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监狱安防技术的简介,和对监狱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监听系统、无线定位系统、安防集成平台、系统营运和维修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介绍。
目 录Contents
*章 监狱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基础
*节 基本概念
一、安全防范基本概念
二、安全防范技术基本概念
三、智慧监狱基本概念
四、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
第二节 综合布线系统
一、业务需求
二、布线子系统部署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
一、业务需求
二、系统部署
第四节 机房工程
一、微型模块化数据中心
二、机房装饰装修系统
三、机房空调和新风系统
四、机房供配电和照明系统
五、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六、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八、机房气体消防系统
第五节 灾备管理
第六节 国外监狱信息化建设借鉴
一、美国的电子“监狱”
二、英国和韩国监狱的“电子手镯”
三、日本的“无围墙”监狱
四、英国监狱的感应钥匙
五、欧美监狱中央数据库
第七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章 智慧监狱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节 总体结构
第二节 应用支撑体系
第三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 智慧监狱安防平台
*节 智慧监狱安防平台系统功能
一、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二、多级网络拓扑结构.
三、基于云存储和B/S架构
四、报警联动机制
五、报警防范应用
六、视频语音会议
七、网络多种接入方式
八、集中式管理
九、智能图像分析
十、GIS地图导航
十一、设备自动巡检
十二、兼容多种设备
十三、罪犯危险性智能分析
十四、系统联动预案配置
第二节 智慧监狱安防平台关键技术
一、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平台架构
二、GIS地图技术
三、异构数据整合
四、中间件技术
五、大屏幕拼接系统
六、视频监控智能的运维管理
第四章 监狱视频监控系统
*节 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一、视频采集系统
二、视频传输系统
三、视频存储系统
四、视频显示系统
五、视频控制系统
第二节 智能视频分析
一、智能分析检测类型
二、监狱智能视频分析的部署及应用
第三节 人脸识别比对系统
一、人脸识别原理
二、人脸识别功能应用
第四节 物联网多维采集
第五节 监狱视频监控平台集成
一、设计概述
二、平台功能集成设计
三、平台基础功能
四、平台特色应用
五、平台报警管理功能
第六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章 监狱物联网应用
*节 物联网概述
第二节 物联网的感知层
一、RFID技术
二、二维码技术
三、传感器技术
四、无线定位技术
第三节 物联网的网络层
第四节 监狱人员电子腕带系统
第五节 监狱车间人员工具清点系统
第六节 监狱移动终端系统
第八节 民警单兵作战系统
第九节 车载保外就医监控系统 第十节 监狱应急报警系统
第十一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监狱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节 周界防范报警技术
一、红外探测器
二、脉冲电子围栏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三、振动传感光缆系统
四、泄漏电缆周界报警系统
五、微波探测器
六、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七、监狱高压电网报警系统
第二节 监狱周界防范报警应用
一、红外探测器应用
二、光纤振动入侵探测报警系统
三、泄漏电缆周界报警系统
四、微波探测器
五、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周界报警的应用
六、监狱高压电网应用
七、武警安防系统
八、监狱周界预警防控体系
第三节 思考与练习题
*节 生物识别技术
一、指纹识别
二、掌形识别
三、声纹识别
四、指静脉识别
五、虹膜识别
六、人脸识别
七、唇语识别
八、签名识别
九、基因识别
十、步态识别
第二节 AB门门禁系统
一、AB门管理系统概述
二、人员AB门通道
三、车行AB门通道
四、会见通道AB门
第三节 监舍电动门禁系统
一、工作原理
二、主要功能
第四节 门禁一卡通管理系统
一、门禁管理主要功能
二、民警消费及考勤功能要求
三、犯人一卡通及消费管理功能要求
四、保密安全及发卡功能要求
第五节 监狱安检系统
第六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八章 监狱电子监听系统
*节 监狱会见监听系统
一、会见管理系统
二、远程视频会见
第二节 监舍对讲监听系统
第三节 监狱亲情电话系统
第四节 数字化审讯系统
一、系统架构
二、主要功能
第五节 视频会议系统
第六节 无人机系统
第七节 思考与练习题
第九章 智慧监狱安防应用扩展知识
*节 监狱安全防范系统的运营与维护
一、安防运维的概念
二、安防运维的内容.
三、安防运维的方式
四、安防运维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安防运维服务业的现状
六、监狱运营维护服务企业的选择
七、监狱安全防范系统的运营与服务的实践
第二节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性文件
第三节 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第四节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
一、一级资质
二、二级资质
三、三级资质
四、四级资质
第五节 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标准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七节 弱电项目监狱甲方项目经理工作职责
第八节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监狱甲方项目经理工作职责
第九节 工程资料整编要求
第十节 思考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前 言当前,湖北省政法机关信息化“1234”工程和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1132”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对标这两个工程,监狱系统提出了建设以“一张大网、两个中心、五大平台、两大体系”为主要建设目标的智慧监狱“1252”工程。湖北省监狱信息化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系统研发应用与狱政管理、刑罚执行工作结合将更加密切,监狱民警的主体作用将更加突出,全省监狱安全稳定和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趋成熟,监狱信息化建设也要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发展,监狱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应用系统建设)也需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架构进行设计,建立智慧监狱安防平台(把监狱各安防管理子系统、各类安防子系统等统一到一个平台),变现有监狱被动安防模式为主动,减轻民警工作压力,提高监狱监管力度,形成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统一权限管理、单点登录,提高监狱信息化管理水平。
本书是司法部“关于开展司法行政改革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及湖北省司法厅2017年调研课题《监狱系统安防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调研及民警信息化能力、素养提升调研》成果之一。
笔者担任湖北省司法警官训练总队《监狱信息化发展》《监狱信息化知识》《监狱民警信息化素养》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体会到一本监狱民警看得懂、看得进的阅读教材至关重要。本文剔除了繁杂的理论难点和具体产品参数等内容,着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智慧监狱安防应用知识。在信息化建设中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所以做好民警培训是当前监狱信息化建设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本书着力于成为监狱民警的*本信息化培训教材,一本入门级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材料的组织上,力求做到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相结合,其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现出新技术、新发展、新动态,是信息技术与时俱进的体现。本书紧跟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明显提高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显著提高监狱执法、安全防范、罪犯改造等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本书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带头人余莉琪老师主编(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管理师),负责全书技术框架与内容的制定,由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李永华科长、武汉警官职业学院陈雪松副教授负责总审核。*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罗羽君编写并修改;第二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宇视安防技术学院曹皓、陈来东编写并修改;第三、四、五、六、八章由余莉琪编写,第三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李乐萍修改,第四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石爱容修改,第五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聘请高工周波修改,第六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张盈修改,第七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聘请专业技能名师黄超民编写、余莉琪修改,第八章由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谈洪磊修改。感谢武汉警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赵毅、胡芬、陈杰仁、胡冬梅、望妍妍、郭爽参与了本书的调研、排版与绘图工作。
本书既可作为监狱信息化民警培训参考教材,也可作为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学生教学参考教材。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行和读者们予以赐教。
编 写
2017年6月于武汉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技术类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启发性和前瞻性。作者在书中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技术功底,更有着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场景化应用”的论述,它没有空泛地谈论技术,而是结合具体的监狱管理场景,探讨如何利用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书中关于“电子围栏与无人机巡检”的组合应用,让我看到了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监狱周界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大大降低了人为疏忽的风险。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智能感应与环境监测”在保障服刑人员健康方面的作用,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隐患,这充分体现了智慧监狱在人性化管理方面的努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监狱之中,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安全与秩序。这本书让我对“智慧”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技术与管理理念的深度融合,是构建更美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并非安防行业的专业人士,但我对技术如何服务于社会治理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论述之深入、视野之开阔,着实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安防技术的罗列与介绍,更是对未来智慧监狱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思考。书中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监狱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切实感受到科技力量如何赋能传统安防,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转变。例如,书中关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如何实现对异常行为的实时捕捉,以及生物识别技术如何提升身份验证的精度和效率,这些都让我对“智慧”二字的含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此外,该书还触及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并在技术应用的同时强调了伦理道德的考量,这种辩证的视角提升了本书的深度和价值。我个人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智慧安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同时保障服刑人员的基本权益,并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这种将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贯穿全书,让我深思。
评分初读这本书,便被其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所吸引。作者在内容组织上,似乎遵循了一条从宏观到微观的路径,先是描绘了智慧监狱的整体蓝图,然后逐一拆解其核心组成部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技术模块之间的联动和协同效应进行了精彩的阐述,仿佛将复杂的安防系统化身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撑。我注意到其中关于“人脸识别与行为分析联动”的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AI算法,识别出服刑人员的身份信息,并结合其肢体语言、活动轨迹等数据,来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能力,远超出了传统监控的范畴,真正体现了“智慧”二字的核心价值。书中还对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为智慧监狱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监狱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虽然有些技术细节对我而言略显专业,但我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在传递一种前沿的技术理念,并且这种理念正逐步应用于现实场景,对提升社会安全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实践,还触及了一些国际上先进的智慧监狱建设的理念和案例。作者在内容上,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让我对智慧监狱安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身份认证中的应用”的探讨。作者细致地分析了指纹、面部、虹膜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劣势,并提出如何将它们进行融合,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体系,这让我看到了技术在提升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此外,书中还对“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在狱情研判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让我了解到如何通过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前预测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主动性的干预措施。这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测的转变,是智慧安防的核心价值所在。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科技应用前景的无限遐想。它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如何能够被巧妙地运用,以一种更加高效、安全、人性化的方式,守护着社会的安宁。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让我对“智慧监狱”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打破了我之前对监狱管理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人文关怀的未来图景。书中在技术介绍方面,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各项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实际效用。我尤其对“区块链技术在监狱溯源管理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构建一个透明、高效、可信的监狱物品溯源和信息记录体系,这对于防止信息泄露、杜绝违规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还探讨了“5G网络在监狱通信与应急响应中的作用”,让我理解了高速网络如何为智慧监狱的各项智能化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能量,也看到了这些先进技术如何被应用于最需要安全保障的领域,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知识的普及,更在于其所展现出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