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
定价:15.00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年3月版
2014年3月印刷
书号:151231827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试行)》的通知
1总则
2配电作业基本条件
3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
4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5运行和维护
6架空配电线路工作
7配电设备工作
8低压电气工作
9带电工作
10二次系统工作
11高压试验与测量工作
12电力电缆工作
13分布式电源相关工作
14机具及安全工器具使用、检查、保管和试验
15动火工作
16起重与运输
17高处作业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场勘察记录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配电种工作票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配电的二种工作票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配电带电作业工作票格式
附录E(资料性附录)低压工作票格式
附录F(资料性附录)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格式
附录G(资料性附录)配电工作任务单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附录I(资料性附录)标示牌式样
附录J(资料性附录)配电倒闸操作票格式
附录K(资料性附录)起重机具检查和试验周期、质量参考标准
附录L(资料性附录)配电一级动火工作票格式
附录M(资料性附录)配电二级动火工作票格式
附录N(资料性附录)动火管理级别的划定
附录O(资料性附录)登高工器具试验标准表
附录P(资料性附录)紧急救护法
4.3验电
4.4接地
4.5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围栏)
5运行和维护
5.1巡视
5.2倒闸操作
5.3砍剪树木
6架空配电线路工作
6.1坑洞开挖
6.2杆塔上作业
6.3杆塔施工
6.4放线、紧线与撤线
6.5高压架空绝缘导线工作
6.6邻近带电导线的工作
6.7同杆(塔)架设多回线路中部分线路停电的工作
7配电设备工作
7.1柱上变压器台架工作
7.2箱式变电站工作
7.3配电站、开闭所工作
7.4计量、负控装置工作
8低压电气工作
8.1一般要求
8.2低压配电网工作
8.3低压用电设备工作
9带电作业
9.1一般要求
9.2安全技术措施
9.3带电断、接引线
9.4带电短接设备
9.5高压电缆旁路作业
9.6带电立、撤杆
9.7使用绝缘斗臂车的作业
9.8带电作业工器具的保管、使用和试验
10二次系统工作
10.1一般要求
10.2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工作
10.3现场检修
10.4整租试验
11高压试验与测量工作
11.1一般要求
11.2高压试验
11.3测量工作
12电力电缆工作
12.1一般要求
12.2电力电缆施工作业
12.3电力电缆试验
13分布式电源相关工作
13.1一般要求
13.2并网管理
13.3运维和操作
13.4检修工作
14机具及安全工器具使用、检查、保管和试验
14.1一般要求
14.2施工机具使用和检查
14.3施工机具保管和试验
14.4电动工具使用和检查
14.5安全工器具使用和检查
14.6安全工器具保管和试验
15动火工作
15.1一般要求
15.2动火作业
15.3焊接、切割
16起重与运输
16.1一般要求
16.2起重
16.3运输
17高处作业
17.1一般要求
17.2安全带
17.3脚手架
17.4梯子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场勘查记录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配电种工作票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配电第二种工作票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配电带电作业工作票格式
附录E(资料性附录)低压工作票格式
附录F(资料性附录)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格式
附录G(资料性附录)配电工作任务单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附录I(资料性附录)标示牌式样
附录J(资料性附录)配电道闸操作格式
附录K(资料性附录)起重机具检查和试验周期、质量参考标准
附录L(资料性附录)配电一级动火工作票格式
附录M(资料性附录)配电二级动火工作票格式
附录N(资料性附录)动火管理级别的划定
附录O(资料性附录)登高工器具试验标准表
附录P紧急就护法
-|-_-|-
这本书真是太厚重了,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里面塞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估计要翻阅好一阵子才能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我特意找了几个午休时间和晚上睡前的时间来翻看,但即便是这样,也只能说是初步接触到它的一些冰山一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似乎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种细枝末节都考虑到了,从最基础的操作规程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场景应对,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关注了关于高压设备操作的部分,那些文字描述的每一个步骤都显得那么严谨,每一个禁忌都写得那么清晰。虽然我本人不是直接从事电力工作的人员,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想象出操作人员在现场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些规程的场景,那是一种对安全的高度负责,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书中对于一些潜在风险的预判和防范措施也写得十分到位,很多我之前从未想过的安全隐患,在这里都被一一列举出来,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描述电缆沟的巡视时,它详细列出了需要检查的几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积水、异物、通风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绝缘损坏迹象。这让我意识到,看似日常的巡检工作,背后蕴含着多少专业知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严谨”二字,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指导着读者如何在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中安全地工作,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正好在电力公司工作,他提到公司最近在推行一本新的安全规程,说是配电方面非常重要。出于好奇,我借来翻阅了一下。坦白说,一开始我被书中庞大的篇幅和专业术语吓到了,很多地方的表述都比较晦涩难懂,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书中体现出的对安全近乎苛刻的要求所吸引。特别是关于停电操作和验电的章节,写得非常详细,从前期的审批流程,到现场的隔离措施,再到最后的验电确认,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不容许丝毫的疏忽。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很有启发性,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事故本身,但通过分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让我深刻理解了“安全无小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注意到书中还强调了现场的沟通协调的重要性,不同岗位的人员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指令传达和确认,这在复杂的操作环境中尤为关键。虽然我不是电力专业的,但这本书让我对电力工作的复杂性和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责任、关于生命、关于专业精神的教科书。我常常在想,每一位电力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安全地完成工作,背后都离不开这些严谨细致的规章制度的保障。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被其厚重的篇幅和专业性的表述所震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其中蕴含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关注所折服。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巡视检查”的部分,它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设备(如电线杆、电缆、变压器、开关等)的巡视周期、巡视内容、检查标准以及发现异常情况后的处理流程。例如,在巡视电线杆时,它会要求检查电线杆是否有倾斜、裂纹,地基是否牢固,导线是否松弛或擦伤,以及周围是否有影响安全的树木等。这种细致到位的指导,让我认识到电力安全工作并非简单的“走走看看”,而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敏锐观察力的结合。书中还强调了“风险辨识”的重要性,要求操作人员在进行任何作业前,都必须充分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种“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理念,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让我对电力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我曾尝试阅读其中的一部分章节,特别是关于变电站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检查”,而是非常具体地列出了需要检查的项目、检查的频率、检查的方法,甚至连检查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在检查断路器时,它会要求检查操作机构的润滑情况、触点的清洁度、灭弧室的真空度(如果是真空断路器)等,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判断标准。这种精细到位的指导,让我感受到了电力安全工作的高度专业性和科学性。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现场勘察和风险评估的章节,它强调在进行任何电力作业前,都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前期对风险的评估不足,或者对现场环境的了解不够全面。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都浓缩在文字之中,指导着后辈如何规避风险,安全地开展工作。虽然书中的专业术语不少,但通过图文并茂的说明,以及逻辑清晰的条理,使得理解起来并不算困难,反而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并非孤立地讲解某一个安全知识点,而是将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我曾翻阅过关于“变电站安全管理”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变电站的结构布局、设备选型、运行维护、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它不仅关注了设备的运行安全,还关注了人员的行为安全和环境安全。例如,书中提到了变电站的围墙要求、门禁管理、照明标准,甚至连灭火器材的配置和维护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种“不留死角”的管理方式,让我觉得电力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严丝合缝”。我还注意到,书中还强调了“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对安全规程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几乎涵盖了电力配电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极度的细致和严谨。我曾浏览过关于“隔离措施”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在进行带电作业或停电作业时,如何对被作业的设备进行有效的隔离,包括拉合开关、挂设接地线、设置警示标识等一系列操作。而且,它还强调了隔离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反复确认,确保被隔离的设备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避免发生误操作导致触电事故。这种对“隔离”这个基本但关键环节的重视,让我感受到了电力安全工作的“寸步不让”。另外,书中关于“接地”的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接地的作用、要求和检查方法,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雷雨天气)需要采取的额外接地措施。我意识到,这些看似基础的物理概念,在电力系统中却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厚度就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翻阅其中几页后,便被其中严谨的逻辑和对细节的关注所吸引。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两票三制”的阐述,这是电力安全生产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它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工作票、操作票、分析票、许可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包括如何填写、如何审批、如何执行、如何交接,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显得有些枯燥,但对于电力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却是保障安全的基础。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例如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日常检查、定期试验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我注意到,对于每一种设备,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生怕读者有所遗漏。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态度,让我对电力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走进了电力安全工作的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指导电力行业人员如何安全、高效地工作的百科全书。我曾仔细研究过关于“安全距离”的章节,书中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下,人员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并且对不同环境下的安全距离进行了区分。这种量化的、精确的规定,让我看到了科学在保障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它详细描述了在发生火灾、触电、设备损坏等突发情况时,应该如何启动应急预案,如何进行人员疏散、设备抢修、伤员救治等。这种对“万一”情况的周全考虑,充分体现了电力行业对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于“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的强调。我尝试去理解其中关于配电线路的巡检章节,它详细列出了在巡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例如导线是否有破损、绝缘子是否有污损或裂纹、杆塔结构是否稳固、周围是否有危及安全的树木等。更让我吃惊的是,它还考虑到了季节性的影响,比如在雨季需要特别注意防雷击和防潮,在冬季需要关注覆冰情况对线路的影响。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考量,让我意识到电力安全工作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去。书中关于“反事故措施”的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列举了许多历史上发生的事故案例,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分析了事故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内容虽然有些沉重,但却极具警示意义,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指导如何安全操作,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职业精神。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更多地是从它所体现出的“严谨”和“前瞻性”出发。它似乎预设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并且为这些情况提供了应对方案。我重点看了关于紧急故障处理的部分,其中描述了在发生电网故障时,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操作人员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故障点、恢复供电、保护设备等。这些措施的描述,逻辑性非常强,并且强调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安全距离”和“接地”的规范,这些看似基础的概念,在电力系统中却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某些操作步骤的描述,甚至细致到了“操作前检查XX,操作过程中注意XX,操作后确认XX”的程度,这种颗粒度的详细程度,让我对电力工作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条文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和印证的逻辑,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前面章节讲到的原则,在后面章节的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让我觉得,它并非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一个系统化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安全保障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