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作为一部教人认真思考生命、善待洞悉生死的杰作,《西藏生死书》亦说:“未知死,焉知生?”
《西藏生死书》问世以后,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获得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等媒体和万千读者的如潮好评,获得全球无数知识分子、学者、思考者的崇高敬意:“一部字字珠玑的心灵巨著,值得终生阅读的庄严之书。”
《纽约时报》:这是一部“西藏神曲”。如果但丁不是信奉基督的诗人,而是潜研佛学的居士,那他传世的作品,可能就不是神游天堂与地狱的见闻,而是论述因果轮回的《西藏生死书》。
正如学者梁文道所言:“说到生死学跟临终关怀,就不能够不谈最近二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在这个领域里面影响极大的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西藏生死书》。即便你不相信轮回的说法,也一点也不妨碍这本书,它仍然是一本可读的书。”
生死,这个古老话题神秘而悠远,无数先哲对生死曾经殚精竭虑苦苦思索,对其真谛进行了千年求索,但它始终困扰着整个人类。《西藏生死书》让人理解生与死乃是一体二面,并非冰火的两极。尤其是死亡,它乃是一面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镜子,只有严肃而真切得懂得死亡,才能严肃而真切地生活,从而获得认识生命的积极真义。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禅修静坐、因果业报、转世轮回和临终关怀的通幽之径;以振聋发聩的智慧将心灵路上的种种考验与报偿娓娓道来,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跨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成为影响当世的巨著。
目录
第1篇 生
第1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第二章 无常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带回家
第六章 演化、业与轮回
第七章 中阴与其他实相
第八章 第1世:自然中阴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临终
第十一章 对临终关怀者的叮咛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宝珠
第十三章 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
第十四章 临终修习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第十六章 基础地
第十七章 内在的光芒
第十八掌 受生中阴
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
第四篇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
精彩书评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较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索甲仁波切
★一个宗教,除了要对生命赋予很神圣的尊严外,还要对死亡给予的关怀。佛法的特质表现有通达生死一如、解脱轮回痛苦的智慧上,更表现在“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慈悲上。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雅律动的美,使它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郑振煌
★说到生死学跟临终关怀,就不能够不谈最近二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在这个领域里面影响很大的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西藏生死书》。即便你不相信轮回的说法,也一点也不妨碍这本书,它仍然是一本可读的书。
——梁文道
★《西藏生死书》教人们如何学会面对死亡:一生中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但死亡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死亡并不仅仅指自己死亡的那一瞬间,更重要的内容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一现象。
——潘石屹
★《西藏生死书》是一部字字珠玑、直指人心的书。诚如作者所言,身心健康的较好药物是活得安详、放下我执,借由精神的修行,活出真正的自在与喜悦。
——吴伯雄
作者简介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生于西藏,由20世纪受尊敬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养育成人,后被上师认出是托顿·索甲(十三世达赖喇嘛和蒋扬钦哲的上师)的转世。
1971年至英国剑桥大学专修比较宗教学,1974年开始弘扬佛法。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及全球。由于思路清晰、功底扎实、谈吐从容幽默,他的传法深受信众的欢迎,被誉为“参透佛法精髓的上师”,并成为许多国家的佛学中心与佛教团体的负责人或指导者。
《西藏生死书》将藏传佛法智慧与当今议题及修行训练相结合,跨越宗教与文化的阻碍,直指本心,为繁杂的现代世界提供了一套理解生命要义的方便法门。
不得不说,这本典藏版的制作水准令人惊喜。从纸张的纹理到油墨的质感,无不透露出一种匠心独到的考究。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载体的重视,恰好衬托了内容本身的厚重。我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目光扫过,都会被它沉稳的气场所吸引。内容方面,它以一种极其清晰的结构,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逻辑严密却又不失温度。它没有强行灌输任何教条,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你探索内在的迷宫。对于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失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慢下来”的契机。
评分初读此书,最大的震撼来自于其叙事的宏大与细腻的并存。它不像某些宗教书籍那样故作高深,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存在”这个终极命题。作者的文字功力极其深厚,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复杂的心灵图景,那种对人类情感和精神困境的洞察力,令人叹为观止。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无常”的阐述,它没有带来绝望,反而提供了一种奇特的解脱感。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在窗前静坐良久,让那些思想的涟漪在心中慢慢扩散、沉淀。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长达数月的深度对话,充满了启发性,让人开始重新校准自己人生的坐标轴。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和信仰的藩篱。尽管题材看似小众,但其中探讨的关于苦难、慈悲与解脱的议题,却是全人类共通的课题。我发现自己能够非常自然地代入书中的情境,即使我对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也能被那种真诚和穿透人心的力量所打动。作者的语言是那样富有画面感,仿佛能看到那些遥远的景象,听到那些古老的吟诵。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避免痛苦,而是如何以一种更具智慧和勇气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不可避免的起伏。读完合卷时,心中升起的是一种历经洗礼后的平静,而不是阅读完毕的空虚感。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部精神上的“急救包”。在生活遇到瓶颈,感到焦躁不安的时候,随手翻开其中任何一页,总能捕捉到那么一句,如同清泉般浇灭心头的燥热。它的文字排列和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留白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自我的全新视角,不再仅仅局限于眼前琐碎的得失。它提醒我们,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和深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解决你当前的具体问题,而在于它能从根本上重塑你面对所有问题的内在力量和态度。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的、充满术语的学术著作,但事实是,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娓娓道来。那种文字的张力,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古老智慧。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开始提问,去审视自己生命中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瞬间。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就像在面对一片深邃的星空,越看越觉得自身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装帧设计也着实精美,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那种触感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时不时地让你想拿起来,重新沉浸在那份宁静而有力的氛围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