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一 赵振铎
序二 马庆株
凡例
上卷(1912年—1949年)
目录
本卷词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附录 字母数字开头的词
本卷主要引用文献
本卷词目笔画索引
中卷(1949年—1978年)
目录
本卷词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附录 字母数字开头的词
本卷主要引用文献
本卷词目笔画索引
下卷(1978年—2011年)
目录
本卷词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附录 字母数字开头的词
本卷主要引用文献
本卷词目笔画索引
全书词目笔画索引
后记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研究人员,但又对语言和文化变迁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见性”。一百年,对于个人是漫长的一生,但对于语言系统而言,却是翻天覆地的变革期。这本大辞典将这种宏大的变化切割成了无数个可被理解、可被检索的微小单元——新词。我喜欢在无聊的时候随机翻开某一页,比如“社会”或“科学”相关的章节,看看在不同十年间,人们如何用新的组合词来描摹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期望。这种随机的“抽样调查”,比系统地阅读教科书要生动得多,它让我真切体会到语言的“弹性”和“适应性”。举例来说,对比一下二十世纪初期对“民主”的表述和二十世纪末对“市场”的表述,你会发现词汇的使用频率、情感色彩乃至修饰语的搭配都大相径庭,而这本辞典就是记录这一切变化的最佳工具。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表达,都是经过百年语言实践检验和沉淀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语言学习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宝藏”!我拿到《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1912年-2011年)》时,那种厚重感和沉甸甸的知识量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我立刻翻阅了它收录的词条,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罗列,更像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史。从辛亥革命初期的政治术语革新,到民国时期的思想碰撞,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意识形态构建,直至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市场经济和科技新词,每一个新词的出现都深深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特定印记。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复合词,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节点被创造、流行,甚至最终被时间淘洗而逐渐淡出的过程,真是引人入胜。这本书的编纂功力深厚,对每个词条的释义都力求精准到位,并且往往会附上首次出现的历史语境或引文佐证,这对于希望深入理解词语“生命力”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让我清晰地看到,语言是如何与国家命运、社会思潮紧密交织、相互塑造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可以用来“考古”特定百年中国口语和书面语演进脉络的权威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坦白地说,带着一种古典的庄重感,这与它所收录内容的百年跨度非常契合。它不是那种轻飘飘、追求时尚的快餐式词典。当你捧起这三册精装本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我个人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在处理那些具有复杂政治和社会内涵的新词时,展现出的极其审慎和客观的态度。它不仅仅给出定义,更重要的是梳理了该词汇在不同历史阶段内涵的微妙变化,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避免了当代读者在回顾历史时可能产生的时代误读。我曾尝试用它来对照阅读一些民国时期的老报纸,发现许多当时模糊不清的政治经济术语,在辞典中找到了清晰的源头和标准的解释,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原始文献的理解效率。可以说,它为我们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提供了一把通往词语深层逻辑的钥匙。那种通过文字追溯时代脉搏的满足感,是其他任何阅读体验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购买这套书绝对是一项值得的“长期投资”,特别是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现在,我们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却越来越难以保证。这本《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以其严谨的学术标准和详尽的史料支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固的知识基石。我尤其欣赏它的“上中下”三册结构所体现的编纂诚意,资料之浩瀚,非一般工具书可比。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不仅仅是一套参考资料,更像是一个沉默的语言史学家,随时准备为我提供穿越时空的考证服务。无论是撰写严肃的学术论文,还是仅仅想更准确地理解某部老电影或老小说的对白,它都能提供超越表面的深度解析。它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现代汉语规范和发展趋势的认知水平,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驾驭这个正在快速变化的语言工具。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套书的期待是“查漏补缺”,毕竟现在网络词汇更新太快了,谁还没几个不认识的“新新”词汇?但翻开这本巨著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认知有多么狭隘。这本书的覆盖面和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清晰地勾勒出了1912年到2011年这百年间,汉语在吸收外来文化、应对科技革命、反映社会结构变化时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我记得偶然查阅到一个关于早期白话文运动中某个特定语法结构的新词,书中不仅解释了它的含义,还引述了当时文坛名家的论述,那感觉就像是直接听到了百年前的学者们在激烈争辩一样。这种对历史语境的还原,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代入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那些曾经流行但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僵尸词汇”的收录和解释,为研究那个特定年代的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提供了极其可靠的参照系。对于任何从事现代汉语历史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的“镇纸”级别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的详实资料,是任何零散的线上搜索都无法比拟的系统性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