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1月出生,四川青神人。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民法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8年担任《法学研究》杂志副主编;1988年晋升研究员,担任民法室主任;1990年***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法学研究》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独著《民法》、《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研究》、《民法学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民法总论》、《裁判的方法》、《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合著《合同法》、《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民法债权》、《物权法》、《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民法典草案附理由》;主编《民商法沦丛》、《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
壹 民法通则条文解读
一 [立法目的]
第二条 [调整范围]
第三条 [平等原则]
第四条 [四项基本原则]
第五条 [保护民事权益原则]
第七条 [公序良俗]
第八条 [民法的效力]
第九条 [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
第十条 [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第五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
第五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第五十八条 [无效的民事行为]
第五十九条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第六十条 [部分无效]
第六十二务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
第六十四条 [代理的类型]
第六十五条 [委托代理]
第六十六条 [无权代理]
第六十七条 [违法代理]
第九十二条 [不当得利]
第九十三条 [无因管理]
第九十八条 [生命健康权]
第九十九条 [姓名权、名称权]
一百条 [肖像权]
一百零一条 [名誉权及人格尊严]
一 百三十五条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一百三十八条[时效完成后的履行]
一百三十九条[时效中止]
一百四十条 [时效中断]
附录1 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
附录2 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
贰 合同法总则条文解读
一条 [立法目的]
第二条 [合同定义]
第三条 [平等原则]
第四条 [合同自由]
第五条 [公平原则]
第六条 [诚信原则]
第七条 [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
第十条 [合同的形式]
第十二条 [合同条款]
第十三条 [要约、承诺]
第三十六条 [形式欠缺的补正(一)]
第三十七条 [形式欠缺的补正(二)]
第三十九条 [格式条款]
第四十条 [格式条款的无效]
叁 物权法基本条文解读
肆 侵权责任法条文解读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字体大小的排版也显得很用心,第一眼看上去就很有学术的严谨感。拿到书的时候,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特别薄容易皱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让人觉得内容肯定也相当扎实。我之前读过一些法学入门的书,说实话,很多都写得比较枯燥,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要么是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但是这本书,从我翻阅的章节来看,它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仿佛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民法的核心。特别是那些概念的解释,用了非常贴切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让一些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某些概念时,会引用一些经典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直观地展现法律条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了我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扎实、系统、易懂,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评分这本教材的编排风格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种厚重得让人望而却步的书,但每一页的内容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我很喜欢它在讲解具体法律条文时,会先给出条文本身,然后详细解读,并且用案例来说明,这样的结构非常清晰,不容易出错。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一些难点,比如关于所有权和债权的区分,在其他书中我总觉得云里雾里,但在这本书里,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区别。书中的脚注和参考文献也非常丰富,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发现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在这里都有提及,并且可以轻松地找到原文出处。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更是一本能够引领学术探索的工具书。而且,它的语言非常精准,用词非常考究,没有多余的废话,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信息量。阅读起来,你会感觉作者对每一个概念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力求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民法书籍那样,仅仅堆砌概念和法条,而是真正地在“讲故事”。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法律原则的时候,都会从历史的维度出发,追溯其产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这对于理解法律的精髓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有争议的问题,反而深入地去探讨,并且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让读者能够接触到学术界的前沿思考。在这一点上,它远远超越了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入门读物。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书中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也是亮点,它们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复杂的法律关系,让我能够迅速抓住重点,并且更好地记忆。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疑难点的时候,会设置一些“思考题”或者“拓展阅读”的建议,这鼓励我去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在法学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惊喜。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有一种“温度”。虽然是法律书籍,但它并没有让人感到冰冷和疏离。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有人情味,仿佛在和一个朋友聊天,分享他对民法的理解和感悟。我特别喜欢他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会引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电影的片段,这样一下子就把法律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我还会注意到,书中会提到一些学者的学术争论,并且给出作者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思想的交流平台。它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都非常有启发性,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我还会发现,在一些章节的末尾,会有一些自我检测的题目,这能够帮助我及时巩固所学的内容,并且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同时还兼具实用性的法律书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民法的基本原则,更是在探讨这些原则背后的逻辑和价值。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言部分所表达的观点,关于民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民法的意义,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一些历史上的法律思想也有涉及,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法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书中的案例选择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纠纷,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适用性。我还会注意到,它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会特别强调它们的区别,并且给出一些记忆的小窍门,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帮助非常大。我觉得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有严谨的学术分析,又不失对现实问题的关照,让学习过程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