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梅花易数讲义(增广校正白话绘图本)
价:58.00元
作者:郑同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ISBN:9787801786036
字数:
页码:323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
编辑推荐
暂无
内容提要
《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相传邵雍运用时每卦必中,屡试不爽。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随时随地皆可起卦,取卦方式多种多样。
《梅花易数》也被称为“心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晓古通今是易占,为善去恶是本源。这本书教给大的原则,就是诚心正意,自然万事亨通;占与不占,并不是要关心的首要问题。
目录
缘起
原序
导言
术数学不是迷信
术数之学在中国的发展
术数学概说
术数学的原理
圣贤的教诲
《梅花易数》版本源流
“高明英迈,迥出千古”的邵雍
民间传说中的邵雍
简单的大学问——《梅花易数》
经天纬地的学问:皇极经世
天干地支
六十甲子
历法
年月日时
二十四节气
五候六气
结语
梅花易数讲义卷一
周易卦数
五行生克
八宫所属五行
卦气旺
卦气衰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八卦象例
占法
玩法
卦以八除
爻以六除
互卦起例
年月日时起例
物数占例
声音占例
字占
一字占
二字占
三字占
四字占
五字占
六字占
七字占
八字占
九字占
十字占
十一字占
丈尺占
尺寸占
为人占
自己占
占动物
占静物
端法后天起卦之例
八卦万物属类
八卦方位图
观梅占
牡丹占
邻夜扣门借物占
今日动静如何
西林寺碑额占
老人有忧色占
少年有喜色占
牛哀鸣占
鸡悲鸣占
枯枝坠地占
风觉鸟占
听声音占
形物占
验色占
八卦所属内外动静之图
八卦万物类占
梅花易数讲义卷二
心易占卜-玄机
占卜总诀
占卜论理诀
先天后天论
卦断遗论
八卦心易体用诀
体用总诀
天时占一
人事占第二
家宅占第三
屋舍占第四
婚姻占第五
生产占第六
饮食占第七
求谋占第八
求名占第九
求财占第十
交易占第十一
出行占第十二
行人占第十三
谒占见第十四
失物占第十五
疾病占第十六
官讼占第十七
坟墓占第十八
三要灵应篇序
三要灵应篇一
十应奥论
十应目论
复明天时之应
复明地理之应
复明人事之应
复明时令之应
复明方卦之应
复明动物之应
复明静物之应
复明言语之应
复明声音之应
复明五色之应
复明写字之应
遗论
体用
体用论
衰旺论
内外论
动静
向背
静占
观物洞玄歌
起卦加数例
屋宅之占诀
器物占
梅花易数讲义卷三
八卦方位之图
观梅数诀序
八卦定阴阳次序
变卦式八则
占卦诀
体用互变之诀
体用生克之诀
体用衰旺之诀
体用动静之诀
占卜坐端之诀
占卜克应之诀
万物赋
饮食篇
观物玄妙歌诀
诸事响应歌
诸卦反对性情
占物类例
物数为体诀
观物看变爻为主
观物克应法
观物趣时诀
观物用易例
万物戏念
占卜十应诀
论事十大应
卦应
梅花易数讲义卷四
序
指迷赋
玄黄克应歌
玄黄叙
玄黄歌
花押赋
探玄赋
齐景至理论
字画经验
字体诗诀
四季水笔
画有阴阳
八卦断
相字心易
辨字式
笔法筌蹄
字画指迷
六神笔法
六神主事
笔画犯煞
玄黄笔法歌
五行体格式
时辰断
起六浦卦诀
辨别五行歌
辨别六神歌
五行并歌式
梅花易数讲义卷五
五行全备
六神形式
八卦辨
七言作用歌
比例歌
西江月
易嬗玄微
古人相字
拆字纪事
断富贵贫贱要诀
五行四时旺相休囚例
五行相生地支
天干地支属五行
论八卦性情
八卦取象
六十甲子歌
六十四卦次序
《系辞》八卦类象歌
浑天甲子定局
后天时方
八反格
四言独步
五言作用歌
别理论
六言割断歌
格物章
物理论
五行六神辨别论
金声章
梅花易数讲义卷六
《测字秘牒》后序
《测字秘牒》自序
测字十法
心易六法
测字取格大法
双句格法
测字散格法
杂占赋
至理测法
附录
邵雍传
宋邵康节先生行略
宋邵康节先生墓志铭
重修康节先生祠堂记
嵩县重修康节先生邵子祠墓碑记
邵雍年表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郑同,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纳甲筮法新讲义》、《易学新识》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全四册)、《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全三册)等术数类图书,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文摘
梅花易数讲义卷一
周易卦数
《周易》我国古代重要的一部文化典籍,也是古代中国文化早的一部独具体系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又称《易》、《易经》。学界一般认为,《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大致成书于西周初期。《周易》原只有“经”的部分,后来出现了解释古经的《易传》十篇,传说为孔子所作。①汉儒将之连经并行,故通常意义上的《周易》兼指经传两部分。“经”部分含六十四卦符号及卦辞六十四则、爻辞三百八十六则;②“传”部分含《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凡十篇,亦称《十翼》。班固《汉书·艺文志》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周易》经传的创作经历了远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之间的漫长过程,是时历多世的作品。
《周易》是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因汉儒将其列入六经,故称《易经》。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本的《易经》,包括《周易》和《易传》两个部分。“经”有常规不变之义,汉朝人对儒学尊奉的典籍,如《诗》、《书》、《礼》、《春秋》等皆称为经,不限于《周易》。“传”,有传授之义,古代传授经书的经师,往往对“经”的文字和内容作出解释,其所作的解释称为“传”。解释《易经》的著作,则称为《易传》。《周易》指西周时期形成的典籍,即原本《周易》,是《易经》中的经文部分,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包括卦符、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加上乾卦、坤卦的用九爻、用六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六十四卦爻辞,内容涉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事件,人事行为得失、吉凶断语等。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捕捉到了古代术数思维中最核心的“灵动”之美,而非仅仅是僵硬的规则套用。我注意到,在讲解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对特定情境的解析)时,作者并没有给出机械化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解读”。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算”,更是如何去“体悟”卦象背后所蕴含的自然规律和人事哲理。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让我开始跳出纯粹技术层面去审视占卜的结果,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变化趋势,这对于任何想要将易学融会贯通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训练。
评分我对传统易学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了,市面上那些动辄几百页的“大部头”,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内容过于侧重理论的堆砌,要么就是插图少得可怜,对于需要大量视觉辅助来理解复杂概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灾难。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在讲解每一个核心概念时,都配有清晰、精准的图形化演示,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释那些关于“时空转换”和“方位对应”时所用的图示,它们不再是僵硬的符号组合,而是仿佛拥有生命力一般,将抽象的数字和方位关系,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让那些原本需要反复琢磨才能领悟的精妙之处,变得一目了然,不得不佩服其教学上的独到眼光和耐心。
评分作为一个刚接触术数领域的新人,我最大的困扰就是如何搭建起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避免学着学着就陷入了零散知识点的泥潭。这本书的行文逻辑组织得极其严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带着你从最基础的“象”的概念开始,逐步建立起对整个易理体系的宏观认知。从基础的爻位解释,到深入的卦象推演,每一步过渡都显得顺理成章,让人感觉知识的积累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平实、克制,没有过度渲染神秘色彩,而是专注于将这套古老的智慧系统地、理性地呈现出来,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所学的内容充满了敬畏与信任,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种玄学,而是在接触一门深奥的数理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沉稳又不失古朴的气质深深吸引住了。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也给内容本身增添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尤其是封面和内页的插图排版,看得出设计者在细节上下了极大的功夫。那些繁复的卦象图和符号,不再是晦涩难懂的线条堆砌,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整体版式中,既保持了原著的严谨性,又极大地提升了视觉上的可读性和亲近感。那种将传统学术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的功力,实在令人赞叹。我甚至觉得,仅仅是把它摆在书架上,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对于追求阅读体验的同好来说,光是这份匠心就值回票价了。翻阅时,那种特有的书页摩擦声,简直是阅读者独享的仪式感,让人心神安定,更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深奥的义理。
评分老实说,我购买这本书之前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涉及到邵雍老先生的经典理论,很多版本都难以做到既尊重原著又符合现代读者的接受习惯。但这本书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它在保留了原著深邃精微的义理精髓的同时,通过现代的图文编排和清晰的注释体系,成功地“翻译”了那些可能因时代久远而变得模糊的术语和概念。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去比对一些关键概念在不同章节的反复强调和深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为了确保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核心要义所做的细致安排。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入门教材,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绝佳的梳理和深化理解的辅助读物,其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