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力》:写给内心善良、不敢拒绝、不懂拒绝的老实人。
★生活中的多数麻烦就是这样惹上的:说Yes太快,说No太慢。
★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你说不,没有对不起谁。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拒绝力》教你不得罪人、不伤和气地说No,迅速摆脱老好人的宿命。
★《拒绝力》教你全方位地掌握拒绝的艺术,有助于你在人际关系的浪潮中更加游刃有余。
当你正埋头于繁忙的工作中,而一个同事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方案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你满身疲惫地回到家里,好友却要你陪她去逛街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你头晕脑涨,上司却要你去参加一个客户的酒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常常为自己不能及时而勇敢地拒绝后悔不已;如果你在位自己不会拒绝而郁郁寡欢,那么,请打开《拒绝力》!本书将让你全方位地掌握拒绝的艺术,有助于你在人际关系的浪潮中更加游刃有余。
这些年,你都是吃了不懂拒绝的亏
为面子不敢拒绝的“好好先生” / 002
害怕失去朋友,只有自己吃亏 / 004
违心答应请求,无奈委屈自己 / 006
担心破坏关系,只得自己硬撑 / 009
时机未到,只能忍受被欺辱 / 012
缺乏主见,附和别人的想法 / 015
在意别人的眼光,缺乏自信 / 019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拒绝
每个人都可以大方地拒绝别人 / 024
不只说“不”,要说“是—不—是” / 026
“是的,但是”会使对方放弃说服 / 029
用“这是我一贯的原则”来回绝 / 032
拒绝前说句“反正”“还是”的转折语 / 033
给对方留下你已“尽力”的印象 / 035
在拒绝前,要找到替代方案 / 038
先承后转,不伤人心 / 044
借助对方的说法拒方 / 046
明快的拒绝令人不再纠缠 / 051
运用赞美法达到拒绝目的 / 054
别不好意思,该拒绝时就拒绝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 058
别被朋友关系“绑架” / 060
莫让承诺成为一种负累 / 063
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 / 065
面对抉择也要守住底线 / 067
警惕鲜花后面的陷阱 / 069
反操纵,不能说的就不说 / 073
不会拒绝,你还敢拼职场
在工作中学会拒绝 / 078
防止在工作中的外来干扰 / 080
妥善处理同事间的距离关系 / 086
掌握职场拒绝语言的使用技巧 / 089
提防办公室小人,敬而远之 / 091
把握分寸,服从但不盲从 / 095
拒绝下属,如何说“不行” / 100
怎样拒绝,别人才愿意接受
对优柔寡断者说“或许” / 104
对唯唯诺诺者说“是” / 108
果断做出决定并坚持到底 / 111
礼貌拒绝,而非强硬对抗 / 115
转移话题,消除尴尬 / 117
巧妙拒绝,跟谁都能谈得来
运用“破唱片”技巧,重复说“不” / 124
反复说“真伤脑筋”“该如何是好” / 129
利用俗语直截了当地拒绝 / 130
运用含糊回避法暗示 / 133
恰当自嘲,化解尴尬 / 137
对无关的话语不反对不赞成 / 141
夸张地说“是”就是表示拒绝 / 144
想拒绝时,就不要提对方的名字 / 146
多余的敬语,会拉大心理的间隔 / 148
运用巧问反诘法间接地拒绝 / 150
无声拒绝,让别人心领神会
用态度传达拒绝信号 / 156
将拒绝的态度进行到底 / 159
用肢体语言做出拒绝的姿势 / 165
体态不佳的举止就是否定 / 168
中断微笑使对方不安 / 169
避免碰触对方递过来的物品 / 171
不妨背对着窗户就座 / 172
从对方背后更容易拒绝 / 174
置身于对方目光可及的范围外 / 176
近者在远处,疏远者在近处 / 178
强势拒绝,你就赢了
做人不要太老实 / 184
做事多留一个心眼儿 / 188
为人处世用点儿心机 / 192
大智若愚装装糊涂 / 197
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 202
故意犯错保护自己 / 204
附录小测试:你是“N型人”还是“Y型人” / 207
害怕失去朋友,只有自己吃亏
常听别人提起这样的事情:原本打算拒绝却被对方邀请吃饭,“我们找个饭店,边吃边慢慢谈吧!”结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而怏怏不乐归来。
这启示我们,在了解对方意图的前提下,想拒方,就必须严格禁止自己与对方一起吃喝。因为一旦成为“酒肉朋友”,人们就会产生难以抗拒的心理,从而丧失拒方的勇气。
伊尹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宰相,他不仅帮助汤王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还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余年,功勋彪炳。伊尹享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他葬在商汤陵寝之旁,以表彰他对商朝的贡献。甲骨文记载商朝还有祭祀伊尹的仪式。
伊尹出生时遭遇洪水,获救后被莘国国王的厨师收养。伊尹在御厨的抚养下长大,学得一手烹调的好绝技;同时他天资聪颖,又用功读书,学问渊博,懂得治国的道理。后来莘国的公主嫁给汤王,伊尹作为陪嫁的仆臣同去。
伊尹重复向汤王陈情了七十次,每次都被拒绝。苦闷之际,擅长烹饪的伊尹突然心生一计,应聘汤王的御厨,为汤王准备早、午、晚餐,历经周折之后,终于与汤王有了“交情”。汤王由于吃了伊尹做的饭菜,故难以拒绝伊尹。
伊尹指出,治国的道理与烹饪的道理是相通的,都统合于“道”,能通晓“道”就能掌握好万事万物。他以调和五味作比喻,向汤王说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深得汤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宰相。他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佐料要放得适中;治国就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弄清主次先后顺序,掌握好分寸,才能够政通人和,国家才能治理好。”
伊尹又讲到各地方的美食,然后跟商汤说:“你要吃到这些美食,就要有良马;要成为天子,就要实行仁政,让你的百姓生活过得好、能够信任你。”在看到夏朝气数已尽,就用“割烹”作比喻向汤王建议“讨伐夏桀、拯救人民”。
伊尹这些民、行仁政的建言,商汤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成为“酒肉朋友”,对于一个人的观点同意或反对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能有人会这样想:即使变成“酒肉朋友”,只要各自付款,就不会有心理上的负担,拒绝自然也就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一起吃喝的行为本身,往往会无意识中把两个人结合在一起。一旦有了这样的关系,丧失拒绝的勇气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违心答应请求,无奈委屈自己
玛丽娜的丈夫是一个公认的好人。无论是戚、同事,还是邻居、朋友等,只要对她丈夫说一下,她丈夫就尽量给人家帮忙办好,且不要对方的报酬。这样的人在他人眼中,百分百的活雷锋。可是,玛丽娜却非常苦恼。因为他们家的生活不是很富裕。原因是帮人帮得太多了,家里根本存不住钱。看他人的生活水平一直提高,可是,自家仍然停留在温饱阶段。而且,她丈夫由于帮人,经常不在家,家里的活儿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做。
,玛丽娜这样抱怨:“你可真是个好人,但我嫁给你这好人,我一点儿都不觉得幸福。你谁都帮,谁都想照顾,偏偏不照顾我这当妻子的。把家里的责任甩给我去做,自己倒去做大众好人。”令玛丽娜惊讶的是,丈夫居然说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情愿,只是通常没有勇气拒绝他人的请求罢了。
玛丽娜家的局面跟前几年的热播剧《家有儿女》里的一个情节非常相似。主人公的邻居经常向他们家借东西,很多次他们都不想借,然而又没有勇气说“不借”。借出的东西,还不好意思要回来。偏偏那个邻居又不自觉,借了东西不还,还继续借其他的。搞得他们家很是郁闷。后来,他们的女儿拒绝了那个邻居借书,还气呼呼地说:“拒绝有那么困难吗?不想借就不借嘛!”
为什么有人不想答应别人的请求,却没有勇气拒绝,只好违心地答应呢?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说“不”的家庭教育环境。换句话说,难以开口说“不”是从小养成的性格,是教育孩子的长者,通常是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结果。可能有人说,孩子的父母不会不让孩子说“不”的,也不会让孩子一定遵从他人的强迫的。从表面上看,的确不能归咎于父母。然而,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经历一个叛逆期。在这个叛逆期,孩子会迫切想挣脱长者的束缚,依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情。当然,孩子的叛逆期之内的叛逆举动很多是错误之举。比如,该吃饭了让孩子吃饭,孩子说:“不想吃。”这实际上就是孩子的叛逆之举。他不想听从大人的安排。大人碰到这个情况,通常是先好言相劝,以便让孩子吃饭。一番苦口婆心之后,如果孩子仍然拒绝吃饭,可能有的大人就会采取“暴力方式”让孩子屈服。从孩子角度而言,他一开始拒绝,结果却发现拒绝会遭受惩罚。如果类似的事情频繁多次发生的话,孩子就会丧失拒绝的勇气,什么事情都遵循大人的意思。大人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因为他已经条件反射,假如说“不”,就得忍受皮肉之苦。渐渐地,说“是”便成为了一种习惯。
再有,孩子在大人强迫他做事的时候,渐渐学会如何观察大人的脸色,害怕惹大人生气,担心自己会因此而遭遇惩罚。因此,他之所以对一件事情说“是”就是怕惹他人不悦。长此以往,类似的事情多了,就会渐渐养成一种说“是”的习惯。简而言之,被拒创伤是导致人们不敢拒绝的重要原因。
有人总结,不敢拒绝的人,在他过去经历和人际环境中, 一定存在“不许你”的情况太多。在“不许你”氛围下,人的思维和思想被制约,难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人的所作所为无形中被一种势力控制着,总是听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会……”的指引,脑海充斥了太多与“不”相关的内容,为达到“不”的要求和避免违犯“不”的惩罚,一个人的个性里会渐渐形成对“不”的高度敏感,他不得不服从,又厌恶和敌视的“不许你”,他心里体验着“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种种焦虑。
所以,要想增强人们拒绝的勇气,就得从“娃娃时期”开始抓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人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多一些说“不”的教育机会。
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面上关于“拒绝”和“沟通”的书籍太多了,我总觉得它们千篇一律,教的都是一些空洞的道理,或者过于套路化的技巧。但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它没有教我如何用生硬的语言去拒绝别人,也没有让我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相反,它深入到拒绝背后的心理根源,帮助我理解那些让我难以启齿的“不好意思”和“害怕冲突”的原因。书中对“自我价值感”的探讨非常深刻,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拒绝,是因为我们不认可自己的价值,害怕一旦拒绝,别人就会否定我们。这种心理上的疏导,比任何具体的拒绝话术都来得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设定边界”的部分,它让我明白,拒绝并非是将人推开,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书里提供的一些“情绪管理”和“自我肯定”的练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开始尝试去识别自己的情绪,不被他人的期待所裹挟,并且学会了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现在,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需求,我学会了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以前,我总是把“不好意思”当作一种美德,认为能帮就帮,能答应就答应,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但结果呢?我的生活被无休止的请求淹没,我的时间被零散的事务切割,我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无力感。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所谓的“好意”,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误导。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它让我理解了“界限”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拒绝,更重要的是,它帮你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内心,让你能够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空间和价值。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精准地识别那些模糊的界限和潜在的“情感勒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积极的拒绝”的探讨,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冷漠的“硬汉”,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懂得取舍的人。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拒绝时,清晰而温和地说明自己的立场,并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慢慢地,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棘手的请求,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应对。更重要的是,我内心那种长期的愧疚感和委屈感,也逐渐消散了。我不再害怕被别人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是更加自信地活出了真实的自己。这本书,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断舍离”,它让我学会了如何将不必要的负担从生活中剔除,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心理重建指南”。我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特别害怕麻烦别人,同时也害怕成为别人的麻烦。所以,别人一旦提出请求,我总是不假思索地答应,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久而久之,我的生活被各种“不得不做”的事情挤得水泄不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被透支了,内心也充满了怨气和疲惫。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第一次认真审视了“拒绝”这件事。它没有把我塑造成一个“利己主义者”,而是教我如何从一个更健康、更成熟的角度去理解和实践拒绝。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双赢思维”的阐述,它告诉我,拒绝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很多时候,通过恰当的沟通,是可以找到既能满足对方的需求,又能保护自己利益的解决方案的。书中提供的很多“拒绝话术”都非常实用,而且非常人性化。比如,它教我如何在表达拒绝的同时,给予对方温暖和尊重,如何避免让对方感到被否定。我尝试着在一些小事上练习,比如拒绝不必要的社交邀请,或者对工作中的不合理要求说“不”。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不仅我自己轻松了不少,周围的人也开始理解和尊重我的选择。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也让我明白,学会拒绝,才是通往更高效、更充实生活的必经之路。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太大的改变了!一直以来,我都是那种“好好先生”的类型,别人一开口,我总是不忍心拒绝,结果自己总是被各种事情缠身,弄得疲惫不堪,甚至耽误了自己的正事。翻开这本书,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讲沟通技巧的书那样,上来就教你各种套路,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拒绝、为什么会说“是”而内心却痛苦,这种心理上的疏导真的太重要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勒索”和“边界感”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拒绝,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善良,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底线。书里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如何用“三明治沟通法”来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还分享了很多真实案例,读起来很有代入感。我尝试着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虽然一开始会有点忐忑,但效果出奇地好。同事们非但没有觉得我变了,反而觉得我更有效率,也更值得信赖了。这让我意识到,学会拒绝,并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它让我不再因为答应了太多不必要的事情而感到内耗,终于可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和我一样,曾经困扰于“不好意思说不”的朋友们!
评分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尤其是在需要表达不同意见或者拒绝别人请求的时候,更是显得笨拙而尴尬。总觉得一开口拒绝,就会伤害到对方,或者让关系变得僵硬。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不”,更重要的是,它让你理解“为什么”要学会拒绝,以及拒绝的艺术在哪里。书中的案例非常贴切,很多场景我都有亲身经历,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唯唯诺诺、不懂拒绝的自己。书中提出的“同理心原则”让我眼前一亮,原来拒绝并不意味着冷漠,而是要在理解对方需求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限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的探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在尊重和坦诚之上,而不是无条件的迎合。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沟通技巧,比如在拒绝时,先肯定对方的出发点,然后再陈述自己的难处,最后提出替代方案。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慢慢地,我发现周围的人并没有因为我的拒绝而疏远我,反而更加尊重我的决定。甚至有几次,我的坦诚反而拉近了我和朋友之间的距离。这本书让我摆脱了“好心办坏事”的困境,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人际交往的挑战。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更健康、更平等的人际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