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培養孩子的英語好感度

輕鬆培養孩子的英語好感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敏蘭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英语
  • 英语启蒙
  • 幼儿英语
  • 英语学习
  • 家庭教育
  • 兴趣培养
  • 英语好感度
  • 儿童英语
  • 英语思维
  • 早期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如何
ISBN:9789861362885
版次:1
商品编码:16030330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1-05-01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哈佛媽咪教你培養出愛閱讀的雙語人才
運用繪本、歌謠、遊戲、影片,
與孩子一同快樂學習,迅速提升孩子的英語好感度!
3-6歲是語言學習關鍵期,其實是個迷思!
只要孩子喜歡上英語,任何時候都是進步的好時機!
這樣玩英語,全家都喜歡:父母是最好的英文啟蒙老師,花錢買教材不如花時間和孩子一起聽英文故事、讀英文繪本、唱英文童謠或看英文影片等,營造一個全家都愛英文的學習環境,增進親子情感及良性互動。
這樣說英語,孩子敢開口:從日常生活找題材,你家就是英語教室!依各種場合、情境,示範孩子最需要的500句親子英語,即學即用,你說孩子就會跟著說。

作者简介

吳敏蘭,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現任凱斯教育機構執行長、教務長及凱斯教學研究中心講師,育有一子一女。小時候跟著外交官父親遊走各國,受過六個國家不同文化的洗禮,學過七種語言,在泰國住了三年、韓國六年,回到台灣念國中,又到瑞典念高中,然後回台灣就讀台大外文系,之後到美國哈佛大學研讀跨文化雙語教育碩士,並擔任美國麻州雙語教育(MABE)研究員。
從小立志當幼稚園老師,夢想有一所自己的幼稚園,自美返台後,先在台北英國學校任職,之後全力投入幼兒教育,與先生一起建立自己夢想中的跨文化雙語幼稚園─凱斯幼稚園,並延伸發展出推廣英語閱讀的凱斯英語學校。現致力於推廣英語繪本閱讀,並曾擔任市北師西洋兒童文學講師、國小英語師資班講師,同時也是《親子天下》《小天下》《小小天地》《彩虹兒童》等專欄作家。
著作有《雙語齊下》《看漫畫Fun英語》《英文繪本創意教學1-3》《康軒幼兒英語教材Lollipop 1-6》《Cooking With Kids》《信誼Sing & Play唱唱跳跳學英文1-4》等。

目录

作者序 對英文保持好感,是孩子一輩子的資產
chapter 1. 親子英語預備,GO!
1-1 期待孩子學,不如和孩子一起學
1-2. 與孩子一起玩ABC──Playing with Alphabets
1-3. 兒子的注音符號與ABC
1-4. 誰說的才是正統英文?
1-5. 讓英文寫作變有趣

chapter 2. 吳老師的英文百寶箱
閱讀篇
2-1. 與孩子一起閱讀童書,認識世界
2-2. 和孩子一起玩英文故事接龍
2-3. 閱讀,讓孩子言之有物
2-4. 運用繪本豐富英語教學
跨文化篇
2-5. 節慶活動,豐富孩子的文化經驗
2-6. 與孩子一起看世界
2-7. 英語村的觀摩與分享
玩樂篇
2-8. 看歌舞電影學英語
2-9. 與孩子一起唱唱跳跳學英文──Sing and Play
2-10. 與孩子一起重溫兒時樂趣──Cooking With Kids

chapter 3.媽咪,這句話英文怎麼說?
3-1. 旅遊篇: 整理行李 機場
3-2. 功課篇:寒假作業 檢查功課
3-3. 打招呼篇:遇見長輩 拜年
3-4. 生理篇:生病看醫生 在診所 拉肚子
3-5. 用餐篇:速食 餐廳
3-6. 休閒活動篇:騎腳踏車 游泳
3-7. 服裝篇:今天穿什麼? 洗衣
3-8. 吵架篇:誰先吵架? 誰要負責?
3-9. 氣候篇:氣象報導 季節
3-10. 家事篇:年終大掃除 整理房間
3-11. 家庭篇:找貓咪 鑰匙不見了
3-12. 時間與日期篇:生日派對 周末行程
3-13. 廁所篇:早上梳洗 睡前洗澡
3-14. 節慶篇:中秋節 萬聖節
3-15. 電視篇:選頻道 看電視
3-16. 睡覺篇:準備睡覺 睡不著
3-17. 管教篇:輪流 說謊
3-18. 廚房篇:準備晚餐 烘培時間
3-19. 閱讀篇:圖書館 親子共讀
3-20. 學校篇:放學後 學校活動
3-21. 讚美篇:得獎 學校比校
3-22. 情緒篇:朋友 分享時間
3-23. 運動篇:體育課 球類
3-24. 購物篇:便利商店 文具店
3-25. 音樂&電腦篇:聽音樂 打電腦

chapter 4. 親子英語20問
4-1. 我的孩子不開口說英語怎麼辦?
4-2. 我的孩子不喜歡英文怎麼辦?
4-3. 我的孩子說「Chinglish」怎麼辦?
4-4. 我的孩子只說單字怎麼辦?
4-5. 我的發音不標準怎麼辦?
4-6. 美式或英式英語哪個好?
4-7. 如何幫孩子複習英文?
4-8. 外籍老師比較好嗎?
4-9. 何時開始學英文比較好?
4-10. 我要花多少錢買英文教材?
4-11. 讓家中外傭教英文好嗎?
4-12. 何時開始背單字?
4-13. 如何運用英文影音產品?
4-14. 如何選擇英文繪本?
4-15. 如何進行英文親子共讀?
4-16.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英文歌曲?
4-17. 越早送孩子出國念書越好?
4-18. 如何正向鼓勵孩子學英文?
4-19. 要不要考英檢?
4-20. 孩子寫錯要不要改?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严格围绕该书的主题展开,不包含您提到的书名及其主题,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 --- 《数字时代的思维重塑:驾驭信息洪流与深度学习的实践指南》 图书简介 在信息爆炸、技术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人类的认知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再是信息匮乏时代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淹没在数据海洋中的信息处理者。本书《数字时代的思维重塑:驾驭信息洪流与深度学习的实践指南》,正是为应对这一时代性挑战而作的深度思考与行动指南。它并非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一套系统性的思维工具箱,旨在帮助读者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环境中,重建高效、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结构。 第一部分:解析“信息过载”的认知陷阱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我们当前面临的认知困境。我们首先探讨了“注意力经济”如何重塑我们的大脑回路,以及算法推荐系统如何无形中塑造我们的认知偏见。我们将详细解读“回音室效应”和“过滤气泡”对批判性思维的侵蚀作用,并引入神经科学中关于“信息负荷”与“决策疲劳”的最新研究成果。 认知负荷的平衡术: 介绍了如何量化和管理日常信息摄入,避免因过度处理噪音而导致的认知资源枯竭。内容包括一套基于“重要性-紧急性”矩阵的定制化信息筛选模型。 深度阅读与“流”体验的回归: 讨论了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有意识地训练大脑进行长时间、连贯性的深度思考。书中详细阐述了提升阅读专注力的八个阶段训练法,强调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而非被动接收信息的重要性。 识别“认知捷径”的危害: 批判性地审视了社会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提供的“简化答案”文化,引导读者辨识那些看似省力的思维定势,并提供了一套“反向提问”的练习,以挑战既有假设。 第二部分:构建适应未来的“心智模型” 思维重塑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能够灵活应对新环境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本书借鉴了系统思考、复杂性科学以及工程设计中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三个适用于数字时代的核心模型。 系统性思考的实践: 系统思考不再是少数专家的工具,而是每个决策者的必备技能。本章通过丰富的案例——从供应链中断到社会政策影响——展示了如何识别变量、理解反馈循环(Feedback Loops)以及预测非线性后果。我们提供了一套“五层因果分析法”,帮助读者穿透现象,触及问题的根本结构。 从数据到洞察的“抽象阶梯”: 数字时代产出的是数据,而价值来源于洞察。本书重点讲解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的抽象化和模型化。内容涵盖了如何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普适性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实现跨学科的知识迁移。 不确定性管理与弹性思维: 面对一个充满“黑天鹅”事件的世界,僵化的计划注定失败。我们探讨了如何将不确定性视为创新的温床,而非风险的来源。书中引入了“情景规划”的简化版本,教授读者如何在信息不足时,设计出具有高适应性的策略,培养决策的弹性与韧性。 第三部分:深度学习与知识内化的技术路径 仅仅拥有好的思维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效的学习机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认知科学原理,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而非浅层记忆。 间隔重复与知识的巩固: 详细介绍了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个性化复习系统构建方法,重点在于如何将“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回忆”和“应用驱动”的巩固过程。 费曼技巧的数字化转型: 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有效地“教给别人”以加深理解?本书提供了将费曼学习法应用于博客写作、在线协作和知识分享平台的新策略,强调清晰阐述是检验理解深度的唯一标准。 数字笔记的革命:双向链接笔记法(Zettelkasten Method)的现代应用: 摒弃传统的线性文件夹结构,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笔记软件(如Obsidian, Roam Research等)建立个人知识图谱。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原子化笔记和双向链接,让知识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促进创造力的爆发。 第四部分:科技赋能: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展望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共存未来,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与机器竞争,而是学会更好地与机器协作。 “提示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元技能: 讨论了如何将复杂的思维任务分解为机器可执行的步骤。这不仅是关于如何提问,更是关于如何将人类的直觉、伦理判断与机器的计算能力进行高效耦合。 工具箱的选择与定制: 提供了评估和选择数字工具的标准,避免“工具崇拜”。核心在于工具必须服务于思维模型,而非反过来要求思维适应工具。我们将指导读者构建一个以“思考为中心”的个性化数字工作流。 维护“人类独有”的认知边界: 在机器可以处理大量分析任务时,人类的角色将更侧重于提出“好问题”、设定伦理框架和进行价值判断。本书最后呼吁读者珍视和锻炼那些难以被算法复制的能力:同理心、直觉判断以及对美与意义的感知。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在知识经济中寻求突破的专业人士、终身学习者、管理者、研究人员以及任何对提升思维清晰度和决策质量有迫切需求的人士。它为那些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渴望主动塑造自己认知世界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可操作的工具集。阅读本书,将是一次对自身思维系统进行深度维护与升级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字时代的儿童媒介素养指南》,对于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对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感到焦虑,但这本书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态度,而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平衡且具有前瞻性的框架。它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数字内容对孩子认知和社交发展的影响,比如短视频的快速切换对注意力的冲击,以及网络社交带来的身份认同困惑。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实用的“媒介对话”技巧。作者强调,家长不应该只是远程监控屏幕时间,而应该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数字生活”中去。比如,当孩子看完一个科普视频后,引导他们去辨别信息的真伪,或者讨论视频里人物的行为动机。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数字公民”的章节尤为精彩,它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批判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孩子如何驾驭这些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奴役。这本书读起来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让我终于有信心去面对和引导孩子与科技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恐慌和逃避。

评分

不得不提一下这本《创意思考的艺术:放手让孩子做主》,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前卫,它鼓励家长们放下“完美主义”的执念,拥抱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必然会犯的“错”与“乱”。作者核心观点是:真正的创造力诞生于不受限制的自由和略带混乱的环境中。书中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如何在家中设置“允许失败”的区域,比如一个专门用于泼洒颜料的角落,或者一个可以随意拆装的小木工台。这些细节非常具有启发性。我之前总是担心家里弄得太乱,对孩子的“捣鼓”行为百般限制,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这种限制实际上是扼杀了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和动手欲。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叫做“开放式材料”的理念,比如纸板箱、瓶盖、树枝等,这些材料远比昂贵的成品玩具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玩法。这本书的文字非常富有哲思,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挣脱束缚的畅快感,它教会了我如何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一个“观察者”和“支持者”,真正地为孩子的独立思考搭建舞台。

评分

这本书,《无压力的家庭时间管理术》,简直是家庭生活的“救星”!说实话,自从孩子出生后,我感觉时间就像被无形的橡皮筋拉伸着,永远不够用,工作、家务、陪伴孩子,恨不得把自己切成好几块。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一味地要求我们压缩休息时间去完成更多任务,反而强调的是“质量而非数量”的时间分配哲学。作者细致地分析了现代家庭时间被“碎片化”的陷阱,并提供了一套非常接地气的“时间区块划分”技巧。我尝试应用了其中一个关于“专注十分钟”的练习,效果惊人。原本我总觉得陪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这本书提醒我要设立一个“完全屏蔽外界干扰”的十分钟,把这段时间完全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结果,那十分钟的质量远超我之前心不在焉的一小时。此外,书中关于如何平衡夫妻双方家务和育儿责任的讨论也非常成熟和公正,避免了许多家庭中常见的“谁付出多”的争执。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文笔犀利而不失温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忙碌”有了全新的定义,学会了如何主动掌控自己的时间流向,而不是被时间推着走。

评分

我最近翻阅的这本《构建孩子的情商防火墙》,可以说是对我育儿观的一次彻底重塑。过去我总盯着孩子的成绩和技能,总觉得情商是“软技能”,等以后自然会发展起来。但这本书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临床案例告诉我,情商的建立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程”。作者对“情绪管理”的阐述极其深刻,她将复杂的情绪拆解成了可以被观察、命名和引导的具体步骤。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共情式倾听”的技巧。书里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对话模板,教家长如何在孩子发脾气或沮丧时,先接纳他们的情绪,而不是急于说教或解决问题。我试着在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时,运用了书中的“反射性回应”,我只是简单地重复了他的感受:“你是不是因为这个小汽车坏了,感到非常难过?”奇迹发生了,他的哭闹声很快就平息了,转而开始跟我讨论如何修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与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情感连接”,这个连接一旦稳固,孩子的心理韧性自然就会增强。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是一本深度自我成长的手册。

评分

哇,最近终于读完了那本传说中的育儿宝典,《妙手绘出孩子的学习蓝图》!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我原本对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这件事感到头疼不已,总觉得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操作性极强的步骤。特别是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那几章,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几个家庭的转变过程,让人读了心里暖暖的,也充满了信心。我特别喜欢其中提到的“游戏化学习法”,它不是简单地把学习变成游戏,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巧妙地植入到学习路径中,让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被吸收。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极其用心,很多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大脑发展特点,让我在规划孩子的未来时,可以更加科学和务实,而不是盲目跟风。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份详尽的地图,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每一步该怎么走,那种踏实感是之前任何育儿论坛或零散文章都无法给予的。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为孩子构建坚实学习基础的家长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