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书名: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9本 | 作者:[明] 皇甫嵩,皇甫相 著 | 定价:382 |
| ISBN:9787513221375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01 |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 重量: | 字数: | 装帧:平装 |
套装目录
| 序号 | ISBN | 书名 | 单价(元) | 作者 |
| 1 | 9787513221375 | 本草发明 | 65 | [明] 皇甫嵩,皇甫相 著 |
| 2 | 9787513220040 | 本草汇笺 | 69 | [清] 顾元交<撰> 著 |
| 3 | 9787513221641 | | 45 | [明] 薛己<辑> 著 |
| 4 | 9787513221665 | 本草发挥 | 30 | [元] 徐彦纯<辑> 著 |
| 5 | 9787513222549 | 本草正义 | 21 | [清] 张德裕 著 |
| 6 | 9787513222341 | 药品化义 | 28 | [明] 贾所学 著 |
| 7 | 9787513221368 | 药镜/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37 | [明] 蒋仪<撰> 著 |
| 8 | 9787513222358 | 本草辑要/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 59 | [清] 林玉友<辑> 著 |
| 9 | 9787513221634 | 本草便 | 28 | [明] 张懋辰 著 |
内容简介
《本草发明》作者为皇甫嵩、皇甫相父子。皇甫嵩号灵石山人,明代武林人。《本草发明》计六卷,卷一总论药性及制方之义;卷二至卷六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论各药。《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发明》主张重新认识《神农本草经》中所提出的三品药物,对以人治人提出异议。对药物品种使用、治法等多有所发明。本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藏明刊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汇笺》清代顾元交撰,成书于清康熙五年(1666)。
正文凡十卷,前附“天元芥说”,概述五运六气,包括五运说、六气说、一气中有五运一运中有六气说、主气说、客气说、四间气说、天地皆左旋说等文15篇。正文共载药397种,附药图264幅(多为药材图)。正文后附“总略”,为作者概述诸家本草理论及用药观点,包括论本草为历代医学之本、论药性气味生成原本、论药性同味而用殊、论药性偏胜之弊等文15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1666)龙耕堂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约言》四卷,明代薛己辑,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成书年代不详。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约言》,分草、木、果、菜、米谷、金石、人、禽兽、虫鱼等九部,共收药285种,每药主要记述功效及用药法。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约言》,分水、谷、菜、果、禽、兽、鱼,味八部,共收391种,多为日常食物。本次整理以日本万治三年庚子(1600)田原二左卫门刻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发挥》为元末明初医家徐彦纯辑。徐氏集朱丹溪、成无己、王海藏等诸家之言,订说补缺,汇粹成编,《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发挥》共分四卷,收录药物274种。卷一为金石部、草部,金石部收录23种药物,草部收录33种药物:卷二为草部,收录87种药物:卷兰为木部、人部、兽部、禽部、虫召一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录131种药物:卷四主要辑录药性理论与组方用药原则的相关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吴琯刻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正义》成书于道光八年(1828年),分上下两卷,共著录药物361种,上卷列甘温类、甘凉类、发散类、气品类、血品类、苦凉类;下卷列苦温类、苦寒类、辛热类、毒攻类、固涩类、杂列类。本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本为底本。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药品化义》明末贾所学原著,清代李延昰补订。共十四卷,实际载药152种,附药15种。卷首部分为李延星增补的内容,卷一至卷十三为贾所学撰著。卷一为“药母订例”“辨药八法”,阐述了重要的“药母”理论。卷二至卷十三依次为气药、血药、肝药、心药、脾药、肺药、肾药、痰药、火药、燥药、风药、湿药、寒药,对每味药从体、色、气、味、形、性、能、力八个方面进行发挥。本次整理以康熙十九年(1680)木刻本为底本。
《药镜》四卷,明末清初浙江嘉兴名医蒋仪撰。康熙甲辰年(1664)与明·王肯堂《医镜》合刊,置于《医镜》之后,合刊本总名《医药镜》。《药镜》前撰[凡例],,次附[总目]。正文内容分为四卷,系依药物之药性的温、热、平、寒四类而列,共344味。其后附载[拾遗赋],收药140种;[疏原赋]述经络、用药法,以补所未备;[滋生赋]录水类药品25种;[补遗]载36种食物之性用。本次整理以康熙甲辰年刻本《药镜》为底本。
《本草辑要》为清·林玉友辑。全书六卷,首论药性总义,按《本草纲目》分为32部,收载药物选择临床常用药物619种。每种药物,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制法、禁忌等,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次整理以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藏道光十一年(1831)寸耕堂刻本为底本。
《本草便》,明代张懋辰撰。其人履迹未详。作者节选李杲的《药类法学》《用药法学》与王纶的《本草集要》,并兼收张元素、朱震亨等诸家关于本草的论述,对384味药物进行编撰、阐释而成。本次整理以浙江省图书馆藏明刻本影印本为底本
这次入手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价格合适,而且内容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自从迷上中医,尤其是对本草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就一直在寻找一套权威、系统的本草古籍。市面上虽然不乏各种本草书籍,但很多要么是选集,要么是现代人的解读,总觉得少了些原汁原味的味道。这套“本草套装”一下子就满足了我这个愿望。 拿到手,首先就被这套书的装帧吸引了。古朴典雅,很有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翻开第一本,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娟秀的字体,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古代的药房,看到了那些埋头于方书、药典的先贤。我特别喜欢里面的“本草发明”,里面对药物的性味、功效、归经的论述,很多都跳出了简单的药性总结,而是深入到了其背后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甚至还涉及到了古代哲学的思想,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它对某些药物的“发明”之处,不仅仅是记录了前人的经验,还加入了作者的思考和推演,有时候甚至能看到作者在反复实践、观察中获得的深刻洞见。 “本草汇笺”的部分则更加详实,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汇集,更侧重于对不同本草学著作的比较和辨析。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研究本草发展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宝贵了。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同一味药物的记载,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学知识是如何演变、积累和完善的。有些药物在不同著作中的记载差异很大,通过“汇笺”的梳理,我能够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地域差异、时代变迁,还是作者理解的不同。这种辨析精神,对于我建立严谨的本草学研究方法非常有启发。 “本草约言”的风格则更为精炼,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它更像是一本浓缩的本草纲要,提炼出了最核心的药物知识和用药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能够快速建立起对本草学的基本框架。但对我而言,它的价值在于其简洁背后的深刻。作者在寥寥数语中,往往蕴含着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我常常会反复阅读其中的一些论述,每次都能从中品味出新的东西。它不像百科全书那样事无巨细,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最精炼的语言告诉你最关键的道理,让你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 最后,不得不提这套书的“本草发挥”和“本草正义”。“本草发挥”部分,我感觉作者在原文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阐释和补充,不仅仅是解释字词,更是对原著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引申。它常常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来解释某些药物的来源、采集和炮制方法,这使得本草学研究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而是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而“本草正义”部分,则更侧重于对药物功效的辨别和纠偏,作者对于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记载进行了严谨的考证和驳斥,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运用本草知识,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它让我们知道,古人的智慧也并非完美无瑕,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去伪存真。
评分入手《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医药宝库的大门。我一直对本草学的深厚底蕴充满兴趣,但市面上的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晦涩,很难找到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这套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令人欣喜的发现。 我尤其喜欢“本草发明”中的论述方式。它不像是简单的药性堆砌,而是深入到药物的“发明”之处,去探究其内在的理据。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药物的解读,常常会结合其自然形态、生长环境,甚至是古代的哲学思想,来阐释其功效。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我觉得学习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了古代医者是如何以一种更加整体和辩证的眼光来认识药物的。 “本草汇笺”的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编纂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仅仅是内容的汇集,更侧重于对不同本草学著作的辨析和梳理。我看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古籍资料,并且对同一味药物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进行详细的比较。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本草学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简直太有价值了。通过这种梳理,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本草学知识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丰富、修正和发展的。 “本草约言”的风格则非常精炼,用最少的文字概括了药物的核心要义。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浓缩精华”,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快速建立起对本草学的基本框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能起到很好的提纲挈领作用。我常常在阅读其他几本书籍后,再回头看“本草约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零散的知识点一下子就串联了起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最简练的语言点拨你最关键的道理。 “本草发挥”和“本草正义”给我的感觉是更加系统和深入。在“本草发挥”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原著的深度解读和拓展,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解释,更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药物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让我明白,本草学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而“本草正义”则展现了作者严谨的考证和辩证精神,对于一些流传错误的本草知识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和辨析。这提醒我们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去伪存真。
评分这次入手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简直是挖到了宝贝!我一直以来都对本草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和奥秘。但苦于市面上很多本草书籍要么内容芜杂,要么解读片面,难以找到一套真正能让我沉下心来阅读和学习的。这套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权威、系统本草知识的需求。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本草发明”。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药物的性味功效,而是深入探究药物的“发明”之处,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药物的内在联系和应用原理。我发现书中很多论述都非常具有启发性,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会深入分析“为什么”。比如,它在介绍某个药物时,会追溯其得名由来的历史渊源,或者分析其形态特征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有时候甚至会引用古代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学习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本草汇笺”则是一部令人赞叹的“集大成”之作。它的价值在于其“汇”与“笺”并举。我看到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古本草文献,并且对不同文献的记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注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希望了解本草学发展历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通过对比不同著作的异同,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味药,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而“汇笺”就能帮助我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草约言”的风格则显得更为凝练和提纲挈领。它不像其他几本那样长篇大论,而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药物的主要特性和应用要点。对于我来说,这部分更像是一种“提纲挈领”式的梳理,让我能快速把握一味药物的精髓。很多时候,我会在阅读完其他几本书后,再回头看“本草约言”,感觉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都被串联了起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最简洁的语言点拨你最关键的要害,让你事半功倍。 “本草发挥”和“本草正义”这两部分给我的感受是更加系统和辩证。在“本草发挥”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原著的深入解读和拓展,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药物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让我理解到,本草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土壤。而“本草正义”则展现了作者严谨的考证精神,对于一些流传错误的本草知识进行了纠正和辨析。这让我认识到,我们继承古人的智慧,也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去伪存真,才能真正地将中医发扬光大。
评分这次购入的《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简直是意外之喜!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药的根源充满好奇,尤其是本草学,总觉得里面藏着无穷的奥秘。市面上关于本草的书籍玲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觉得是“对味”的却不多。这套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 我个人特别喜欢“本草发明”部分。它不像有些现代本草书籍那样,上来就给你罗列药物的性味功效,而是更注重“发明”二字,从更深的层面去解读药物的内在联系和应用原理。我发现书中对很多药物的论述,都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它在论述某个药物时,会追溯其得名由来的历史渊源,或者分析其形态特征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有时候甚至会引用古代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这种解读方式,让我感觉学习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本草汇笺”的部分则让我感受到了编纂者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它不是简单地把不同的本草书籍的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比较。我看到很多条目下,都会引用多部古籍的记载,并且对其中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这种想要深入了解本草学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简直太有帮助了。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观点,我能更清晰地看到,这些本草知识是如何一步步积累、修正和发展的。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味药,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也会有细微的差别,而“汇笺”就能帮助我理解这些差别背后的原因。 “本草约言”的风格则显得更为凝练和提纲挈领。它不像其他几本那样长篇大论,而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药物的主要特性和应用要点。对于我来说,这部分更像是一种“提纲挈领”式的梳理,让我能快速把握一味药物的精髓。很多时候,我会在阅读完其他几本书后,再回头看“本草约言”,感觉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都被串联了起来。它就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用最简洁的语言点拨你最关键的要害,让你事半功倍。 至于“本草发挥”和“本草正义”,这两部分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更加系统和辩证。在“本草发挥”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原著的深入解读和拓展,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药物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让我理解到,本草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土壤。而“本草正义”则展现了作者严谨的考证精神,对于一些流传错误的本草知识进行了纠正和辨析。这让我认识到,我们继承古人的智慧,也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去伪存真,才能真正地将中医发扬光大。
评分这次淘到的《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本草套装》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些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厚重感的本草类书籍,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浮光掠影的介绍,让人难以深入。这套书一下子就满足了我这种“寻古”的渴望。 我特别喜欢“本草发明”这一卷。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不是在简单地罗列药物,而是在“发明”一种理解本草学的方式。他对于药物的性味、功效、归经的论述,都非常深入,常常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让我对药物的认识有了全新的维度。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对于药物“发明”之处的探讨,不仅仅是记录了前人的经验,更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推演。有时候,看到他对于某个药物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医药研究者,是如何怀着一颗严谨求实的心,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本草汇笺”则是一部令人敬佩的“集大成”之作。它的价值在于其“汇”与“笺”并举。我看到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古本草文献,并且对不同文献的记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注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希望了解本草学发展历史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通过对比不同著作的异同,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学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有时候,同一味药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差异很大,而“汇笺”就能帮助我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草约言”的风格让我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的诊室。它的语言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指要害。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让人回味无穷。我常常会觉得,这部分更像是对本草学核心精髓的一种提炼。它不像百科全书那样事无巨细,而是更侧重于药物的关键特性和临床应用原则。对于我来说,它就像一本“速成指南”,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能够帮助我快速梳理和巩固,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本草发挥”的部分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学识。它不仅仅是对原著的注释,更是一种“阐发”和“引申”。我看到书中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来解释药物的来源、采集、炮制以及应用。这使得本草学研究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而“本草正义”则展现了作者严谨的考证和辩证精神。它对于一些错误的本草观念进行了有力的纠正和辨析,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和运用本草知识,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