广阔的受众。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地描写这一过程?从技术革新到社会接受,中间经历了怎样的阻力与机遇?而狄德罗,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百科全书更是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的。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更是一种思想的宣言,一种对理性、科学、进步的追求。这本书将古腾堡的“技术革命”与狄德罗的“思想革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线索。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分析印刷术的普及如何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又如何促进了大众识字率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对狄德罗和他的伙伴们如何通过百科全书,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挑战教会和王权的权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对知识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本台版书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

很不错的学术著作,值得拥有

评分

日本的刊物,也有禁忌,但被删之处,是留着空白,或加虚线,使读者能够知道的。中国的检查官却不许留空白,必须接起来,于是读者就看不见检查删削的痕迹,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这一种办法,是比日本大有进步的,我现在提出来,以存中国文网史上极有价值的故实。

评分

柏克從以知識為業的知識分子談起,然后提及建立知識的機構——大學和學會,知識的分布(知識地理學)、知識的分類(知

评分

关注了很久的一本书,这是台版的,其实也有陆版的,买台版的来看看吧。

评分

这是社会是吧台湾版的挺好,还行。

评分

很经典的一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评分

去年的整半年中,随时写一点,居然在不知不觉中又成一本了。当然,这不过是一些拉杂的文章,为“文学家”所不屑道。然而这样的文字,现在却也并不多,而且“拾荒”的人们,也还能从中检出东西来,我因此相信这书的暂时的生存,并且作为集印的缘故。

评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 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