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甲骨文丛书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 | 作者 | 杰弗里·罗伯茨 (Geoffrey Roberts) ,李晓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71679 | 出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根据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公开的苏联档案,对朱可夫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传奇人物的波澜起伏的一生进行了精彩记述,如对朱可夫的出生及家庭情况、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期的红军指挥员生涯、1939年在哈拉哈河的成名之战、在基辅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进行的准备、苏德战争的爆发及苏军早期的溃败、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力挽狂澜、苏军大反攻、进军柏林征服德国,以及二战结束后在苏联领导层中地位沉浮、担任国防部部长、撰写回忆录在历史中为自己正名直至后去世等等。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一书材料详实,叙述简洁,评论公允,拨开了围绕朱可夫的夸大之词,揭示了围绕朱可夫生活和事业的许多生活,并在他与斯大林、赫鲁晓夫及艾森豪威尔的关系上提出了新的洞见。作为一部性的传记,它恢复了朱可夫在20世纪军事万神殿中的应有位置。 |
| 作者简介 | |
| 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爱尔兰科克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和院长,著有《斯大林的战争》(Stalin’s Wars)和《斯大林格勒的胜利》(Victory at Stalingrad)。 译者简介 李晓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爱书。教书、读书之余,亦以译书为乐。译有《斯大林的战争》《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
| 目录 | |
| 中文版序言 前言及致谢 地图及图表 朱可夫生平和事业年表 1. 荣耀易逝:格奥尔吉朱可夫元帅的浮沉 2. 青春传奇:从农家子弟到主义战士,1896-1921 3. 军人生活:一名红军指挥员所受的教育,1922-1938 4. 一将成名:哈拉哈河,1939 5. 在基辅:演习与备战,1940 6. 灾难的制造者?朱可夫与1941年6月22日 7. 斯大林的将军:拯救列宁格勒和莫斯科,1941 8. 胜利的设计师?斯大林格勒,1942 9. 西进!从库尔斯克到华沙,1943-1944 10. 红色风暴:征服德国,1945 11. 外放:贬黜与,1946-1954 12. 国防部部长:凯旋与模仿剧,1955-1957 13. 后一战:争夺历史,1958-1974 14. 常胜元帅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基于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及**解密的苏联档案 一部关于二战中“综合能力**秀的将领”的全景式传记 世界军事史协会2013年度杰出著作 |
| 文摘 | |
| 序言 | |
翻阅这本书时,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对照着地图来理解那些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和包围圈的形成。这套“丛书”的名字本身就暗示了一种系统性的梳理,而这本书正是其中一个极佳的样本。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在描述战役的高潮时,文字变得急促有力,充满了动感;而在描述战后的反思或政治清算时,笔锋又转为冷静、审慎的分析。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阅读过程像是在欣赏一部结构精妙的交响乐。对于一个习惯于快节奏阅读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要求你慢下来,去体会历史的厚度和重量。它没有迎合时下流行的“爽文”叙事模式,而是坚持以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严谨,去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全部侧面。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单一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幅由无数决策、牺牲和历史偶然性交织而成的复杂画卷。
评分这部作品的出版,无疑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了解斯大林时代军事集团内部运作的一个独特窗口。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将朱可夫简单地塑造成一个“屠夫”或“救星”的二元对立形象,而是展现了一个在极端意识形态和生存压力下,不得不进行自我修正和适应的军事精英。书中对于“政治审查”如何影响军事指挥的论述尤为精彩,揭示了即便在战场上取得了辉煌战绩,个人命运依然受制于权力中心的微妙变化。这种对“体制内生存哲学”的描摹,使得这本书的内涵大大超越了一般的军事历史范畴,触及了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研究的深层议题。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它提供的多角度观察,它迫使读者跳出既有的、被简化的历史框架,去拥抱一个更真实、更灰色的历史现场。每次重读,总能发现一些之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忽略掉的细微之处,这才是好书的标志。
评分坦白说,我初衷是想找一本关于二战东线战场的通俗读物,但拿到这本后,发现它远比想象中更具学术深度,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消化。它对苏维埃军事思想的演变过程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梳理,从早期的教条主义到后来对实际作战经验的灵活吸收,这条脉络清晰可见。作者似乎对俄文一手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挖掘,尤其是一些内部回忆录和解密档案的引用,为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石。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战术细节的方式——既不陷入技术细节的泥潭,又能准确把握关键战役的战略意义,比如基辅保卫战或库尔斯克会战的某些侧翼部署。每当读到关键的战略转折点,我都能体会到那种将数百万人的命运系于一线决策的沉重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如何成功,而是揭示了成功背后的系统性运作和高层领导力的极限。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在我书架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它不像那些光鲜亮丽的英雄传记,试图将人物塑造成完美无瑕的偶像,而是非常深入地挖掘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一个身居高位的军事领导者所必须面对的复杂性与人性挣扎。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克制,对于那些关键的战役部署,并非简单罗列数字和地点,而是将战略意图与政治考量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高层决策的艰难抉择。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描绘,让人不禁思考,如果当时的情境略有不同,历史的车轮或许会驶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全书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即便是对军事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精妙的叙事安排,逐步理解苏德战争的宏大图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去查阅一些地图和背景资料,但这并非因为文字晦涩,而是那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紧张感,驱使着我想要更清晰地把握每一个细节。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将军”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权力、忠诚与生存哲学的深度剖析。
评分我手里这本的版本装帧设计相当典雅,那种老式印刷的质感,读起来有一种别样的沉静感,很适合慢慢品读。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成功地还原了一个在斯大林阴影下运作的复杂权力体系内部的真实生态。我们通常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往往是脸谱化的,但这本书则将视角聚焦于具体的人如何在这种极端压力下维持其专业性与个人道德的平衡。作者对朱可夫的描绘,充满了矛盾的张力:一方面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另一方面又是政治斗争中的谨慎棋手。书中有大量关于他与最高统帅部之间微妙互动的记述,那些会谈的内容,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如履薄冰的紧张感。这种对个体在宏大历史机器中位置的探讨,远超出了传统军事传记的范畴。它迫使读者去思考,所谓的“胜利”,究竟是以何种代价换取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仿佛透过作者的眼睛,目睹了那些硝烟弥漫的会议室和冰雪覆盖的战场前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