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9本 | 作者:[明] 皇甫嵩,皇甫相 著 | 定價:382 |
| ISBN:9787513221375 |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01-01 |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 重量: | 字數: | 裝幀:平裝 |
套裝目錄
| 序號 | ISBN | 書名 | 單價(元) | 作者 |
| 1 | 9787513221375 | 本草發明 | 65 | [明] 皇甫嵩,皇甫相 著 |
| 2 | 9787513220040 | 本草匯箋 | 69 | [清] 顧元交<撰> 著 |
| 3 | 9787513221641 | | 45 | [明] 薛己<輯> 著 |
| 4 | 9787513221665 | 本草發揮 | 30 | [元] 徐彥純<輯> 著 |
| 5 | 9787513222549 | 本草正義 | 21 | [清] 張德裕 著 |
| 6 | 9787513222341 | 藥品化義 | 28 | [明] 賈所學 著 |
| 7 | 9787513221368 | 藥鏡/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 37 | [明] 蔣儀<撰> 著 |
| 8 | 9787513222358 | 本草輯要/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 | 59 | [清] 林玉友<輯> 著 |
| 9 | 9787513221634 | 本草便 | 28 | [明] 張懋辰 著 |
內容簡介
《本草發明》作者為皇甫嵩、皇甫相父子。皇甫嵩號靈石山人,明代武林人。《本草發明》計六捲,捲一總論藥性及製方之義;捲二至捲六按草、木、果、菜等部,分論各藥。《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發明》主張重新認識《神農本草經》中所提齣的三品藥物,對以人治人提齣異議。對藥物品種使用、治法等多有所發明。本次整理以上海圖書館藏明刊本為底本。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匯箋》清代顧元交撰,成書於清康熙五年(1666)。
正文凡十捲,前附“天元芥說”,概述五運六氣,包括五運說、六氣說、一氣中有五運一運中有六氣說、主氣說、客氣說、四間氣說、天地皆左鏇說等文15篇。正文共載藥397種,附藥圖264幅(多為藥材圖)。正文後附“總略”,為作者概述諸傢本草理論及用藥觀點,包括論本草為曆代醫學之本、論藥性氣味生成原本、論藥性同味而用殊、論藥性偏勝之弊等文15篇。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年(1666)龍耕堂本為底本。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約言》四捲,明代薛己輯,實為後人托名之作,成書年代不詳。捲一、捲二為《藥性本草約言》,分草、木、果、菜、米榖、金石、人、禽獸、蟲魚等九部,共收藥285種,每藥主要記述功效及用藥法。捲三捲四為《食物本草約言》,分水、榖、菜、果、禽、獸、魚,味八部,共收391種,多為日常食物。本次整理以日本萬治三年庚子(1600)田原二左衛門刻本為底本。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發揮》為元末明初醫傢徐彥純輯。徐氏集硃丹溪、成無己、王海藏等諸傢之言,訂說補缺,匯粹成編,《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發揮》共分四捲,收錄藥物274種。捲一為金石部、草部,金石部收錄23種藥物,草部收錄33種藥物:捲二為草部,收錄87種藥物:捲蘭為木部、人部、獸部、禽部、蟲召一部、果部、米榖部、菜部,收錄131種藥物:捲四主要輯錄藥性理論與組方用藥原則的相關內容。本次整理以明萬曆吳琯刻本為底本。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正義》成書於道光八年(1828年),分上下兩捲,共著錄藥物361種,上捲列甘溫類、甘涼類、發散類、氣品類、血品類、苦涼類;下捲列苦溫類、苦寒類、辛熱類、毒攻類、固澀類、雜列類。本次整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藏本為底本。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藥品化義》明末賈所學原著,清代李延昰補訂。共十四捲,實際載藥152種,附藥15種。捲首部分為李延星增補的內容,捲一至捲十三為賈所學撰著。捲一為“藥母訂例”“辨藥八法”,闡述瞭重要的“藥母”理論。捲二至捲十三依次為氣藥、血藥、肝藥、心藥、脾藥、肺藥、腎藥、痰藥、火藥、燥藥、風藥、濕藥、寒藥,對每味藥從體、色、氣、味、形、性、能、力八個方麵進行發揮。本次整理以康熙十九年(1680)木刻本為底本。
《藥鏡》四捲,明末清初浙江嘉興名醫蔣儀撰。康熙甲辰年(1664)與明·王肯堂《醫鏡》閤刊,置於《醫鏡》之後,閤刊本總名《醫藥鏡》。《藥鏡》前撰[凡例],,次附[總目]。正文內容分為四捲,係依藥物之藥性的溫、熱、平、寒四類而列,共344味。其後附載[拾遺賦],收藥140種;[疏原賦]述經絡、用藥法,以補所未備;[滋生賦]錄水類藥品25種;[補遺]載36種食物之性用。本次整理以康熙甲辰年刻本《藥鏡》為底本。
《本草輯要》為清·林玉友輯。全書六捲,首論藥性總義,按《本草綱目》分為32部,收載藥物選擇臨床常用藥物619種。每種藥物,對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製法、禁忌等,均作瞭較為詳細的介紹。本次整理以內濛古自治區圖書館藏道光十一年(1831)寸耕堂刻本為底本。
《本草便》,明代張懋辰撰。其人履跡未詳。作者節選李杲的《藥類法學》《用藥法學》與王綸的《本草集要》,並兼收張元素、硃震亨等諸傢關於本草的論述,對384味藥物進行編撰、闡釋而成。本次整理以浙江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本為底本
這次入手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簡直是挖到瞭寶貝!我一直以來都對本草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那裏麵蘊藏著無數的智慧和奧秘。但苦於市麵上很多本草書籍要麼內容蕪雜,要麼解讀片麵,難以找到一套真正能讓我沉下心來閱讀和學習的。這套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權威、係統本草知識的需求。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本草發明”。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藥物的性味功效,而是深入探究藥物的“發明”之處,從更深層次去理解藥物的內在聯係和應用原理。我發現書中很多論述都非常具有啓發性,不僅僅告訴我們“是什麼”,更會深入分析“為什麼”。比如,它在介紹某個藥物時,會追溯其得名由來的曆史淵源,或者分析其形態特徵與功效之間的關聯,有時候甚至會引用古代的哲學思想來解釋藥物的作用機製。這種解讀方式,讓我感覺學習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個充滿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本草匯箋”則是一部令人贊嘆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價值在於其“匯”與“箋”並舉。我看到書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古本草文獻,並且對不同文獻的記載進行瞭詳細的比較和注釋。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希望瞭解本草學發展曆史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通過對比不同著作的異同,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學是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有時候,即使是同一味藥,在不同古籍中的記載也會有細微的差彆,而“匯箋”就能幫助我梳理清楚其中的脈絡,理解這些差異産生的原因。 “本草約言”的風格則顯得更為凝練和提綱挈領。它不像其他幾本那樣長篇大論,而是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瞭藥物的主要特性和應用要點。對於我來說,這部分更像是一種“提綱挈領”式的梳理,讓我能快速把握一味藥物的精髓。很多時候,我會在閱讀完其他幾本書後,再迴頭看“本草約言”,感覺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很多零散的知識點都被串聯瞭起來。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最簡潔的語言點撥你最關鍵的要害,讓你事半功倍。 “本草發揮”和“本草正義”這兩部分給我的感受是更加係統和辯證。在“本草發揮”中,我看到瞭作者對於原著的深入解讀和拓展,不僅僅停留在文字錶麵,更是結閤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對藥物的實際應用進行瞭細緻的闡述。這讓我理解到,本草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土壤。而“本草正義”則展現瞭作者嚴謹的考證精神,對於一些流傳錯誤的本草知識進行瞭糾正和辨析。這讓我認識到,我們繼承古人的智慧,也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去僞存真,纔能真正地將中醫發揚光大。
評分這次淘到的《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真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些真正具有學術價值和曆史厚重感的本草類書籍,市麵上充斥著太多浮光掠影的介紹,讓人難以深入。這套書一下子就滿足瞭我這種“尋古”的渴望。 我特彆喜歡“本草發明”這一捲。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不是在簡單地羅列藥物,而是在“發明”一種理解本草學的方式。他對於藥物的性味、功效、歸經的論述,都非常深入,常常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切入,讓我對藥物的認識有瞭全新的維度。我注意到書中有很多對於藥物“發明”之處的探討,不僅僅是記錄瞭前人的經驗,更加入瞭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推演。有時候,看到他對於某個藥物的細緻觀察和分析,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的醫藥研究者,是如何懷著一顆嚴謹求實的心,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本草匯箋”則是一部令人敬佩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價值在於其“匯”與“箋”並舉。我看到書中收錄瞭大量珍貴的古本草文獻,並且對不同文獻的記載進行瞭詳細的比較和注釋。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希望瞭解本草學發展曆史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通過對比不同著作的異同,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學是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有時候,同一味藥在不同古籍中的記載差異很大,而“匯箋”就能幫助我梳理清楚其中的脈絡,理解這些差異産生的原因。 “本草約言”的風格讓我感覺像是走進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的診室。它的語言簡潔有力,提綱挈領,直指要害。雖然篇幅不長,但其中蘊含的智慧卻讓人迴味無窮。我常常會覺得,這部分更像是對本草學核心精髓的一種提煉。它不像百科全書那樣事無巨細,而是更側重於藥物的關鍵特性和臨床應用原則。對於我來說,它就像一本“速成指南”,在掌握瞭基本知識後,能夠幫助我快速梳理和鞏固,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本草發揮”的部分則讓我感受到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廣博的學識。它不僅僅是對原著的注釋,更是一種“闡發”和“引申”。我看到書中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地理、人文等知識,來解釋藥物的來源、采集、炮製以及應用。這使得本草學研究不再是孤立的學科,而是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緊密相連。而“本草正義”則展現瞭作者嚴謹的考證和辯證精神。它對於一些錯誤的本草觀念進行瞭有力的糾正和辨析,這對於我們今天學習和運用本草知識,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至關重要。
評分這次入手這套《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真是趕上瞭好時候,價格閤適,而且內容也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自從迷上中醫,尤其是對本草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就一直在尋找一套權威、係統的本草古籍。市麵上雖然不乏各種本草書籍,但很多要麼是選集,要麼是現代人的解讀,總覺得少瞭些原汁原味的味道。這套“本草套裝”一下子就滿足瞭我這個願望。 拿到手,首先就被這套書的裝幀吸引瞭。古樸典雅,很有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承載著厚重的曆史。翻開第一本,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娟秀的字體,仿佛一下子把我帶迴瞭古代的藥房,看到瞭那些埋頭於方書、藥典的先賢。我特彆喜歡裏麵的“本草發明”,裏麵對藥物的性味、功效、歸經的論述,很多都跳齣瞭簡單的藥性總結,而是深入到瞭其背後的藥理機製和臨床應用,甚至還涉及到瞭古代哲學的思想,讓我耳目一新。比如它對某些藥物的“發明”之處,不僅僅是記錄瞭前人的經驗,還加入瞭作者的思考和推演,有時候甚至能看到作者在反復實踐、觀察中獲得的深刻洞見。 “本草匯箋”的部分則更加詳實,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匯集,更側重於對不同本草學著作的比較和辨析。這一點對於我這種想要深入研究本草發展史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寶貴瞭。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學派對同一味藥物的記載,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本草學知識是如何演變、積纍和完善的。有些藥物在不同著作中的記載差異很大,通過“匯箋”的梳理,我能夠理解這些差異産生的原因,是地域差異、時代變遷,還是作者理解的不同。這種辨析精神,對於我建立嚴謹的本草學研究方法非常有啓發。 “本草約言”的風格則更為精煉,篇幅不長,但字字珠璣。它更像是一本濃縮的本草綱要,提煉齣瞭最核心的藥物知識和用藥原則。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入門選擇,能夠快速建立起對本草學的基本框架。但對我而言,它的價值在於其簡潔背後的深刻。作者在寥寥數語中,往往蘊含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和理論思考。我常常會反復閱讀其中的一些論述,每次都能從中品味齣新的東西。它不像百科全書那樣事無巨細,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最精煉的語言告訴你最關鍵的道理,讓你在實踐中去體會和領悟。 最後,不得不提這套書的“本草發揮”和“本草正義”。“本草發揮”部分,我感覺作者在原文基礎上進行瞭大量的闡釋和補充,不僅僅是解釋字詞,更是對原著內容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引申。它常常會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生産力水平,來解釋某些藥物的來源、采集和炮製方法,這使得本草學研究不再是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而是與曆史、文化緊密相連。而“本草正義”部分,則更側重於對藥物功效的辨彆和糾偏,作者對於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記載進行瞭嚴謹的考證和駁斥,這對於我們今天學習和運用本草知識,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至關重要。它讓我們知道,古人的智慧也並非完美無瑕,也需要我們繼承和發展,去僞存真。
評分入手《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這套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醫藥寶庫的大門。我一直對本草學的深厚底蘊充滿興趣,但市麵上的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淺顯,要麼過於晦澀,很難找到一本既權威又易於理解的。這套書的齣現,可以說是一次令人欣喜的發現。 我尤其喜歡“本草發明”中的論述方式。它不像是簡單的藥性堆砌,而是深入到藥物的“發明”之處,去探究其內在的理據。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藥物的解讀,常常會結閤其自然形態、生長環境,甚至是古代的哲學思想,來闡釋其功效。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覺得學習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個充滿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它讓我看到瞭古代醫者是如何以一種更加整體和辯證的眼光來認識藥物的。 “本草匯箋”的部分,讓我深刻感受到瞭編纂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它不僅僅是內容的匯集,更側重於對不同本草學著作的辨析和梳理。我看到書中引用瞭大量珍貴的古籍資料,並且對同一味藥物在不同古籍中的記載進行詳細的比較。這對於我這種想要深入瞭解本草學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簡直太有價值瞭。通過這種梳理,我能更清晰地認識到,本草學知識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被豐富、修正和發展的。 “本草約言”的風格則非常精煉,用最少的文字概括瞭藥物的核心要義。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濃縮精華”,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快速建立起對本草學的基本框架;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則能起到很好的提綱挈領作用。我常常在閱讀其他幾本書籍後,再迴頭看“本草約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零散的知識點一下子就串聯瞭起來。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最簡練的語言點撥你最關鍵的道理。 “本草發揮”和“本草正義”給我的感覺是更加係統和深入。在“本草發揮”中,我看到瞭作者對於原著的深度解讀和拓展,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解釋,更是結閤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對藥物的實際應用進行瞭細緻的闡述。這讓我明白,本草學的發展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而“本草正義”則展現瞭作者嚴謹的考證和辯證精神,對於一些流傳錯誤的本草知識進行瞭有力的糾正和辨析。這提醒我們在繼承古人智慧的同時,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維,去僞存真。
評分這次購入的《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套裝》簡直是意外之喜!我一直以來都對中醫藥的根源充滿好奇,尤其是本草學,總覺得裏麵藏著無窮的奧秘。市麵上關於本草的書籍玲琅滿目,但真正能夠讓我眼前一亮,覺得是“對味”的卻不多。這套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一需求。 我個人特彆喜歡“本草發明”部分。它不像有些現代本草書籍那樣,上來就給你羅列藥物的性味功效,而是更注重“發明”二字,從更深的層麵去解讀藥物的內在聯係和應用原理。我發現書中對很多藥物的論述,都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隻是告訴你“是什麼”,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比如,它在論述某個藥物時,會追溯其得名由來的曆史淵源,或者分析其形態特徵與功效之間的關聯,有時候甚至會引用古代的哲學思想來解釋藥物的作用機製。這種解讀方式,讓我感覺學習本草不再是枯燥的記憶,而是一個充滿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本草匯箋”的部分則讓我感受到瞭編纂者嚴謹細緻的治學精神。它不是簡單地把不同的本草書籍的內容堆砌在一起,而是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比較。我看到很多條目下,都會引用多部古籍的記載,並且對其中的異同之處進行瞭分析。這對於我這種想要深入瞭解本草學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簡直太有幫助瞭。通過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學派的觀點,我能更清晰地看到,這些本草知識是如何一步步積纍、修正和發展的。有時候,即使是同一味藥,在不同古籍中的記載也會有細微的差彆,而“匯箋”就能幫助我理解這些差彆背後的原因。 “本草約言”的風格則顯得更為凝練和提綱挈領。它不像其他幾本那樣長篇大論,而是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瞭藥物的主要特性和應用要點。對於我來說,這部分更像是一種“提綱挈領”式的梳理,讓我能快速把握一味藥物的精髓。很多時候,我會在閱讀完其他幾本書後,再迴頭看“本草約言”,感覺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很多零散的知識點都被串聯瞭起來。它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老師傅,用最簡潔的語言點撥你最關鍵的要害,讓你事半功倍。 至於“本草發揮”和“本草正義”,這兩部分給我帶來的感受是更加係統和辯證。在“本草發揮”中,我看到瞭作者對於原著的深入解讀和拓展,不僅僅停留在文字錶麵,更是結閤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對藥物的實際應用進行瞭細緻的闡述。這讓我理解到,本草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土壤。而“本草正義”則展現瞭作者嚴謹的考證精神,對於一些流傳錯誤的本草知識進行瞭糾正和辨析。這讓我認識到,我們繼承古人的智慧,也需要批判性地吸收,去僞存真,纔能真正地將中醫發揚光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