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专利侵权诉讼实务
书号:9787513050746
定价:88.00
作者/编者: 徐申民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9月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由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专利律师撰写的图书,书中的内容贴近实践,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实践指导性强。
本书较为完整和系统地介绍了专利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相关程序,主要从诉讼前的准备、专利侵权的民事诉讼、地方知识产权局的行政保护、专利权无效宣告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涉及的专利侵权处理等五个方面展开,并按照诉讼的进展,分别说明专利侵权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第yi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以及强制执行程序等,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和掌握专利侵权诉讼的相关程序和技巧。
徐申民,律师、专利代理人,现为中华全国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兼任上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8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现为上海大学机械系);1980~1984年为中国专利局(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分局官员;1984~1994年在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工作,任实施部主任和法律部主任等职务;1995年创建华诚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至今。1984年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1986年通过中国第yi次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1986~1987年在日本进修专利法。
徐申民先生从业逾35年,已代理了大量的中外专利申请案件和数百件中外专利侵权案件。他曾成功地代理了中国第yi起日本公司诉中国企业案件和第yi起外国企业间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件。
徐申民先生还担任上海宝钢集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旭硝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东陶(中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律顾问。
徐申民先生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2004年在日本出版了《中国专利侵权诉讼实务》一书,并且每年在日本知识产权协会和日本知名企业进行有关中国专利法和专利侵权诉讼的演讲活动。
第yi章 中国专利保护制度概论
第yi节 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现状
第二节 中国的专利保护体制
第三节 专利侵权诉讼的审判制度
第四节 专利行政保护
第五节 与专利侵权诉讼有关的主要法律
第六节 与专利侵权诉讼有关的主要法规及规章
第七节 与专利侵权诉讼有关的司法解释
第八节 指导案例
第九节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与指导案例的关系
第二章 诉前准备
第yi节 证据的准备
第二节 专利权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专利侵权分析
第四节 诉讼时效
第五节 警告信
第六节 诉讼管辖
第七节 专利侵权诉讼代理
第八节 诉前禁令
第九节 损害赔偿
第十节 财产保全
第十一节 证据保全
第十二节 标准专利
第三章 第yi审程序
第yi节 一审审判组织
第二节 起诉状
第三节 起诉和诉讼受理
第四节 起诉状的送达
第五节 被告的答辩
第六节 预备庭
第七节 司法鉴定
第八节 延期举证请求与确认
第九节 开庭审理
第十节 和 解
第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yi节 提出上诉
第二节 原审法院的受理
第三节 二审法院的受理
第四节 二审证据及举证期限
第五节 二审庭审
第六节 二审判决
第七节 二审中的调解
第八节 二审和解
第五章 民事再审程序
第yi节 再审程序概述
第二节 再审程序的启动
第三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第四节 再审申请受理的审查
第五节 再审审理和判决及裁定
第六章 强制执行
第yi节 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限及管辖
第二节 强制执行的申请
第三节 强制执行的受理
第四节 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
第五节 执行中止与终结
第六节 执行和解
第七节 执行回转的例外
第八节 停止侵权的执行
第七章 专利行政保护和行政诉讼
第yi节 专利侵权行政调处
第二节 专利侵权行政处理
第三节 专利侵权纠纷调解
第四节 专利侵权行政诉讼
第五节 专利侵权行政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六节 专利侵权行政处理与专利侵权诉讼的比较
第八章 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审理
第yi节 无效宣告请求的期限
第二节 无效宣告请求人
第三节 无效宣告请求书
第四节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
第五节 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
第六节 无效宣告请求的受理
第七节 无效宣告请求审理的原则
第八节 权利要求的修改
第九节 口头审理
第十节 审查决定及其对专利侵权诉讼的影响
第十一节 请求撤销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的行政诉讼
第九章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第yi节 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简介
第二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对象
第三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第四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依申请保护方式
第五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依职权保护方式
第六节 海关认定侵权案件的民事赔偿
第十章 典型专利侵权诉讼案件
案例一 盘型制动器发明专利侵权案
——公证取证与证据效力
案例二 具有分离的模块的移动模发明专利纠纷案
——修改超范围、缺少必要的技术特征和得不到说明书支持
案例三 “内燃机”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
——被控侵权设计、涉案外观设计专利和现有设计的比较
案例四 一种与治疗肿瘤的药物有关的发明专利侵权案
——间接侵权
案例五 自行车后换档器发明专利侵权案
——“使用环境特征”概念
案例六 小型摩托车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
——专利侵权诉讼的时效
案例七 确认不侵犯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诉讼案
——管辖权、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和时效
案例八 小型车辆座下方收纳盒的支承结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
——侵权损害赔偿额的推定
案例九 CDMA/GSM双模式移动通信的方法及通信设备发明专利侵权案
——二审中的司法鉴定
案例十 流体压力操作设备的连接装置专利侵权诉讼及违约诉讼案
——违反和解协议的违约之诉
附录一 专利侵权诉讼涉及的流程图
附录二 受理专利侵权诉讼案件的人民法院
这本《正版 中国专利侵权诉讼实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并非直接从事专利法研究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视的普通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为精彩,它不仅仅是罗列判决结果,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个案例背后的逻辑推理、法律依据以及证据链的构建过程。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现有技术抗辩”的几个案例,作者通过详实的对比和解读,让我清晰地理解了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现有技术来对抗侵权指控。这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一种策略的展现,一种智慧的碰撞。此外,书中对不同类型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在侵权判定上的差异性也做了细致的阐述,这对于我这种初涉者来说,无疑是拨开了迷雾,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不同专利的保护范围和侵权界定。书中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的清晰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理解上的障碍,即便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法律概念,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诉讼策略与庭审技巧”的深入剖析。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专利侵权诉讼就是一个简单的“谁告谁,谁赢谁输”的流程。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一场成功的专利侵权诉讼背后,需要多么精密的策略布局和娴熟的庭审技巧。书中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诉讼主体、如何构建有效的起诉状、如何在庭审中进行有效的质证和辩论,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例如,在关于“侵权比对”的部分,书中不仅解释了如何进行技术上的比对,还强调了如何从法律条文和判例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以及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无效宣告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之间关系的分析,它清晰地揭示了这两个程序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以及在实践中如何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诉讼效果。这种战略层面的解读,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解释,而是上升到了“如何打赢官司”的实操层面,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专利诉讼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的生动图景,它并非高高在上的法律文本,而是充满现实挑战与智慧博弈的实操指南。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证据收集与固定”的章节印象深刻。在实际的侵权诉讼中,证据的效力往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而这本书则非常系统地讲解了在不同侵权场景下,如何合法有效地收集和固定与侵权事实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物证、书证、电子证据以及证人证言等。例如,对于产品侵权,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公证取证、勘验检查等方式固定侵权产品的生产、销售证据;对于方法侵权,则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技术监测、专家证人等手段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这种详实的指导,对于许多企业在面对专利侵权时,如何主动出击、保护自身权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同时,书中还提及了“举证责任倒置”在特定情况下的适用,这为权利人维权提供了一线曙光,但也同样强调了在举证责任倒置之前,权利人自身的充分准备的重要性。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这本书在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远超我之前的预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功能,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书中的内容紧密结合了当前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的实际情况,涵盖了最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典型案例。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新技术、新业态下的专利侵权问题”的探讨,比如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界定和保护软件专利、互联网专利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书中通过分析相关的案例,展示了法院在应对这些新问题时的思考和判决思路,这对于我理解前沿的法律实践非常有帮助。此外,本书还强调了“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联动,这让我认识到,专利保护并非仅仅依靠法院,行政机关在其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的整体生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专利侵权诉讼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总觉得那是专业律师的领域。但《正版 中国专利侵权诉讼实务》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程序和专业术语转化为普通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损害赔偿”部分的分析。不同于许多法律书籍的枯燥叙述,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案例,讲解了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如何计算和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它深入剖析了不同计算方法(例如权利人实际损失、侵权人非法所得、许可费倍数等)的适用条件、计算依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在侵权情节严重、但难以精确计算损失时,法院如何进行酌定赔偿,以及如何考量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等因素。这种对赔偿计算的细致解读,不仅让读者对专利侵权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了直观的认识,也为潜在的权利人提供了维权时在赔偿主张上的参考依据。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感觉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指导我理解这个曾经高不可攀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