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瑪蒂.·蘭妮 著
图书标签:
  • 内向性格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个人成长
  • 安静的力量
  • 人际关系
  • 职场
  • 内向者
  • 情绪管理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漫遊者(大雁)
ISBN:9789865956110
商品编码:160367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頂尖心理學家告訴你,
  別再誤會內向的人,他們其實很優秀:
  ◆內向者不是孤僻或害羞,他們只是喜歡跟比較親密的朋友在一起!
  ◆內向者不是故作神祕或不發表意見,他們習慣深思熟慮後才發言!
  ◆內向者是最佳的傾聽者,遇到自己熟悉的話題時,也能侃侃而談!
  ◆內向者的精力就像充電電池,一旦耗盡,就要徹底休息才能恢復!
  ◆內向者討厭爭執與競爭,他們注重細節,更具有創造力與想像力!
  第一本全方位探討內向性格的專書,可以具體幫助你:
  ◆判斷自己或他人是否為內向性格
  ◆學會理解與欣賞內向性格的優點
  ◆學會與外向者相處並能截長補短
  ◆提供具體步驟培育內向者的優勢
  ◆增強信心打破常規創造美好生活
  別再對內向抱持偏見,內向是你的特質也是優點
  長久以來,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等外向性格者的優勢,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也讓性格內向者承受了莫大的壓力。現在,讓頂尖心理學家告訴你性格內向者獨具的特性與優勢,並且擬定具體可行的步驟,讓你的工作及生活都能自在成功,如釋重負。
  最新科學證據顯示,你的生理決定了你內向的性格
  科學家發現,內向跟外向剛好是性格上的兩端,每一種個性都很好、都有積極的一面——只是彼此有一些不同而已。內向也是一種內在的氣質,它無法被改變。你可以學著利用它,而不是對抗它。
  欣賞自己與生俱有的個性,本書幫你實現夢想
  本書教你放鬆身心、管理自己的精力,並學會在婚姻關係、親子教養、人際關係、工作職場,都能與性格外向者和諧相處,截長補短,發揮內向者彌足珍貴的優勢。
  你知道嗎?這些成功人士都是性格內向者:
  美國總統林肯、前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女士、
  發明家愛迪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籃球巨星麥可喬丹、
  名導演希區考克、電影明星哈里遜福特、蜜雪兒菲佛……
  (原書名:《內向者求生術》)

作者简介

  瑪蒂·蘭妮(Marti Olsen Laney)
  精神分析博士,著名婚姻及家庭治療師、作者。著有《內向心理學》、《發掘內向孩子的天賦》(The Hidden Gifts of the Introverted Child)、《當內向的人愛上外向的人》(The Introvert & Extrovert in Love)等暢銷書。她擅長以其精神分析的專業,致力探索內向性格的議題,並以諮商對象及自己與外向性格的丈夫的相處作為範例,多方研究內向性格者在外向性格的社會中的生存模式與發展優勢,並曾將此研究成果應用於協助企業、大學等團體來管理、培訓員工。

目录

自序
譯者序
寫在前面

PartⅠ 認識你自己的性格
第一章 什麼是內向性格?你也是性格內向者嗎?
1-1 外向和內向的主要差別
1-2 榮格的內向和外向理論
1-3 你是性格內向者嗎?
1-4 內向和外向皆有其價值

第二章 為什麼性格內向者容易被誤解?
2-1 他們不是壁花
2-2 容易跟內向混淆的專有名詞:害羞、精神分裂和高度敏感
2-3 不要因別人的指責而產生罪惡感
2-4 脫口而出
2-5 為什麼內向者讓外向者感到猜疑?
2-6 責備和誹謗
2-7 了解你的個性狀態

第三章 脫穎而出的腦圖:我們天生就是性格內向的嗎?
3-1 個性的差異
3-2 你的組成成分
3-3 你的基因
3-4 大腦的神經傳導通路研究
3-5 神經傳導物質研究
3-6 將閥門開大或關小
3-7 縱覽全局
3-8 大腦兩半球
3-9 發揮你的優勢

PartⅡ 航行於外向性格的水域
第四章 婚姻關係:和著音樂,翩翩起舞
4-1 以舞會友
4-2 當人格類型相衝突時
4-3 性格內向的男性與性格外向的女性:挑戰型夫妻
4-4性格內向的女性與性格外向的男性:相反的人相互吸引
4-5 性格內向的女性與性格內向的男性:偌大的世界,就只有我們倆
4-6 夫妻共舞
4-7 閒談之上的智慧

第五章 為人父母:他們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5-1 你們的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性格外向」?
5-2 理解你那「性格內向的」孩子
5-3 性格外向的父母 VS. 性格內向的孩子
5-4 理解你那「性格外向的」孩子
5-5 性格內向的父母 VS. 性格外向的孩子
5-6 融入團隊之中:與你的孩子談論內省
5-7 有天賦的和有才能的孩子
5-8 父母的力量

第六章 社交活動:想選擇「煞風景」還是「筋疲力盡」?
6-1敏捷的對答 VS. 認真地交談
6-2 個性的困惑
6-3 去或不去,這是個問題
6-4 得體的拒絕
6-5 精力的保存
6-6 預先的考慮
6-7 到達的策略
6-8 七項非正式的社交策略
6-9 這是我的聚會,只要我願意,我愛怎樣就怎樣
6-10 從聚會離開:最精彩的部分
6-11 逢年過節:身不由己之路?
6-12 電話恐懼症
6-13 我保證,這是我對社交活動的最後奉告

第七章 工作:朝九晚五的危險
7-1 為什麼性格外向者得到所有的讚譽?
7-2 不同的發光方式
7-3 不露鋒芒
7-4 「如果我告訴了你,我將不得不殺了你」
7-5 共同創造
7-6 消除過分的緊張
7-7 與主管的工作配合
7-8 喜愛你的工作

PartⅢ 創造「正好合適」的生活
第八章 三個P:個人的節奏、個人優先考慮的事情和個人的界限
8-1 個人的節奏
8-2 高峰和低谷
8-3 不足之處
8-4 折衷選擇
8-5 按部就班: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地寫
8-6 個人優先考慮的事情
8-7 循序漸進
8-8 個人的界限
8-9 為什麼你需要特別的關愛

第九章 發展你的天性
9-1 培育你的天賦
9-2 水城的問題
9-3 充分利用你的精力
9-4 點燃能量之源
9-5 適時休息,恢復平靜
9-6 放個小假
9-7 呼吸的重要
9-8 創造利於發展的空間
9-9 你的鼻子知道
9-10 感受音樂的時刻
9-11 傾聽你身體的聲音
9-12 多交一些朋友
9-13 精神上的成長
9-14 陳述自己的目標
9-15 讓你的天性自由發展

第十章 學習一點外向的技能:將你的光芒灑向四方
10-1 對舒適區的錯誤認識
10-2 獲得自信
10-3 一件就夠了
10-4 讓娛樂與生活同在
10-5 面對外向的七個策略
10-6 燈塔指引你回家的路

前言/序言


孤独的召唤:解析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内在力量与适应之道 书名: 孤独的召唤:解析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内在力量与适应之道 作者: [此处应填写作者姓名,例如:林语成] 出版社: [此处应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启明文创] 出版日期: [此处应填写出版日期,例如:2024年5月] --- 内容简介: 在这个被外在喧嚣和快速节奏定义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教导成功意味着外向、高调的社交和即时的可见性。然而,深入我们社会肌理的,是那些不事张扬、却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持久耐力推动文明进程的个体。本书并非探讨如何“克服”自身的安静特质,而是深入剖析现代社会结构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复杂影响,并为那些倾向于深度思考、偏爱独处环境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内在力量构建与外部世界有效连接的哲学与实践指南。 第一部分:重新审视“内向”的本质与误区 本书首先挑战了社会对“内向”(Introversion)的僵化定义。我们不再将此视为一种性格缺陷或需要矫正的社交障碍。相反,我们将内向视为一种对刺激的敏感度差异,一种能量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核心倾向。 1. 神经科学的视角: 我们将引用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解释高敏感性(HSP)与内向倾向在大脑皮层和杏仁核活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如何影响个体对环境噪音、光线变化以及社交互动的反应强度。它解释了为何“充电”需要独处,而非聚会。 2. 社交能量的代谢模型: 本书提出了“社交能量预算”的概念。外向者通过互动增加能量,内向者则在互动中消耗能量。理解自己的能量代谢周期,是规划高效生活和避免“耗竭”的关键。我们将详细分析社交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在内向者身上的体现。 3. 历史与文化的重估: 回顾历史上那些以深度工作和独立思考著称的伟人——从哲学家到科学家,再到艺术家。探讨在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如何对待和利用了这种深思熟虑的特质。我们揭示了“沉默的革命者”如何通过非对抗性的、但具有穿透力的思想影响世界。 第二部分:深度工作与专注力的堡垒 对于倾向于深度思考的个体而言,创造一个能够支持其认知过程的环境至关重要。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能最大化心流体验(Flow State)的个人生态系统。 1. 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 探讨“庇护所”的构建——无论是在实体空间还是虚拟空间中。我们深入研究了声音景观(Soundscape)对专注力的影响,并提供了优化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感官输入的具体策略。这包括对“开放式办公室”陷阱的批判性分析。 2. 拒绝“多任务处理”的神话: 详细阐述认知负荷理论,论证了表面上的多任务处理实际上是快速、低效的任务切换。本书提供了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旨在帮助读者恢复对单一、复杂任务的持久关注能力,培养“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强大习惯。 3. 慢思考的价值: 在一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慢思考(Slow Thinking)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酝酿期”(Incubation Period)进行创造性问题解决,鼓励读者相信高质量的决策往往需要在意识的边缘缓慢发酵,而非仓促得出。 第三部分:有效连接:在不设防的角落施加影响 许多人误以为内向者不善交际或缺乏影响力。本书坚信,影响力的质量远胜于数量。第三部分专注于教授如何在保持自身能量边界的前提下,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以独特的方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1. 倾听的艺术与提问的力量: 论述了积极倾听(Active Listening)的深度价值。内向者天生的观察力和吸收能力,使他们能够捕捉到外向者在表达时的细微信息。本书指导读者如何将这种倾听转化为精准而有洞察力的问题,从而引导对话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非表面的寒暄。 2. 书面沟通的杠杆效应: 电子邮件、报告、深度分析——这些都是内向者施展拳脚的天然战场。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清晰、结构化的书面表达,实现比即时口头辩论更持久、更具影响力的说服力。重点在于准备、结构和逻辑的严密性。 3. 策略性社交与“能量守恒”原则: 社交并非必须是无差别的广撒网。本书引入“关键节点连接法”,指导读者识别那些真正能带来价值交换、且能相互尊重彼此空间的高质量人脉。我们提供了在社交场合中设置“退场策略”和“能量恢复时间表”的实用技巧,确保社交参与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应付。 第四部分:领导力的新范式:谦逊的权威 领导力不再局限于能言善辩的魅力型人格。本书探讨了“沉静式领导力”(Quiet Leadership)的崛起,以及它如何适应现代组织对稳定、深思熟虑和长期规划的需求。 1. 赋权而非控制: 强调内向型领导者通过清晰的愿景设定、充分的授权和对团队成员个体能力的尊重来发挥作用。他们擅长建立一个允许犯错和深度学习的心理安全环境。 2. 在冲突中保持中立的视角: 内向者通常能更好地从第三方角度审视冲突。本书教授如何在不卷入情绪漩涡的情况下,利用这种客观性来调解和解决复杂的团队问题。 3. 倡导者与变革的推动者: 许多重大的、需要深思熟虑的变革(如可持续发展、长期战略调整)往往是由那些不急于求成的人发起的。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耐心的论证和数据支撑,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沉稳锚点”。 结语:回归自我,发现共振 《孤独的召唤》最终回归到自我接纳的主题。它旨在帮助读者认识到,他们拥有的特质是适应未来复杂世界所必需的强大工具,而非需要被修复的缺陷。通过理解和拥抱自己独特的能量运作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强迫自己成为他人的情况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 --- 本书适合人群: 任何在喧嚣环境中感到精力不济的专业人士。 渴望在职业生涯中实现深度成就,而非表面光鲜的创造者。 希望提升沟通效率,减少无效社交的团队成员。 正在探索自我身份、寻找内心平静与力量平衡的个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个典型的内向者,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即使内心有很多想法,也总是羞于开口,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这种长期的压抑和不自信,让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知己,它用非常细腻和贴近生活的语言,描述了我内心深处的感觉,那些只有我自己才懂的纠结和挣扎。作者并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而是用一种温柔而充满理解的方式,引导我去认识内向的真正含义。它打破了我固有的偏见,让我明白内向并非孤僻或不合群,而是一种更倾向于内省、深度思考的特质。书中关于如何与外向者相处、如何在工作场所发挥内向优势的建议,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学会了如何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以及如何利用专注力来完成更有深度的工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认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欣赏那些安静的时刻,并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社交”和“成功”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要在职场上有所成就,就必须 extroverted,要善于表达,要主动出击,要成为人群的焦点。为此,我没少感到焦虑和沮丧,觉得自己的内向性格是一种阻碍,是一种“缺陷”。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内向并非弱点,而是一种独特的优势。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心理学分析,告诉我内向者是如何通过深度思考、专注能力、同理心以及细腻的观察力,在自己的领域内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必为了迎合外向的世界而改变自己,而是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的内向特质。它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理解内向者的思维模式,如何在沟通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影响他人,甚至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不再因为自己的性格而感到自卑,而是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空间,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内向者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的启蒙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让我相信,即便不喧宾夺主,也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平和却充满力量的语言,为我这个一直被“外向才是王道”观念所困扰的内向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我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的沉默寡言和不喜社交是性格缺陷,是阻碍我前进的绊脚石。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模仿那些外向的人,试图融入他们,结果却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却依然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它告诉我,内向者并非不适合外向的世界,而是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书中关于内向者特有的优势,如深刻的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专注力和强烈的同理心,让我感到非常振奋。作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优势如何转化为强大的影响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鼓励内向者拥抱孤独,将独处视为一种宝贵的充电时间,而非逃避现实的借口。这让我意识到,我一直以来所厌恶的“一个人”,其实是我最强大的能量源泉。这本书教会我如何识别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如何在不牺牲自我的前提下,与外向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连接。它让我明白,内向者同样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且能够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束照进我内心的阳光,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在我身上的阴霾。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是个“不合群”的人,在各种社交场合总是显得笨拙和尴尬,总觉得自己在与外向的世界格格不入。这种强烈的自我怀疑,让我长期处于一种不自信的状态。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作者用一种极其深刻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为我揭示了内向者不为人知的力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内向者“要勇敢”,而是深入地分析了内向者的思维模式、情感需求以及沟通方式,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如何利用深度思考、专注力以及同理心来构建影响力的论述,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为这些是内向者的“缺点”,没想到它们竟然是如此宝贵的“特质”。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必为了迎合社会期待而改变自己,而是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它教会我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以及如何利用独处的时间来激发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外向世界中生存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和解,并发现内在力量的励志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让我相信,即使是沉默的观察者,也能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作为一名天生的内向者,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总是在集体活动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活跃”,不够“受欢迎”。这种长期的自我怀疑,让我一度认为自己注定要在人群中默默无闻。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内向的认知。它没有空泛的道理,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内向者在认知、情感和社交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对内向者思维模式的剖析,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写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外向”主导的环境中,发挥内向者的优势。它教会我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如何在不让自己感到不适的前提下,拓展社交圈,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在工作中取得突破。书中关于“享受一个人的空间”的论述,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独处并非孤立,而是自我修复和创造的宝贵时机。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不再把内向视为一种障碍,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它给了我勇气去拥抱真实的自己,并相信,即使不善言辞,也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