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
论语
孟子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507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王超,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主编推荐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目 录
学而篇第一…………………005
为政篇第二……………………011
八佾篇第三……………………019
里仁篇第四……………………027
公冶长篇第五…………………033
雍也篇第六……………………042
述而篇第七……………………051
泰伯篇第八……………………062
子罕篇第九…………………068
乡党篇第十……………………077
先进篇第十一…………………086
颜渊篇第十二…………………095
子路篇第十三…………………103
宪问篇第十四………………… 111
卫灵公篇第十五………………123
季氏篇第十六…………………132
阳货篇第十七…………………137
微子篇第十八…………………145
子张篇第十九…………………150
尧曰篇第二十…………………156
精彩书摘
学而篇第一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以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十六章,涉及很多内容。
【原文】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④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一书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
②时: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③说(yuè): 同“悦”,愉快、高兴。
④有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⑤愠(yùn ):恼怒,怨恨。
⑥君子: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③者,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⑧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弟:同“悌(tì)”,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③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xiǎn): 少的意思。
⑤未之有也:倒装句,应为“未有之也”。
⑥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也是伦理道德的准则。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仁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
①巧言令色: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这种人,仁心很少。”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⑤乎?”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
②省(xǐng ):检查,察看。
③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诚实。
⑤习:指温习、演练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数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已温习?”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作者: (战国)孟子 著,段雪莲,陈玉潇 译
市场价: 12.00元
ISBN号: 9787550243514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000
主编推荐
对儒者良心的解读,对修身立命的思考,对年传承的探索儒家的渊源是《论语》《孟子》和“五经”。无论从思想或是从艺术观点看,《论语》都是一部绝妙的书,可以终身咀嚼,受用不尽的。《孟子》比较是要偏锋,露棱角,但是说理文之犀利痛快,明白晓畅,后来却没有人能赶得上。
——朱光潜
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章,告子,尽心诸篇甚好。)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与养气,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林语堂
这一贯的中心思想,是中国的,是远从五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丝毫外来的学说思想成分。
——南怀瑾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章上
卷十 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孟子》乃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期邹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乃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孟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学说与教育观念,又对其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也开始发展起来,孟子在家争鸣时,有力地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并且确立了自己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成绩仅次于孔子。后来,随着儒家学说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体散文,有很多长篇大论,多了一些机智的辩论。其写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孟子》均为七卷,本书将七卷分为了14个部分,精选篇章,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还对每篇文章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读解,让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孟子的思想、学说。
著者介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作者: (战国)曾参,(战国)子思 著,严亚珍 译
市场价: 12.00元
ISBN号: 9787550243392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
主编推荐
★ 国学经典,典藏精品。精选流传年的中国古代国学名著,立足原文精髓,以全面的、细致的、通俗易懂的解读,使读者轻松接受国学的陶冶。
★ 全方位解读,导读必备。原典、注释、译文一目了然,解读权威,研究专业。
★ 浮躁社会的醒世录,茫然人生的指南针,烦扰困惑的救世,用古代圣贤的道理现代社会的疾病。
★ 精品印刷,设计考究,是典藏和的绝妙佳品。
目录
大学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附录 朱熹《大学章句序》
中庸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附录 朱熹《中庸章句序》
内容简介
《大学》将人的修身作为核心基础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就应该以德为本。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儒学,特别是理学,许多概念、命题出自《中庸》,《中庸》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将《大学》《中庸》整合编撰成了一本书《大学·中庸》,里面含了很多先圣哲人的价值反思和体验,由此也向当代读者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思想表述才能,有着很好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内容有四部分组成:原文、注释、译文、读解。注释简要明了,读解到位,对读者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这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先圣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语言风格非常典雅,但白话翻译又十分贴切,消除了我之前阅读古籍时常遇到的佶屈聱牙的障碍。尤其喜欢它的注释部分,每一个字词的考据都非常严谨,常常能解释一些我一直不太理解的细微之处。比如,有一处关于“仁”的解释,书中引用了多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阐述,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同时,它还收录了《大学》和《中庸》,这三本书的连贯性非常强,从个人修身养性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升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指引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前行,如何修养品德,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论语》和《孟子》这些充满智慧的经典。这次有幸购得这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简直是我的意外之喜!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论语》、《孟子》之外,还包含了《大学》、《中庸》,并且以“全本文白对照”的形式呈现,让我能够一边欣赏原文的韵味,一边理解白话翻译的清晰。我特别看重它提供的“原文注释”和“译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而是对原文的深入解读,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句子。例如,在读《孟子·梁惠王》时,书中对“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解释,就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此外,这本书的“中华国学经典精粹”部分,还精选了《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让我能够触及更广泛的传统文化领域。这本书的编排细致入微,内容翔实,让我感觉物超所值,是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的经典之作。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好奇。这次购入的这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让我尤为满意。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非常精美,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 内容方面,它不仅涵盖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还附带了《诗经》、《尚书》、《礼记》等其他经典的一部分,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国学宝库! 尤其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于每一部经典都进行了“全本文白对照”,并且提供了详实的原文注释和译文。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阅读《诗经》时,很多古语的意境很难把握,但有了详细的注释和贴切的译文,我仿佛能听到那位古人在吟唱,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而且,它还专门开辟了“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版块,将这些重要的经典汇集一堂,让我能够更系统地学习和对比不同经典之间的思想联系。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绝对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评分我是一名大学生的学生,最近因为一门课程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入手了这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将原文罗列出来,而是真正地做到了“全本文白对照”,原文的古朴典雅和白话翻译的清晰流畅相得益彰,让我在理解上几乎没有障碍。我尤其喜欢它对原文的注释,非常细致,对于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书中都给出了不同学派的解释,并附有出处,这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学》和《中庸》,这两个篇章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论语》、《孟子》结合起来阅读,能让我更完整地理解孔孟之道的发展脉络。我还发现,它在某些段落还引用了历史故事来佐证观点,这让抽象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这本书为我学习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情有独钟,但苦于古文功底不足,许多经典只能望而却步。这次偶然发现了这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全本文白对照”。原文部分保留了古籍的原貌,让我能够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韵味;而白话翻译则通俗易懂,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配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都能得到清晰的解释,这对于深入理解文本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在翻译上的处理,不是生硬的字面翻译,而是力求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精神。读《孟子》时,梁惠王问“何为仁”,我之前一直觉得解释得不够透彻,但在这本书里,通过对原文和注释的细细品味,再结合译文的引导,我才真正理解了“仁”的内涵是如何在孟子思想中体现的,以及其在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意义。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儒家思想的认知,让我更加敬佩古代先贤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