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1-6捲)
作 者: 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所 編 齣 版 社: 軍事科學齣版社 ISBN: 9787802373815 齣版時間:2011-06 版 次:1 裝 幀:精裝6冊 開 本:16開 定 價:355元
內容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以下簡稱《軍史》),是中央軍委在1997年11月27日授予軍事科學院的一項重要任務。軍事科學院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編寫此書。隨後,在曆時10餘年的編撰修改過程中,以遲浩田為中央軍委軍史編寫領導小組審定編寫指導思想、編寫規劃和綱目,研究解決編寫中的重要問題,並逐一審定書稿。期間,軍事科學院軍事曆史研究部、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領導軍事曆史研究所,先後組織進行瞭四次大規模的集體統稿和修改,每一次都對原有書稿進行瞭大幅度的調整。在2010年3月,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根據軍史編寫領導小組的建議,正式批準齣版《軍史》一、第二、第三捲。這部融匯瞭大量研究人員和組織者辛勤汗水的史書經典現在終於馬上要和讀者朋友們見麵瞭。 史料豐富、數據翔實,完整再現曆史畫捲 《軍史》一至第三捲,記述從1927年8月1日人民軍隊誕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這一曆史時期的發展曆程。本書的工程之所以浩大,其中一個基礎卻也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於史料的深挖細鑿。為瞭編寫此書,編寫組踏遍瞭中央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總參謀部有關部門檔案室或資料室、總政治部檔案館、總後勤部檔案館、總裝備部檔案館、海軍檔案館、空軍檔案館、各軍區檔案館、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資料館等單位的大門,獲取瞭大量珍貴的曆史檔案和圖書資料。小到幾十人的戰鬥,大到數百萬人參與的戰役,甚至對於使用的武器裝備的種類、數量,都進行瞭大量的論證和調查,給齣瞭詳細的數據。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使此書的史料性更強,二是為瞭增加某些曆史節點的現場感和說服力。《軍史》不隻關注宏大的曆史事件,對於一些耳熟能詳的戰鬥也進行瞭栩栩如生的描述,如在對飛奪濾定橋、強攻大渡河的記述中,詳細記錄下瞭戰鬥的參與人數、戰爭過程,甚至部分中央紅軍戰士們的真實姓名,這些基於真實曆史資料的記敘,非常寫實,頗具震撼力。為瞭說明紅一方麵軍重建時的人事安排情況,《軍史》還引用瞭1932年7月29日《周恩來緻中共蘇區中央局的信》。此外,《軍史》的編寫還獲得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以及軍內外黨史、國史、軍史專傢學者和許多老同誌的大力支持,並藉鑒和使用瞭大量的軍史、戰史的研究成果。《軍史》(1-3捲)真實、完整地記錄瞭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國內革命戰爭、抗日解放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的全過程,分階段係統闡述瞭軍事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體係、組織結構、政治體製的發展過程和各個不同時期部隊的建製、軍兵種建設和後勤建設,也都進行瞭詳細的描述。 真實客觀地麵對曆史,不迴避發展中的錯誤和失敗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是一個從弱小逐步發展壯大的曆史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人民軍隊進行瞭長達22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超乎尋常的革命毅力、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不怕犧牲,前僕後繼,打敗瞭凶惡的國內外敵人,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邊打邊建,不斷加強軍事、政治、後勤建設,逐步提高正規化建設水平。到解放戰爭後期,人民解放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有500餘萬人的,以步兵為主體,擁有一定數量炮兵、工兵、通信兵、鐵道兵和裝甲兵的強大軍隊。這些光輝成就的取得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曆史前進的車輪中,免不瞭遭遇路途的麯摺不平甚至曆史的短暫倒退,雖然一時的睏難隻是前進過程中的變奏麯,但隻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從本質上看待遇到過的種種矛盾,分析解決矛盾的麯摺過程,纔能從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這部《軍史》不僅記載瞭成功的喜悅,也記錄下我黨我軍發展過程中所遭受的失敗、睏難和挫摺,對一個個重要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一一總結經驗教訓,用濃重的筆墨刻畫齣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在失敗中成長,一步步發展壯大的。詳細記敘瞭南昌、鞦收、廣州起義的麯摺過程,各個根據地建設過程中遭遇的重重險阻和失敗,記載瞭1927年至1930年紅軍建軍之初所經曆的種種艱難險阻,如井岡山八月失敗,客觀公正地反映曆史真相。記錄瞭1930年前後,浙南、蘇中、川東、東江、瓊崖等地區的紅軍在起義中遭受的嚴重挫摺,詳細介紹紅軍“左”傾錯誤的形成、發展和造成的損失,東北抗日聯軍的嚴重挫摺等,對眾多曆史著作上語焉不詳的史實進行瞭盡可能詳細的澄清、梳理和剖析。 《軍史》還詳細闡述瞭一般史書中一帶而過的軍事鬥爭、政治組織建設的細節。除軍事鬥爭外,政治組織建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另外一條主綫,更深刻體現瞭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斷成熟、發展壯大的發展史,體現瞭軍史也是一部黨史。如三灣改編的黨委製、政委製、政治機關製,三大注意八項紀律的提齣和完善,說明政治建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曆史如一麵明鏡,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在時間長河的漂流中不時地反射齣光明與黑暗交錯的影子。在對曆史的記述中,《軍史》沒有對其中的暗影進行諱飾,意誌薄弱的革命者一個個被曆史的浪潮衝刷地失去瞭蹤影,如張發奎、邱國軒等,但總有那些意誌堅定的革命者,終於成為我黨我軍的領導核心。 深刻剖析曆史課題,客觀公正作齣評判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是迄今為止一部由中央軍委授權編寫並負責審定的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80餘年光輝曆程的曆史著作,編排遵循瞭曆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其地位和作用深遠。編寫組曆時十年,數易其稿,反復推敲,對眾多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過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進行瞭深刻的剖析和反思。如,對皖南事變、東北抗日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戰鬥過程和作用、國共兩黨的閤作與戰爭、紅四軍西徵等,都給予態度明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還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曆史上有爭議的問題下瞭有理有據的定論,如對早期的中國紅軍是如何從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轉變為無産階級領導的新型軍隊的等論題,通過富有思辨性的分析,給齣瞭令人信服的解釋。更難得的是,在每一捲的終,都會有對解放軍在不同曆史時期能夠剋服重重睏難發展壯大的深刻剖析和論證。 簡單記錄曆史事實,是一般的編寫者通過辛勤耕耘都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對我黨我軍具有重大曆史和現實意義的革命史進行恰當而具有啓示作用的評價,卻不是一般個人能夠輕易完成的工作。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的軍史編寫小組所做的工作,可以說對我軍現階段和未來的發展都具有極大的指導和警示作用。此書可作為論證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曆史的經典著作來閱讀。 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的解放史,是我黨不斷總結經驗、走嚮成熟的光輝曆程,這部作品絕沒有滿足於對曆史流水賬似的簡單記錄,而是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置於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的大背景下來闡述,曆史場麵恢宏,情節錯綜復雜。讀罷掩捲,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都會如我一樣,心潮澎湃,思緒難平。 目錄 捲 章 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確立 節 中國共産黨創建軍隊的準備 一、中國共産黨旱期的軍事活動 二、北伐戰爭失敗後的形勢,中共中央的建軍決定 第二節 南昌起義、鞦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地區的武裝起義,中國紅軍的建立 一、南昌起義,人民軍隊的誕生 二、湘贛邊界鞦收起義,三灣改編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三、廣州起義。海陸豐地區紅軍的建立 四、井岡山會師和紅4軍的組成。紅5軍的建立 五、其他地區的武裝起義和紅軍的建立 第三節 紅軍在開展遊擊戰爭和創建蘇區鬥爭中發展 一、紅4軍在堅持井岡山鬥爭中加強建設,紅5軍主力與紅4軍會師 二、紅4軍在創建贛南、閩西蘇區鬥爭中發展。紅6、紅l2軍的建立 三、紅5軍在轉戰湘贛邊和創建湘鄂贛邊蘇區鬥爭中發展。湘鄂贛邊紅8軍的建立 四、湘鄂西紅軍在創建蘇區鬥爭中發展,紅4、紅6軍會師 五、鄂豫皖邊紅軍在創建蘇區鬥爭中發展,紅1軍的成立 六、贛東北紅軍在創建蘇區鬥爭中發展,閩北紅軍的建立 七、紅7、紅8軍的建立,紅7軍在創建與堅持右江蘇區鬥爭中發展 八、東江、瓊崖、浙南、蘇中、川東紅軍的建立 第四節 紅軍創建時期的政治建沒 一、中共中央對紅軍建設的指導 二、黨委製、政治委員製和政治機關製的建立 三、三大任務的提齣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製定 四、士兵委員會的建立 五、政治教育和對外宣傳工作的開展 第五節 紅軍創建時期的後勤建設 一、後勤機構的建設 二、籌款方針的確立 三、供給製度和經濟民主製度的建立 四、裝備和武器配備 第六節 紅軍遊擊戰作戰原則的形成,建軍原則的確立。 關於巾國革命道路的理論 一、紅軍遊擊戰作戰原則的形成 二、古田會議的召開,人民軍隊建軍原則的確立 三、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 第二章 實行軍事戰略轉變,紅軍開始初步的正規建設 節 中共中火軍事戰略的轉變,紅軍主力組成正規兵團 一、1930年春夏的形勢和中共中央軍事戰略的轉變 二、全國紅軍代錶會議的召開 三、紅軍第1、第2、第3軍團的成立 …… 第三章 “左”傾軍事錯誤的推行,紅軍的麯摺發展和嚴重損失 第四章 長徵的勝利,紅軍建設的恢復與加強 基本經驗 後記 第二捲 第三捲 第四捲 第五捲 第六捲
內容上,我特彆關注的是那些細節的還原度,尤其是對於一些關鍵戰役的部署和決策過程的描述,是否能做到既有宏觀的戰略視野,又不失微觀的戰術推演。很多官方曆史著作為瞭追求宏大敘事,往往會削弱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作用,但讀下來,我發現這套書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沒有過多地陷入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親曆者的迴憶(或者說是基於史料的重構),將那些塵封的往事一一展現齣來。比如關於某些重大軍事行動前夕的內部討論,那種緊張的氣氛和不同意見的交鋒,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決策者的壓力與擔當。這種對“人”的關注,讓冰冷的曆史敘事變得有血有肉,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代入感和思考的深度。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套書的文字風格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持瞭官方文獻應有的嚴肅性和準確性,又避免瞭過於生澀和晦澀難懂,做到瞭雅俗共賞的平衡。敘事節奏的掌控非常齣色,不會讓人感覺拖遝或者倉促。在描述那些波瀾壯闊的場麵時,筆力遒勁,氣勢恢宏;而在描述轉摺點或者關鍵人物的心路曆程時,筆觸又變得細膩而富有感染力。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我在長時間閱讀中也能保持高度的專注力,不會輕易産生閱讀疲勞。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它構建瞭一個清晰、邏輯嚴密的曆史圖景,即使對軍事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順暢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沒話說,精裝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感,一看就知道是下瞭真功夫的。光是翻開第一頁,那紙張的質地和油墨的色彩就讓人心情舒暢,細節控絕對會愛上這種觸感。裝幀設計上,那種大氣磅礴又不失嚴謹的風格,完美地契閤瞭主題,每一捲的封麵設計都獨具匠心,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透露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平時買書比較看重實體書的質感,這套書的裝幀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放在書架上絕對是鎮得住場麵的存在。翻閱過程中,那種裝訂的牢固感也讓人放心,不用擔心看幾次就會散架。特彆是對於這種鴻篇巨製來說,一個好的裝幀是閱讀體驗的基石,齣版社在這方麵真的做到瞭極緻,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套曆史讀物,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的資料翔實程度確實令人稱道。我留意到它引用的文獻和史料來源非常廣泛,很多細節的考證都顯得異常嚴謹。對於軍事愛好者或者專業研究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框架。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件,而是試圖去梳理和分析各個曆史階段的軍事思想演變和裝備發展脈絡。我特彆欣賞它在技術層麵上對一些裝備性能的描述,那些具體的參數和實戰檢驗的結果,都為理解那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提供瞭具體的參照物。這種對“硬核”信息的堅持,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普通的通史讀物,更像是一部係統性的軍事科技與戰略發展史的集成。
評分總的來說,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全麵、深入且經過細緻打磨的曆史視角。它不僅僅是對過去軍事成就的簡單迴顧,更像是一部關於國傢安全意誌、軍隊建設曆程的百科全書。閱讀完畢後,留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種對曆史進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感。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具體的軍事實踐緊密結閤起來,為我們理解“人民軍隊”的成長軌跡提供瞭一個不可替代的文本。無論你是齣於學術目的,還是單純想瞭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這套書都能提供遠超預期的收獲,絕對是軍事曆史愛好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套重量級藏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